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毅  何路军 《河北医药》2001,23(6):469-470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从输血医学的发展过程看 ,输血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救死扶伤 ,抢救危重伤病员生命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输血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因此就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成分输血。近些年来输血治疗 ,特别是随着成分输血治疗的进展 ,安全输血倍受关注。要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主要有几方面的任务 :(1)血液中心和血站要保证合格的供血者及质量可靠的血液 ;(2 )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订合理的输血方案 ,为受血者选择适宜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以求达到最佳疗…  相似文献   

2.
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克清 《河北医药》2001,23(4):309-309
成份输血是把全血 (WB)中的各种成份用物理方法分离出来制成浓度和纯度较高的血液成份制剂 ,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 ,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选择性地输注某一种成份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成份输血的意义血液是由许多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成份组成。由于血液生化、血液分离保存技术、特别是血液免疫学的发展 ,人们认识到现代输血无处不存在输血后同种免疫问题。而这些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血液成份本身就构成了成份输血的先决条件。因为成份输血具有目的明确、使用合理、纯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源、便于保存等优点[1 ] 。世…  相似文献   

3.
输血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近年来受到特别关注,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定义TRALI是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几小时内发生的、以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输血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14%。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统计,TRALI是2003年美国导致输血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以往对其定义和诊断比较笼统,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的TRALI研究小组认为有必要对TRALI重新进行定义[1]。首先应符合急性肺损伤(AL…  相似文献   

4.
张孝山  金宗骧 《天津医药》2003,31(12):812-815
丙型肝炎(HepatitisC)是目前最常见、预后较差的输血传播疾病之一,由于高度慢性化(50 %~80%),常可导致晚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1]。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全球人口中的感染率约为3 %,感染人口1.7亿[2];在使用多抗原酶免疫实验(EIA)筛查献血员时,发现美国有30万抗 HCV阳性者是因输血感染的[3]。HCV感染存在自感染至血液中出现可以检测出抗体长达1~3个月的“窗口期”,因此 ,尽管血清或血浆抗 HCV阴性,仍然会有相当比例的HCV_RNA阳性血液或血液制品漏检,这些血液或血制品一旦给患者输入,患者就可以感染HCV,而罹患输血后丙型肝炎。1…  相似文献   

5.
输血在临床医疗和抢救中起着重要作用,系医疗中一种必要手段,由于血液中各种成分生物结构十分复杂,在输血过程中产生的免疫反应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输血前对供、受者血液作血清学检查,以选择适含于受者血液或血制品,使输入血液成分在受血者体内有效存活,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输血界非常关注的课题,现就输血前检查内容及重要意义讲述如下。1输血前检查的主要内容1.1患者的病史、标本检查、核对及处理①详细了解受血者病史与下列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种族、诊断、输血史、服药物史、妊娠等,特别…  相似文献   

6.
不适当的输注全血或各种血液成分制品将造成不良后果,轻者导致各种输血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受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多达1%~10%[1]。特别是随着免疫血液学的发展,逐渐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型等血型及血型不相容性导致的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了充分的认  相似文献   

7.
输血感染性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云贺 《河北医药》2007,29(2):170-172
WHO对安全血液的最新定义是:安全的血液就是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它能够使受血者遭受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的血液[1].输血和大多数临床治疗技术一样,存在着一定风险,输血风险主要由免疫性输血风险和输血感染性风险两大类相关的安全问题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自身输血指采集或回收患者自身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属外科输血范畴。随着人们对异体输血的弊端有所了解,如异体输血有传播、感染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风险,亦可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等,自身输血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身输血操作简便、易行,短期内回输,血液新鲜,有效成分损失少,血细胞活力好,且能大幅减少术后感染机会[1]。1自体输血优点自体输血因血液源于自己、在确保采集、保存环节合理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受血者;通过查阅病史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145490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有189例,其中发热反应84例,占44.4%;过敏反应99例,占52.4%;溶血反应6例,占3.2%;结论:通过健全制度、合理安全输血宣教、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考评等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临床输血和成分输血治疗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但输血常引起输血反应 ,通常有以下几类 :1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如发热、过敏反应 ) ;2溶血性输血反应 (如血型不合 ) ;3细菌污染输血反应 (如血液或输血器材 )。后两者随着血型检验技术的进展和严格的交叉配血 ,因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逐渐减少 ,在使用一次性封闭塑料采血器材后 ,血液污染也十分罕见 ,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却有增多的趋势 ,这在国内还没有引起广大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达 15 %~ 37% [1 ,2 ] ,主要是由于多次输注含有…  相似文献   

11.
黄睿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0-70
目的:为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测ALT;用ELISA法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结果:在222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中检测出HBsAg阳性率为13.91%、Anti-HcV阳性率为1.35%、Anti-TP阳性率为2.70%、Anti-HIV未检出阳性。结论: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可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和防止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2.
去白细胞滤器在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输血趋势。去除白细胞血液的输注可以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 ,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延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等 [1 ] 多种输血并发症。它操作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我院已将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广泛应用于临床 ,据观察可明显降低临床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本文主要观察去白细胞滤器的滤除效果及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FTS- RC2 0 1型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 (简称去白细胞滤器 ,南京双威实业公司生产 )。ADVIA-…  相似文献   

13.
肖伶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0):104-105
1认真核对血液标本,了解患者的病史 1.1认真核对血液标本(做到三查七对)是保证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准确无误的前提。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病室、床号,诊断、采集血样,由医护人员和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校对,绝对不允许患者家属送血样,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之内的,安全输血的关键是准确无误地采集血液并作好标记进行输血前检查。  相似文献   

14.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A- GVHD)是指免疫缺损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不能清除输入血液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使其在体内植活、增殖 ,将患者的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己物质 ,作为靶目标进行免疫攻击、破坏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输血后不良反应 ,该病发病率0 .0 1%~ 0 .1% ,病死率 80 %~ 90 % [1] ,又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 ,因此 ,预防 TA- GVHD的发生极为重要。TA- GVHD的发生取决于 3个因素 :输入血液中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供、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 (HL A抗原性 ) ;受体的免疫状态。TA- GVHD是由供体 …  相似文献   

15.
王富国 《淮海医药》2002,20(6):498-499
血液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内环境 ,组成成份复杂 ,并在全身不停地运行 ,起着连接和支持体内各种结构的重要作用。输血是现代医学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1 ] ,输血治疗某些疾病独特的疗效 ,不能为其它治疗方法所代替。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 ,尽管输血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但一旦感染后果是严重的 ,输血感染有两种原因 :一是采后血液细菌污染 ,输血后发生感染 ;二是供血者体中带有病原体 ,输注给受者而感染。输血后传播疾病常见感染为 HIV、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巨细胞病毒和移植物宿主病、朊病毒等。据统计 ,我国输血后乙肝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抗-HIV和Rh血型结果,提高受血者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抽取1807例受血者输血前静脉3ml检查Rh血型和抗-HIV。结果 在1807例受血者的血样中发现4例抗-HIV阳性,2例Rh血型抗D阴性。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抗-HIV抗体和Rh血型检测,可以防止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受血者的用血安全,为因输后感染艾滋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明湘  张凤珍 《河北医药》1997,19(5):292-293
输血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合格的血液输入人体可使病体康复。输入频临死亡的人,可以起死回生。反之,输用了不合格的血液,不但起不到输血应有的效果,反而使机体致病,如输血后引起的肝炎。所以如何保证血液质量做到安全用血是输血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而随之采取相应措施以提供合格的血液用于受血者又是输血工作中首先考虑和解决的。但是,血液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比如血源队伍人员组成与管理,各项指标检测的准确度与所采用的试剂及所用的仪器之间的关系,以及检测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素质等问题。经过数道程序直至合理使用于受血者,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设及到一个质量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保证血液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1 质量管理,人的因素第一 有计划的培养一支质量员队伍,在提高血液质量保证安全用血的质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质量员必须由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担任。其素质不仅指具有诸如对工作认真负责,事业性强,有较高质量意识,对事物有较高分析和解决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质量员的工作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500例在我院进行预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抗体筛查结果,观察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与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输血治疗情况。将红细胞悬浮于凝胶柱中间及上端且相互凝集定义为阳性,将红细胞沉降至凝胶柱底部定义为阴性。结果本组1500例患者中,共存在6例(0.40%)不规则抗体阳性,男2例,女1例,6例患者均有输血史,其中3例(50.00%)存在血液疾病,2例(33.33%)存在肿瘤疾病,1例(16.67%)存在其他疾病,二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MNS系统阳性率33.33%,总阳性率100.00%。6例不规则抗体阳患者中,1例因无合适配血者,所以没有进行输血;1例因存在自身抗体,导致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在输注洗涤红细胞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4例患在术前获得了配型的血液,顺利进行并完成了手术,且输血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因此需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浅谈血站感染管理的关键点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永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307-3309
血站的工作主要是血液采集、检测、制备、贮存和供应,保障临床用血需要,防止输血传播疾病,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对献血者到受血者的各个环节进行感染管理关键点的有效控制,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献血者、受血者和输血工作人员的安全,更能有效保护环境和社会安全[1]。为了防止血站感染事件的发生,应加强血站感染管理关键点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何路军  李永乾 《河北医药》2002,24(8):672-672
目前 ,对血液成份的质量、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血液成份中含有一定数量白细胞所导致输血发热反应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某些病毒的传播所造成的危害以及有效预防等 ,我国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 输血滤器的发展应用常规输血滤器的最初目的主要是去除血液中的凝血块 ,将一般在 170 μm以上的较大凝血块滤除 ,包括应用纱布过滤、尼龙滤网、金属滤网等。后来 ,人们认识到去除血液中的微聚体对受血者非常有益 ,进而促进了输血滤器的研究和改进。Diepenhorst等[1 ] (1972 )采用脱脂棉作滤芯材料过滤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