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了解江苏省基层护理人才培养情况,搭建校院一体化合作育人平台,创建"医教融合"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院协同育人质量监控体系,并应用于高职基层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结果 "医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了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模式成效得到同仁广泛认可。结论 "医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利于高职基层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敏  李新娥  武茹  杨成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51-1553
目的从实践层面、操作层面对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方法选取已在校两年并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大部分文化基础课学习的03级高职护理一个班,后三年的教学场所从学校转移到医院,采用半天实践学习半天理论学习方式。结果此模式具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加快学生社会人的转化、全面提升素质的优势,同时也有医院教学不够成熟,学生对校园生活有心理依恋的不足。结论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行业、社会需求的高职护理人才上有很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院深度融合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方法 结合医院护理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重构,应用临床新技术、新规范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打造优势互补、双向服务的现代学徒制导师团队,加强校院深度融合下的 “医院病房+校内实训室”“双基地”建设。结果 构建了“三方联动、四共切入、五双育人”的1.5年学校学习+1.5年医院在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1+1+N”(1名医院导师+1名学校教师+3~5名学生)的校院交替训教、在岗培养的双元育人教学模式。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了教师能力建设,建设了校院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实现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实行"1+1+1"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9所医院共建"院中校",积极进行特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类、文体活动类、社会实践类、人文熏陶类、重大节日类的特色文化活动,反映医院文化理念、价值观,也映射校园文化育人的特点。院校双方应在价值理念、制度制订、行动方式上积极努力,促进文化融合、文化育人、文化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为抓手,深化护理专业校院企合作,共育护理人才.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实现"三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课程体系;实施"1+X"职业技能等证书制度,学习成果互认互换;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订实训标准和流程,培养行业发展亟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周玉琴 《护理研究》2013,27(7):653-654
为构建适应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职护理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分析高职护理实践教学现状,制定校院合作的"1.5+1.5"护理人才专业培养模式,优化院内护理实训项目,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突出高职护生的核心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7.
姜娜  孙梦霞  张颖杰 《护理研究》2014,(14):1764-1765
学校、医院、基地、社区深度合作,构建了高职老年护理专业"四位一体、护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构建"嵌入式"课程体系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改革以及实行多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等举措,有效推进了学校、养老机构、医院多主体教学、多主体育人,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卞龙艳  夏立平 《护理学报》2015,22(23):16-19
目的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实施一对一校院合作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 以2012、2013级护理专业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校院合作办学的临床学院班护生为研究对象,设2012级护生为传统组,实施医院全托式教学管理,2013级护生为一对一管理组,实施"一对一校院合作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最后对2组护生的理论与实践成绩进行对比、教学管理模式效果的问卷调查和对临床兼职教师开展座谈会. 结果 2组护生理论与实践成绩比较显示一对一管理组的理论和实践成绩均高于传统组(P<0.01);问卷调查分析显示一对一管理组护生对课程满意度等均高于传统组(P<0.01);临床兼职教师座谈会显示该模式能促进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提高见习效果. 结论 一对一校院合作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统一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进程,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融合临床和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S-ES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指学校与行业、医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1].“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是将产学结合,院校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校与医院双方有机结合,建立互联互动的合作机制.在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高职护理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抓好三个共同、三大建设”,即与行业、企业共同来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共同来建立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共同来制定教学计划并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持续强化医院临床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方法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充足经费为保障,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教学实践模式、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优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构建"请进来、送出去、强内训"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培养带教教师;基于"三阶段""五特色"临床护理教学培养模式,提升护理实习生综合素质;建立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方互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师资队伍结构较前优化,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护理实习生对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逐年增高。结论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优化建设举措是帮助医院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和学校教学紧密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校院联合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校院联合,定向培养,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厦门长庚医院建立校院联合办学的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支撑制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从而建立具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新课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护理教学方法.实行实验训练、见习、实习带教厦门长庚医院“一贯制”。  相似文献   

12.
“知识、技能、能力”三维强化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定梅  李青  李兵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29-730
目的探索"知识、技能、能力"三维强化训练模式的效果,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方法以典型病例入院为情景、以疾病诊治护理需求与过程为主线、以护士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素为核心,采用"知识、技能、能力"三维强化训练模式,对实习前护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三维一体的系统综合性强化训练。结果实施"知识、技能、能力"三维强化训练模式后,实习医院对护生岗位能力评价的优秀率明显提高。结论 "知识、技能、能力"三维强化训练模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大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辉  邹丽君 《护理学报》2003,10(1):50-51
笔报道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做法: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管理。介绍社区医疗护理中心成立2年以来,为3238例病人提供了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接受并安排了护理专业实习任务。认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对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可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有利于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区域性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网络为更多的家庭和个人提供医疗卫生保护服务,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临岗—实训—协岗—顶岗模式的教学效果,供护理教育者参考和借鉴。方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引入临岗—实训—协岗—顶岗教学模式,通过秩和检验比较243名患者满意度和32家教学医院(174人)用人满意度。结果:传统教学模式和临岗—实训—协岗—顶岗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该模式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认同,以及教学医院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在《急救护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本课程组更新教学理念,以院校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本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材、师资队伍以及急救护理实训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建成了高仿真、开放共享型的急救护理实训区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急救护理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6.
“五心”工作法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琴 《护理学报》2008,15(7):38-40
目的探讨“五心”工作法在儿科病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儿科“五心”服务流程与标准(即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贯彻落实于各护理环节工作中,应用《住院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分别计算“五心”工作法实施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患儿或家属点名表扬护士人次、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良意见数共3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照前后的差异性。结果“五心”工作法实施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比较,t=5.21,P〈0.05;点名表扬护士人次比较,χ^2=7.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不良意见数比较,χ^2=3.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病区护理实施“五心”工作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护士形象,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在"院校结合"的培养管理模式下打造"双师型"高职护理教学团队,为培养紧贴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护理人才提供支撑。方法:选择2009-2010学年度护理专、兼职教师共39人为试验组,采用"院校结合"的培养管理模式;选择2008-2009学年度护理专、兼职教师35人为对照组,采用学校、医院分别培养管理模式。通过学生评教成绩以及教学督导组对两组教师的综合评价进行同期对比。结果:学生评教成绩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督导组对两组教师的综合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校结合"的培养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护理教学效果,打造"双师型"高职护理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泰国红十字护理学院护理本科实践教学情况,提出我国护理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利于学校和护生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模拟医院"式的实训教学,增加护生临床见习时间和内容,院校教师共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一种基于护士工作过程的用药护理实训模式.方法在护理专业2009级101名学生(试验组)中实行用药护理“药房-急诊室-护士站”的实训模式,在护理专业2008级97名学生(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用药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对试验组学生和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考核成绩平均分和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90%以上的学生和94%以上的带教教师认可“三站式”实训模式,认为其能营造职业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多重职业技能.结论 “三站式”实训模式能有效接轨护理岗位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用药护理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