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基础护理操作中用得最多的技术,也是最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的治疗环节。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设备、药物配置、输液操作、不良反应观察及输液效果的观察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护理差错、纠纷,因此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静脉输液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规避护理风险。确保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朱萍  蒋正立  赖海丹 《海峡药学》2011,23(9):174-176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静脉滴速正确与否,对病人的治疗及安全至关重要,护理工作者要合理控制药物滴速,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前,留置针在医学护理上已广泛应用。它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保护病人的血管,又能配合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用药时间等预期疗效。同时病人在输液时不受体位限制,能活动,护理人员还可以灵活地进行静脉推药,给抢救病人带来准确安全的输液、输血,并为病情不稳定的病人保留一条静脉通道。从护理工作来看,它既可以提高护土静脉护理的技能,为病人提供安全的输液技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又能减轻护上输液治疗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增强护士的职业自信心。当然,用上留置针输液,并不是就万事大吉,只有靠护士合理使用留置针,…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与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门诊与住院老年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及住院的静脉输液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方法对门诊200例静脉输液老年病人及住院200例静脉输液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两组老年病人在静脉输液中需求的比较,两组老年病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护士对静脉输液老年病人观察内容比较,老年病人静脉输液中不适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护理老年输液病人要满足其心理需求、做好其心理护理、保证其基本生理需求、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老年患者输液安全管理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老年患者特殊身体状况及心理特征,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规范护理措施。结果保证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护士采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苏偏  袁薇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290-291
静脉输液是导致护惠纠纷最多的重要环节。我院针对影响门诊输液患者护理安全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姚明莺  仇晓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86-3187
静脉输液是最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之一,是医院治疗与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资料统计,在病人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  相似文献   

9.
提高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质量的几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老年病人不同的血管特点探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2400例选择静脉输液治疗疾病的老年病人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结果在平常的工作中注意不断地改进方法,可以提高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质量。结论注意积累平常工作中的经验,也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于危重病人,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维持稳定的输液过度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科对危重病人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满意效果,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套管轮,对血管损伤小,减轻病人痛苦,便于治疗及抢救,避免反复穿刺,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监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  相似文献   

11.
解读输液操作规范,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配液、输液操作规范和这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介绍.为临床输液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检索及汇总评述。结果和结论:在输液的整个流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规范操作流程、预见性的关注安全用药对于我们提高输液质量.减少输液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徽省卫计委开展静脉输液专项检查前后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成效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年(检查前)和2015年(检查后)门急诊静脉输液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静脉输液专项检查后,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率、门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比例与同期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卫计委开展静脉输液专项检查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显著提高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临床使用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TNA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分析TNA的渗透压、输注速度、静脉通路的选择与发生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关系,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思路筛选出实际工作中可以实施的有效对策和改进方法。结果:患者使用外周静脉途径输注渗透压≥ 900 mOsm·L-1的肠外营养或输注疗程超过14 d时,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CQI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和措施后,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8.6%降为7.07%(P<0.05)。结论:运用CQI可有效降低TNA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确保了TNA使用期间患者的依从性,保证了肠外营养临床治疗疗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邢红 《上海医药》2013,(22):3-5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工具及穿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提高临床输液护理的质量、提高静脉输液安全以及降低静脉输液中的相关并发症,文章对遵循静脉治疗评估流程,严格执行输液实践标准,主动采取职业防护措施,降低输液治疗中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质控小组(简称静脉治疗QC小组)在提高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静脉治疗QC小组,根据相关标准和文献制定静脉留置针穿刺、维护标准以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并进行专项督查与管理,将实施前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10例与实施后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232例,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实施静脉治疗QC小组输液安全管理后,科室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延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静脉治疗QC小组输液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减少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工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与控制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管理的影响,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用药,确保输液质量与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个病区,并将其分为环节质量管理组(10个)和常规管理组(10个),环节质量管理组实施环节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措施,常规管理组实施常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措施,观察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处方及药物配制错误情况。结果环节质量管理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处方及药物配制错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节质量管理能显著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管理的质量,有效促进患者输液用药安全,可作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首选管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防止输液过程发生意外,并在输液结束前及时预报,减少患者及家属负担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使用多功能静脉输液监护器对60例急诊观察室输液患者临床输液观察。结果监护报告准确率为100%。结论在静脉输液中使用该静脉输液监护器,具有监护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替代患者陪护、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服务效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穿刺骨髓腔内输液在危重病儿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仰加圭医院援外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失败危重患儿21例,用一次性5mL注射器穿刺骨髓腔内快速输液并给予抢救药物。分析其效果。结果21例危重患儿均1次骨髓腔内穿刺成功,均能在30~180s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结论在危重病儿急救过程中,若外周静脉难以建立,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穿刺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刘蕾 《黑龙江医药》2013,(6):1185-1186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在农村卫生室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卫生室输液环节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健全环节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完善重点环节工作流程,强化质量控制,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结果:实施环节质量管理6个月后,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用错药、拔错针等缺陷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强卫生室输液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200~240ml/h。置辐射台上保暖,在换血的过程同时给予光疗。结果 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552±101.2)μmol/L,换血后为(250.3±75.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4.7%。结论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