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征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简称急重和亚急重)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法收集和整理215例急重和亚急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X^2检验、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急重和亚急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均占30%以上。抗结核药物是药物性急重和亚急重肝炎的首要原因;②急重和亚急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3%和4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急重患者的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20%,而亚急重患者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30%;④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亚急重则分别为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⑤急重和亚急重患者的病死率与病情最重时P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而与PTA、TC均呈负相关;亚急重还与病情最重时TB、BLA及CRE呈正相关,与CHE、TG、PLT、ALB呈负相关。结论①急重和亚急重患者无论在好发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肝性脑病出现时间,还是在凝血功能异常、预后与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差异较大,属两个独立的疾病;②对于无肝性脑病的急重和亚急重患者,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HepaticEncepalophathy,简称SH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病人,这些病人临床上没有肝性脑病的症状表现,且大多数患者代偿良好,甚至可以照常工作,常规的临床检查难下诊断,但经定量的神经心理操作...  相似文献   

3.
儿童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与录像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录像脑电图(Video—EEG)特征。方法:对123例年龄9天至15岁癫痫患儿进行Video—EEG监测,记录并同步分析发作时EEG与临床表现。结果:123例中记录到568次发作,分三种类型。1、全面性发作53例201次发作:①婴儿痉挛18例中53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为广泛低波幅快活动或高波幅慢波暴发与低电压抑制;②肌阵挛发作12例中79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各导联多棘波、多棘慢波;③强直发作10例中24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导联低波幅快节律、多棘慢波;④阵挛发作10例中39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各导联棘慢波、尖慢波;⑤失神发作3例中6次发作,发作期EEG表现全导联3Hz棘慢波。2、部分性发作67例中339次发作.分别起源于额、中央、顶、颞、枕,其中38例191次发作为继发全身发作。3、混合发作3例中28次发作。结论:Video—EEG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儿童癫痫的正确分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面神经(第7对颅神经)由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等神经纤维混合组成。面神经核位于脑干脑桥,上部分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纤维,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双侧颜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下半部的肌肉[1-4]。面神经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面部表情肌运动、舌前2/3的味觉和腺体(舌下腺、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临床观察表明,引起面神经病变或功能障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先天性、炎症、感染、创伤、肿瘤等病因。临床上面神经的症状和体征既有面神经本身病变,也有邻近病变累及;既有中枢神经病变,也有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特点复杂多样。本文对近年来面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进行综  相似文献   

5.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智力功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智力功能的对照研究刘冰熔,陈立杰,邹颖秀,赵艳红,朱权,王明俊哈尔滨医科大学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HepaticEncephalopathy,简称SHE)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病人,临床定性检查其心理和神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X线—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X线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21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X线片,右肘16例,左肘5例,11例行手术内固定,10例行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术。结果 肱骨外髁干骺部薄骨片或三角形骨折块19例(90.5%),伴肱骨小头碎裂2例;骨折块外移10例,骨折块外移伴旋转或翻转6例,骨折块无移位3例;肘关节肿胀无明显骨折线2例;肘部积液征(八字征)12例;外上髁骨骺提前骨化3例。结论 儿童肱骨外髁薄骨片或三角形骨折块是诊断肱骨外髁骨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安徽省阜阳地区临床诊断为恙虫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和阜阳市妇幼保健院病案史中检索出院第1诊断为≤14岁恙虫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居住地(农村和城市)、发病月份、野外郊游史、诊断时年龄和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采集高热、特征性溃疡或焦痂、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主要临床特征,以及病史中各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果因两家医院均不能开展外斐试验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检查,只符合临床诊断的45例恙虫病病例资料进入分析,其中41例为乡村医生转诊。①男性30例,女性15例;9个月至3岁16例,~7岁21例,~13岁8例;居住地城市3例,农村42例。45例均有野外游玩史或接触秸秆史。②45例均表现为高热和特征性溃疡或焦痂,分布于阴部和腹股沟居多。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其中全身浅淋巴结肿大28例。44例表现为皮疹,其中8例为全身性。③45例均有肝肿大表现,其中脾肿大6例,咳嗽13例,头痛28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均异常,心肌酶增高26例,乳酸脱氢酶增高26例。④住院后24h第一诊断误诊26例(57.8%),其中误诊为呼吸道感染13例。⑤临床诊断病例均予阿奇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72h内退热,治愈出院,无一例复发。结论儿童恙虫病有临床特征性表现,合并多系统损伤,特别是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是儿童恙虫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早发性儿童失神癫癎是一种罕见病,国内鲜见报道,故对其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早发性儿童失神癫痴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比较其与儿童失神癫癎的差异。结果:目前世界上仅有8例报道。本文2例患者均为3岁前起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愣神。例1同时伴眼睑肌阵挛和手自动症;发病早期的发作间期EEG无典型失神样3Hz棘慢波改变,后期的发作间期EEG除典型的3Hz棘慢波外,还可见全面性放电与局灶放电共存,且额区优势较明显;存在轻度精神发育迟缓。例2在病程后期的发作期EEG全面性放电欠规则。丙戊酸或拉莫三嗪单药能控制发作。结论:早发性儿童失神的大部分临床特征类似典型儿童失神癫癎,但也有部分差异。注意到以上这些差异,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1998年5月至201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病史记录中确诊和可疑MS患儿的病史资料,重新以2005年McDonald标准进行评估,纳入符合该标准确诊MS的连续病例.提取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3例确诊MS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7例,女16例.发病年龄2岁4个月至14岁10个月,其中〈10岁26例(78.8%).①以急性脑病起病9/33例;结合首次发作及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视觉障碍26例(78.8%),惊厥16例(48.5%),脊髓受累12例(36.4%),均为非完全型横贯性脊髓炎表现.②合并癫9例(27.3%),其中4例为部分性,5例为全身性;5例出现于MS首次发病;4例于MS复发时发作.③28/33例入院时行CSF检查,WBC和(或)蛋白升高13/28例(46.4%),寡克隆带阳性13/28例(46.4%).④31/33例入院时行MRI检查,病变部位以额、顶、颞叶皮质下白质多发(22/31例,71.0%),其次为脑干(14/31例,45.2%)和侧脑室周围(9/31例,29.0%).30/33例行EEG检查,其中24例(80.0%)异常.⑤确诊MS患儿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同时予IVIG,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⑦随访4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26/33例(78.8%)有复发,首次复发时间 ≤3个月15例(57.7%),复发患儿中有3例死亡.22/26例复发患儿复查MRI,20例(90.9%)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较前增大,2例(9.1%)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儿童MS发病年龄〈10岁比例较高;首次发病可以急性脑病起病;视力障碍、惊厥和脊髓受累常见.MRI显示皮质下白质病灶多见.以复发-缓解型为主,多于半年内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儿童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临床诊疗提供建议。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发热病房收治的7例COVID-19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学检验及CT影像学等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11.
影响儿童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0 5例儿童肝衰竭资料用EXCELL 2 0 0 0和STATA 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儿中有 33例存活 ,存活率低 (31 4 % )。 (2 )单因素分析发现 ,患儿的年龄、临床分型及分期、PTA、血清总胆红素 (TBIL)、酶胆分离现象、AIB、并发症和肝性脑病都是影响儿童肝衰竭预后的因素 ;但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HBV感染、肝豆状核变性与病因不明引起的肝衰竭存活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多因素分析显示 ,患儿的PTA(P =0 0 0 0 )和TBIL(P =0 0 2 9)是影响儿童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肝衰竭预后差 ,病死率高 ,PTA和TBIL是影响儿童肝衰竭预后最危险的因素。通过分析患儿的年龄、临床分型及分期、PTA、TBIL、酶胆分离现象、AIB、并发症和肝性脑病等因素可以及早明确患儿病情 ,指导治疗 ,从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分类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l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分为无肝病基础组(第l组)、肝炎组(第2组)、肝硬化组(第3组)共3组,并对每组中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实验室检查、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的差异: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肝衰竭中,无肝病基础组转氨酶、胆碱脂酶及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有肝病基础患者,特别是高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2)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各等级分布:在l、2、3组中,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0.00%,66.23%和51.02%;亚急性肝衰竭分别为71.42%,54.81%和49.99%;(3)在预后方面:在1、2、3组中急性肝衰竭的好转治愈率分别为15.38%、42.85%和26.09%;亚急性肝衰竭患者33.33%、51.39%和36.85%,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发病,3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均有差异,依此进行分类,有其临床实用性及科学性,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HEV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HEV相关肝衰竭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34例HEV相关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分型、分期、转归、生化指标等临床特点,比较单纯HEV相关肝衰竭、重叠HBV感染的肝衰竭差异.结果 戊型肝炎患者中共有134例发生肝衰竭,占住院戊型肝炎总数的8.45%.单纯HEV相关肝衰竭患者68例,重叠HBV肝衰竭患者66例.两组年龄分别为(56.12±14.29)岁及(48.59±10.91)岁,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EV感染组患者老龄患者比率(≥60岁,45.59%)明显高于重叠组患者(13.64%,P<0.05).单纯组及重叠组患者TBil最高值无差异(P>0.05),但单纯组ALT更高,两组分别为(1250.90±1593.97) U/L和(616.26±797.62) U/L(P<0.05);两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分别为0.72±0.07及0.6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衰竭患者病情转归、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HEV相关肝衰竭患者年龄较大,转氨酶较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更高,但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本院不同年度收治住院的 14岁以下的甲型肝炎 (甲肝 )患儿 162 9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病例分为 2组。第一组为 1984年 1月至 1990年 12月共 883例 ,第二组为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 746例。结果 ①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 (7.17± 3 .2 7)岁和 (8.78± 3 .2 8)岁 (χ2 =0 .5 4,P >0 .0 5 ) ;二组平均住院病程分别为 (2 6.2 5± 16.96)d和 (2 5 .65± 12 .5 8)d(χ2 =0 .2 9,P >0 0 5 )。② 89例单纯甲肝病例血清ALT呈双峰或多峰型 ,1例出现 4次峰。③合并HBsAg(+)的共 143例 (8 8% ) ,HBsAg(+)和HBsAg(- )组平均病程分别为 (3 4.40± 2 5 .86)d和 (2 5 .2 0± 15 .43 )d(χ2 =146.5 ,P <0 .0 0 1)。④单纯普通型甲肝 2 6例患儿作了肝穿刺 ,其中 2例有碎屑样坏死。结论 ① 90年代感染HAV的儿童年龄无明显后移。甲肝治疗用药简单与较复杂之间住院病程差异无显著性。②甲肝ALT呈双峰或多峰型可能与HAV未被清除和存在免疫介导引起的肝损伤有关。③甲肝合并其他嗜肝病毒感染中 ,以HBV为主。合并HBV感染后 ,病程明显延长。④单纯急性甲肝肝脏病理可出现碎屑样坏死 ,不表明慢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特点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转归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655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病毒感染仍是首要原因,占比38.17%,其次为病因不明36.95%及药物引起(22.75%).病因变迁:2002年至2005年,病毒感染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首要病因,占比58.2%~50%,尤其是嗜肝病毒感染(HAV+ HBV+ HEV) 53.5%~44.4%.从2006年嗜肝病毒感染明显下降,而不明原因及药物所致呈逐步上升趋势,在2009年不明原因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患者总体改善率为34.81%,其中HEV感染所致的预后好于不明原因(P<0.05).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病因构成发生改变,不明原因所致逐渐增多并取代病毒感染成为最主要病因,不同病因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HBeAg阴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132例HBeAg阴性和51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结果 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P=0.001),血清HBV DNA定量较低(P=0.001).HBeXS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肝衰竭分期构成比及常规治疗病死率比较无差异.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时HBeAg阴性组生存率为54.24%,高于常规治疗组(35.62%),P=0.032,低于HBeAg阳性抗病毒组(80.00%),P=0.004.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在(3~5)log10拷贝/ml时,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为55.56%,高于常规治疗组(20.00%),P=0.011.结论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常规治疗下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的病死率无差异.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HBeAg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在HBV DNA低水平复制的HBeAg阴性患者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is a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distinct disease entity encompassing an acute deterioration of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Although there are no widely accept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CLF, the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APASL)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AASLD/EASL) consensus definitions are commonly used. It is obvious that the APASL and the AASLD/EASL definitions are based on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eatures. Two different definitions in tw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hamper the comparability of studies. Recently, the EASL-Chronic Liver Failure Consortium proposed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CLF based on analyses of patients with organ failure. There are areas of uncertainty in defining ACLF, such as heterogeneity of ACLF, ambiguity in qualifying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argument for infection or sepsis as a precipitating event, etc. Although the exact pathogenesis of ACLF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alteration of host response to injury, infection, and unregulated inflammation play important roles. The predisposition, infection/inflammation, response, organ failure (PIRO) concept used for sepsis might be useful in describing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categories for ACLF.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limited to organ support bu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is likely to lead to discovery of novel 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我们对49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了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Ⅳ型胶原(Ⅳ-C)等,同时对其肝组织进行了LN、Ⅳ-C、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细胞角蛋白(CK)等免疫组化研究。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急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各项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Ⅳ-C升高明显,重度(S4)患者显著高于轻度(S0~2)患者(P<0.01)。肝组织a-SMA、Ⅳ-C、LN的表达亦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明显。作者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9.
77例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1~2002年4月之间,住院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败血症。结果 医院感染败血症发病率为0.61%,病死率为14.29%,感染原发病灶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泌尿系感染为最常见,占总数的71.40%。临床表现多有高热症状,体温高于39℃的患者共71例,占总数的92.20%,热型以不规则热为主。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大部分致病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上升。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加强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败血症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探讨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izol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 PCR检测IL-21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重肝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21蛋白表达,并与患者ALT、AST、TBil、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肝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21水平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21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