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匱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下利肺痛者,紫参湯主之”,方内载:“紫参,甘草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煑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煑取一升半,分溫三服”,这一条原文,历史注家大都知道文字有錯簡,金鑑云,“此文脫簡,不释”。程云来云:“肺痛未詳,或云肺痛当是腹痛”。唐容川云:“肺痛之証未明,紫参究系何物,亦未能考”。陈修园云:“紫参近似桔更,今各地药肆已无此物,盖久无人用矣”。有人疑紫参为丹参者,亦有人疑为紫菀者,甚至有疑非仲景方者,黃元御則随  相似文献   

2.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历代医家对本条争议较大,其焦点为“肺痛”究竟应作何解?归纳起来不外“胸痛”、“腹痛”之说。本人认为“肺痛”即为肺病,不当解作“胸痛”、“腹痛”。此实为仲景所言病位在肺,良由肺痈而致肺痛,理固昭然,何疑之有?观仲景《金匮》组方,紫参一味凡两用:一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之泽漆汤;二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之紫参汤。前方注为治咳之病,然焉知其非肺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的下利,包括泄泻与痢疾。仲景对于下利,在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方面,均有广泛而又精辟的阐述,且辨析明细,法度谨严,对临床防治与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病因、病机有外寒内侵、下走大肠而下利者,如原文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有表证误下,利遂不止者,如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载下利条文凡85条,治下利方剂29方,至今仍广泛指导于临床。《伤寒论》中的下利证依发病规律有“自下利”、“必作利”,依下利程度有“微利”、“下利至甚”、“大下利”,依下利性状有“下利清谷”、“下利便脓血”等。下利证有寒热实虚之别,病位有在脏在腑之异,有时作主证辨,有时作副证辨。本文把下利证分为十个类型作一初步分析。1合病下利葛根汤证(32):本证既有发热恶寒脉浮表证,又有下利里证,系太阳表邪不得外越、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失职而利,病变重心在表,下利乃表病引起,不为主证,故不须治里,只用葛根汤解肌表之邪、升阳明之气,表解里自和,下利自止,属下者举之,逆流挽舟法也。黄芩汤证(172):本条虽言合病、实以少阳受邪为主,少阳火郁之邪,内迫阳明下趋大肠而自下利,下利为主证,自不同于葛根汤的表证下利,故以黄芩汤清少阳之热,热清利止,表邪自解。成无己认为: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为在半表半里,故与黄芩芍药以和解之。《医方集解》称此方为“万世治痢之祖”。2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证(34):本证系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热迫于肠,传导失职而致下利不止、病变重心在胃肠里热、下利特点粘秽而臭,暴注下迫,虽有表证亦较轻微,刘渡舟教授谓其...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的下利,系一种证名,有的是指泄泻,有的则是指痢疾。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六经。论中有关下利原文,约四十余条,究其治利之法,可概括为如下七法。 (一)解表止利法。太阴之邪不得外解,内通阳明,下走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而下利者,当用本法。亦称“逆流挽舟”法。如太阳篇中葛根汤即是。该方主治之证既有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之表证,又有下利之里证。但以表证为主,下利次之,因此用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清止利,使表解里自和。此外,桂枝人参汤证所见的下利为太阴虚寒兼  相似文献   

6.
“下利”是指粪便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它可以见“下利清谷”或“下利便脓血”等不同的排泄物。“下利”在《伤寒论》中有“下利”与“自利”之称。《伤寒明理论》、《伤寒蕴要》认为不因攻下而自泻利者为自利;因攻下而泻利者为下利。但详查《伤寒论》所述七十余条有关下利之证,划分并不如此严格,不可单以是否攻下为下利与自利之别。  相似文献   

7.
1解表升津止利(表邪内迫下利)“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场主之。”(32条)太阳病表证不解,外邪内迫大肠,使大肠传导太过而致下利,下利以表证为主。成无己日:“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止老,而下利。”药用葛根汤解表散邪,使表解而里自如,放下利自止。2透表清热.坚阴止利(协热下利)“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羊黄连场主之。”(34、茶)本证主要为表证末解误下后,邪陷阳明,入里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下利以里证为主。药用葛…  相似文献   

8.
六经之病,据临床实际验证:单纯者少,复杂者多;正病典型者少,合病并病居极大多数。《伤寒论》载合病七条,并病五条。本文总结六经病合病、并病证治规律,供深入研究仲景学说者参考。一、合病合病的意义,即一经以上、数经的证候不分先后同时出现,叫做合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条)上两条的呕、利已涉及阳明,但主方用葛根汤,以方测证,必以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为主,故以解表  相似文献   

9.
泄泻新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又称腹泻,在古医籍中名目繁多,分类不一。《内经》以大便性质分类,有飧泻、洞泻、水泻、濡泻等。《难经》则以脏腑立论,又有胃泻、脾泻、大肠泻、小肠泻等名。《伤寒论》、《金匮要略》称腹泻为“利”或“下利”,腹泻完谷不化者称“下利清谷”。里急后重者称“下利脓血”。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痢”称之,以与泄泻相区别,“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已经认识到痢疾有传染性。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痢疾论治》谓:“今之所谓痢疾者,即古方所谓滞下是也”,首次提出“痢疾”之名。而在《类证治裁.泄泻门》则以三焦论:“泻由水谷不分,病…  相似文献   

10.
下利即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证。在《伤寒论》中,共有用处条文提及“下利”、“利”或“泄利”,这些论述,较系统地概括了下利的病机,指出了下利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试分析如下。1下利的胜明八纲病机及治疗1.1表里合病,协热而利协热利,未必为热证,凡表证未解之下利,均可称之为协热利。《伤寒论》中关于协热利的论述共6条,按里之虚实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里实而表未解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场主之”,“太阳病,枝枝证,医反下之,利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端而汗出者,葛根黄…  相似文献   

11.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载有一条经文,曰:“下利肺癌,紫参汤主之.“其紫参汤方只二味药:紫参半斤、甘草三两.该条所谓“肺痛”,是指何种病证,迄今未明,且紫参究系何物,亦无详细查考,所以历代医家认为此节必有错简,恐有讹误,都作为存疑条文,不能解释.有的注家怀疑“肺癌”当是腹痛之误,并且认为紫参即今拳参,因为拳参的别名也叫紫参,并为治下痢要药.药症相对.也有以为紫参并不治咳,可能是紫菀之误者.还有人疑紫参即今丹参.甚者怀疑该方根本就不是仲景方.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讨如下:考古紫参一名,见于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曰:“紫参,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几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从这段最早的记载中.虽然没有紫参的形态描述,但我们可以知道,紫参最早有一个别名叫牡蒙.汉·华佗之高足,魏·吴普撰《吴普本草》,草本类载有“牡蒙”一药,云:“一名紫参,一名众戎,一名音腹,一名伏菟,一名重伤.神农、黄帝曰:苦.李(当之)氏:小寒.生河西山谷,或宛句商山  相似文献   

12.
《金匮》文字简奥,有些字(词)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此时如果不紧扣原文,不结合病机理解,则可能有违经旨。本文就教学中遇到的此类问题,试举数例如下。1 “下利清谷”与“清便自调”《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十四条:“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文中“下利清谷”是云泻下清稀或水样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清”自然作“清稀”或“清水样”解。但在“清便  相似文献   

13.
一、对咽炎的认识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医藉《内经》里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可见古人对咽喉病已有一定的认识。黄老指出:“咽喉病既是人体内在病变的局部反应,亦能影响全身。”这种整体观的学术思想,正是中医喉科学的特点。黄老认为:上腭红肿及咽关肿痛者多属肺胃积热,或感受风邪;咽后壁干痛,干甚于痛,咽关色暗红者,多属于阴虚为患;若仅吞咽不利,似有一物梗塞,咽之不下,吐之不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计五十余条,涉及到六经的范围.兹试作简要辨析:1.太阳下利是指既有太阳表证,同时又有下利.其表现形式有三:一是两感于邪,开始即与他经合病而见下利;二是出现于误下之后;三是脾胃素虚,不耐外邪侵袭所致.2.阳明下利在热性病中,多为胃家实,所谓"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古人称之结者自结,下者自下,其利下多为稀粪黄水,与邪热内陷、下迫大肠而泻  相似文献   

15.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是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热邪下利证。《伤寒论》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太阳病桂枝汤证,必有发热恶寒汗出等表证,由于误下表未尽解,热入大肠必有里热之象,粪便恶臭,肛门灼热,脉滑数、口渴、  相似文献   

16.
下利,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后世多分而论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苗医称为“水泻痢”。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的疾病,苗医称为“脓血痢”,大便有赤血者称为“红痢症”,大便为白色脓冻者为“白痢症”。苗医认为湿、暑为下利主要病因,归为热病范畴,治疗多用冷药。现将苗医治疗下利的常用药物及方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1983,(10)
16.“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与“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应如何理解?答:“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这一提法,见诸原文第277条及282条,乍看起来,好似诊断太阴下利与少阴下利的依据就在于此。其实,这不过是概括地说明太阴与少阴下利的不同情况,绝不能仅根据口渴与否,即可诊断病属何经。临床辨下利之寒热,一般是:渴者属热,不渴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篇不同证候类型下利病变的理法方药,六经辨治下利妙法层出、方药俱备,三阳下利并非皆为阳热实证,亦有病性属虚或虚实夹杂者,三阴下利并非皆为虚寒下利,亦有病性属实或虚实夹杂者。临证时应遵《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其表里先后,辨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治病方得良效。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对于本条的注释历来注家都认为“转胞”之“胞”为膀胱。近读《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沈舫饮《“转胞”之“胞”当是子宫》一文,沈氏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转胞”之“胞”当是子宫。笔者认为转胞之胞应是膀胱而不是子宫,其理由是: 1.古典医籍中,就有称胞是膀胱者。如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365条云:“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历来人们认为该条单纯论述了虚寒下利而虚阳浮越的病机变化,对其中“郁冒汗出而解”的机理则随文解释为:阳虚未甚与邪相争,正胜邪却,使汗出病解.笔者认为该条文序似有欠妥之处,“必郁冒汗出而解”当接“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句后,才与医理相符,也有助于正确理解“郁冒汗出而解”的机理和该条的实际意义.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