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第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某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感染儿童贾第虫包囊感染长爪沙鼠的结果表明,5个包囊即可使12.5%的沙鼠受染。感染率随灌注包囊量增加而升高。10~4个包囊时,感染率可达100%。多数受染沙鼠呈间歇性排包囊。小肠中滋养体数及分布与病程有关,与粪便排虫量无对应关系。贾第虫不侵袭肠组织,但能引也小肠典型炎症改变,如绒毛上皮坏死脱落、肠腺细胞分裂相增加和绒毛长度/腺体长度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人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分导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选定32个调查点,对16079人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省人群贾第虫流行特征为:(1)人群感染率高,平均为4.63%。(2)男性高于女性,(3)少数民族感染率高;(4)以牧民的感染为重,(5)小于15岁的少年儿童感染率高,并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观察蓝氏贾第鞭毛虫细胞分裂过程中典型凝集染色体的形成及其数目。方法用改良TYI-S-33培养基培养贾第虫滋养体。在结束培养前4h弃去旧培养基,加入事先预热的含有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2μg/ml)的新鲜培养液。低渗处理55min,用甲醇∶冰醋酸(体积比=3∶1)固定液固定。收集细胞、滴片、Giemsa染液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获得了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贾第虫染色体的数目多数为2n=8条。50个细胞分裂相中,有35个为8条染色体,10个为9条染色体,5个为10条染色体。染色体微小呈小杆状,有时成对,形态相同。结论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条。  相似文献   

4.
傅善杰 《山东医药》1991,31(8):46-46
蓝氏贾第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肠道传染病,世界各地感染率为1~20%,国内感染率约为7~19%,儿童患者约为成人1倍以上,在旅游腹泻病例中常可见到本病。该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患者,特别是无症状带虫者。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带虫者,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蓝氏贾第虫病急性发病者常表现为暴发性水泻,有恶臭、腹胀和嗳气等特点,但非特异性的。因此临床凡遇持续性腹泻,粪便内无粘液和血,有  相似文献   

5.
6.
蓝氏贾第鞭毛虫具有由微管、微丝和骨架蛋白构成的高度发达的细胞骨架系统.近年来,贾第虫的细胞骨架与其致病力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证实.在参与细胞骨架构成的众多蛋白质中,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贾第素是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对贾第素的研究不仅可为贾第虫细胞骨架的研究增添新的知识和研究资料,还可为贾第虫病的致病机制及抗贾第虫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丙硫咪唑治疗贾第虫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Stile,1915,亦称G.intestinalis或G.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厌氧的(anaerobic)寄生性原生生物。其生活史包括滋养体(trophozoite)和包囊(cyst)两个发育阶段。前者为虫体的致病期(或营养和繁殖期),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小肠内导致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简称贾第虫病);后者为感染期(或静止期),  相似文献   

9.
10.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可引起人及其他哺乳动物腹泻.近年来,贾第虫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商品化试剂盒的使用情况.贾第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应用,对贾第虫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将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1.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及家庭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重要的致病寄生虫,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我们调查了山东省35个县(市,区)的85383例,平均感染率为4.84%,以5-9岁儿童感染率为高,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经对其中18844个农村家庭采用二项分布拟合法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虫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8岁。因咳嗽、发热一周,呕吐一天,左侧胸痛5小时,呕吐一次,于2005年10月14日收入我院呼吸科。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余年,平均每年发作一次。入院前一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入院前一天进食后呕吐一次,呛咳后出现喘气,在当地医院给予平喘治疗后,喘气好转,但觉左胸部侧壁及后壁疼痛明显。急诊胸片提示:左下肺纹理增粗模糊,左侧肋膈角消失。血常规检查:WBC10.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90%。以胸腔积液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7℃,呼吸22次/分钟,左肺肩胛下线第9肋间以下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双肺未闻及干…  相似文献   

13.
蓝氏贾第虫分离株tim基因序列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来源于不同地理位置贾第虫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学关系,采用tim基因扩增、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来自我国(C1、C2、CH2、CH3)、柬埔寨(CAM)、澳大利亚(A1、A2)和美国(BP、CAD)共9株蓝氏贾第虫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1、A2和CAM属第1型(WB);CH3属第2型(JH);C1、C2、BP和CDC属第3型(GS)。本实验结果提示,虫株间遗传学关系并非由地  相似文献   

14.
用体外培养的四川株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休免疫BAIB/c小鼠,以免疫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共获得3个分泌抗蓝氏贾第鞭毛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这些McAb经鉴定均属lgG_1亚类。选取活性最强的1E_2株McAb对不同贾第虫株进行抗原定位的测定,由IFA显示,该McAb与四川株和山东株滋养休的后1/3表面呈现荧光反应,但与澳大利亚株滋养体表面不显荧光,表明国内株与国外澳大利亚株滋养体表膜抗原存在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将307例贾第虫感染者分成4个组:即丙硫咪唑10mg/kg/d·3组98例,丙硫咪唑20mg/kg/d·3组105例,甲硝唑20rag/kg/d·3组59例和暂缓治疗组45例。前三组治后1周的近期包囊阴转率分别为91.8%、93.3%和94.9%,三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治后4周的远期包囊阴转率分别为85.7%、94.3%和96.6%,除B与C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显著(P均<0.05)。暂缓治疗组间隔1和4周复查包囊自然阴转率分别仅为4.4%和11.1%。分别与前三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均<0.01)。结果说明,丙硫咪唑治疗人体贾第虫感染有良好效果,尤以20mg/kg/d·3的疗效为佳。副作用轻微短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有丝分裂。方法用改良的TYI-S-33培养基培养贾第虫。从培养第6h开始,每间隔2h取分裂的细胞直至第24h,制备涂片,Giemsa染液染色,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裂状况。结果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凝集形成细长的染色质丝;中期:形成大小约1μm的棒状染色体,且全部排列在细胞核中央,或分散在核内;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细胞核两极移动,核膜拉长;末期:核膜中间向内缢束呈葫芦状,细胞核缢裂成两个子核,随即进行胞质分裂。结论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有丝分裂与典型真核细胞相似,但分裂期核膜始终存在,为半开放式分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河北承德贾第虫包囊大小与遗传特性的关系.方法以包囊形式分离3株贾第虫(CH2、CH3、CH4).用PCR技术对虫株DNA进行ttm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最后与GenBank登记的虫株比较,并用DNAstar软件处理.结果此3株贾第虫株的基因型属2型(JH型).结论该地区贾第虫包囊形态大小与基因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简称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病,也有人称蓝氏鞭毛虫病(lambliasis)。因贾第虫病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称为"旅游者腹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生  相似文献   

20.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常用硝基咪唑的衍生物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治疗。奥硝唑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近年来作为一种较新的抗滴虫药物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采用奥硝唑、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一效果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