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药物抗癌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 ,而化学合成的抗癌药多半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从天然动植物中寻找低毒、高效的抗癌活性成分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成果 ,从而显示出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新药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约 1 000万人,死亡约 700万人,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人类第二杀手。化学合成的抗癌药在临床虽有一席之地,但随着人们对它毒副作用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已为越来越多的药学工作者所关注。美国、日本、韩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国药学工作者也对多种植物进行了抗癌活性的筛选。笔者主要从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对治癌防癌近年来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1)喜树碱 由喜树的根、皮、茎和种子中提取…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由于胰岛索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DM已经成为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后的另一个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和概括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中天然的有效成分,如皂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蒽醌类等.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研究和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卢敏 《医学教育探索》2000,(11):W005-W006
心律失常是复杂而又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 ,是造成心血管病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世界范围内 ,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近几年来 ,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抗心律失常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经动物药理实验筛选和临床研究证实 ,发现了一些安全、有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的新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 ,简介如下。1 关附甲素及其注射液 [1]关附甲素 (GFA)是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全新结构类型的安全、有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新药。它是从关白附子 Aconitum coreanum(Level.) Raipaies块根中提取…  相似文献   

5.
中药有效成分调节肝药物代谢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色素P450酶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对它的研究50多年来取得很大进展,在药物代谢、毒理学、肿瘤生化等的研究中,都涉及到细胞色素 P450及其同功酶的作用。中药虽然成分复杂,但  相似文献   

6.
超声技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超声技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讨论了超声波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自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据调查统计,我国的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3/100000,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两方面,探讨黄酮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治疗情况,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资料,指出了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抗癌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153-1154
据WHO报道,仅2001年约有1400万人患癌症,目前约有4600多万人受癌症的煎熬。预测今后20年中,每年将有900万人患癌症。长期以来,国际社会花费巨资用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药及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各种现代影像技术、内窥镜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的研究,大大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能力,如免疫疗法(各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的治疗)、加温疗法、光敏疗法等不断涌现,使部分癌症的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化疗药物固有的毒副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诸多限制,而传统中草药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使得各国学者把注意力逐渐转向了中草药领域,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试将近年来有关抗癌中草药中植物药部分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虽然鼻咽癌的治疗多以放射治疗为主,但中药及天然药物在鼻咽癌的治疗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细胞毒性、诱导凋亡、放射增敏和逆转多药耐药性等方面.综述近几年关于中药及天然药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外药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重视,寻找高效低毒的降血脂药物,特别是天然药物更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天然有效成分在降血脂作用实验方面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植物药和动物药是天然药物的两大类型,它们在抗癌及戒毒两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十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天然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天然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机理方面的研究概况.以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寡聚化和纤维化为核心,有多种因素参与AD的病理过程.不同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能针对AD病理过程的多个方面发挥作用,表现出不同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以AD的现代病理学研究为基础,从分子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探讨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治疗AD的多途径作用机制,对于进一步开发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AD天然药物资源及为利用天然药物治疗AD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中医药应用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世界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学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在21世纪将对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由于中药具有中医传统疗效作用的特点,因此有关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必须既要积极,又要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生物抗癌物质结合中药有效成分抗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615可移植性白血病细胞经冻融,离心处理后,其上清液注入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低分子生物抗癌活性物质。当其作用于L615白血病小鼠后,可使33%的小鼠平均生存期由6d延长到150d,平均生命延长率达到2527.8%。用IL─2/LAK细胞作用后的白血病小鼠,其平均生存期仅延长到11d。在上述基础上,分别将中药有效成份小蘖胺、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同低分子抗癌物质有机地配合作用于白血病小鼠后,有75%的小鼠生存期达到了275d,生命延长率提高了2061%。外周血及脏器组织未发现典型的白血病细胞侵润,骨髓细胞中19号染色体上Bj白血病携带频率由对照组的47.5%下降到0。此外,小蘖胺,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皆在不同程度上诱导小鼠脾脏细胞活化产生LAK细胞。在体外实验中,其LAK细胞对 ̄(125)I标记的白血病细胞的最大杀伤活性与IL-2在体外诱导产生的LAK细胞活性相比较,可达到IL─2剂量提高20倍时产生的杀伤效应。同时上述中药有效成分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小鼠肝胆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强,阻遏了环磷酰胺对SOD的抑制作用,逆转了环磷酰胺对正常脾脏免疫细胞的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今年9月6日,上海<文汇报>以<开拓弘扬祖国医药文化的全新空间>为题,报道了近日在上海召开的“中药材GPA管理座谈会”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荣汉先生的一段话:少则二年三年,多则四年五年,中药这个古老的词汇将被天然药物所取代.”并称:“这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这篇报道立刻引起了相当的注意,国内多家媒体相继转载播出,在中医药学术界出现了一阵骚动.  相似文献   

18.
天然药物的研究方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新药开发从以仿制为主迈向以创新为主的战略跨越,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我国天然药物研究的方向应从天然结构活性成分出发,经结构修饰,类似物的合成及系统的活性研究,总结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作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的基础。天然药物的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配伍研究,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促进天然药物研究的深入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可更名为"天然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天然药物”与“中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有着“天然药物”有自然属性,但有特定的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二,中医药早在古代即与世界各传统医药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并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接受。中药学在不断引进外国药物的同时,也早就走向了世界,不断输出到世界各国。许多药物被各传统医学吸收,并成为常用药品。三,从中药品种的混用、中药的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现就近年来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等方面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