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87年以来先后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与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3例,取得满意效果。手术方法:角膜材料为外伤死亡后3~6小时内的成人新鲜角膜,人工晶体为成都蜀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生产的GN5 15透明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前准备及消毒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在切除病变角膜后行开罐式截除晶状体前囊膜,挽除晶体核,开放式注吸皮质,保留完整后囊膜及囊袋,将人工晶体直接植入囊袋内,做2~3处虹膜根部切除。将新鲜角膜片放入植孔,间断或连续缝合固定移植片,其它处置同穿透性角膜移植及人工晶体移植术。结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时,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抑或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新型弹性开放襻)植入56例,Ⅰ期植入29例,Ⅱ期植入27例;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大C型襻,两根缝线睫状沟固定)30例,Ⅰ期植入14例,Ⅱ期植入16例。结果术后随访1~42个月。矫正视力≥0.5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40例,占71.4%;缝线固定组27例,占90.0%。矫正视力≥1.0者,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2例,占39.3%;缝线固定组14例,占46.7%。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均不失为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但前房型人工晶体适用于年龄较大、眼前段(角膜、虹膜和前房角)条件较好,而眼后段(玻璃体、视网膜)条件较差者;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则适用于年龄较小、眼前段条件较差而眼后段条件较好者。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体置换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01例人工晶体置换术,并比较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其手术效果的影响。(一)病例与方法:共随访98例患者(男50例、女48例)101眼,其中45眼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余56眼不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植入的人工晶体类型:联合组中,前房型32眼(71%)、虹膜固定型7  相似文献   

4.
邓小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010-1012
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矫治方法包括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框架眼镜矫正物像放大率高,视野受限,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因眼球尚处在发育阶段致无法植入人工晶状体而多选用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物像放大率低,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前者因透氧性差易致眼表病变故应用较少,后者透氧性强,尤适合于眼外伤所致不规则散光者或虹膜缺失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还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眼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可以尽量避免屈光参差、像差等不足.根据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位置共分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又分为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Ⅱ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经巩膜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张凌  陈潇  刘翔  王一  李灿 《临床眼科杂志》2013,21(3):193-197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术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144例(146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据病情行不同术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中对有残留周边晶状体囊膜者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内植入42只眼;对无囊膜残留者行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1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63只眼,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①138只眼裸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占94.5%,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共有103只眼(70.5%),其中睫状沟植入组31只眼(73.8%),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52只眼(82.5%),巩膜缝线固定组26只眼(63.4%);②常见并发症:术中出血9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2只眼占3.2%,巩膜缝线固定组7只眼占17.1%,);术后出血11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2只眼占3.2%,巩膜缝线固定组9只眼占22.0%,);术后早期并发症:眼压≤8 mm Hg共25只眼(睫状沟植入组3只眼占7.1%,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10只眼占15.9%,巩膜缝线固定组12只眼占29.3%,);眼压≤5mm Hg共7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4只眼占6.3%,巩膜缝线固定组3只眼占7.3%,);术后发生浅前房4只眼均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占6.3%);角膜水肿5只眼均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7.9%);前房炎症反应4只眼均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6.3%)。远期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6只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3只眼4.8%,巩膜缝线固定组3只眼占7.3%)。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采用不同方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肯定,其中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并发症少,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视力矫正优于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但对无囊膜支撑和不适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无晶状体眼,经巩膜缝线固定术也是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无晶状体后囊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国内尚未见报导。我们将国外采用的两点固定法改进为4点固定法,取得满意效果. 此手术适应于无晶状体后囊或后囊破损严重无法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者.术前准备同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先做角膜上、下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及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缝线方法:(1)以9—0聚丙烯线铲形针,分别在5、7及11、1点钟处虹膜后面距角膜缘1mm巩膜瓣下进出针,将眼内段线拉出角膜缘切口剪断,分别结扎于人工晶体上下袢,将人工晶体引入后房相当于睫状沟处,调整好人工晶体位置结扎缝线,闭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晶体眼是白内障出术的续发症之一。以往纠正此续发症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角膜表面镶嵌术等。近几年来人们又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在无晶体眼内,以避免前房型人工晶体起的诸多并发症。本介绍了无巩膜瓣的睫状沟固定技术,巩膜缝隙技术,脱位人工晶体复位及固定技术和眼内窥镜的使用技术。后房型人工晶体已渐取代闭合袢前房型人工晶体,但柔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仍是治疗无晶体眼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用Goldmann房角膜观察了107眼通过5mm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个月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07眼(100%)可见内切口位于Schwalbe线前的透明角膜上,48眼(44.86%)内切口平整,59眼(55.14%),内切口后唇轻度卷曲,42眼(39.25%)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脱离,9眼(8.41%)发生周边虹膜周边前粘连,但未见有粘连至巩膜突上,3眼(2.8%)虹膜周边粘连致术后瞳孔呈梨形。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是 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但也存在着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脱离、虹膜周边前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前房型人工晶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告36例36只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均植入双侧“S”型弹性袢,术后观察平均5.5个月,患者无主诉眼痛发生,强调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应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植入路径短,操作在虹膜前,可见度广,操作简单容易,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失败的补救措施,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102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102例(102眼)均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8眼伴虹膜粘连,12眼伴前房及晶体异物,4眼伴玻璃体腔磁性异物,2眼伴继发性青光眼,共66眼在处理相关病变同时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眼晶体脱位和6眼后囊破裂范围大于一个象限患者行I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严重角巩膜裂伤和10眼明显玻璃体混浊,先处理相应病变,为  相似文献   

11.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三点固定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三点固定术王海林于雅范陶军许懿贾广学张柏新夏德昭近年来,经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这项术式已被眼科医生广泛接受[1~4]。虽然前房型虹膜支撑的人工晶体的设计逐渐趋于合理且放置容易,但仍有诸如虹膜炎、青光眼及无足够虹膜等情况不能施行...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自1992年以来对17例18眼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7例外伤性白内障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1~68岁.单纯性眼穿通伤10例,穿通伤合并眼内异物4例,眼球钝挫伤2例,雷击性白内障1例(双眼).在14例穿通性眼外伤中,角膜横贯伤2例,角膜近中央部穿通伤5例,角膜周边部穿通伤7例.本组外伤性白内障中合并虹膜嵌顿2例,虹膜根部离断2例,虹膜前、后粘连12例,晶体后囊破孔2例,前后囊呈夹板状2例.一期植入者11例12眼,二期植入者6例6眼.人工晶体类型:美国和国产C地与J型拌后房型人工晶体.17眼为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1眼无晶体后囊,采用巩膜缝线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IOL)二期植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所行的68例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病例,从病例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术中技术应用、并发症以及术后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综合分析。结果眼外伤及外伤性白内障是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主要适应证,其次为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术后、先天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巩膜缝线固定27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7例,术中及术后作虹膜粘连分离、虹膜离断修复、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YAG激光治疗等处理,随访的64例病人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混浊、前房炎症、前房出血、瞳孔变形、晶体异位、继发性青光眼等。结论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手术是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重要部分,外伤性白内障中应用最多,选择性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术后施行二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一部分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也应采取二期植入术。本文对这几种类型白内障而施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几乎没有瞳孔阻滞的危险,但少数病例因术后炎症、虹膜粘连等仍然发生瞳孔阻滞.为了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从1991年9月至1994年9月在不做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球旁注射5-Fu、地塞米松的情况下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39例(41眼),未发生1例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39例(41眼)中男32例,女7例.右眼23眼,左眼18眼.年龄最小7岁,最大80岁,平均60.5岁.老年性白内障18眼,外伤性白内障19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自发性晶体全脱位1眼.术后视力<0.1者8眼,0.1~0.2者4眼,≥0.5者16眼,≥1.0者12眼,年幼患聋哑症无法检查者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式: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8眼;白内障囊内摘除联合巩膜缝线固定术3眼;37例(39眼)为Ⅰ期植入,2眼为Ⅱ期植入.人工晶体均为襻前倾10°的PMMA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5.
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无晶体后囊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方法16例(16眼)3.5~8岁儿童行穿透巩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结果随访6~37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反应较轻,远期无不良反应,视力恢复良好。结论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往各种人工晶体的植入均易损伤角膜内皮,尤以前房型者为甚。此外,以虹膜作为固定的人工晶体还有压迫虹膜、影响扩瞳、较易脱位等弊病。后房型者也可出现偏位、倾斜和脱位。 Girard人工晶体系经睫状体平部植入,且可固定于巩膜。除可在白内障手术中一次置入外,还可用于无晶体眼。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般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只适应于白内障囊外摘除后后囊完整者。作者经过动物实验,1986年开始,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对包括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破裂,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白内障囊内摘除后无晶体囊患者二期植入等病例,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6例30眼,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没有发现与巩膜缝线固定法有关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穿透性角膜移植(PKP)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这一相对复杂的眼前段手术称之为“三联术”,它是眼前段显微手术中具有高难度操作技巧的代表性手术。而PKP同时又联合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操作难度更大。作者们近年来实施了3例因眼外伤手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合并膜性白内障、虹膜大部分缺损。PKP联合带虹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2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因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6.6个月,眼部刺激症状均缓解,术后视力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术后9例角膜植片透明,2例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囊膜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无囊膜眼15眼,采用经3.2mm角膜缘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后房型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Alcon MA60BM),双襻用10-0聚丙烯缝线缝合固定于虹膜中周部,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眼前段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3例术中出现前房出血。术后随访3~15mo,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无囊膜眼是可行和有效的,长期的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