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例 1 男 ,62岁。主诉便秘 ,排便困难 ,便条变形 2年 ,近 2年交替口服蕃泻叶 ,果导等多种泻药。结肠镜检查见直肠黏膜呈弥漫分布的灰褐色豹皮斑纹样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斑片之间纹理呈淡红色。乙状结肠降结肠黏膜呈均匀一致的褪色 ,横结肠黏膜呈灰黑色。全结肠黏膜光滑质软 ,未见血迹及黏膜损伤。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黏膜被覆上皮变性 ,固有层腺体排列规整 ,上皮细胞分化成熟 ,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及一些吞噬色素颗粒的吞噬细胞。病理诊断 :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 ,符合结肠黑变病改变。此后因便秘仍经常服用多种泻药。1年后复查结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服泻药患者22例(75%),无明确泻药史患者8例(25%).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但它与结肠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及其与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22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18例便秘,16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息肉7例,伴发结直肠癌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长期便秘、滥用蒽醌类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电子肠镜的广泛应用,在中国人群中的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我院在2002年4月至2004年11月480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检出MC46例,检出率9.6‰。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C的认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江  尹于坤  侯宇  郑南 《腹部外科》2002,15(4):227-227
原发性阑尾腺癌是一种罕见阑尾恶性肿瘤 ,本文报道收治的一例结肠黑变病合并原发性阑尾腺癌的诊治情况。患者 :女 ,5 0岁。右下腹痛 3d以“阑尾炎”收入院。体检 :右下腹压痛 ,结肠充气试验 (+) ,腰大肌征 (+) ,闭孔肌征 (+)。WBC 7.7× 10 9/L ,GRAN 5 .5× 10 9/L。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右下腹腔少许稀黄液 ,大网膜包裹回盲部成团 ,阑尾贴于盲肠前壁 ,约 6cm× 2cm× 2cm ,质地硬 ,阑尾壁充血、水肿 ,系膜挛缩。切除阑尾 ,剖开阑尾见粘膜皱壁粗厚 ,约 6~ 7ml积液 ,阑尾腔宽大 ,壁厚约 0 .5cm。术中冰冻切片病检…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肠道疾病的诊治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总结我院2001年6月~2004年2月肠镜检查的825例中,共发现结肠黑变病(melanasis coli,MC)21例,其检出率2.68%。在同期资料中有便秘者90例,MC在便秘史病例中的发生率为23.3%,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临床上治疗结肠黑变病的安全可靠药物。方法:采用福松治疗结肠黑变病21例,2个月后复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并与保守治疗组16例作对照。结果:该药物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6·25%。结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福松安全、可靠,对结肠黑变病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黄、芦荟、番泻叶等蒽醌类泻剂是首选的通便药物,因此蒽醌类泻剂的滥用非常普遍。长久以来,滥用蒽醌类泻剂是导致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MC)最常见的原因,但以往关于蒽醌类泻剂及结肠黑变病的研究报道不多.特别是结肠黑变病、蒽醌类泻剂与结肠直肠息肉、结肠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本文就MC的病因.及其与结肠直肠息肉、结肠直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MC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消化道黑变的一种,指黏膜内出现多量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使黏膜色素沉着的病变,结肠黑变病无种族遗传性,常见于老年人,至今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我院收治1例MC,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运用中药活血润肠方加味口服治疗结肠黑变病3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例结肠黑变病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均为男性,年龄42~58岁,便秘病程3~8年。患者均为全结肠黑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行开放手术,6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3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证实7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5例为肾上腺血管淋巴管瘤;随访11个月~12年9个月,肿瘤无转移和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心悸、出汗、血压升高、腰痛等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提示诊断,病理检查可确定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管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北京医院1984-1998年间收治15例肛管鳞癌,首次诊断为肛管癌者仅5例。15例中行放疗化疗11例,8例行Miles手术。结果病理均证实为鳞癌。根据NCCN(2003年)分期,Ⅰ期6例,Ⅱ期4例,ⅢA期2例,ⅢB期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组织间质纤维化(+++)者4例,(++)者7例,(+)者4例。随诊最长10年,平均生存期(47±27.6)个月。结论肛门指诊是发现和诊断肛管癌的重要手段。放疗以及以放疗为主,化疗、手术为辅的综合治疗是肛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肿瘤分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法以及肿瘤组织间质纤维化对病人的预后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2例,另2例体检发现。2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提示占位性病变,超声、CT及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4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2例行腹腔镜手术,2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B超随访6~15个月,4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良性肿瘤,但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肾癌类似,需病理检查确诊。治疗上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冷冻切片活检可对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胸骨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提高胸骨后甲状腺(retrosternal thyroid,RT)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RT患,其邻近器官压迫为常见症状,有甲亢症状16例,主要体征为不能触及下极的颈部包块、气管移位、颈胸静脉扩张,吞咽时多数不能扪及甲状腺下极。首次手术110例,5例为颈部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果 105例颈部低位领状切口,7例加劈开胸骨5cm,3例气管内麻醉下开胸手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12例。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83例,其中3例复发;32例恶性病变,其中2例未分化癌术后4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髓样癌术后18个月死亡,余均术后生存超过3年,其中22例超过5年。结论 RT诊断并不困难:颈胸部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可明确程度及性质;RT为手术绝对适应证,对无症状患也应早期手术;多数病例可采用颈部切口,少数需劈开胸骨,而迷走性RT则需开胸手术;合并气管软化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助于避免术后呼吸道梗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13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例,其中5例在排尿时典型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4例。术前确诊5例。13例均行手术治疗,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和输尿管再植术,1例行TURBT术,1例行TURBT后中转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3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其中9例患者获得3~11年随访,1例患者术后6年死于肝转移。结论:与排尿有关的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头痛头晕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可应用B超、CT、MRI、123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XP)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XP患者,男,75岁,尿频、排尿困难3个月,加重2 d。DRE:前列腺Ⅱ度增大,质硬,无压痛。血清PSA:172.5μg/L。B超:残余尿量200 ml,膀胱粘膜增厚,呈梗阻性改变,前列腺4.3 cm×3.8 cm×5.0 cm,内部回声欠均匀。MRI: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信号不均,双侧外周带信号减低,边缘欠光滑,部分前列腺组织略凸向膀胱,与膀胱分界欠清晰。初步诊断:前列腺癌,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混有少量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瘤样结节。免疫组化:CD68(+),PSA(-)。给予间断导尿,并予坦索罗辛、糖皮质激素口服。随访20个月。4个月后排尿症状改善,血清PSA呈下降趋势,13个月后降至9.2μg/L,17个月后下降并稳定于3.6μg/L。结论:XP属临床罕见病,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应警惕合并前列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可行TURP术。XP患者治疗后需密切复查血清PSA,必要时进行重复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association of ureteric dilatation and urinary infection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 direct toxic effect of E. Coli endotoxin on ureteric muscle. A specific causal relationship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n dog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水平。方法:15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年龄20~66岁,平均46岁。持续勃起时间10~172h,平均28.4h。其中血管活性药物所致6例,膀胱癌转移至阴茎1例,白血病2例,有外伤史者3例,不明诱因者3例。对异常勃起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为低流量型,3例为高流量型。随访1~26个月,12例低流量型患者中,7例经阴茎海绵体根部注射间羟胺2~6mg,必要时在阴茎头及阴茎海绵体根部置9号针头灌注肝素化生理盐水对冲治愈,其中2例发生ED;2例行阴茎海绵体与阴茎头血管分流术治愈,其中1例术后出现ED。2例因白血病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保守治疗后缓解,1例膀胱癌转移至阴茎,行阴茎全切。3例高流量型患者中1例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后治愈,未发生ED,2例行保守治疗出院,随访均出现ED。结论:详细的病史、海绵体血气分析和彩色双功能超声等检查有助于阴茎异常勃起正确及时的诊断。阴茎异常勃起如保守治疗无效,应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