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系膜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通过报告在本院诊治的1例乙状结肠系膜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分析连同本例共12例结肠系膜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结肠系膜脂肪肉瘤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9岁;其中男性7例(58.3%),女性5例(41.7%);肿瘤直径介于2~50 cm;6例(50.0%)肿瘤位于乙状结肠或乙-直交界系膜,3例(25.0%)位于右半结肠系膜,横结肠系膜2例(16.7%),降结肠系膜1例(8.3%).高分化脂肪肉瘤4例(33.3%),粘液性脂肪肉瘤3例(25.0%),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8.3%),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8.3%),1例多原发脂肪肉瘤具有两种不同病理类型,未描述病理类型的2例.术后9例患者有随访资料,中位随访17.5月,3例复发(33.3%),其中2例为黏液性脂肪肉瘤.结论乙状结肠系膜多形性脂肪肉瘤罕见,预后不良.外科完整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肿瘤体积和是否达到安全切缘的完整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丁志杰  单吉贤  徐惠绵  王舒宝 《肿瘤》2004,24(4):392-395
目的检测直肠癌组织中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并以此探讨直肠癌远端肠管及直肠系膜的切除范围.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8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组织、远端3 cm、5 cm处肠管及相应的3~5 cm、>5 cm处直肠系膜和正常组织中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百分比(SPF)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织间差异.结果癌组织、癌远端3 cm肠管中异倍体率显著高于癌远端5 cm肠管及正常组织(P<0.05),癌远端3 cm肠管与癌组织、癌远端5 cm肠管与正常组织间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癌组织中PI及SPF显著高于癌远端3 cm、5 cm肠管及相应直肠系膜和正常组织(P<0.05).癌远端3cm、5 cm肠管中PI及SPF高于正常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癌远端3~5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及PI、SPF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远端直肠系膜中异倍体率高于癌组织,但无显著差异;不同范围内的远端系膜中异倍体率、PI及SPF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远端3 cm肠管中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具有恶变倾向,手术时应予以切除.直肠癌远端3~5 cm、>5 cm处直肠系膜中也存在着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异常改变,呈现出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直肠癌外科治疗时有必要切除癌远端5 cm以上的直肠系膜.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1950~1970年间小肠恶性肿瘤67例,其中小肠癌20例,肉瘤37例,类癌1例,淋巴肉芽肿9例。20例小肠癌中有腺癌14例,小细胞癌2例,实体癌3例,粘液癌1例;37例肉瘤中33例作了肿瘤或肠系膜淋巴结活组织检查,4例没有施行手术。其中有网状细胞肉瘤13例,淋巴肉瘤9例,梭形细胞肉瘤3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少见,原发性肠系膜平滑肌肉瘤更少见。我院1982年至1984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平滑肌肉瘤2例。病例报告例1 病理号:82001,82288,男性,55岁,农民,因腹部包块半年,间歇性腹痛、腹胀、便闭、呕吐2天,于1982年1月1日在当地区卫生院以腹部肿块并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小肠系膜上有一儿头大包块,结节状,部分呈囊性。因肿瘤浸润牵拉,距回盲部约110cm回肠扭转约360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11.4cm×4.4cm×10cm至27.9cm×22.7cm×34cm,肿瘤形态不规整。18例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脂肪肉瘤4例,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内有条网状分隔及小结节影;黏液性脂肪肉瘤3例,其中1例以囊性密度肿块为主,强化不明显,2例以棉絮样低密度肿块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灶内可有坏死液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混合型脂肪肉瘤6例,表现为脂肪、囊性、实性、钙化等多成分混合肿块。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分型,是造成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认识其CT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外皮细胞瘤又称为血管周围肉瘤,间叶细胞瘤,小胶质肉瘤或小胶质肉瘤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肉瘤之一。1982~1992年期间,本院诊治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4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0.4%。其中男6例,女8例,发病年龄11~60岁。CT显示肿瘤与硬脑膜广基相连,位于大脑凸面4例,矢状窦旁4例,小脑幕3例,三脑室前部、岩骨尖、颅中凸各1例。脑凸面肿瘤最大(10×10×10cm),三脑室前部肿瘤最小(2.5×2×1cm)。术前其中55%诊为脑膜瘤,15%诊为胶质瘤,30%未确诊。术中可见肿瘤均以单发灶首发,4例复发性肿瘤局部或汇流区出现2~5个,大小不等的复发灶,除矢状窦旁肿瘤外,均行全切术,手术无死亡。术后标本分别经成二醛、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和电镜超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6例胃平滑肌肿瘤。其中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30~67岁,主要临表现为上腹部肿块、上腹部疼痛或压迫症状、恶心呕吐及黑便等。X 线检查为胃体肿物或胃癌。6例全部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所见分别为:例1胃大弯向外生长肿块8×8×7 cm,例2胃小弯肿块5×4×4 cm,例3胃体肿块6×4×3 cm,例4胃体圆形肿块直径3 cm,例5胃小弯肿块直径11 cm,例6胃体向外突肿块直径4 cm,破裂出血.病理诊断:例1~4为胃平滑肌瘤;例5,6为胃  相似文献   

8.
迄今未见肠系膜原发异位肾胚瘤报告,亦未见先发现肾外病灶,后发现肾内病灶的肾胚瘤。本院曾报告1例肠系膜原发异位肾胚瘤,但3年后该患者左肾又患肾胚瘤。现再报告如下。男,2岁,腹痛,发烧15小时住院。查体,腹部膨隆,左中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触及一8×7cm肿物,中等度硬,表面光滑,活动稍差。尿常规正常。B超为左侧腹腔90×105mm实性肿物,少量腹水,双肾形态正常。术中见血性腹水约300ml。小肠系膜上有一10×4×4cm肿物,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例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腹胀、腹水、食欲差、消瘦为首发症状16例(88.89%)。18例均行肿瘤减灭术,病理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给予铂类为主方案化疗6~8个疗程。结果随访<2年2例,均无瘤生存;>2年16例。总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12/16)4、3.75%(7/16)2、5%(4/16)。14例Ⅲ期患者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11/14)、50%(7/14)2、8.57%(4/14),Ⅳ期2例,1例生存13个月,1例生存25个月;残存肿瘤<2.0 cm和>2.0 cm,2年生存率各为100%(9/9)和42.86%(3/7),3年生存率各为87.5%(7/9))和0,5年生存率各为44.45%(4/9)和0;腹腔化疗 全身化疗与单纯全身化疗2年生存率各为90%(9/10)和50%(3/6),3年生存率各为70%(7/10)和0,5年生存率各为40%(4/10)和0。结论临床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减瘤术和以DDP为主腹腔化疗目前是原发性腹膜癌的最好方法。术前化疗有利于减瘤术。  相似文献   

10.
卵巢正常大小的癌症综合征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56岁,因腹胀、腹部增大1个月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查体:腹水征阳性,下腹部腹壁可触及包块,子宫体不清,双附件未触及包块。盆腔内可触及多个实性结节。结肠造影无异常,B超示腹部大量腹水外,余未见异常。腹水中查到癌细胞。以盆腔肿块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淡黄色腹水4000ml,下腹壁包块分别为5cm×5cm×4cm和12cm×12cm×8cm大小,子宫正常,双侧卵巢正常大小,表面有小乳头状赘生物,但肉眼未见实质有可疑癌灶,膀脱后壁、子宫直肠窝及大网膜有大小不等结节,肠管表面及隔面票粒状结节。即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及腹壁…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2 1岁。 9年前 ,因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Ⅱ级 )于当地医院行右侧附件切除术 ,未予化疗。术后 2年肿瘤复发 ,肿块位于腹主动脉旁 ,大小为 15cm× 10cm× 8cm ,腹水2 0 0 0ml,后行腹膜后肿块切除术。术后 4个月肿瘤再次复发 ,肿块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 ,大小为 3cm× 2 .5cm× 2cm ,再次手术切除。并给予化疗 4个疗程。本次入院前 1个月 ,CT检查发现 ,腹主动脉分叉处有 4cm× 3cm× 3cm的肿块 ,包绕腹主动脉 ,而胸主动脉、肝、胰、脾、肾、盆腔等未见异常。术中探查 :肿块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及下腔静脉表面 ,其上端达左右髂总动脉分叉上 4c…  相似文献   

12.
胃平滑肌肉瘤少见。我院于1981-1991年间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胃平滑肌肉瘤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6-73岁。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及消化道出血。术前仅确诊2例。8例中作胃根治术3例,胃大部切除4例,楔形切除1例,切除率为100%。5年生存率50%(4/8)。现结合文献就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胃平滑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诊治。方法:收集1986~1995年间本科治疗患者,检出平滑肌起源胃肿瘤21例,复习病史、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理报告,以比较良、恶性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点、生物学活性及处置。结果:病理证实11例胃平滑肌瘤,9例肉瘤及1例子滑肌母细胞瘤。临床特点以腹痛(16/21)、呕血及血便(12/21),以及腹部包块(5/12),腹块主要见于恶性肿瘤中。肿瘤好发于胃体及胃底;肿瘤直径范围自0.5~15cm,肌瘤平均3.9cm,肉瘤平均7.8cm(P<0.05)。外科治疗的原则是局部切除肿瘤及周边2—3cm胃壁组织。在4例有转移的恶性肿瘤采用了姑息治疗措施。结论:区分平滑肌瘤及肉瘤主要标准是临床上局部浸润及转移以及组织学上的有丝分裂指数。肿瘤大于8cm恶性可能大,手术切除范围宜扩大。  相似文献   

14.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小肠肿瘤多表现为腹痛、腹块、黑便、腹胀、恶心、呕吐。平滑肌肉瘤中有63·2%(12/19)位于空肠,腺癌75·0%(12/16)位于十二指肠,淋巴瘤66·7%(4/6)位于回肠。54·2%(26/48)的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以下20cm的空肠。多发性小肠肿瘤为8·3%(4/48)。术后复发的占10·4%(5/48)。根治性切除占70·8%(34/48),姑息性手术占25·0%(12/48),探查活检术占4·2%(2/48)。对腹痛、腹部肿块、黑便患者如已排除胃结肠病变应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特别是平滑肌肉瘤的可能性。小肠肿瘤常多发,术后易复发。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小肠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5 4例子宫肉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子宫大小、绝经情况及治疗方法与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 ;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结果 ①病理类型 :子宫平滑肌肉瘤 19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0例 ,中胚叶混合瘤 2 4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7 3 %、5 0 0 %及 41 7% (P >0 0 5 ) ;②肿瘤分期 :Ⅰ期 3 1例、Ⅱ期 11例、Ⅲ期 5例、Ⅳ期 7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 3 %、3 6 4%、0及 0 (P <0 0 0 1) ;③子宫大小 :子宫小于妊娠 3个月者 3 8例 ,大于妊娠 3个月者 16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5 3 %及 6 3 % (P >0 0 5 ) ;④绝经情况 :绝经前 3 4例 ,绝经后 2 0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8 3 %及 3 0 % (P <0 0 1) ;⑤治疗方法 :手术 11例 ,手术 化疗 3 6例 ,手术 化疗 放疗 4例 ,手术 放疗 2例 ,单纯放疗 1例。各治疗方法的 5年生存率比较P >0 0 5。结论 子宫肉瘤的预后及临床分期及绝经情况密切相关 ;期别越高 ,疗效越差 ;绝经前患者优于绝经后。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纤维瘤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纤维瘤病极为少见。我院经手术证实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3岁,农民,主诉上腹部肿块两月余,迅速增大,不痛,不发热,食纳可,二便正常,查体:上腹部可见巨大肿块约40×30×20cm~3表面光滑,触痛不明显,腹水征(一),肠鸣音不亢进,CT(片号4524)见:肝左叶与胃之间见大小约23.2×13cm~2巨大半球形低密度影,其内密度尚可,CT值35,边缘尚规整,其肿块与肝左叶界限尚清,肿块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肉瘤的术后复发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33例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病人 ,结合临床资料 ,分析其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和软组织肉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复发病灶大小 :1 5cm× 1.5cm× 1.0cm~ 2 0cm× 2 0cm× 18cm ;复发时间 :术后 10天~ 4年 ,平均 8 2月。术后 3月内复发者 10例 (30 3% )。第 1次术后行放疗和 (或 )化疗者 13例 (39 4% ) ,未行放疗和 (或 )化疗者 2 0例 (6 0 6 % )。再次手术者广泛切除术 2 7例 ,姑息性切除 1例 ,不能手术者 5例。结论 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为手术切除不彻底 ,术后不积极应用放疗和化疗 ,术后不进行病理检查或病理诊断错误。对术后复发病人应积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肺癌肉瘤罕见,约占肺部肿瘤的0.3%。本文报告我院胸外科1981年至1995年收治的4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肺癌肉瘤。1资料例1,男,61岁,因咳嗽、痰血3个月,胸片示右肺门上方见2.5cm×3cm×4cm大小边缘不规则肿块影,拟诊肺癌行右上肺叶切除术。肿块切面灰白质脆,镜下见肿  相似文献   

19.
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有微波、放射治疗、手术切除等方法。自1999年10月至今我们应用液氮冷冻治疗头面部皮肤癌56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32~93岁,病程1~10年,其中32~50岁2例(3.57%),51~60岁14例(25%),61~70岁21例(37.5%),71~80岁15例(26.79%),80岁以上4例(7.14%)。职业:农民43例(76.79%),船民4例(7.14%),养路工人3例(5.35%),建筑工人3例(5.35%),机关干部3例(5.35%)。皮损面积最大4cm×4cm,最小1cm×1.5cm。1.2皮肤癌类型及部位56例均为活检…  相似文献   

20.
小肠系膜淋巴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女,7岁,左中腹发现肿块,呕吐10天入院.患者近1月消瘦(体重减2kg),阵发性腹痛,呕吐,以进餐后明显并渐加重.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消瘦,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平软,脐左上方触及一个5.5cm×4.Ocm包块,边界不清、质韧、表面不规整、触痛、位置固定,肝、脾、肾未扪及,肠呜音亢进,无血管杂音.血常规:Hb55g/L,RBC2.3×10~(12)/L,WBC3.3×10~9/L,No.57.B超提示左中腹有5.0cm×3.5cm低密度回声影像,提示胰腺肿瘤;钡餐示:左中腹小肠钡剂不通畅,有大约3cm的肠腔压迫迹像,考虑后腹膜肿瘤.初步诊断:(1)左中腹(后腹膜)肿瘤(性质待诊)并不完全性肠梗阻,(2)贫血原因待查.部腹探查:无腹水,肝、胃、脾、肾正常,小肠系膜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