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SAE)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CT、MRI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有高血压病史和/或反复卒中史,脑CT、MRI有不同程度的白质软化灶及侧脑室扩大。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长期作用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指出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  相似文献   

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旭 《医学文选》2004,23(6):734-735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从而明确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SAE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MRI改变。结果(1)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卒中史。(2)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3)头颅CT、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脑萎缩以及梗死灶。结论 SAE与高血压有关,对长期高血压和进行性痴呆的患者,结合脑CT、MRI表现可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3.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3例SA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E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多缓慢起病,临床症状呈阶梯样进展。58例CT扫描在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可见不同程度大致对称的低密度影,均合并腔隙性梗死。44例做MRI检查,T2加权像均表现为环绕侧脑室周围对称、大片融合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腔隙性梗死灶数目明显多于CT,呈点条状高信号影。结论SAE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广泛融合成片的脑白质病变,并有脑室周围白质的明显萎缩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相似文献   

4.
彭旭 《微创医学》2004,23(6):734-735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从而明确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AE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MRI改变.结果(1)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卒中史.(2)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3)头颅CT、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脑萎缩以及梗死灶.结论SAE与高血压有关,对长期高血压和进行性痴呆的患者,结合脑CT、MRI表现可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9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MRI是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最敏感的方法,对有症状者施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对64例S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E在CT与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中晚期呈皮层下痴呆,多伴有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结论对SAE的临床诊断应将影像学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不典型病例应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7.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CPM的临床资料,并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病因酒精中毒1例,肝移植术后1例,低钠血症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3例均有假性球麻痹的表现,四肢瘫1例,双上肢瘫痪1例,意识障碍2例。MRI均显示桥脑基底部长T1,长T2信号。3例均存活,2例恢复独立生活能力。结论 CPM发病与低钠血症、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以假性球麻痹、四肢瘫、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MRI龚诊断CPM的重要手段。应用激素、B族维生素,以及控制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其MR I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 I诊断为SAE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SAE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且均有5-30年不等的高血压史。脑MR 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腔隙性梗死灶以及脑萎缩。④结论熟悉掌握SAE的临床及MR I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诊断为SAE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AE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且均有5~30年不等的高血压史。脑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腔隙性梗死灶以及脑萎缩。结论熟悉掌握SAE的临床及CT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汪洁  贾文霄 《新疆医学》1994,24(4):198-200
分析5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作者认为,MRI可清晰、确切地显示脑动脉硬化所致的脱髓鞘改变及梗塞灶,为诊断SAE提供可靠的依据。MRI改变与临床损害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MRI分型与MRA表现二者的相关性。方法:77例经临床证实的SAE患者,对其进行MRI平扫及MRA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表现脑白质不同程度缺血性脱髓鞘改变,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其中影像学Ⅰ型30例、Ⅱ型33例、Ⅲ型14例。并伴有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MR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轻度25例、中度31例、重度21例。结论:MRI和MRA可早期明确显示SAE范围大小和动脉硬化程度,但本组资料所示影像学分型与MRA所见的动脉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的CT和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的TS患者CT和MRI特征及临床表现,15例均行颅脑CT平扫,CT增强2例;4例行颅脑MRI平扫,MRI增强1例。结果:15例患者多以癫痫、智力低下就诊。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13例,单发结节2例,1例并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4例MRI均见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结节,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则为低信号。结论:CT和MR对T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相结合可对TS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OPCA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OPCA磁共振成像表现。MRI成像采用SE序列,平扫T1wI、T2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结果OPCA的MRI表现有:(1)脑干萎缩变细,以桥脑前后径变小为著,本组15例患者均有此表现;(2)小脑体积变小,小脑沟、裂增宽、加深,半球小叶变细,小脑横径增宽,脑回细,14例为两侧小脑半球对称性缩小,1例为非对称性萎缩,左侧小脑左叶萎缩更明显;(3)15例患者均有四脑室扩大,桥前池、延髓前池增宽。(4)其他表现:3例患者有皮层下多发点状长T1长T2腔隙性脑梗塞;5例患者有大脑皮层萎缩,为轻度萎缩,萎缩程度明显轻于小脑、桥脑。结论OPCA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是确诊本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有长期饮酒史者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2例营养不良,8例均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死亡;MRI均表现桥脑中央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 CT表现脑干密度减低伴轻度肿胀.结论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发性脱髓鞘病,其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临床表现因受损程度不同而异,影像学检查具有较为特征表现,结合临床可早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海马病变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n ZR  Di F  Zhao JZ  Zhang JG  Bai 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86-3288
目的探索海马病变特别是肿瘤引起颞叶内侧型癫痫(MTLE)的临床特征。方法手术治疗MTLE患者21例,术前行脑电监测、头MRI检查,术后对切除海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头皮脑电监测多数见棘波。术前MRI片影像学表现为海马长1、2信号、体积较饱满10例,颞角扩大、海马长1、2信号、海马体积缩小8例,海马长T1长1、2信号、有明显占位表现1例,正常2例。术后病理证实海马硬化11例,星形细胞瘤6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样肿瘤1例,非典型增生1例,放射坏死1例。随访到18位患者,其中16位无癫痫发作。统计学分析表明海马肿瘤与海马硬化的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如果海马在MRI上表现长1、2信号,体积较对侧海马饱满,应该考虑海马肿瘤可能,从治疗策略卜应该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6.
苏伟  徐晓燕 《吉林医学》2008,29(11):899-900
目的:探讨CO中毒的Mm特点及其与临床中毒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临床确诊的CO中毒患者MRI资料与临床资料,并在6个月内进行随访。结果:MRI异常改变为苍白球长T1、长T2信号,双侧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可出现脑萎缩。其MRI改变与临床中毒程度呈正相关,MRI阴性者预后优于MRI阳性者。结论:MRI对于CO中毒脑损害的诊断、临床评价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 2 1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MRI、脑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提示MRI和脑诱发电位检查对该病不典型病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MRI)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236例MRI检查采用SE和PS3D序列,均作了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扫描。其中5例行了增强扫描。对其MRI表现和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例以上发病率为83.5%,有高血压病史者占84.3%;偏侧性肢体瘫痪132例。病变主要位于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侧脑室旁深部脑白蛋,丘脑及脑干等,前三者占82.2%。结论: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首要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斋  何丽  王伟秀  任庆云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8):2194-2197
目的 分析半侧巨脑畸形(HME)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以提高对HME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ME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6例HME临床表现为癫痫4例,偏侧肢体肥大3例,精神运动发育迟滞2例。MRI平扫均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增大,大脑皮质增厚,灰白质交界模糊,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4例,右侧大脑半球2例。病变侧侧脑室均表现为明显扩大,其中1例以侧脑室后角扩大为主,2例表现为侧脑室前角伸直,指向前上方。3例病变侧脑白质内出现斑片状T2加权像(T2WI)高信号。1例患儿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显示通过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半球间脑白质纤维束在双侧额叶及枕叶分布不对称。结论 HME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癫痫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增大,侧脑室扩大,脑皮质增厚,脑白质内可见长T2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相关疾病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MRI表现,总结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脑胶质细胞增生表现的CT、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8-55岁之间,好发于额颞部。CT表现为多呈低密度区,少数其中有高密度结节灶,多无增强效应。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表现多样,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患者病史常能得出较明确的诊断。MRI较CT的诊断正确率较高,MR常能综合多序列影像的特点,从而得出较明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