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椎前后路手术适应证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作者行颈椎前路开窗、或开槽减压,和后路开门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颈髓损伤疾病40例。前后路手术优良率分别为76%和73.3%。作者体会宜采用前路手术的适应症为:①,侵占椎管的颈椎体骨折脱位;②,无发育性椎管狭窄2间隙3节段以下的颈椎病;③,单纯颈椎间盘突出;④,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宜采用后路手术的适应症为:①,2间隙3节段以上合并发育性和退变性椎管狭窄的颈椎病;②,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或黄韧带肥厚和骨化;③,无放射影象异常的脊髓损伤;④,上颈段脊髓损伤多以后路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36例,随访12~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kh分级平均提高1.3级.[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脊柱良好复位、牢固固定,脊髓减压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位于头颅与躯干之间,但周围缺乏坚强的保护,极不稳定,加之颈椎的体积、强度均较其它椎体小,故轻微损伤即可造成严重后果。颈椎损伤,根据其解剖特点可分为上颈椎损伤(C0-2)和下颈椎损伤(C3-7和C7~T1);按照损伤机制可分为屈曲暴力、伸展暴力、垂直压缩暴力等多种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操作灵活的颈椎后路手术头架,自1997年3月以来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结构 本手术头架由五部分组成(图1、2)。①“U”形连接支撑杆。两侧插杆用直径14mm圆钢制成,横向连接杆用直径16mm圆钢制成,两端与插杆焊接在一起。双侧插杆与横向连接杆长度均为300mm,横向连接杆中间焊接有一与水平面成60°角、长200mm的支撑杆,远端有多向连接锁。②升降滑动连接杆。长300mm,用直径16mm圆钢制成。近端焊接有调节器,远端有紧固螺丝多向连接锁,两端分别与“U”形连接支撑杆和颅骨牵引杆连接… 相似文献
5.
张成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0):1711-1714
早期的颈椎后路术式为全椎板切除减压,主要是通过椎板切除来恢复椎管腔容积,解除脊髓压迫.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点很多,如手术减压不充分,再加上瘢痕粘连等因素,常导致手术失败;如充分减压,需切除大部分的小关节,术后8个月~2年内常继发颈椎后凸畸形,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已弃置不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者Hirabayashi等设计了一种可以替代颈后路椎板切除术的手术方法,称为后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pen-door laminoplasty),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及三个节段以上的颈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自2005-01—2011-12对96例患者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包括颈椎病17例,颈椎外伤62例,颈椎肿瘤14例,颈椎结核3例。其中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36例,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33例,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8例,枕颈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19例。结果 96例中共12例次出现相关手术并发症,并发症的例次发生率为12.50%。其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各1例次,椎动脉损伤1例次,颈部疼痛1例次,颈部活动受限1例次,硬脊膜损伤1例次,硬膜外血肿1例次,术后切口感染1例次,螺钉松动1例次,螺钉位置不当1例次,螺钉移位1例次,假关节形成1例次,邻近节段退变2例次。结论上颈椎后路手术可发生多种手术并发症,熟悉上颈椎临床解剖,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及内固定器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正确的护理等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颈椎前后路同期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32例颈椎前后路同期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局部伤口及引流管护理、功能锻炼等,有利于患者愉快接受手术,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推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 32例,C2-7 4例,C1-7 1例,C3-T1 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施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疾患48例。手术患者必须同时存在两种病变,即多节段颈椎病变和脊髓/神经根前方严重压迫或C5(6)神经根前方压迫。手术步骤为先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术,然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及椎间孔减压、前方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60~535min,平均226.5min,出血量180~1200ml,平均367.6ml,无一例术中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延迟愈合1例,脑脊液漏1例,右侧C5神经根麻痹1例。随访10~38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已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4分(P0.05),术后改善率为67.7%。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临床应用近期疗效满意,该手术减压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和减少单纯后路手术的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和局部脊髓/神经根前方严重压迫且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伴有关节突绞锁的颈椎脱位采用传统的颅骨牵引方法很难复位,需要反复透视或摄X线片观察以调整牵引的重量和颈椎的位置。后路手术解除关节突绞锁,可以很顺利地使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本文对21例早期后路解除关节突绞锁复位并行丝线固定,然后前路行自体髂骨植骨颈椎自锁钢板(CSLP)固定的颈椎外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林明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0):1010-1011
1 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与现状1964年Bohler[1] 报道了首例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应用于下颈椎骨折之后 ,随着研究深入 ,骨科医师更加认识到颈椎损伤的治疗中颈椎复位、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颈椎稳定均同样重要。虽然颅骨牵引及单纯颈髓减压对某些病例能达到复位及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效果 ,但对颈椎稳定作用弱 ,病人需要长时期卧床和外固定 ,对康复十分不利。颈椎外伤后 ,颈椎局部稳定因素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及对病人预后均十分重要。七十年代后 ,国外开始研制颈椎前方椎体间钢板螺钉固定椎体。七十年代Orozco[2 ] 和Tapi…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8年6月~2002年6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158例,在取得较好手术效果的同时,发生了28例次手术并发症,现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200-201,198
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组织异常骨化压迫脊髓而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在东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1.9%~4.3%)[1]。不断生长的骨化灶常造成椎管骨性狭窄和脊髓压迫进行性加重,因此OPLL往往需要外科干预。手术治疗OPLL有前路和后路两种方式。就前路手术而言,由于直接切除骨化块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脊髓神经损伤和顽固性脑脊液漏发生风险高等问题,开展前路手术常受到限制。为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疗效,史建刚教授团队[2、3]介绍了一种前路颈椎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ACAF),在不直接切除骨化物基础上,通过涵盖骨化物范围的椎体双侧开槽结合钢板悬梁臂提拉固定,进而获得直接脊髓减压、固定和融合效果,临床应用显示获得了满意的初期疗效,引起业内关注,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的30例下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类型、是否合并椎间盘损伤和术前牵引复位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前路手术7例,后路手术5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8例.分析3组的损伤节段Cobb角、椎体水平移化的变化、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评分)、融合时间、融合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5~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置物松动发生.所有患者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1.67分,术后为2.22分.术前Cobb角平均为7.78°,术后为1.79°;水平位移术前平均3.67 mm,术后恢复到0.53 mm.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比较筹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融合时间、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融合率、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不同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关节突脱位、是否可以复位以及椎间盘损伤等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37例行后路手术(后路组),20例行前路手术(前路组).结果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0.2个月,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后路较前路神经功能恢复好,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后路减压均达到良好效果,但针对颈椎过伸性损伤具体特点,宜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单纯前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3.5~70岁。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19例颈部活动受限,上肢肌力和感觉减退,症状持续1~12个月。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病变累及单椎体14例,相邻2个椎体16例,多节段1例。术前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2~4周,17例椎体骨质破坏较轻的患者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4例椎体骨质破坏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AP组)。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情况、复位程度及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手术时间80~200min(128.8±40.8min),术中出血量50~120ml(73.5±23.2ml);AP组手术时间120~300min(212.9±56.2min),术中出血量200~450ml(295.7±74.3ml)。术中AP组1例C2神经损伤,其余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病理检查结果为结核病灶。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8.2个月。A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分别为9.9±1.6、14.1±1.2和15.1±0.9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8±1.5、2.9±1.4和1.9±1.1分,NDI分别为31.8±4.3、14.2±2.7和10.2±2.1;AP组JOA评分分别为9.4±1.2分、14.0±1.2和15.3±1.1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9±1.4、2.9±1.4和3.1±0.9分,NDI分别为33.3±3.8、15.6±2.8和10.4±2.0;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P组1例患者术后术区出现窦道,经清创、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过程中内固定无断裂和移位,颈椎稳定性均得到重建,结核无复发。A组8例(C级3例,D级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AP组11例(B级1例,C级7例,D级3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1例由ASIA B级改善到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上颈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病灶特点、椎体损害程度和累及范围、脊髓和神经受压损害程度选择单纯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神经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采取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骨牵引下切开复位。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充分松解后方关节突交锁与脊髓后方压迫。然后置平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安放钢板固定。结果:15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平均融合时间3.3个月,无植骨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无术中血管、神经系统损伤,颈椎生理曲度、脱位椎间高度、颈椎的稳定性维持良好。12例脊髓不全损伤神经功能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解除后方关节突的交锁及椎管的压迫,经前侧入路复位、植骨与固定,可完全恢复颈椎的序列,使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植骨块与上下椎体间接触面积增大,融合率较高,安放钢板操作容易,颈椎术后即刻得到稳定,减少了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分析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索防范策略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7月~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椎体切除、病灶清除、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植骨方式:大块自体髂骨植骨、髂骨块椎间植骨、PEEK Cage椎间融合器髂骨植骨融合、钛网髂骨植骨融合;多数患者采用前路钛板固定.术后32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结果:276例出现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是最多见的并发症,预后好;62例出现低钠血症,常发生在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和严重颈椎创伤的患者,病情顽固,纠正困难;10例脑脊液漏;8例喉返神经损伤皆为一过性,术中可以即刻出现,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4例死亡,瘫痪加重7例,此二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5例刀口内血肿;2例髂骨取骨处刀口脂肪液化;2例刀口感染;1例食道瘘.植入物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打入椎间隙.3例行早期翻修手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较多,咽喉部刺激症状被忽视,此种并发症相当多见,但痊愈快,预后好.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部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围手术期严格管理和手术规范化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人56例,均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198.45±30.58)分钟,术中出血量(522.67±60.25)ml;椎间隙融合率100%。术后ASIA评分为(81.47±6.05)分,术前为(49.25±4.15)分,术后JOA评分为(14.61±1.27)分,术前为(6.35±1.7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病人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虽然手术耗时较长、出血较多,但该手术方案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颈椎及脊髓功能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