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痛的40%~50%,中低度分化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1年存活率小于5%,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根据胶质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由于其分化差、增殖快、侵袭  相似文献   

2.
高分级胶质瘤的放化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混合性胶质细胞肿瘤。星形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恶性星形细胞瘤,属WHOⅢ级。临床常将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恶性胶质瘤,而将Ⅲ级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等统称为高分级胶质瘤。  相似文献   

3.
王伯强  张虹 《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2):216-218,201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0年)将Ⅰ~Ⅱ级的星形细胞起源、少突胶质细胞起源及混合性胶质瘤称为低级别胶质瘤(表1).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s,LGGs)约占胶质瘤的15%~25%[1],尽管这些肿瘤在病理学上划分为低级别,他们并不是良性,而是有恶性去分化的潜能.虽然这些肿瘤有十年或更长的总体生存率,但低级别胶质瘤比恶性胶质瘤的患者在临床上有更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     
本文简要介绍了椎管内常见肿瘤的种类、发病率、好发部位,以及它们在椎管内的分布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脊神经根的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脑膜皮细胞起源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脑膜瘤),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及神经元和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混合性肿瘤等),来自胚胎残留组织的先天性肿瘤(畸胎瘤、脂肪瘤和脊索瘤)和囊肿性病变(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和肠源性囊肿)等椎管内常见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基因(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 1,EMP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互关系。方法:肿瘤组织标本均取自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05至2006年部分手术病例,正常脑组织来源于捐献,分别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例星形细胞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以及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M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EMP1无论在基因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但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在星形细胞瘤中含量随着其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低级别(WHO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蛋白P<0.05;基因P<0.01)。结论:基因EMP1在人脑胶质瘤中显著高表达,并且与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9.31%。在手术过程中,做印片观察瘤细胞,可达到快速的病理诊断。现将我们的初步观察报导如下。 材料及方法 11例胶质瘤中,纤维性星形细胞瘤5例,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及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各2例,恶性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各1例。这些病例诊断均经组织切片证实。制印片时,选  相似文献   

7.
一、脑肿瘤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用儿童肿瘤的20%,导致15岁以下儿童全部癌症死亡的1/4。脑瘤最常起源于脑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少突细胞及室管膜细胞),而不是神经元细胞,这是与胶质细胞在出生后仍保存分裂能力,而神经元却停止分裂有关。儿童的脑瘤最常位于天幕以下,在小脑和脑干,常引起共济失调、步态瞒钾和烦神经瘫痪,并可影响控制心率和呼吸的生命中枢,而成人的脑瘤大部分在天幕以上。胶质瘤有一些生物学特征影响其临床表现:门)胶质瘤细胞能移动,致肿瘤的边缘分界不清,常侵犯正常神经组织,故即使组织学良性的肿瘤,其…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74年1月~1984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241例。男148例,女93例,年龄在3~66岁间。241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占71.4%(172/241)其中Ⅰ~Ⅱ级41.9%(121/241),Ⅲ~Ⅳ级29.5%(71/24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7.9%(19/241);少枝胶质瘤4.9%(12/241);室管膜瘤7.9%(19/241);髓母细胞瘤5.8%(14/241),松果体瘤2.1%(5/241)。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自中央性神经细胞瘤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mors,DNT)被确认以来,脑室外小圆细胞组成的肿瘤受到重视,又报道了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和节细胞神经细胞瘤等新肿瘤。本文报道一例PGNT,复习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文献,对此类肿瘤的特征进行探讨。方法:观察一例新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包括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男性,32岁)肿瘤位于大脑顶叶,瘤组织由乳头状结构及少突胶质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区交织构成,其中有小圆神经细胞、中等大的神经细胞和大的双核节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显示大多数瘤细胞和神经毯呈现S-100和Syn阳性反应,有些瘤细胞呈现GFAP阳性反应,本例病理诊断为PGNT。对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作了讨论,认为PGNT为较良性的肿瘤。结论:PGNT为一种低级别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以特异性乳头状胶质血管结构为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做NSE,Syn和GFAP等有助与中央性神经细胞瘤、DNT及其它胶质瘤相鉴别。PGNT这一新的肿瘤实体有可能成为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胶质瘤按WHO分类分为Ⅰ~Ⅳ级。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为WHO分级Ⅰ、Ⅱ级的胶质瘤。目前最大程度的手术切除为初诊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术后的辅助治疗选择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全文就成人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治疗方式的进展和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G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第四脑室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病理学等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组织学上表现为神经细胞和毛细胞样星形细胞并存,神经细胞较小、一致,围绕神经毡结构形成菊形团样结构或围绕血管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胶质成分形态学符合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神经毡样基质呈Syn、NSE阳性,GFAP、CgA阴性.神经细胞核S-100、Neu-N阳性.胶质成分呈GFAP、S-100阳性,Ki-67<2%.结论:形成菊形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是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中的少见类型,2007年列入第四版中枢神经系统WHO,是WHO I级的低级别胶质瘤.组织学上以胶质成分及围绕神经毡呈菊形团排列的神经细胞成分为主,免疫组化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Huang L  Jiang T  Yuan F  Li GL  Xu LX  Cui Y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0):752-758
目的 探讨胶质瘤染色体1p和19q杂合性缺失(LOH)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53和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集146例胶质瘤(4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59例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染色体1p和19q LOH,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星形细胞瘤中,1p LOH的发生率分别为59.8%和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p和19q LOH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MT低表达和Ki-67高表达多发生于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发生率分别为65.5%和54.0%,而p53高表达多发生于星形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中,发生率为75.2%.在87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1p LOH和MGMT蛋白低表达多发生于Ⅱ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发生率分别为72.5%和87.5%,而p53和Ki-67蛋白高表达多发生于Ⅲ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发生率分别为83.0%和76.6%.1p和19q LOH在非颞叶和颞叶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1.2%(P=0.002).1p LOH与19q LOH、MGMT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MGMT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1p和19q LOH与p53蛋白表达、1p LOH与Ki-67蛋白表达均有关(均P<0.05).结论 1p和19q LOH及MGMT、p53和Ki-67的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检测其LOH状态和表达水平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中央沟附近胶质瘤早期即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2001年我科收治的中央沟附近84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结果与预后。结果:84例胶质瘤中,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36例,位于中央沟后30例,主体位于中央沟下方18例。临床上首发症状为癫痫的59例,以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15例,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的10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肿瘤5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混合瘤6例。星形细胞肿瘤中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9例,胶质母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在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17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0例,不变22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有12例,加重30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软脑膜下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部位为右额叶,在5年内原位复发一次,颅内远隔部位复发3次,先后接受5次手术,3程放疗和多程不同方案的化疗。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一般胶质瘤反复在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不同,本例患者多次出现颅内新的远隔部位转移病灶,经过反复手术+局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病理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例十分罕见,而其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预后明显区别于单一成分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上应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 Ⅰ—Ⅳ级,WHO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和放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放射治疗已成为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不同级别胶质瘤的特点不同,放射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阐述了胶质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胶质瘤放疗的相关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胶质瘤共识撰写小组对胶质瘤放射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达成共识。该共识主要包括WHO Ⅲ、Ⅳ级胶质瘤、WHOⅡ级胶质瘤、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室管膜瘤、恶性胶质瘤假性进展、胶质瘤脑脊液播散、老年和儿童胶质瘤患者等放疗相关问题。它将围绕临床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力求进一步规范放射治疗技术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为大家的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85%生长于颅内;15%生长于椎管内。颅内肿瘤以胶质瘤最多(占42%),椎管内肿瘤以神经鞘膜瘤最多(占48%);脑膜瘤次之(占15~18%),垂体腺瘤、先天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及其他肿瘤均在10%以下。 一、胶质瘤 亦称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各种神经胶质的肿瘤,现分述如下: (一)星形胶质瘤 来源于星形胶质细  相似文献   

17.
MDM2和p53在反应性及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MDM2和p53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DM2和p53蛋白均呈阴性表达;反应性增生组、低级别肿瘤组及高级别肿瘤组中MDM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2.7%(16/49)、59.2%(29/49)、80.0%(40/50);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7.3%(12/49)、57.1%(28/49)、82.0%(41/50)。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MDM2和p53在各实验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M2和p53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MDM2和p53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均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增高,MDM2扩增和p53突变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会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SV40大T抗原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甄海宁  章翔  步星耀 《肿瘤》1999,19(5):272-274
目的 检测 S V40 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 T 抗原( Tag)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探讨 S V40 与人脑肿瘤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银染色及 Western印迹检测 65 例人脑肿瘤组织、8 例正常人脑组织及 2 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 Tag 的表达。结果  Tag 在 8 例室管膜瘤、2 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及 2 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全部表达;垂体腺瘤 Tag 阳性率为 90% (9/10),星形胶质细胞瘤73% (11/15),脑 膜瘤 70% (7/10),多形性 胶质母细胞 瘤50% (4/8),髓母细胞瘤 33% (2/6);5 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松果体瘤及 8 例正常人脑组织无 Tag 表达。结论  S V40感染与人脑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主要来自星形细胞,也可来自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尽管采用了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但在过去20年中,胶质瘤患者的存活率几无提高。就恶性度最高的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而言,即使采用综合疗法,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11个月,几与30年前相同。疗效不佳的原因,除药物质量、手术彻底程度等因素外,胶质瘤细胞的低免疫原性、胶质瘤细胞的异质性、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免疫生物学性质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对胶质瘤的治疗手段作进一步的设想和改进,应考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PGN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形态改变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1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偶发癫痫发作。MRI检查见右额顶叶脑实质内有边缘清楚的囊性病灶,囊壁薄,囊腔面见微小突起,囊内充有液体。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由小圆形细胞组成,类似脑室中央神经瘤瘤细胞,并见星形胶质细胞成分,类似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样结构。囊腔面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假乳头样结构,中心为血管,表面为单层或多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靠近正常组织的瘤细胞成片排列,局部有中央神经细胞瘤的无核区结构,瘤细胞对神经元免疫组化Syn、NSE、CgA标记呈阳性反应。肿瘤中见个别中型神经节细胞分化细胞,未见坏死和核分裂相。患者术后追踪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PGNT是一种新鉴定的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实体,属良性脑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