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病人肘正中静脉置管的可行性、置管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并发症,置管的护理及与手(足)背静脉穿刺化疗相比,能否减少病人痛苦及并发症或副作用。方法:选择43例肿瘤病人为实验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置管化疗,43例肿瘤病人为对照组,采用手(足)背静脉穿刺化疗,分别记录住院天数、穿刺数、一次成功数及成功率、并发症、化疗药物对静脉或局部组织的损伤、置管的留置时间等。结果:实验组住院穿刺次数,人均1次/21.71d,对照组人均1.02次/d。并发症、化疗药物对静脉或局部组织损伤:实验组,穿刺点感染1例,经换药后痊愈,未影响治疗,总发生率为2.33%;对照组,静脉炎4例,静脉硬化2例,药物渗漏性软组织损伤5例,总发生率25.58%,两组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χ2=9.295,P(0.01,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肘正中静脉置管化疗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安全无危险,即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杜绝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又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心理负担,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管效果的因素,提高早产儿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00年7月~2003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96例早产儿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00例次,采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总结导管顶端到达上、下腔静脉的情况和分析总结导管堵塞、导管接口断裂、静脉炎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早产儿中于出生后24h内置管10例次;出生后1~10d置管90例次,100例次早产儿导管留置4~45d。本组患儿经贵要静脉穿刺为66%,导管送达上腔静脉达93.9%高于经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者。结论做好外周中心静脉血管、穿刺时间、病例和输入溶液浓度及种类的选择;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是提高早产儿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2例肿瘤幼儿肘上贵要静脉穿刺困难或失败后经肘下贵要静脉行改进PICC置管方法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幼儿的静脉特点,在超声引导下使用24 G留置针行肘下贵要静脉PICC置管,并结合"拔河式"穿刺、纵向扩皮等改进方法.结果 32例肿瘤幼儿均经肘下贵要静脉置管成功,其中27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在同侧穿刺两次后成功,2例在同侧穿刺失败后转为对侧穿刺成功.32例肿瘤幼儿穿刺成功后均顺利送入PICC导管,其中2例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即刻重新调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正常位置,总异位率为6.25%.结论 肘下贵要静脉行进改PICC置方法显著提高了肿瘤幼儿PICC置管成功率,为其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操作、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以提高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回顾性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ICC置管静脉化疗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5例均成功进行置管,1次穿刺成功42例,2次置管成功3例;平均留管时间(10.5±2.5)月;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22.2%,其中穿刺点有血液渗出4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导管断裂、导管滑脱、导管穿刺处感染各1例,经处理后好转等。结论:PICC置管静脉化疗具有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及时发现置管后的各种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延长留置管的时间,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但相对于静脉而言,PICC毕竟是异物,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导管堵塞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有效护理的方法,提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38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实施输液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8例病人,穿刺置管一次成功35例,2例因颈外静脉显露不良,更换另一侧颈外静脉而穿刺成功,1例未能成功;导管留置时间3~72 d,平均28 d;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进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股静脉及经肘静脉2种PICC的留置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行经股静脉置管,对照组行经肘静脉置管;观察2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股静脉置管可为临床上优先选择的PICC置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1]。由于认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78-8678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选择肘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保留时间为39-122 d,静脉注射脱水药、抢救、治疗用药,快捷而准确,无一例外渗、感染发生。结论: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正确应用PICC,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1]。由于认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采用PICC不同位置导管留置对穿刺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46例采用PICC导管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上肢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其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穿刺并和下肢大腿内侧大隐静脉(其尖端位置在下腔静脉)穿刺并作比较,观察上肢与下肢穿刺时间及留置时间。结果通过46例新生儿PICC导管置管在不同位置的时间观察,下腔静脉组明显比上腔静脉组穿刺时间短,留置时间长,易于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PICC导管置管穿刺位置最适宜在大腿内侧,尖端位置位于下腔静脉,其操作时间短,留置时间长,易于护理,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罂粟碱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所致血管痉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发生血管痉挛的患者于置管侧上肢肘正中静脉注射罂粟碱3mg,注射时间1~2 min。结果 15例患者应用罂粟碱36~270 s后血管痉挛解除,均成功置管,术后均未出现肝功明显异常、心律变化及异常渗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罂粟碱能有效解除PICC置管穿刺时发生的血管痉挛,为患者再次穿刺创造条件,避免置管失败造成延期置管,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并减少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4.
2009-05-2010-05我科为120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40~75岁。行贵要静脉置管78例,行肘正中静脉置管30例,行头静脉置管12例。1.2 PICC置管方法和注意事项(1)静脉的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在上述静脉条件不理想或穿刺失败的情况下,可视情况选择锁骨下静脉。(2)穿刺点定位:肘关节下2~3 cm,血管粗大,平直,无分支,无静脉窦为宜,于穿刺点上10 cm处测量臂围。1.3置管的护理1.3.1导管的固定和敷料的更换PICC置管的第1个2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对我科2005年10月~2007年6月120例PICC置管患者中所发生的机械性静脉炎从置管部位、所选静脉、性别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机械性静脉炎30例,男12例,女18例;左上肢置管13例,右上肢置管17例;贵要静脉14例,正中静脉10例,头静脉6例。经统计学分析,性别对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穿刺时左右上肢的选择无统计学意义,贵要静脉可作为PICC首选。结论:穿刺时应注意手法轻柔,置管后妥善固定、穿刺上肢适当活动,女性患者置管前后给予护理干预,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观察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上海瑞金医院住院的大面积烧伤38例,患者在常规静脉穿刺置管失败后使用静脉观察灯进行静脉穿刺。分析患者一般信息以及常规静脉穿刺置管失败原因,统计使用静脉显影仪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38例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患者,应用静脉观察灯实施静脉穿刺,其中36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4.7%,未成功1例,占2.6%。平均穿刺次数为1.5次。其中1针穿刺成功25例,占65.8%,2针穿刺成功10例,占26.3%。 [结论]静脉观察灯用于烧伤大面积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可显著提高护穿刺成功率,在困难静脉穿刺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晓磊  王娴 《护理研究》2012,26(28):2659-2660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常规留置时间为1年,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静脉损伤,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因药物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8例,X线定位后3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2例导管反折进入胸壁静脉,调整后进入锁骨下静脉。结论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有效护理的方法,缩短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ICU89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实施输液及护理措施。结果:89例病人,穿刺置管一次成功81例,5例因颈外静脉显露不良,更换另一侧颈外静脉而穿刺成功,3例未能成功。结论:对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使用,可短时间内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