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病人肘正中静脉置管的可行性、置管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并发症,置管的护理及与手(足)背静脉穿刺化疗相比,能否减少病人痛苦及并发症或副作用。方法:选择43例肿瘤病人为实验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置管化疗,43例肿瘤病人为对照组,采用手(足)背静脉穿刺化疗,分别记录住院天数、穿刺数、一次成功数及成功率、并发症、化疗药物对静脉或局部组织的损伤、置管的留置时间等。结果:实验组住院穿刺次数,人均1次/21.71d,对照组人均1.02次/d。并发症、化疗药物对静脉或局部组织损伤:实验组,穿刺点感染1例,经换药后痊愈,未影响治疗,总发生率为2.33%;对照组,静脉炎4例,静脉硬化2例,药物渗漏性软组织损伤5例,总发生率25.58%,两组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χ2=9.295,P(0.01,并发症有明显差异。结论:肘正中静脉置管化疗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安全无危险,即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杜绝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又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心理负担,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质量。方法将113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2例)和对照组(522例),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患儿的痛苦小、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信心,缩短患儿哭闹时间,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将1 13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2例)和对照组(522例),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穿刺.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患儿的痛苦小、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信心,缩短患儿哭闹时间,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其又以操作简单,易固定,针腔粗大,一跃成为抢救时的首选。临床上一般选择头颈部、四肢的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临床输血、补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临床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就我科2002年1月~2003年6月期间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术抢救106例急诊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静脉采血后按压方面研究的现状,主要从按压方法、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与此相关操作内容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病人进行服务。  相似文献   

7.
马秀强  杨敏  周国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40-1140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不论何种类型的休克抢救的首要措施是尽快地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以便及时地输血、补液和应用药物。因此,能否尽快地建立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就成为决定病人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1998—2002年间,作者在抢救休克病人时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儿科危重疾病诊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小婴儿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影响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将我科1998年2月至2002年12月对30例患儿经皮肘部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1年4月~2004年4月抢救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均采用脐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肘静脉穿刺导管术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移植病人采用肘静脉穿放置导管,可以保证病人大剂量化疗药物、骨髓血安全、准确、及时地输入体内。本文共观察、护理33例肘静脉穿刺放置导管的病人,其中26例完成了骨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骨髓血的回输,15例病人完成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33例病 利用该管全部输入了大蒜素等刺激性药物,避免了由外周浅静脉输入大蒜素刺激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该法简便、易行、安全、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4例危重患者分为A组(低位股静脉置管)352例、B组(常规股静脉置管)107例、C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345例,记录三组置管平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平均操作时间大于A组、C组(P<0.05),C组留置时间明显低于A组、B组(P<0.05);A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静脉炎、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低位股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创新、并发症少的特点,为最佳置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骨髓移植病人采用时静脉穿刺放置导管,可以保证病人大剂量化疗药物、骨髓血安全、准确、及时地输入体内。本文共观察、护理33例时静脉穿刺放置导管的病人,其中26例完成了骨髓移植前的大剂量化疗,骨髓血的回输,15例病人完成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33例病人利用该管全部输入了大蒜素等刺激性药物,避免了由外周浅静脉输入大蒜素刺激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该法简便、易行、安全,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肿瘤患者经肘正中静脉置PICC管化疗期间导管如何管理。方法将64例经肘正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穿刺部位换药时自下而上向心方向的方法揭开敷料,采用顺一逆时针双重?肖毒法,用75%的酒精棉球在穿刺点的外周清洁消毒3次,再用2%碘附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3次。对照组采用自上而下离心方向的方式揭开敷料,用2%碘酊棉球顺时针方向消毒3次,75%酒精棉球脱碘,观察两组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采用自下而上的揭起方式延长了导管留置的时间,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向揭起敷料、双重消毒穿刺部位的方法,可有效的降低感染率和脱管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02例危重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药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药复苏组(对照组),每组各51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2组患者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药复苏相比,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护理程序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自2000年4月起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股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2月对 10 8例病人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具有快速、高效、安全、减轻病人每天静脉穿刺痛苦的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0 8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置管时间 15天 ,穿刺成功 10 8例 ,除 1例 78岁男患者拔管出现穿刺孔出血外 ,未发生静脉拴塞 ,空气拴塞及其它不良反应。1 2 穿刺方法1 2 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置管目的 ,注意事项 ,及置管益处 ,以取得患者合作。1 2 2 材料准备 :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单腔中心静脉穿刺包 ,肝素稀释液 (生理盐水 2 5 0ml加肝…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方便快捷地获得药物及营养的供给,改善恶液质,控制或缓解症状,解除由于外周静脉反复穿刺及药物外渗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我科在2002年12月~2003年10月对70例晚期肿瘤患者施行肘部静脉置管,经过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的静脉入路,即探讨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在导管室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59例。其中,29例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入路,定义为观察组;30例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入路,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在临床基线特征、穿刺成功率、临时起搏器电极到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电极脱位发生率、手术时间等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别,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在穿刺成功率(100% VS 86.7%,P<0.05)、并发症发生率(0 VS 26.6% ,P<0.05)、电极脱位率(0 VS 6.7% ,P<0.05)、手术时间(23±3分钟 VS 42±12分钟,P<0.05)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临时起搏器电极到位成功率均为100%,无明显差别。结论: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不但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提倡的小剂量5-Fu加小剂量顺铂微泵推注24h维持,21d为1疗程,已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许多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多次因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而且使抗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自1999年2月以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长期化疗患者解除了痛苦,保证了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锁骨下静脉置管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特别是近年来提倡的小剂量5-Fu加小剂量顺铂微泵推注24 h维持,21 d为1疗程,已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许多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多次因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以及高药物浓度,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均对局部有较强刺激而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甚至机化、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而且使抗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靖江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自1999年2月以来,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长期化疗患者解除了痛苦,保证了肿瘤患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现将锁骨下静脉置管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