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古籍中痤疮的外用方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晋代至清代具有代表性古医籍,对记载治疗痤疮的外用方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痤疮的用药规律。统计89首外用方,157味药物的频率及功效,以及赋形剂的使用频率。结果:共搜集治疗痤疮外用方剂89首,涉及157味药物,用药总频次为430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是苦杏仁、白芷、水银、密陀僧、细辛、麝香、白附子、雄黄、硫黄、胡粉。将使用过的药物根据功效分类,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解表药、拔都化腐生肌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89首外用方中使用赋形剂的有58首,使用频次超过4次的赋形剂有6种,依次是蜜、面脂、猪脂、酒、唾津、鸡子白。结论:古代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注重治疗与美容兼顾,以解表药、拔毒化腐生肌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要组成成分,赋形剂的使用注重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藏医对黄水病的诊疗经验,结合藏医理论分析藏药三黄水类方治疗黄水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中关于黄水病的诊疗经验,以“黄水病”“干黄水”为检索词,在前期自建的藏药成方制剂知识库中筛选用于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完成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并将数据导出至Cytoscape 371,进行可视化网络分析,在藏医理论的指导下,挖掘三黄水类方的配伍规律,分析藏医治疗“黄水病”的优势病种。结果:共检索得到治疗黄水病的三黄水类方12个,藏药81味。三黄水药(珀嘎、黄葵子、决明子)最常配伍诃子、木香、毛诃子、余甘子、麝香、肉豆蔻、草果、宽筋藤、丁香、巴夏嘎等,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黄水病”。其中,“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能清除血热、化解坏血;配伍温性的木香、麝香、肉豆蔻、草果、丁香等主要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配伍清赤巴热的宽筋藤、巴夏嘎等则主要用于治疗热性黄水病。结论:藏医遵循病症结合的诊疗模式辩治黄水病,三黄水类方是其用于治疗“黄水病”的核心方剂集合,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属于三黄水类方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3.
脾阴是水谷所化生之精微物质,是脾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具有滋生血脉、化生气血,灌溉濡润脏腑经络,营养肌肉四肢百骸的作用。脾阴虚多因有饮食失调、劳倦过度、忧思过虑、六淫之邪、或用药误治汗吐下太过、久病虚损等。临床表现有运化失司,阴虚内热,濡养无权3个方面。脾阴虚证治疗原则为"滋养脾阴",补脾阴以甘味为主,当取"甘平"之法,补脾阴强调气阴兼顾,补脾阴注意阴血同源,补脾阴注重调畅气机,补脾阴不忘胃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藏药独一味种群结构及更新规律.方法 采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独一味密度、叶展距、重量、根茎芽数目,计算样方内独一味大小结构、根茎芽生长规律.结果 独一味种群能适应退化草场生态环境.单株独一味每年更新依靠根茎芽萌发,根茎芽数目与独一味植株大小呈正相关;独一味地上部分重量与地下部分重量呈正相关.独一味种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法研究含藏药白狼毒方剂用药规律,为临床规范药用、新组方思路提供参考。方法:从藏医药著作中搜集明确含有白狼毒的方剂,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 3.0)软件,分析含藏药白狼毒方剂中高频药物、主治疾病及药物关联规则等。结果:从《藏医药方剂大全》等藏医药著作中搜集到含藏药白狼毒方剂119首,涉及单味药材共有190味,其与白狼毒配伍频次较高的有诃子(72/119)、大狼毒(66/119)、麝香(48/119)、巴豆(41/119)、穗序大黄(40/119)、藏菖蒲(38/119)等;主治疾病共有40种,主要有瘟疫病、黄水病、消化不良病等病种;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次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有诃子→白狼毒、大狼毒→白狼毒、麝香→白狼毒等。结论:藏药材白狼毒味苦、性温,与清热、消炎、干黄水、胃温消食、治疗瘟疫病类药材配伍使用频率较高。组方配伍中苦味药占比较高,具有治赤巴作用,可凉温兼顾配伍使用。药味苦、辛相辅,味的十七效药性值中凉、钝、轻、糙占比较高,凉、钝对应治疗赤巴病热、锐的特性,因此多用于三因中赤巴偏盛的瘟疫...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中治喘诸方,原文中明确指出有喘的证候、有方有药的,大致有14首,通过分析,探讨了平喘药的应用、表证的治疗、痰饮的治疗、石膏的应用、攻邪与扶正的治疗原则、和法的应用、治病求本的思想、常用药对和药物的性味归经总结等9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的瘙痒性皮肤病[1].其临床特点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中医认为是由于禀赋不足,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相似文献   

8.
岳甫嘉种子方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明代医家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所附30首内服种子方的整理分析,归纳出岳氏种子方的常用药物类别及优选药物;种子方以补益药为基本遣方原则,选药配伍的宗旨是以生殖之精为核心,配伍形式常用温肾生精、滋肾填精、益气聚精、补血养精、敛肾固精、活血通精、祛邪保精、补心助精、理气归精.然后,根据统计结果,运用中医药学理论,阐述了岳氏调精种子的选药组方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初步分析吴万垠教授病证结合法在肝癌诊治中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录入2015年6月~2015年8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接受吴万垠教授诊治的肝癌患者共368人次,将符合上述标准处方全部录入,共录入处方353张,涉及药物111味,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所有入选处方相应病例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虚痰瘀互结、脾虚湿瘀互结,纳入的处方中高频用药为甘草、党参、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红豆杉、龙葵、八月札、白术、薏苡仁、蛇泡勒、延胡索、山楂、莪术、蛇莓等。结论:在肝癌的诊治上,吴万垠教授主张病证结合,并体现在其遣方用药的规律上。  相似文献   

10.
郭锦晨  王茎  周桥  张晓军 《中成药》2021,(6):1583-1588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配伍组合、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3种风湿病关节炎中...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针对藏医优势病种——脑缺血,模拟临床10余年组合用药方式和给药习惯,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为研究对象,将3种藏药经典方剂(25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20味沉香丸)分别在早、中、晚不同时段组合用于脑缺血治疗。末次给药次日,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SOD活力与MDA含量;通过TTC染色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并选择炎症反应标志物NF-κB p65基因及细胞凋亡标志物Bax,Cyct基因,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合用药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将25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20味沉香丸分别按早、中、晚组合应用,可在减少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降低梗死灶体积,缓解缺血继发的脑水肿,减少炎症因子聚集,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体现独到优势,与临床药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在收集含翼首草处方的基础上,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分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常用藏成药诠释》等含翼首草组方中翼首草用药规律。分析含翼首草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通过处方收集最终纳入方剂215首,共涉及376味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出含翼首草的处方主要治疗感冒发热,瘟毒及各种温热病与关节炎疾病等。高频药物(频次≥15)包括矮紫堇、藏黄连、麻花秦艽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翼首草、矮紫堇"、"翼首草、藏黄连"、"翼首草、麻花秦艽"等。含翼首草处方主治疾病主要为外感湿热秽毒类病证、发热类、关节炎等疾病,如瘟毒、肺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类风湿关节炎等,所用药物多具清热解毒、消炎、祛风除湿等功效,亦常与清热类药物配伍运用,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3.
该文总结近10年研究中医古籍治喘方用药规律的文献,发现其可使当代学者更系统地学习古代医家治疗喘证的经验,对临床治疗喘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存在着研究广度、深度的不足,尚需以更科学的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古代治喘方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治疗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了1978年"胃癌前病变"命名以来至2017年的该病治疗方药,采取"Excel 2013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12"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胃癌前病变"治法是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如黄芪、白术、当归等,治其本;解毒散结、活血消痈,转变肠上皮化生,消散异型增生,如白花蛇舌草、莪术、蒲公英等,治其标。同时补中偏重于行,偏重于活血、祛湿,如偏重丹参、白术、茯苓的配伍,结合疾病本身特点,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该病时补而不滞,补中寓散,补以促行是其重要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霆 《江西中医药》2006,37(11):14-15
费伯雄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清史稿》称:“晚清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胜。”其理论基础之深厚,绝非常人之所及。其流派绵延至今,影响极其深远。费氏所创诸方,迄今仍沿习,笔者临证用之,往往效若桴鼓。现就研究所得,述其要于万一,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报道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经验方进行分析,研究药味组成和配伍规律。方法文献检索自建库至2013年的中国知网等5个文献数据库,通过统一的检索式,双人筛选并录入信息,以SPSS clementine12.0对清洗后的数据行频数统计、GRI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4篇,方剂137首,涉及药物154味。通过频数分析筛选常用药32味,出现频率最高药味依次为生黄芪、丹参和生地黄。关系网络模型得出治疗的主药,生黄芪、丹参、生地黄、山药、川芎及山茱萸,相互间存在强关联性。关联规则得出药物配伍规律22条。结论应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了目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组方配伍为依据总结张仲景方反佐药物使用规律。归纳为和阴阳寒热相佐,包括热中佐寒法、寒中佐热法、寒热相佐法;兼表里敛散并用,包括散中佐敛法、敛中佐散法;衡上下升降相因,包括升中佐降法、降中佐升法;省轻重缓急同用;全虚实补泻相施,包括补中佐泻法、泻中佐补法;调燥湿润燥相投,包括润中佐燥法、燥中佐润法;辨全局阴阳相继;和病势动静结合;服药反佐。  相似文献   

18.
全面整理明清时期治疗不孕症的方剂,构建不孕方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不孕方的药物组成及主治证候,总结明清时期关于治疗不孕症的方药经验。在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不孕症常见证型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结果发现,气血不足证、气血失调证、寒凝胞中证、痰湿阻滞证、血虚证、下元虚寒证、肾精亏虚证、气血瘀滞证、肾阳虚证和肾气不足证等为不孕症的的高频证候,所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脾、肾以及肝,临床配伍用药十分灵活,各有偏重。  相似文献   

19.
刘洪钢  常小东  段渠 《河南中医》2012,32(3):383-384
目的:探讨古代痤疮外用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汉代至清代明确记载为痤疮的中药外治方的古代文献,统计外用中药使用频次.结果:共整理出72首外用方,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均是辛温发散之药,多归肺、胃、大肠经.结论:古代医家外用中药治疗痤疮多从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瘀毒凝滞论治.  相似文献   

20.
半表半里证用方用药配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征询业内多位权威专家,考稽古今多部著作,确定治疗半表半里证的方剂共计14首,涉及中药43味.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古今剂量折算,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属性,药物之间的配对,药物剂量等进行分析,探讨其配伍,力求阐明半表半里证的用药规律.此类方主要重用黄芩、柴胡、半夏、槟榔、厚朴、草果等具有和解、清热、燥湿之功之药物,佐以芳香、清热、理气、化湿,注重辛开苦降气味配伍,使枢机利、三焦畅、膜原达,从而达到邪有出路,病症除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