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介绍常温下不阻断肾蒂血流行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8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1995年至2003年9年内巨大鹿角形成或铸形肾结石128例,在常温下不阻断肾蒂血流行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8例病人术中平均失血130ml,术中无一例输血;结石一次性取尽118例(92.2%),残余小结石经ESWL治愈。手术历时90min-148min,平均112min,术后肾功能好。结论复杂性巨大肾结石采用常温下不阻断肾蒂血流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及肾后唇切开取石,手术操作较简单,易掌握,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取石方便,一次性取尽率高,残留结石率低;不阻断肾血流,损伤小,肾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巨大鹿角形结石手术方式。方法:不阻断肾血循环行肾盂加肾后唇中下部切开取石48例。结果:48例巨大鹿角形结石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在基层医院缺乏碎石等条件下,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联合切开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鹿角形结石患者采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联合切开治疗,术中游离肾窦内肾盂,2-0可吸收线在肾后下部拟切开肾实质作两排链扣式缝合肾实质全层。在缝线间切开肾实质,肾盂拉钩拉开充分显露肾盂肾盏,“Y”型切开肾盂肾盏,即可取出结石。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2~189 min,平均132 min;术中出血量20~390 mL,平均150 mL;109例一次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93.97%。结论: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联合切开取石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对肾损伤轻、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巨大鹿角形结石手术方式.方法:不阻断肾血循环行肾孟加肾后唇中下部切开取石48例.结果:48例巨大鹿角形结石患者全部治愈.结论: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在基层医院缺乏碎石等条件下,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肾鹿角型结石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对孤肾鹿角型结石患者利用术前护理病例讨论制度,观出强势的专科护理能力。结果:孤肾鹿角型结石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孤肾鹿角型结石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得当可以减少手术风险,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肾盂切开联合肾镜取石术治疗肾多发性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盂切开联合肾镜取石术治疗肾多发性结石的技术要点和初步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腹腔镜肾盂切开合并肾镜取石术治疗肾多发性结石患者8例.全部经腹膜后途径入路.结石最大3.3 cm×2.3 cm,最小0.5 cm×0.5 cm.均为肾盂铸型结石合并肾盏多发小结石.先用腹腔镜取出肾盂结石.若是铸型结石取出较难,则通过肾盂切开处放入肾镜,弹道碎石器击碎结石后再取出.然后肾镜继续探查各肾盏,并取出结石.结果 8例肾多发结石患者结石全部取尽,手术效果满意.手术时间平均90 min.均未出现出血、尿漏、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结论 腹腔镜肾盂切开联合肾镜取石术取两种手术的优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获得最大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直视下或用取石钳取出肾盂和各盏结石,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残石.结果 12例患者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116~23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 mL.术中无大出血和胸膜、肠道、肾蒂损伤及肾周感染、继发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10例结石一次性取尽,1例残留小结石于术后1.5个月自行排出,1例残留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后排出.术后随访3~6个月,12例患者复查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均无结石残留,原肾积水明显消退,血肌酐正常.结论 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基本达到了取尽结石,同时把肾损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肾下极及肾窦内肾盂肾盏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30例分析湖南省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418000)李陵,刘作君,肖继红肾巨大鹿角形结石或多发性结石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针对这类结石,我院曾采取过冷灌注,肾蒂阻断下肾剖开取石,肾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肾盂肾后基段切开治疗鹿角形肾结石30例的临床资料、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平均出血300mL,手术耗时约150min,残留结石2例,无尿瘘、尿路感染和继发出血。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取石方便、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单发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肾盂单发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PCNL组和RLIP组,各59例。PCNL组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RLIP组接受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2 h肾功能指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胱抑素)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LIP组手术时间较PCNL组长,术后1周、4周结石清除率较PCNL组高(P<0.05);术后12 h RLIP组胱抑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水平同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较术前升高,RLIP组较PCNL组低(P<0.05);术后RLI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9%(2/59),低于PCNL组的16.95%(10/59)(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单发结石患者可有效清除结石,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间收治各种类型阑尾炎1 36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阑尾切除术。结果1360例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48例,总感染率3.53%(48/1360)。其中单纯性阑尾炎881例,切口感染10例,占1.14%;慢性阑尾炎103例,无切口感染。化脓性阑尾炎232例,切口感染3例,占1.29%。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144例,切口感染35例,占24.31%。结论针对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术后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注意切口妥加保护,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正确使用和安放腹腔引流物;合理选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切口的炎症变化,早期处理,积极治疗与阑尾炎并存的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糖尿病等合并症,就能有效地将切口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垂直切口乳房缩小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巨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巨乳缩小术以倒“T”形手术为代表,术后遗留明显的手术瘢痕。为了减少手术瘢痕,本文介绍了我们应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的手术方法与体会。方法:采用Lejour蚊子头式手术设计,切除乳房下方的皮肤、腺体,乳头乳晕以上方真皮腺体组织蒂抬高到正常位置,进行乳房塑形,术后仅留有垂直瘢痕。结果:采用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术治疗6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乳房形态良好。1例术后6个月切口下端局部修整残留的猫耳朵。结论:垂直切口巨乳缩小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瘢痕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21例面中份多发性骨折的病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加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对骨折复位、固定、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功能等项目进行评估。结果21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全部恢复正常,X线或CT复查骨折线对位良好。经头皮冠状切口加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操作方便,是治疗面中份多发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切口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丽锋  马小君 《护理研究》2003,17(3):154-154
病人术后进行有效咳嗽 ,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起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咳嗽可引起切口疼痛 ,严重制约着病人的咳嗽行为。为了减轻病人咳嗽时切口疼痛 ,使其主动参与有效咳嗽 ,我们采用两种保护腹壁切口的方法 ,对病人咳嗽时的疼痛状况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外科住院行直切口剖腹手术病人 6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16岁~ 74岁 ,平均 5 3.8岁。2 方法与评估标准2 .1 方法 实验法 :采取切口减张按压 :协助者双手分别放于腹壁切口的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有效、恢复快的次全切口重睑成形术。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手术要点、重睑术所遵循的原则等。方法:术前灵活定位,局麻下做长约20mm小切口.去除切口内部分眼轮匝肌及睑板前脂肪,将上睑皮肤与睑板固定。结果:采用该法手术89例,效果满意。术中应严格遵循无创操作,宁窄勿宽,对过度依赖额肌的受术者术前术后进行睁眼训练。结论:次全切口重睑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临床上行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的经验。方法:通过对23例胆囊结石患采用右上腹3~5cm斜切口.在切口加用冷光源探头作照明,充分显露胆囊三角,直视下寻找胆囊管,用钛夹钳施钛夹来闭塞胆囊管,取尽胆囊结石及胆汁并向胆囊腔灌注硬化剂无水乙醇(≥99.5%),反复3次,硬化剂共灌注20min,胆囊底开放,放置胆囊窝引流管。结果:在灌注硬化剂时可见胆囊黏膜脱落、坏死,2周内胆囊明显萎缩,纤维组织开始形成,10周左右胆囊全部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全部萎缩完全,23例胆囊全部化学性切除成功,除2例术后出现腹痛外,余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结论:硬化剂灌注最佳时间为20min,硬化剂灌注要反复多次,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乳房手术中的乳晕切口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华京  李茹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159-1159,1161
乳晕部位皮肤色泽较深,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皱折、富含皮脂腺,因此选择乳晕部位做手术切口,术后瘢痕一般不明显;而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在乳晕部位更是罕见。我们自1996年3月开始采用乳晕切口行乳腺纤维腺瘤摘除术、部分病例同时行乳房假体植入及“皮肤乳罩”绷紧、乳房上提术,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位弧形切口法与“L”型切口法在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宝山分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PT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位弧形切口法组和“L”型切口法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区淋巴结清扫数、术后随访生存质量评估分数.[结果]低位弧形切口法组手术时间小于“L”型切口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8,P=0.000);两组患者总淋巴结及分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60,P=0.688;x2=1.098,P=0.954).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生存质量评估分数比较,低位弧形切口法组总分、柔软度、僵硬、紧缩感、疼痛分数均低于“L”型切口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5,P=0.458).[结论]对于PTC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用低位弧形切口法相对于传统“L”型切口法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美观,并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