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质粒转移与鲍曼不动杆菌环丙沙星(CIP)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将鲍曼不动杆菌CIP耐药菌株(供体菌)与E.coli(C600SMRLac-)(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供体菌及接合子的CIPMIC值。结果:16株CIP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其中5株CIP耐药株与受体菌成功发生了接合,CIP耐药性接合转移的发生率为31.25%(5/16)。接合子的CIPMIC值比受体菌增加了30~500倍,其中1株接合子对CIP呈现低水平耐药。结论:部分鲍曼不动杆菌的CIP耐药性与质粒有关,且能够通过接合方式在细菌之间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Acinotobacter baumannii)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对71株MDR A.baumanni用VITEK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通过PCR和测序探索质粒上的相关耐药基因(aaaCl,aacC2,aacC3,aacA4和armA)。结果 71株A.baumanni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73%和20%,其中20%的菌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完全耐药,且aaaCl、aacA4和arm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和84.5%。结论质粒上广泛携带aacCl、aacA4和armA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与6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7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与6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盐酸小檗碱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苷与氨曲南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与某些抗菌药物联用后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可能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对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体外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代谢谱,将鲍曼不动杆菌胞外代谢物的中性离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依据Metlin数据库初步筛选差异代谢物,结合文献并使用Met...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各类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60株)的分离情况和耐药状况。结果60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13.3%,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较低,而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65%。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低于大型综合医院,需提醒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避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可以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中[1]。  相似文献   

7.
重症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ICU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7年6月ICU重症感染44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82%,9.09%和11.36%。鲍曼不动杆菌对3类和4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ICU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多重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性、质粒谱及耐药基因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并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耐药特点及质粒图谱,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先后用nitrocefin纸棒、最低抑菌浓度(MIC)初筛法和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用凝胶电泳分析其质粒图谱,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ESBLs基因进行分型。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47株(79.66%),中度敏感12株(20.34%);产ESBLs菌株有16株,占17.20%。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磺胺甲曝唑、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保留的15株产ESBLs菌具有4种质粒谱,主要为Ⅰ型和Ⅲ型;它们均携带1~2种TEM型或SHV型或PER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80%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与产ESBLs密切相关;同一克隆株在同一病房有流行趋势;本院流行株均携带2—3种耐药基因型,主要为TEM型、PER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相似文献   

9.
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日渐增多,使抗菌药物选择异常棘手,不动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其引起医院感染日益增多,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并且出现了对目前常规实验室检测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一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临床微生物专家公认了解不动杆菌感染情况,掌握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对于治疗这类感染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我院2005—10~2008—10临床分离的5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更好的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朱彦  李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74-1675
目的 探讨ICU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感染类型、感染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9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重点了解多重耐药菌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达40.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达84.7%,下呼吸道合并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10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ICU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前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和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后续干预策略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1、2012年检出的562例鲍曼不动杆菌及药敏实验结果,结合各时间段每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半年检出菌数无明显差异;通过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β-内酰胺的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氟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的AUD分别下降22.22(31.92%)、4.19(46.29%)、5.24(68.83%);β-内酰胺类耐药率降幅明显,下降25%~30%;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也有所下降,从50%临界点下降至2012年下半年的20%~30%。结论规范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助于降低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围绕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的重症患者,探索影响多黏菌素B(polymyxin B,PMB)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感染CRAB患者的基本特征、感染情况、治疗方案等信息,首先以细菌清除率和感染缓解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而后以28 d全因死亡率为次要结局指标开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并比较部分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结果: 共纳入68例以PMB治疗的患者,其细菌清除率、感染缓解率分别为39.7%,44.1%,而28 d全因死亡率为41.2%。围绕主要结局指标,使用PMB疗程>7 d的患者相较于疗程3~7 d患者,有更高的细菌清除率与感染缓解率。对于次要结局指标,PMB疗程以及PMB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患者28 d全因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结合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AB清除患者的PMB峰浓度以及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更高,同时发生肾毒性患者具有更高的PMB谷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B治疗中,患者疗程应大于7 d以保证疗效,同时应重点关注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治疗结局;安全性方面PMB引起的肾毒性则可通过测定PMB谷浓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93株,其中165株(85.49%)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痰液标本为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来源。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最多的两个科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其中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呋喃妥因、氨曲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氯霉素、磷霉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8.50%;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严重,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建立更加严密的监控机制,加强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及干预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相关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相关性,旨在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相关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根据世卫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原理及方法,确定DDD值并计算抗菌药物用药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并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降低,相关抗菌药物总的AUD值从2014年起逐年下降,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2014年后进入下降趋势,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2015年后进入下降趋势。各相关抗菌药物的AUD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间,除替加环素外,大部分都具有相关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降低耐药率的关键,同时还要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发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感染,减少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广泛的抗菌药耐药性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常规抗菌药治疗策略的疗效欠佳。鲍曼不动杆菌和机体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临床转归,通过免疫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反应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免疫调节剂具有单独治疗或作为免疫佐剂联合抗菌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潜力,成为有希望改善感染结局的策略,由此开发的新疗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不同来源的(生物制剂、免疫系统产物、化学合成制剂、中药或植物药成分)免疫调节剂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免疫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肺部MDR-AB感染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 mg·kg-1 q6h ivgtt)联用阿米卡星(首剂10 mg·kg-1,维持剂量15 mg·kg-1,qd iv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10 mg·kg-1,qd,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最终纳入109例患儿(对照组53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7.74%vs. 57.14%、66.04%vs. 83.93%和62.36%vs. 8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咳痰消失、捻发性啰音消失、胸片阴影消失、入住ICU时间,以及CRP、PCT、TNF-α、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卡星静脉滴注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感染MDR-AB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HIS系统调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资料,统计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和治疗结果。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27株,其中耐亚胺培南菌株234株,三年来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尤以2010年升高更为显著。234例感染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患者,10例死亡,72例未愈,15例放弃治疗,占41.45%。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卷烟烟气中木犀草素和黄芩苷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方法将木犀草素和黄芩苷混合物加入卷烟制成特制卷烟,以动物吸烟机使混合物通过烟气接触动物呼吸系统。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制作咳嗽模型;以小鼠酚红排泄法评价气道分泌液量;以豚鼠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评价对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并进行木犀草素和黄芩苷混合物经消化道给药和特制卷烟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与对照卷烟比较,特制卷烟可明显减少咳嗽,增加气道分泌液量,减轻动物呼吸道刺激。结论特制卷烟中木犀草素和黄芩苷能降低卷烟的呼吸系统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制剂治疗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CNKI、Wangfang Data、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7月1日,检索方式为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检索,语种不限,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1 062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从中选择符合标准的4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制剂对比单用替加环素或单用舒巴坦制剂在总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方面有一定优势[OR=3.90,95%CI(3.25,4.68),P<0.000 01],[OR=3.29,95%CI(2.76,3.92),P<0.000 01];在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用药不会增加其发生率[OR=0.87,95%CI(0.67,1.14),P=0.31]。亚组分析显示,联用舒巴坦制剂可降低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1,95%CI(0.28,0.93),P=0.03]。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制剂治疗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优于单用替加环素或单用舒巴坦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