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螺旋CT多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上端骨质相对疏松,容易被股骨髁撞击,造成平台塌陷移位及交叉韧带断裂。因膝关节结构复杂,骨折块相互重叠,X线片及CT断面像很难全面客观地显示关节内骨折和移位程度。2001年5月至2003年9月我院诊治胫骨平台骨折34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对比分析螺旋CT多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诊断以X线片为主,辅以CT扫描。随着螺旋CT的问世,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ShadedDisplay,SSD)技术逐渐应用于关节骨折。笔者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SD检查,同时与X线平片、CT片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SSD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25~47岁,平均40岁。交通事故15例,高处坠落8例。全组23膝均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按AO分类,B1型: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劈裂,2例;B2型: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压缩,5…  相似文献   

3.
三维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自2002年6月~2004年10月对56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通过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观察骨折的类型及详细情况,其中15例进行了内固定术后髋臼复位情况的疗效观察。结果56例中SSD显示了53例骨折,3例未全部显示骨折线;SSD显示骨折的立体效果优于VRT,VRT在显示不明显骨折及细碎骨折块方面优于SSD,并且可以立体直观的显示术后髋臼的复位固定效果。结论三维CT成像技术对髋臼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手术固定方案的选择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VRT对术后疗效的判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CT三维表面遮盖与容积重建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术(MPR)诊断肩部复杂骨折。方法1996年5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肩部复杂骨折24例,其中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6例,肩胛盂移位骨折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X线片,15例同时行螺旋CT扫描及SSD和MPR,采用Neer分型法及改良Ideberg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与传统X线片在肩部复杂骨折分型诊断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在肩部复杂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16例肱骨近端骨折中,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6例;8例肩胛盂移位骨折中,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3例。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诊断骨折分型正确率为93.3%(14/15),而X线片诊断分型正确率为41.7%(10/2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螺旋CT扫描SSD和MPR资料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螺旋CT扫描SSD和MPR能够在三维空间清晰地显示肩部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能帮助理解骨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片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观察骨折细节。结果 12例隐匿骨折和33例复杂关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结论 MSCT对关节骨折的诊断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海宾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20-221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技术(MPR)重建在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螺旋CT检查的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SD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以及脱位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立体直观,显示脱位的空间位置明确,结果优于二维MPR图像;MPR在深处骨折显示上优于SSD;联合使用3种重建方法检查结果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单独一种重建方法;螺旋CT在骨折预后评价上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5例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片和MSCT检查 ,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 (MPR)、三维表面遮盖法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观察骨折细节。结果  1 2例隐匿骨折和 33例复杂关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结论 MSCT对关节骨折的诊断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为手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组技术(VR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9年2月对45例49侧TP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4例为双侧TPF.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在轴位CT扫描后行VRT和MPR成像.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应用X线片与64层螺旋CT扫描(包括VRT、MPR成像)分别进行分型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参考VRT、MPR成像后,更改X线分型13侧(13/49)、更改治疗方案8侧(8/49)、发现胫骨髁问嵴骨折15侧(漏诊率46.9%)和腓骨近端骨折6例(漏诊率28.6%).[结论]MSCT(VRT+MPR)可以清晰显示TPF塌陷的范围和程度、细节及隐匿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降低漏诊率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X线片和轴位CT扫描有效的补充手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随访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6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根据Hardegger分类方法,肩胛盂窝骨折4例、解剖颈骨折6例、外科颈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例。结果16例患有1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1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3.3%.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周。结论a)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需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对肩胛骨骨折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以全面了解骨折情况,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及有无手术指征。c)对有手术指征的不稳定肩胛骨骨折应根据不同骨折的部位和形态,选择相应的手术人路和内固定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作螺旋CT三维重建,立体直观地表现骨折的断端、部位、移位情况及骨折端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依此准备长短大小与形态均恰当的微型钛板、钛钉,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与手术切口。结果: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于50例清晰地显示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状况,指引骨折的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术,42例牙颌功能与颌面外形获得完全恢复,8例获得基本恢复。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三维立体解剖形态,有助于手术进路与切口的选择,和准确地实施坚强内固定术,可有效地减少外伤后颌面部的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位于肩胛冈6处,肩峰3处,肩胛盂6处,体部12处,颈部11处。采用肩胛骨腋窝缘入路15例,后入路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9.6(12-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于11(10-12)周达到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9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连。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能及时恢复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T)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17例骨盆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38岁)术前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三维SSD及VRT。结果:术后创口延迟愈合1例,经引流Ⅱ期闭合伤口;术后16个月复发1例,行半骨盆切除及人工半骨盆重建后恢复健康,患者行走正常;肺部转移1例;其余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螺旋CT三维表面SSD及VRT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肿瘤的细节,以最易理解的形式立体直观地显示了病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手术应切除的范围,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有效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vein.CTPV)侧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技术。方法 18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CTPV患者。注入造影剂后行门脉期增强扫描,采用薄层图像重建后再行二维和三维血管成像.包括最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T)。结果 MIP法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门静脉癌栓和CTPV侧支血管的情况.包括门静脉胆支(胆囊静脉、胆管周围静脉丛)和胃支(胃左、右静脉)等,而VRT效果较差,SSD效果最差。结论 采用MIP法重建的多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显示门静脉癌栓和CTPV侧支血管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image three-dimensional ( 3D )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talar neck fracture. Methods: Using 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we analysed Ⅱ cases of talar neck fracture. The fractures were reduced and fixed through a minimal inci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itanium cannulated lag screws. Results. In the Ⅱ cases, the results of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were in concordance with plain radiograph in 6 case of Hawkins type Ⅱ. And the remaining 5 cases of Hawkins types Ⅲ and Ⅳ could not be classified exactly only by radiographs, one of whom was misdiagnosed. After using the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the 5 cases were classified exactly before osteosynthesis. The classifications of these Ⅱ cases were confirmed finally by surgical findings.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were 45-Ⅰ40 min, averaging 8Ⅰ min (including the duration of C-arm fluoroscopy). X-ray exposure time was 6-58 seconds, averaging 22 seconds. Th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Ⅰ00 ml. The fracture union was achieved in 3 months. No nonunion, talus avascular necrosis or joint surface collapse occurre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from Ⅰ to 25 months. According to Hawkins score, excellent result was found in 6 type Ⅱ cases and Ⅰ type Ⅲ case; good result in I type Ⅲ case with both medial and lateral malleolar fracture, Ⅰ type Ⅲ with medial malleolus fractures and Ⅰ open type Ⅲ; fair result in Ⅰ open type Ⅳ with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Conclusions : By using the multl-slice spiral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radiography to diagnose and treat severe talar neck fractures,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 Based on this technique, more consummate operational plan can be designed and performed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8.
三维CT重建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在肩胛骨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7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x线、CT扫描、三维CT重建检查,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7例中,4例累及肩胛颈,2例累及肩胛颈和肩胛盂,1例伴锁骨骨折;6例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骨折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人路和内固定的选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