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狗肝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性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IR、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环己烷萃取部分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六烷醇(Ⅰ)、硬脂酸(Ⅱ)、羽扇烯酮(Ⅲ)、羽扇豆醇(Ⅳ)、谷甾烷-4-烯-3-酮(Ⅴ)、豆甾烷-5-烯-7-酮-3β-棕榈酸酯(Ⅵ)、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Ⅷ)、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Ⅸ)、6β-羟基-豆甾烷-4-烯-3-酮(Ⅹ)、3β-羟基-豆甾烷-5-烯-7-酮(Ⅺ)、去氢催叶萝芙叶醇(Ⅻ)和催叶萝芙叶醇(ⅩⅢ)。结论除Ⅱ化合物和Ⅶ外,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Ⅱ)、5α-豆甾烷-3β,6α-二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胡萝卜苷(Ⅴ)、葡萄糖(Ⅵ)、正二十二烷酸(Ⅶ)、5-羟甲基-2-呋喃醛(Ⅷ)、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Ⅸ)和阿魏酸(Ⅹ)。结论除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荨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荨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等方法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IR、NMR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荨麻根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棕榈酸(Ⅲ)、豆甾醇(Ⅳ)、α-菠甾醇(Ⅴ)、KNO3(Ⅵ)、胆甾-5,22-二烯-3β-醇(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对雷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雷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麦角甾醇(ergostero1,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4)、甘遂醇(tirucallol,5)、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stigm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醇(stigmasterol,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木栓酮(friedelin,9)、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叶醇(3-氧化-6-羟基紫罗兰醇,Ⅰ)、染料木素(Ⅱ)、对羟基苯甲酸(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Ⅴ)、二十八烷醇(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苷(Ⅷ)、豆甾醇(Ⅸ)、△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 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剑叶龙血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实验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Ⅰ)、槲皮素(Ⅱ)、25(R)-螺甾烷-5烯-3-β-醇(Ⅲ)、纤细皂苷(Ⅳ)、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Ⅴ)、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25(R)-螺甾烷-5-烯-3β,14α-二醇-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Ⅶ)、25(R)-螺甾烷-14α-羟基-4-烯-3-酮(Ⅷ)、7β-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β-豆甾醇(Ⅹ)、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Ⅺ)、胡萝卜苷(ⅩⅡ)、β-甲基葡萄糖苷(ⅩⅢ)。结论剑叶龙血树叶的主要成分为螺甾类化合物。化合物Ⅰ~Ⅲ、Ⅴ、Ⅵ、Ⅷ、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鼠曲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鼠曲草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并辅以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鼠曲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甾醇乙酯(taraxasteryl acetate,1)、α-香树素(α-amyrin,2)、β-香树素(β-amyrin,3)、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大黄素甲醚(physcioin,5)、大黄素(emodin,6)、4-胆甾烯-3-酮、[(20R)-cholest-4-en-3-one,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鼠曲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长白山产山牛蒡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山牛蒡地上部分进行萃取,采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计算相应含量.[结果]超临界萃取物为灰绿色油状物,得率为1.57%;从山牛蒡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可鉴定出22种化合物.[结论]山牛蒡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羽扇醇、乙酸羽扇-20(29)-烯-3-醇酯、四十四烷、齐墩果-12-烯-3-酮、5-烯-3-豆甾醇及羽扇-20(29)-烯-3-酮等.  相似文献   

9.
块花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省北海附近的块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99:1,49:1,39:1,34:1,29:1,24:1,19:1,14:1,11:1,9:1,8:1,7:1,6:1,5:1,4:1,3:1,2:1,1:1,100%丙酮;氯仿:甲醇=24:1,19:1,14:1,9:1,7:1,5:1,3:1,1:1,1:4,1:9,1:39,100%甲醇)梯度洗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正己烷:氯仿:甲醇2:1:1洗脱)对块花柳珊瑚丙酮提取物的乙醚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经1HNMR、13CNMR、MS等现代光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以及1个神经酰胺,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3)、胆甾-5-烯-3β,7β,19α-三醇(4)、(22E)-胆甾-5,22-二烯-3β-醇(5)、胆甾醇(6)、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烯鞘胺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 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 (E)-烯-3β, 25-二醇(6)、大戟烷-25-烯-3α-醇(7)、槲皮素(8)、山柰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红树伴生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相思子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相思子茎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吲哚甲酸(1)、尿嘧啶(2)、N-[2-(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六碳酰胺(3)、芒柄花素(4)、异亮氨酸(5)、豆甾-4,22-二烯-3β,6β-二醇(6)、△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 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首次研究文冠果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光谱方法。结果:从文冠果果壳中分得2种甾醇,经鉴定为:(3β,5α,20R,24S)-豆甾-7,反-22-二烯-3-醇和(3β,5α,20R,24R)-豆甾-7-烯-3-醇。结论:2种甾醇在文冠果中均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该植物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空心莲子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环桉烯醇(Ⅰ)、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Ⅱ)、十八烷酸(Ⅲ)、二十四烷酸(Ⅳ)、齐墩果酸(Ⅴ)、熊果酸(Ⅵ)、(24R)-5A.豆甾烷-3,6-二酮(Ⅶ)、豆甾烷-22-烯-3,6-二酮(Ⅷ)、α-菠甾醇(Ⅸ)、β-谷甾醇(Ⅹ)、(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Ⅺ)、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Ⅻ).结论 化合物Ⅳ、Ⅵ~Ⅷ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Ⅰ)、正二十六碳酸乙酯(Ⅱ)、棕榈酸(Ⅲ)、5,8-过氧化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Ⅳ)、水杨酸(Ⅴ)、尿嘧啶核苷(Ⅵ)、(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Ⅶ)、2-O-甲基-肌醇(Ⅶ)、9(Z),12(Z)-十八二烯酸(Ⅸ)、麦角甾-5,22-二烯-3-醇-7-酮(Ⅹ)、正二十九烷(Ⅺ).结论 除化合物Ⅰ、Ⅲ,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海滨大戟Euphorbia atoto Forst.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Rp-18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海滨大戟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ayolene-16(1)、(+)-(R)-脱-O-甲基拉西奥地丁(2)、熊果烷(3)、α-香树脂醇(4)、伪蒲公英甾醇(5)、(3β,24R)-大戟烷-7,25-二烯-3,24-二醇(6)、29-nor-21-α-H-hopane-3,22-dione(7)、Hollongdione(8)、5α-豆甾醇-3,6-二酮(9)、22E,24R-麦角甾烷-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菜油甾醇(11)、豆甾醇(12)、β-谷甾醇(13)、芹菜素(14)。结论 首次从海滨大戟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mayolene-16(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倒地铃化学成分研究 (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杨醇(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蒲公英赛醇(8)、豆甾醇(9)、金圣草黄素(10)、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1~5、7~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正己烷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和2个糖脂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藻甾醇(Ⅰ)、24R,28R-和24S,28S-环氧-24-乙基胆甾醇(Ⅱ)、24-氢过氧基-24-乙烯基胆甾醇(Ⅲ)、29-氢过氧基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Ⅳ)、(24S)-5,28-豆甾二烯-3p,24-二醇(Ⅴ)、(24R)-5,28-豆甾二烯-3p,24-二醇(Ⅵ)、1-O-十四碳酰基-3-O-(6'-硫代-a-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Ⅶ)、1-O-十六碳酰基-3-O-(6'-硫代-a-D-脱氧毗喃葡萄糖基)甘油(Ⅶ).结论 化合物Ⅳ、Ⅷ和Ⅶ为首次从马尾藻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首次利用正相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马尾藻甾醇的24S(Ⅴ)和24R(Ⅵ)异构体.  相似文献   

19.
砂蓝刺头Echinps gmelinii Turcz是广泛生长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旱沙植物,其根具有清热解毒、排脓、通乳的功效[1],关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有鉴于此,我们对砂蓝刺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中首次分离得到7种三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3β-羽扇醇乙酸酯,羽扇豆醇,桦木醇-28-乙酸酯,β香树乙酯,齐墩-3-乙酸-7,12-二烯,9-甲基-3,11,22-三羰基-2,16,25-三羟基-20-乙酰基-1(2),5(6),23(24)-19降羊毛甾三烯,胡芦素B.  相似文献   

20.
苍耳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β-豆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羽扇豆醇十六酸酯(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东莨菪内酯苷(5)及二十七酸(6).结论:化合物3~6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