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初步分析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AI)的关系。方法选择123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AI值。结果中医分型依次以血瘀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为多见,所有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血瘀型和湿热型的总胆固醇(T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I)高于脾肾阳虚型。结论血瘀型和湿热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明显重于脾肾阳虚型患者。AI值可作为血瘀型和湿热型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伯福 《陕西中医》1995,16(9):416-417
<正>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原书作者主要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笔者以此方加减用于内、外、妇、儿科疑难病症,辨证属气滞血瘀症者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 痹证 欧某,男,42岁,工人。患者因左下肢肿痛,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治。初诊:1987年10月12日,患者左下肢肿痛已3月余,初时带病上班,最近1周疼痛加剧,行动受限。检查:左下肢外侧有小结节3处,明显触痛,抬举不利,得温痛减,自述夜尿频多,诊见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脉细涩,此为寒凝血瘀,脉络痹阻,治当温经活血,  相似文献   

3.
李××,女,68岁。1988年8月10日入院,住院号100281。半月前患者蹲下不慎,突感左侧大腿外侧肿胀、剧痛难忍,即去地区医院就诊,治疗数次,疼痛反形加重。刻诊:左下肢患处红肿、疼痛,面积约20×20cm~2,整个下肢皮下瘀血瘀斑,步履困难。查:血压27.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AI)的关系.方法:选择123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Al值.结果:中医分型依次以血瘀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为多见,所有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血瘀型和湿热型的总胆固醇(T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I)高于脾肾阳虚型.结论:血瘀型和湿热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明显重于脾肾阳虚型患者.AI值可作为血瘀型和湿热型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下肢溃疡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处理,另予以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结果:治疗后疮面面积、创面疼痛、创面渗出量、炎性因子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慢性下肢溃疡气虚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股肿消协定方治疗血瘀湿重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长保  马立川 《河北中医》2009,31(11):1629-1630
血瘀湿重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迁延不愈。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不明显,皮色黯红,浅静脉扩张,活动后症状加重,舌质黯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2002—08—2007—10,笔者运用股肿消协定方治疗血瘀湿重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并与华法林钠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几年我院手术的开展,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发生率较高,多因术后少动,久病卧床,久卧久坐,使这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滞缓易凝等倾向造成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单侧下肢明显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肢体沉重乏力。如不及时治疗使患肢长期静脉高压、瘀血、肿胀而形成瘀积性皮炎,溃疡经久不愈,甚至肢残。根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脉搏痹”“肿胀”“水肿”“血瘀”范畴。自2001年5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顺行静脉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本院于2008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随机选择154例,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对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分析,探讨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浅静脉曲张重度中,气虚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瓣膜影消失中,寒凝血瘀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静脉受压中,湿热下注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征象存在一定的不同,也存在相应的关系,对筋瘤辨证论治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也是其主要证候之一,近年多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将刺痛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要点。通过回顾分析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及现代研究结果,提出冠心病血瘀证的基本特点为固定性疼痛、舌质紫暗、脉弦或涩,同时可具有血管闭塞的客观证据;认为刺痛并非冠心病血瘀证疼痛性质的主要特点,部分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出现刺痛可能与个体感觉差异有关,或与合并心律失常所致临床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下肢炎性结节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是一组以下肢结节为主要皮损的疾病,主要由血管炎与脂膜炎引起。包括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结核性结节性静脉炎、硬红斑、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脂膜炎等。中医认为结节性皮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血瘀引起的脉络不通,而产生血瘀的原因又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下肢炎性结节实证多因风、寒、湿、热导致血脉不通;虚证多因脾胃气虚,湿邪下流瘀阻经脉、气虚而血不行引起。迁延日久则导致气滞血瘀,结节难消,病情反复发作。下肢炎性结节性疾病的病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LOE)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早期ASOLE寒凝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脉管复康片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5、30 d后皮肤温度、色泽、疼痛评分、踝肱指数(A...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初学医时,尝闻师云:“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从此铭记于心。及事临证既久,方悟这仅是指单纯之气滞或血瘀而言,对气滞血瘀或血病碍气证,殊不尽然。气滞血瘀与血病碍气均属气血同病。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气滞不行可致血脉瘀阻,血瘀日久又可反过来阻碍气机,影响升降。故气滞血瘀与血病碍气的临床表现,诸如胀满、疼痛等症,每有相似之处,然二者病理变化及其施治重点却判然有别,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辨证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陈世耕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脱疽范畴,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尤以下肢为多见。按病情发展,可分为脉络寒凝证、脉络血瘀证、脉络血瘀化热证、脉络毒热血瘀证。因此,护理工作中除做好一般护理外,...  相似文献   

15.
辨证加乌梢蛇水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脉痹、肿胀、瘀血流注和血瘀证的范畴。本病开始发病较急,主要侵犯下肢大中静脉,尤其易发生于髂股静脉,亦可波及肌肉静脉丛,晚期多遗留静脉功能不全、肢体肿胀、疼痛、行动不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病变,严重者栓子脱落还有一定的生命危险。一般认为此病是由于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以致气血瘀滞,脉络闭阻,可见瘀血阻络始终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根据这一病理机制,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乌梢蛇、水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患者为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人,诊断明确。男24例,女6例;年龄在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癌痛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入组伴有和不伴有癌痛的晚期肿瘤患者各100例,比较两组合并血瘀证患者的比例。对癌痛组合并血瘀证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分级和血瘀症状评分,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癌痛组中,合并血瘀证为74%,非血瘀证患者占26%;非癌痛组中,合并血瘀证为43%,非血瘀证患者占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组内诊断合并有血瘀证的74例患者,根据疼痛分级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在血瘀证评分方面,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中,癌痛患者较非癌痛患者合并血瘀证比例明显增高,且疼痛程度越高的患者血瘀症候评分越高,晚期肿瘤患者癌痛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下肢急性寒湿性疼痛,多因患者摄身不甚或久卧寒湿之地,或久涉寒冷之水而致寒湿之邪入侵体内,气血阻滞经络不通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夜间突发下肢痉挛性疼痛,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及下蹲困难.笔者采用下肢截按法治疗下肢急性寒湿型疼痛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比较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均治胸胁瘀积疼痛主血瘀气滞,瘀结胸中。主跌打损伤,瘀留胁下。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补阳还五芪归芍地龙川芎红花桃>功主补气活血,行瘀通络。善治气虚血瘀,经络阻滞,筋脉失养而致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或大便干燥,小便频数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吉林中医药》2001,21(4):39-39
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表现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酸胀疼痛.甚则破溃,久难愈合。西医治疗轻症用弹力绷带缠裹,重症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或者不明显,或者患者难以接受且有复发可能。笔者临床观察,其临床症状与中医辨证,多属瘀与结,且从发病人群看多为中老年、长年劳动或久立久坐缺乏锻炼的人,正气虚于内,不能鼓功血液正常运行,瘀结于下。所以正虚为本.血瘀为标.且患者多病程已久,瘀结已成,非大剂量益气活血药不能起效。1 治疗方法生黄芪、党参、当归、丹参、鸡血藤、赤芍、熟地、川芎、牛膝等。大剂…  相似文献   

20.
下肢静脉功能障碍性血管疾病的病机多为"血瘀""水湿",治疗时,应强调通络化瘀、健脾利水。临床将其分为3种类型:瘀血阻络型、湿热挟瘀型、脾虚血瘀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四妙勇安汤、活络效灵丹、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等进行辨证施治,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