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炎1号方对脾虚气滞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40例Hp(+)和40例(-)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分别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Hp(+)组予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喹诺酮类+呋喃唑酮抗Hp治疗,观察组予胃炎1号配方颗粒、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Hp(-)观察组和对照组仅予胃炎1号配方颗粒和胃复春治疗,1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Hp(+)观察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低于Hp(+)对照组(P〈0.05);Hp(-)观察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和中医证侯积分均显著低于Hp(-)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1号可显著改善Hp(+)和Hp(-)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适用于脾虚气滞血瘀证CAG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活血消萎汤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2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0.60%(58/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且观察组的HP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提高其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温中通降片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予枸橼酸铋钾、法莫替丁、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温中通降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5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62.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P<0.05)。治疗后观察组55例HP转阴,转阴率为91.7%;对照组46例HP转阴,转阴率79.3%。观察组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西药联合温中通降片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予胃炎1号颗粒,脾胃湿热证予胃炎2号颗粒。对照组30例给予施维舒胶囊。疗程8周后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概括两组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判定上,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服用中药与西药8周后的总体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判定有差别,中药治疗组比对照组总体疗效高。结论:胃炎1号颗粒及胃炎2号颗粒,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胃镜表现,其症状改善、胃镜改善和总体疗效判定上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中药治疗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医辨证选方用药治疗为主;对照组以西药治疗为主,观察2~4周。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湿盛型、脾胃气虚型、肝气犯胃型、瘀血停胃型相对多见,在主要症状改善及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为66.67%(P〈0.05);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胃黏膜异型增生及HP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胃炎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炎1号”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嘈杂、食欲不振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88.9%,40/45)优于对照组(82.2%,37/45),电子胃镜疗效(80.0%,36/45)优于对照组(60.0%,27/45),病理疗效(84.4%,38/45)优于对照组(68.9%,31/45)。结论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治疗,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两组患者各42例。同时选取4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结果: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为88.1%,西医组为6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组和西医组TG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TG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可通过调节TGF-α水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元复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8周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愈显率、胃镜检查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元复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安中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予安中消痞汤;对照组32例予维酶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予常规三联抗菌治疗1周。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8.28%,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9.38%,总有效率43.75%。2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安中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脾虚气滞夹湿型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为健脾理气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88.89%,观察组复发率为15.56%;两组疗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气滞夹湿型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建中汤化裁(药用:黄芪、党参、桂枝、白芍、炙甘草、田七、白术、生姜、大枣)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变化,检测幽门螺杆菌,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65.0%;胃镜及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5%,对照组为61.6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83.64%,对照组为48.89%。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优于胃复春片。  相似文献   

13.
慢萎Ⅰ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予慢萎Ⅰ号方治疗;对照组28例予维酶素片和果胶铋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有效率为71.4%.结论:慢萎Ⅰ号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81-983
目的:观察消化复宁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干预,治疗组用消化复宁汤,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下黏膜炎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镜下黏膜炎症改善的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消化复宁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36-1037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香砂六君膏治疗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膏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52例,采用自拟加味香砂六君膏方内服,疗程为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52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自拟香砂六君膏调治6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临床控制6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46%。结论:自拟加味香砂六君膏方用于调治中医为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9,(12):1709-1712
目的:探讨采用丹半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奥美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治疗组患者于上述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丹半汤调理。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根除HP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93.33%和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和临床痊愈率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P根除率63.33%,总有效率达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46.67%,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次症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两组症候积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半汤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6例均行中医辨证治疗 4周 ,2个月后 ,观察临床症状、复查胃镜下的变化 ,并设西药对照组 3 6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4 4%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予莫沙必利片,5 mg/次,口服,3次/d必要时加抗HP治疗。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证候积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慢性炎症、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情况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组织病理表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混悬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炎Ⅰ号方。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西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胃痛、纳差、嗳气、痞满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5例采用穴位注射足三里、胃俞、肝俞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口服胃复春片,HP阳性者同时口服丽珠胃三联,1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HP根除率87.50%,对照组HP根除率66.67%,两组根治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穴位注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