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对结核病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法将24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于出院1周后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促进疾病痊愈,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电话回访对出院后肿瘤化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9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每周1次电话回访,出院后1个月对患者遵医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遵医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癫痫病出院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癫痫病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于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回访,在随访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比较2组遵医率、再次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遵医率明显提高(P<0.01),再次住院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儿的遵医行为,减少癫痫病发作的次数,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龄耐多药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出院后1周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24个月,24个月后对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满意度及治疗效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再次入院次数、痰菌转阴率好于对照组(P0.05),对医院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可降低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提高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玲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51-153
目的:通过电话随访、青光眼咨询热线、信函、定期组织科普知识讲座或登门造访等方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延伸服务,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法:将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第3天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参加一次青光眼的防治知识讲座。回访时间为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再入院人数和次数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利于患者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遵医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延缓病程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规范的术后患者回访登记制度,收集术后患者的回访资料,利用电话回访,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健康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12月的3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话回访,提供相关健康指导。回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转归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健康教育行为,增强了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院缓解期CDPD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观察组在出院后共安排五次电话回访,并根据回访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按时复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人数和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伸式健康教育,能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复诊率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话访问对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科室的确诊为肺癌癌痛的需服用3阶梯止痛药物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出院带药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实验组责任护士在常规药物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电话访问,每周访问两次,每周一、四定时发送短信。出院两个月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遵医行为、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和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整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话访问对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科室的确诊为肺癌癌痛的需服用3阶梯止痛药物的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责任护士根据出院带药给予常规的服药指导,实验组责任护士在常规药物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电话访问,每周访问两次,每周1、4定时发送短信。出院两个月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遵医行为、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和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整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癌痛居家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后医疗服务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0年2—11月在本院内一科住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209例中的104例,出院时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实行系统性后医疗服务,对照组由包床护士常规电话回访1次后不再采取任何措施,10个月后按事先设计的调查电话所获得的资料分析遵医行为效果。结果:实验组完全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性后医疗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车爱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33-134
报道对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管理的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对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促使其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骨质疏松症自我管理的行为和方法,以达到对减轻疾病的痛苦、延缓病程进展、预防骨折自伤自残、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瑜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74-175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跟踪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情况,解决其出院后遇到的各种护理问题,指导其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患者出院后1周内,护士通过电话回访1次,出院后2~3周通过电话回访第2次,预约复诊时间等。结果:52例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需要咨询扫给予正确的指导。结论:通过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形象,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话问询的形式,对50例已出院抑郁症患者的遵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0例抑郁症患者出院6个月后,遵医行为好的仅12例,遵医行为差的高达38例,因遵医行为差而病情再发住院的9例。结论:提高抑郁症患者的遵医行为,对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骨科出院患者康复指导作用的影响。方法:学习并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过电话回访方式指导出院患者康复护理的技能,随机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120例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时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比较分析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情况、患者出院后护理康复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康复护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疾病的康复,为患者增添了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电话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保健指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方法:将出院的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出院后即行定期电话随访,而对照组未加影响。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率调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实验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保健指导后,在自我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地前将所有资料作详细登记,责任护士利用电话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饮食、帮助指导服务。结果:观察组肛肠疾病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肛肠疾病相关知识,创面愈合情况,遵医行为,饮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话回访武健康教育适应了护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肛肠疾病的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探讨电话随访在COPD治疗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3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住院时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吸氧指导及出院时嘱咐患者按时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分析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的遵医行为及治疗疗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病住院的47例脑卒中患者应用自制的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既往史及用药情况,有无不良生活行为,并建立健康档案。由专人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周强化1次,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指导,每2周1次,于发病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疾病知识,遵医用药情况及不良生活行为,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的脑卒中患者在了解疾病知识、遵医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面明显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相关疾病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较入院时均有了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周,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进行用药监护的效果。方法:60例出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进行用药教育及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用药教育及健康指导并且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每三个月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对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进行用药监护可使患者药物治疗得到有效延续,并起到咨询、指导和督促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