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弛缓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变化。方法40 例弛缓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30 d 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外对股四头肌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周5 次,治疗30d。治疗前后按改良Lovett 肌力测定法进行股四头肌肌力测定(Lovett 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同时运用表面肌电仪测定股四头肌自主收缩位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Lovett 分级、GMFM评分、iEMG和RM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有利于提高弛缓型脑瘫患儿股四头肌肌张力,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7岁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肌电生物反馈和常规康复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能量ESWT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 采用肌电设备采集两组患儿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 利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评定法(MT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与E区分别评定两组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 MAS、MTS、GMFM-88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和RMS, MAS、MTS中R1、MTS中R2与R1的差值、GMFM-88 D区和E区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胫骨前肌表面肌电iEMG[(67.04±12.84)μV·s]和RMS[(69.32±12.84)μV], MAS[(1.98±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双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痉挛型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控制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E区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ROM角度、GMFM(D、E区)得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矫正鞋垫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穿戴矫正鞋垫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88项粗大运动量表(GMFM88)D能区、E能区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PBS评分、GMFM88-D、E能区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PBS评分[(27.5±12.7)分]、GMFM88-E能区评分[(29.8±12.1)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GMFM88-D能区评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穿戴矫正鞋垫进行辅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瘫患儿平衡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结合脑涨落图(EFG)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包括按摩、理疗、输液改善微循环、运动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ILF-TMS结合EFG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按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法判断2组患儿的痉挛程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GMFM 88总百分比及各能区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GMFM-88总百分比及各能区百分比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GMFM-88总百分比及A、B、C、D各能区百分比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ILF-TMS结合EFG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洁  杨倩  诸琪 《妇幼护理》2022,2(4):849-851
目的 探讨 Bobath 球训练对学龄前期脑性瘫痪患儿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本院康复中心收治的 50 例学龄前期脑性瘫痪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25 例。两组患儿给 予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 Bobath 球进行训练。观察和比较两组康复前、康复 12 周后双侧腹直肌与双侧竖脊肌平均肌电值、平衡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 观察组康复 12 周时 双侧腹直肌与双侧竖脊肌平均肌电值、平衡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 Bobath 球进行训练,可有效促进学龄前期脑性瘫痪患儿腹直肌、竖脊肌肌肉活动能力的 改善,以及患儿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 年7 月~2012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80 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头针、体针、穴位注射、理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3 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88 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 评分各能区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B、D、E能区及总分百分比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足下垂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2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偏瘫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同时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关节量角器法测量下肢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患侧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GMFM-88之D、E区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意义。方法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组于康复前进行sEMG检查,在sEMG结果指导下制定康复方案。康复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检测。结果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A、B、C区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E区评分及总分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B、C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D、E区及总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表面肌电图可用于指导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