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直接行开颅显微夹闭术,手术入路以翼点外侧裂为主,前交通动脉瘤,双侧动脉瘤显影者以右侧为主,单侧显影者以显影侧入路。结果:术后3个月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2例。死亡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中,术后2天病情恶化死亡2例,术后2周再出血,瘤颈夹闭不全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1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对侧肢体活动障碍4例,伴失语1例。结论:动脉瘤破裂治疗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确切,治疗费用相对小,社会效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基底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并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5~7天。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早期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8例。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患者预后按格拉斯哥评分(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5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48 h内经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结果】50例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合并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位于同侧,1次手术夹闭。合并双侧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一次夹闭主侧两动脉瘤,位于对侧C2段动脉瘤,继续观察。出血动脉瘤均为中小型动脉瘤。术后6个月GOS分级Ⅴ级43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注意细节,个体化处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早期显微手术清除积血,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大脑前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显微夹闭术与血管介入术的综合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1例大脑前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经显微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点入路治疗的4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0例;轻度残疾者:14例;重度残疾者:6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2例.结论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野显露清楚,对脑组织损伤小,夹闭可靠,疗效满意;尽早手术能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研究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破裂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使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患80例,其中因破裂出血需要处理的病患12例,占总数的15%,4例前交通,3例后交通,3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结果1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患经相应处理后,都夹闭成功,其中2例重残,3例中残,1例死亡,其余6例恢复良好。结论使用开颅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患时,破裂出血不可避免,所以不仅要做好相应处理工作,还应加强预防,显微手术与综合处理方法能有效减少并预防术中破裂出血现象,并且使病患的预后得到良好改善,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性病变,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常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发现确诊,其致死率,致残率高达42%[1]。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避免破裂再出血。手术方式可分为开颅显微夹闭术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我科2008~2010年为52例患者行开颅动脉瘤显微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作者总结了52例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治疗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的患者均进行经翼点入路、显微镜直视下夹闭手术。结果:37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夹闭前交通动脉瘤颈。出院时恢复良好31例,占83.8%;中度、重度残疾各2例,分别占5.4%;死亡2例,占5.4%。幸存的35例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5例出现一定程度脑积水,30例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检查,无1例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术中视野开阔,配以娴熟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期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总结北京天坛医院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15例.观察手术组16例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5例的疗效.全部病例中有2例未做进一步的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GDC治疗组中1例栓塞成功,术后恢复良好;2例栓塞治疗后动脉瘤有残留,1例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行瘤颈夹闭动脉瘤切除术,恢复良好;2例介入治疗后动脉瘤再通,其中1例二次行栓塞治疗后再通,经手术切除动脉瘤后恢复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GDC对急性出血的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也是安全的,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如有动脉瘤残留或再通者,建议行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重庆医学》2007,36(11):1060-106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近2年我科收治的8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类型与脑外伤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CTA或DSA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6例,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恢复良好6例,重度残废1例,死亡1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应注意并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CTA是早期明确诊断的有效手段,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经血管内栓塞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2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110例在发病后3天内行早期手术治疗,其中选择经血管内栓塞治疗70例,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夹闭手术治疗40例。结果1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经血管内栓塞治疗70例,完全栓塞59例(84.29%);近全栓塞11例(15.71%),即栓塞率≥85%;治疗后3—6月内随访,56例(80%)完全恢复健康,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病情恶化,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显微外科手术夹闭40例,完全夹闭36例(90%),不全夹闭或包裹治疗4例(10%),术后3—6月随访示:临床治愈34例(85%),4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重度偏瘫、语言障碍,1例死亡。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发生,可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操作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49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13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2例术中行侧脑室穿刺,4例术中行终板造瘘。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分)44例(89.8%),中度病残生活能自理(4分)2例(4.1%),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分)1例(2.0%),死亡2例(4.1%)。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野显露清晰,对脑组织骚扰小,瘤颈夹闭可靠,疗效满意;尽早手术能降低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几率;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的应用对于术中动脉瘤破裂、宽颈、巨大或粘连紧密的前交通动脉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7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7例均在出血后早期(72 h内)行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均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扩血管、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治疗。结果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53例,37例恢复良好,13例中重度残疾,3例死亡。104例患者随访3个月未发现再出血。结论尽早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脑脊液引流、3-H疗法等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入院后经急诊CTA检查,有有2例为大脑中动脉瘤、有2例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有2例为前交通动脉瘤,其余3例患者入院后拒绝后经进一步CTA检查显示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其中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2例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动脉瘤夹闭术;本组4例恢复良好,1例重残,2例死亡。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外科夹闭组(n=41)和介入栓塞组(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格拉斯哥昏迷(GO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介入栓塞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外科夹闭组(P<0.05),但手术费用多于外科夹闭组(P <0.05);治疗后介入栓塞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GO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外科夹闭组(P <0.05);介入栓塞组总有效率高于外科夹闭组[90.00%(38/40)vs80.49%(33/41)](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而言外科夹闭与介入栓塞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其中介入栓塞术更具优势,在减少住院时间、恢复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效果更好,但其相较于外...  相似文献   

18.
李连 《右江医学》2004,32(3):242-24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颅内前交通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对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 10例患者共 10个动脉瘤 ,全部夹闭 ,术中 2例破裂出血 ,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手术费用低廉 ,效果良好 ,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旭  杨旭  成刚  吴健 《西部医学》2013,25(3):414-416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行瘤颈夹闭术,1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院时GOS评分5分(优)37例,4分(良)13例,3分(差)4例,1分(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是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早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就其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选择可控性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囊性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治疗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以及显微手术夹闭。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等方法,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因,防止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结果 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72例,显微手术夹闭28例。术后98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7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应于急性期有选择地采用最佳的外科治疗,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重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降碍(DI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