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癫痫发病的发子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N-甲基-D-天安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MDAR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马桑内酶致痫大鼠顶叶大脑皮层及海马齿回NMDAR1mRNAA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P〈0.05)。结论 马桑内酯上调脑组织内NMDAR1mRNA水平,此可能是其致痫及惊痫及惊厥易感性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青霉素致痫及海马内微量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5-methy1-10,11-dihydro-5H-dibenzo[a,d]cycloheptan-5,10-iminemaleate)和非NMDA受体拮抗剂DNQX(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后,大鼠海马内强啡肽A1~17和亮啡肽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青霉素致痫4h后,海马苔样纤维和门区强啡肽A1~17的含量明显减少,海马CA1区.苔样纤维和门区的亮啡肽含量明显增加。在青霉素致痫前分别在海马内微量注射MK801(6μg)和DNQX(4μg),则在癫痫发作减弱同时,海马内强啡肽A1~17含量较单纯青霉素致痫组增加,亮啡肽含量下降。结果提示:青霉素致痫引起大鼠脑内强啡肽A1~17和亮啡肽含量变化,可能和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3.
NMDA受体与惊厥和癫痫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为了探讨癫痫发病的分子机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质、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1(NMDAR1)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马桑内酯致痫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及海马齿状回NMDAR1 mRNA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P〈0.05)。提示:马桑内酯上调脑组织内NMDAR1亚单位mRNA水平,可能是其致痫及使惊厥易感  相似文献   

4.
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分离培养4天、10天鼠大脑皮层、海马GABA能神经元以及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对大剂量致痫剂青霉素(Penicilin,PEN)的反应。结果大剂量PEN(300μ/ml培养液)可引起培养海马及皮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生,且尤以海马胶质细胞增生明显。提示:(1)脑内尤其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癫痫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2)传统致痫剂PEN可能是通过抑制GABA能神经元功能、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红藻氨酸(KA)致大鼠复杂部分性发作模型,观察海马及齿状回等易损脑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NMDAR1)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探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正常大鼠NMDAR1阳性结构可见于海马各区及齿状回;KA给药后1h海马CA1、CA3齿状回NMDAR1的密度开始增高;31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4h后基本恢复正常;预先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电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2-氨基-7-磷庚酸酯(D-AP7)对猫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发现D-AP7可明显减轻脑含水量,改善脑Na+、K+、ca++、Mg++含量,提示兴奋性氨基酸与创伤性脑水肿有关,其中NMDA受体可能起主要作用,本文探讨了NMDA受体拮抗剂对创伤性脑水肿的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7.
5—HT灌流大鼠脑片并刺激丘脑内髓板时,24.3%的大脑皮质额叶后部Ⅳ层神经元出现一种阵发性的潜伏期长、幅度大的会极化电位(Largedepolarizationpotential,LDP)。5-HT1B激动剂TFMPP、GABAA拮抗剂bicuculline灌流并刺激内髓板时,也有类似诱发效应、LDP伴膜电阻降低,随胞膜超极化而幅度增大,去极化而减小,其平衡电位近似钠平衡电位。LDP为5-HT1拮抗剂Methiothepin所抑制,几乎不受5-TH1c/2、5—HT。拮抗剂Ketanserine、MDL—72222以及NMDA、非NMDA拮抗剂APV、DNQX所影响。提示LDP可能与钠内流有关,是一种不同于已知突触电位的新发现电位,可能与丘脑-皮质非特异投射有关。  相似文献   

8.
类鸦片受体δ2介导的免疫细胞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粒细胞和Mytilusedulis免疫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类鸦片肽DAMA(10(-13)~10(-10)mol/L)或δ拮抗剂在37和23℃保温10~20min,用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法分析两种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显示细胞免疫活性随DAMA浓度增加而提高,细胞发生阿米巴样变形或变长(形状因子小于0.5)。当加入δ拮抗剂naltrindole(10(-10)mol/L)时,DAMA对以上两种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说明该类鸦片肽受体能被低浓度naltrindole封闭;然而,同样浓度的另一种δ拮抗剂钠洛酮却没有这种封闭作用,提示DAMA通过δ_2受体的介导发挥对免疫细胞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分离培养4天,、10天鼠大脑皮层、海马GABA能神经元以及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对大剂量致痫剂青霉素的反应。结果大剂量PEN可引起培养海马及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生,且尤以海马胶质细胞增生明显。提示:(1)脑内尤其海马区星形胶南细胞增生与癫痫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2)传统致痫剂PEN可能是通过抑制GABA能神经元功能、刺激星形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了竞争性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2-氨基-7-磷庚酸酯(D-AP7)对猫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发现D-AP7可明显减轻脑含水量,改善脑Na^+,K^+,Ca^+^+,Mg^+^+含量,提示兴奋性氨基酸与创伤性脑水肿有关,其中NMDA受体可能起主要作用,本文探讨了NMDA受体损拮抗剂对创伤性脑水肿的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11.
L—NAME加重强啡肽致脊髓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强啡肽A1-17(DynorphinA1-17,Dyn)1.25~20nmol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后肢和尾部瘫痪。其中1.25和2.5nmol运动功能无影响,在10nmol为致一过性瘫痪剂量,脊髓无明显病理变化,20nmol为致持久性瘫痪剂量,脊髓发生进行性中央性坏死,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N^60-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i.t.1~5μmol时对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孤束中央亚核(NTSc)疑核神经元密集区(AMBc)及孤束-疑核传导束的脑片,注射生长抑素(SST)于AMBc区,对N-methyl-D-aspartate(NMDA)引起的疑核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有易化作用,而注射cysteamine耗竭内源性SST后,NMDA的去极化作用减弱;NMDA受体阻断剂D,L-2-amino-7-phosphonoheptanoicacid(AP-7)使疑核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海人酸致痫动物模型脑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NOS抑制剂的作用。方法采用海人酸致痫大鼠模型并应用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在致痫后30分钟、60分钟取海马组织,匀浆后测定NO及NOS水平。结果致痫30分钟后海马NO含量显著升高,至60分钟恢复正常;NOS活性水平增高>50%;L-NAME明显抑制大鼠的痫性发作,应用NOS抑制剂组大鼠海马NO、NOS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癫痫发作后脑内NO、NOS活性增强,NOS抑制剂通过抑制酶活性使NO生成降低,并完全抑制痫性发作。NOS活性受抑制>48%即可产生明显效果。提示NO可能有内源性致痫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皮质醇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组化分布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GABA-IR)阳性细胞的分布,以探讨马桑内酯致痫及人工合成皮质醇-地塞米松(Dex)的抗痫是否与GABA系统相关。结果显示:马桑内酯致痫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GABA-IR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应用Dex后再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ABA-IR细胞数居正常及致痫组之间,3组GABA-IR细胞数经F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大脑皮层F值=20.9,P<0.001,海马F值=47.7,P<0.01),表明马桑内酯致痫可能有GABA系统的参与,GABA-IR阳性细胞的减少使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元脱抑制,临床表现抽搐。Dex可能通过抑制GABA的再摄取、促使GABA神经元蛋白合成,参与兴奋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并用尼莫地平(钙拮抗剂)及MK-801(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其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疗效,旨在探讨钙及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神经元缺血损害中的作用,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并用尼莫地平(钙拮抗剂)及MK-801(NMDA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其对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的疗效,旨在探讨钙及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神经元缺血损害中的作用,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β淀粉样蛋白诱导脑内神经元调亡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凋亡机制在β-淀粉样蛋白(Aβ)服内致阿尔茨海默病(AD)作用中的意义及褪黑素(MT)对Aβ脑内神经毒性的干预效果。地将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CA1区,7天后,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丢失,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SABC法检测Bax/Bcl-2表达。结果 Aβ组右侧海马CA1区发现大量凋亡细胞,而假手术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未发现细胞凋亡;A  相似文献   

18.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程及不同程度缺血对海马及皮层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 ethylDsapartate, NMDA)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是否能调节缺血病态下GDNFm RNA的表达。参照Sm ith 等方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DIGOligonucleotide 3′end labeling Kit,标记51 m er的GDNF寡核苷酸探针在含有海马结构的冰冻组织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GDNFm RNA的表达。10 m in 缺血再灌流2 h,齿状回GDNFm RNA表达上调。再灌流6 h,CA1,CA3 和皮层PAR区GDNFm RNA表达亦见增多,24 h 达高峰。Ketam ine 可使GDNF的基因表达在海马结构及皮层PAR区明显低于相应的缺血再灌流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脑缺血再灌流时GDNF基因表达增加,对缺血神经元可能起保护作用。Ketam ine可阻断缺血后GDNFm RNA 的表达增加,提示NMDA谷氨酸受体很可能参与介导了缺  相似文献   

19.
在含有孤束核中央亚核(NTSc)疑核神经元密集区(AMBc)及孤束─疑核传导束的脑片,注射生长抑素(SST)于AMBc区,对N—methyl—D-aspartate(NMDA)引起的疑核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有易化作用,而注射cysteamine耗竭内源性SST后,NMDA的去极化作用减弱;NMDA受体阻断剂D,L—2—amino—7一pbospho-noheptanoicacid(AP─7)使疑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幅度降低,而SST可翻转AP—7的抑制效应;对non—NMDA介导的疑核神经元膜去极化,cysteamine亦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甘氨酸(glycine)可阻断SST易化疑核神经元的去极化作用。这些结果表明,SST对疑核神经元兴富性氨基酸(EAA)受体介导的兴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皮质醇对马桑内酯蛭和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组化分布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GABA-IR)阳性细胞的分布,以探讨马桑内酯致痫及人工合成皮持醇-地塞米松的抗痫 是民GABA系统相关。结果显示;马桑内酯致痫 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GABA-IR一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应用Dex后再致痫 ,大鼠大脑GABA-IR细胞数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