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瑛  王嘉欣 《中医药学刊》2002,20(6):809-810
通过检测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的改变来早期诊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辨证与实验室对各种分型的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研究相结合,体现了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养血滋阴,攻瘀散血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机体降脂作用,调节了脂质代谢功能,使粥样斑块脂质核缩小或消退。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 3 2 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 ,并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血浆粘度 (PV)超过正常范围幅度 ,但脾肾阳虚证组低于其它 4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还原粘度 (RV) :痰浊阻遏证组最低 ,脾肾阳虚证组最高 ,分别与其他 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红细胞刚性指数 (IR) :痰浊阻遏证组低于其他 4组 ,气滞络瘀证组高于其他 4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表明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之间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血液流变学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321例心脑血管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测定了HDL、Ch、TG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结合中医辨证分析,结果发现气滞血淤组及痰湿中阻组HDL值低于肝肾阴虚组及肾应组(P<0.05),说明中医各证型中HDL变化有一定病理基础,而ch、TG值虽比肝肾阴虚组及肾虚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与血脂增高类型及程度无关;气滞血淤组及痰湿中阻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肝肾阴虚组及肾虚组(P<0.05~0.01),说明不同中医分型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病理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和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的回顾,总结了高血压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能反映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有利于了解中医高血压各证型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长时间应用西药治疗存在一定副作用,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前景广阔。高脂血症的成因为嗜食肥甘厚味,脾肾不足,属本虚标实,脾肾不足为本,瘀血痰浊为标。可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或5型。虽分型各异,但与瘀、痰、虚密切相关.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有专方专药及中成药制剂,取得满意的疗效,从而达到了减少机体对脂质的吸收,加强对脂质的排泄。医家们在对高脂血症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通过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而发挥其降脂作用,对外源性和内源性高脂血症均有作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疗效肯定、配方灵活、副作用少、药物食品化等一系列优点,但其标准尚不够统一,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 32 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其中脾肾阳虚证 32例 ,肝肾阴虚证 36例 ,阴虚阳亢证 1 2 0例 ,气滞络瘀证90例 ,痰浊阻遏症 42例。全部进行了血脂全套检查 ,并与血脂各脂质成份进行对照分析 ,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脾肾阳虚证 HDL - ch表现为单相降低 ;痰浊阻遏证表现为 TC、TG双相升高 ;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络瘀证表现为 TG单相升高 ,TC在正常或临界水平。结果 :高脂血症脂质成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血脂脂质成份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赵玉梅,黄萍,田丹松花地区直属机关职工医院刘淑兰血液流变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分支,对探讨人体各种与血液流动特性有关的疾病,特别是血栓病、冠心病等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对肾脏疾...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型 (A组 ) 4 0例、瘀血阻络型 (B组 ) 35例、肝气郁结型 (C组 ) 2 0例 ,另设健康对照组 (D组 ) 2 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患者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患者组之间的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23例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延丽 《陕西中医》2002,23(8):703-70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关系。方法 :对1 63例患者检测其证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 ,并结合其中医分型进行分析 ,且与 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因虚实表现和阴阳盛衰不同 ,其血液流变学变化亦异 ,指标测定值总趋势为肝阳上亢 >阴虚阳亢 >正常对照 >肝肾阴虚 >阴阳两虚。两两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此结果对高血压病之中医辨证分型实现客观化 ,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 ,指导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阳虚证32例,肝肾阴虚证36例,阴虚阳亢证120例,气滞络瘀证90例,痰浊阻遏症42例,全部进行了血脂全套检查,并与血脂各脂质成份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脾肾阳虚证HDL-ch表现为单相降低;痰浊阻下表现为TC,TG双相升高;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络瘀证表现为TG单相升高,TC在正常或临界水平,结果:高脂血症脂质成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脂脂质成份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中医》2021,39(8):210-213
目的:观察正常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两种方式对痰浊内阻证高脂血症患者症状以及诱发后续并发症的不同改善作用。方法:选择了临床最为常见的高脂血症类型痰浊内阻证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仅进行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针对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的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通过中医疗效评价护理效果,并统计在实验过程中诱发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血脂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指标与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效慢,而根据中医理论指导的进行了辨证施护的观察组效果较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显示观察组表现出更好的血液粘度情况的改善作用。此外,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组无效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4.2%;而对照组无效率为29.8%,并发症发生率为10.6%,观察组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一进行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的常规护理相比,综合多种手段的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变血液流变性,减缓痰浊内阻证高脂血症患者的病程发展,提高有效率并减少合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关系柴可夫,柴可群浙江中医学院(310009)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粘度增高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很少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了有助于阐明脾胃湿热、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证的实质,我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与辨证分型及血糖的关系,作者对62例糖尿病人进行了辨证分型及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糖尿病在整个病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其程度随证型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通过对82例病人的检测,发现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凝血因子I等有异常,且中医辨证病情变化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趋势,而经中医辨证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相关,亦证明了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结论: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21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91.95%为中经络,9.05%为中脏腑.风痰阻络、痰热腑实血脂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的血压较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高(P<0.05~0.01),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型的血液流变学较正常升高(P<0.05~0.01).结论: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雄激素性脱发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9例男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血热风燥证17例(A组),脾胃湿热证28例(B组),肝肾不足证14例(C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B、C 3组红细胞沉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各证型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雄激素性脱发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素性骨坏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代谢异常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病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27例激素性骨坏死患者辨证分型后,与血脂检测、血凝检测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辨证血瘀气滞组患者凝血与血流变异常的患者(47/62例)与痰湿阻络组(11/65例)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痰湿阻络组血脂代谢紊乱的患者(51/65例)与血瘀气滞组(12/62例),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理化检查与中医分型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论:血脂检测、血凝检测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初步认为是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对骨坏死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并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血浆粘度(PV)超过正常范围幅度,但脾肾阳虚证组低于其它4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原粘度(PV);痰浊阻遏证组最低,脾肾阳虚证组最高,分别与其他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IR);痰浊阻遏证组低于其他4组,气滞络瘀证组高于其他4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高脂血症分型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之间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辩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琼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67-1968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健康体检者和105例中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对照。结果中风病人特别是中脏腑组多项指标均高于(P<0.05)或明显高于(P<0.01)对照组;中经络组中,气虚血淤型、肝阳上亢型、风痰淤阻型的多项指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中风病的各组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中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独特的经验和疗效。有关脑出血时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科学研究,如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等报道较多,但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指标的尚未见报道。本文分析总结92例脑出血患者的 CT 与中医辨证分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