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由于人体实验骨组织取材困难,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定受到一定的限制。动物实验研究克服了人体实验此方面的局限性,可通过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量直接评价骨质量。目的:对大鼠进行运动与负荷实验,以探讨运动对青少年长骨发育影响的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对象:实验于2002-01/0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实验室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室完成。雄性4周龄SD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搭配分成12组,每组10只。方法:使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同时结合悬吊和负重模型,宰杀大鼠后做右侧胫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观察。采用体视学全视野无偏采样方法对不同强度运动和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的生长期大鼠骨量、骨结构、骨代谢等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强度运动组间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参数变化。②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组间骨小梁静态和动态参数的比较。结果:低负荷运动组的骨的重量、骨量、骨结构和骨代谢等多项指标参数随增龄而增长或降低的变化较高负荷运动组和对照组规律。悬吊组骨矿沉积率显减少,骨小梁相对体积显减小、厚度明显增大、数量减少以及间距(或分离度)显增大,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和生物力学性能低于低负荷运动组,而与对照组差异无显性意义。负重组所有参数均与低负荷运动组相接近。其特点为骨形成和骨吸收活跃,但以骨形成为主;骨抵抗破坏的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皆明显增强。结论: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发育可产生不同的影响,低负荷运动对骨代谢、骨量、骨组织形态以及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好于高负荷运动。提示儿童少年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增加重力负荷,将有助于提高骨代谢和骨的力学性能,进而可提高发育过程中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采用动态无损伤加载系统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骨形态计量学指标,于2007-04/08在吉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9月龄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每组7只.方法:将去势对照组和去势加载组大鼠双侧背部卵巢切除,假手术组背部切口除去少量脂肪后,闭合伤口.大鼠去势1周后,去势加载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无损加载系统对大鼠胫骨两端开始加载,加载载荷分为1,2,4N,15min/d,加载4周.主要观察指标:胫骨近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去势加载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P<0.01),去势加载4N组和去势加载2N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高于去势对照组(P<0.001);去势加载4N组骨小梁分离度较去势对照组下降(P<0.05),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有增加并接近假手术组的趋势,骨小梁分离度有下降趋势.假手术组单荧光标记表面、双荧光标记表面均低于去势对照组.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单荧光标记表面、双荧光标记表面、双标间距、骨矿化沉积率均有增加趋势;去势加载2N组和去势加载4N组骨矿化沉积率均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结论:在1~4N范围内,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去势大鼠各个骨形态计晕学参数都有优化的趋势,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骨量丢失减少,骨质疏松进程减慢.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手术组(B组)、雌激素对照组(C组)、运动组(D组)。A组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 个月开始为期3 个月的治疗。C组用尼尔雌醇治疗,D组按要求进行运动。治疗结束后对胫骨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D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周长、骨小梁数目明显高于B组,且在行卵巢切除术各组中骨小梁分离度、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每毫米破骨细胞数最低,荧光周长百分数、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最大。结论运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骨的骨量,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探讨中药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影响,可为采用中药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仙珍骨宝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松质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鼠随机分为4组:基础对照组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取材,去卵巢组和仙珍骨宝组去卵巢造模,仙珍骨宝组在去卵巢后灌胃仙珍骨宝,去卵巢组和年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90 d后处死,取股骨颈经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结果与结论:与年龄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大鼠静态参数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P < 0.01),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P < 0.01);动态参数的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明显增加(P < 0.01),骨矿化沉积率明显减少(P < 0.01).说明去卵巢能导致大鼠股骨颈骨量显著减少.给予仙珍骨宝治疗后,大鼠的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P < 0.05),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有所减少,标记周长百分数则有所增加.说明仙珍骨宝能阻止去卵巢所致的大鼠股骨颈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淫羊藿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仙灵骨葆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目的:观察仙灵骨葆对尾悬吊拟失重大鼠骨量丢失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拟失重组、仙灵骨葆组,后两组大鼠采用尾悬吊法模拟失重,仙灵骨葆组悬吊同时灌胃给予仙灵骨葆250mg/(kgd),拟失重组悬吊同时灌胃给予双蒸水,4周后取右侧股骨行骨密度、三点弯曲生物力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骨密度、胫骨近端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生物力学最大载荷显著高于拟失重组、仙灵骨葆组(P<0.05)。仙灵骨葆组胫骨远端1/4骨密度、胫骨近端骨小梁相对体积显著高于拟失重组(P<0.05),生物力学最大载荷也高于拟失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仙灵骨葆灌胃干预可促进松质骨的骨形成,部分阻止拟失重大鼠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6.
张银萍  郭雄  张增铁  耿冬 《护理研究》2008,22(29):2639-2641
[目的]探讨增龄性变化对大鼠骨质量、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4只新生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6个月按体重随机分为老龄骨质疏松组(AO组)和青年对照组(YC组),将YC组安乐处死,AO组继续饲养至22个月,两组大鼠均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以及骨矿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腰椎及股骨密度(BMD)在老龄大鼠均下降,其中股骨密度下降尤其显著(P<0.01) .与YC组比较,AO组大鼠骨钙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生物力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的股骨最大受力负荷下降.骨形态计量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皮质厚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骨小梁间隙增大( P<0.01),AO组大鼠骨小梁普遍变薄、变细甚至断裂穿孔.[结论]22月龄雄性大鼠发生了骨质疏松的变化,骨形成降低,骨矿含量下降,骨微观组织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成年SD大鼠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探讨不同强度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基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大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 雌激素组和大强度运动 雌激素组。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 ,研究了 8周的不同强度跑台运动 ,以及运动和雌激素结合对大鼠胫骨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 :中等强度运动组骨高转换受到抑制 ,骨量丢失减缓。大强度运动仍为高转换型骨代谢 ,且骨量低于中等强度运动组。两个运动加雌激素组明显抑制了去卵巢后的高骨转换 ,骨量较两个单纯运动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增多。结论 :雌激素和运动的结合比单纯用药和单纯运动能起到更好的预防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雌孕激素联合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背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能减轻雌激素的不良反应,而且能增强疗效,越来越引起关注.目的:验证雌孕激素联合对去卵巢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术;其余各组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术后给予17β-雌二醇10 μg/(kg·d)灌饲,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术后给予18-甲左炔诺孕酮60 μg/(kg·d)灌饲,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饲.实验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全身骨密度,截取第4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测量,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与结论:卵巢切除组和左炔诺孕酮组全身骨密度、股骨质量低于假手术组、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P<0.05),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切除组和左炔诺孕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下降(P< 0.05),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骨矿化沉积率、骨表面积骨形成率、骨体积骨形成率和骨组织体积骨形成率增加(P<0.05).与卵巢切除组相比,雌二醇组和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上升(P<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骨表面积骨形成率和骨体积骨形成率降低(P<0.05).雌二醇+左炔诺孕酮组和雌二醇组上述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17β-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联合应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且无明显抑制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1,25(OH)2D3对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天津医科大学完成。30只雄性SD大鼠全随机设计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组,1,25(OH)2D3干预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及链脲佐菌素组:花生油0.05mL/d灌胃。1,25(OH)2D3组:1,25(OH)2D31μg/(kg·d),溶于0.05mL花生油灌胃。后两组于实验第5周开始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直至链脲佐菌素组全部成模。成模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在处死前第14天和第4天,给大鼠口服四环素以标记骨组织和进行动力学研究。制备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各组胫骨骨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25(OH)2D3处理组糖尿病的发病数明显低于链脲佐菌素组(8,10只,P<0.01)。②链脲佐菌素组的单位面积骨量、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接点数、骨形成表面、骨形成速率、四环素单标记面、四环素双标记面、骨矿化表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间距、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增加(P<0.01)。③与链脲佐菌素组相比,1,25(OH)2D3处理组的单位面积骨量、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接点数、骨形成表面、骨形成速率、四环素单标记面、四环素双标记面、骨矿化表面均增加,平均骨小梁间距、矿化延迟时间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减少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D大鼠糖尿病的发病率,能增加骨量、促使骨矿化、改善骨结构,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往实验结果提示淫羊藿总黄酮有提高雌激素预防去卵巢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丢失的作用,又可减少雌激素在应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对子宫的刺激等不良反应,将两者结合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目的观察己烯雌酚与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腰椎和股骨的代谢生化指标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材料4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5±15)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级别为清洁级(合格证号中科动管第003号).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淫羊藿总黄酮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方法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其余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给予溶剂对照,其余分别为己烯雌酚组22.5 μg/(kg·d),淫羊藿总黄酮组300 mg/(kg·d),联合用药组[己烯雌酚22.5μg/(kg·d)+淫羊藿总黄酮300 mg(kg·d)],均灌胃给药90天.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第5腰椎松质骨的动态参数(周长百分数、骨矿化沉积率、骨表面形成率、骨量形成率、骨组织形成率)和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同时测量股骨钙、磷及羟脯氨酸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己烯雌酚和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的影响.②己烯雌酚和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5组大鼠,每组10只均纳入结果分析.①己烯雌酚和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股骨湿重/体质量比、干重/体质量比均明显降低(P<0.01),骨钙、磷含量及钙/羟脯氨酸比值均降低(P<0.05).与去卵巢组比较,己烯雌酚组大鼠股骨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淫羊藿总黄酮组大鼠骨钙、骨磷含量及钙/羟脯氨酸比值明显增加(P<0.01).联合用药组骨钙、骨磷含量及钙/羟脯氨酸比值均明显增加(P<0.01),而且高于己烯雌酚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P<0.05).②己烯雌酚和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腰椎静态参数中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分别减少35.0%,31.0%,而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数分别增加31.6%,106.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量形成率分别增加126.8%,36.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去卵巢组比较,己烯雌酚使去卵巢大鼠腰椎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20.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数分别减少15.1%,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矿化沉积率、骨量形成率分别减少44.3%,28.0%,64.1%,差异有显著性(P<0.05).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联合用药使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分别增加52.7%,36.6%,而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数分别减少25.5%,61.0%,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矿化沉积率、骨量形成率分别减少56.1%,39.2%和2 80.1%,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联合用药组的作用明显强于己烯雌酚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己烯雌酚和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明显增加去卵巢大鼠腰椎的骨量和骨小梁厚度,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其增加骨量的效应比单用己烯雌酚和单用淫羊藿总黄酮的作用明显,且可使股骨钙、磷含量及钙/羟脯氨酸比值增加,提示己烯雌酚与淫羊藿总黄酮联合用药对去卵巢大鼠腰椎和股骨的作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氧运动时间对衰老大鼠骨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实验表明,适宜运动可以延缓衰老,可以增加骨量的积累和减少骨量的丢失.目的:验证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骨质成分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06在西安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离乳2月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非模型运动组、衰老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每组16只,分别在第6,9周各处死8只.方法:以D-galactose(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①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训练.②非模型运动组和模型运动组大鼠进行6周和9周的游泳运动.主要观察指标:6,9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总钙、无机磷、镁含量,以及尿钙、尿无机磷、尿镁、尿羟赖氨酸糖甙含量.③光镜检查各组股骨组织骨小梁变化.结果:6,9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总钙、血清镁、尿钙、尿无机磷、尿羟脯氨酸水平降低,非模型运动组和模型运动组上述指标升高.6,9周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血清骨钙素、无机磷、尿镁、尿羟赖氨酸糖甙水平升高,非模型运动组和模型运动组上述指标下降.9周运动指标恢复效果好于6周.光镜检查衰老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明显稀少,非模型运动组和模型运动组单位体积内的骨小梁增加.结论: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的股骨骨质成分的形态结构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延缓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实验性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有较强的诱导成骨作用,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磷酸钙骨水泥因为具有许多优点而可能成为其良好的载体.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动物实验室.材料健康成年兔24只,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骨形态发生蛋白(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提供).磷酸钙骨水泥(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同日本爱知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及日本三菱公司材料综合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解放军第二○八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将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制备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即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充填组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充填组,每组12只.制作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缺损模型后于骨髓道内充填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术后动物3周及12周时分批处死动物进行X射线、组织学及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兔的成骨情况,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24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骨缺损区大体观察和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12周时,磷酸钙骨水泥组可见有许多新骨形成,材料体积变小.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有大量新骨形成,降解吸收现象明显,材料体积明显变小.②两组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2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量减少,与新生骨之间部分区域可见空隙存在,新生骨小梁增粗,可见幼稚骨细胞,其细胞核圆形,染色质有轻度超边,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有空化及嵴断裂现象;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可见散在磷酸钙骨水泥,新生骨长人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成骨细胞紧帖附于磷酸钙骨水泥颗粒,其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线粒体增多肿胀,大量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血管周围依附较多成骨细胞.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理想载体,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大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合理的适量运动能够促进骨量,相反过量运动会影响骨量的蓄积,但负荷过量的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量的影响效应,以及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别进行4,9,11,13,15,17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置对照组,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雌二醇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及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骨密度水平。结果与结论:和同期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生长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后9和17周显著降低(P<0.05),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第4周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在运动第9,15,17周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水平在运动第13,15和17周降低(P<0.05或P<0.01),全身骨密度值在运动第15,17周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实,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大鼠机体骨代谢发生改变,由骨形成占优势过渡为骨吸收占优势,最终出现骨密度值降低,骨代谢平衡向破骨方向倾斜的重要致因与过量运动所造成的性腺轴功能受抑,雌二醇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根据"体表穴位-经络-内脏-靶器官"相关,采用外贴穴位和口服药物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骨质疏松,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测均会"归入肾经"而发挥调节作用,但实际上是否会有"靶向给药"的特异性呢?目的本实验将补肾方药分别制成"外贴剂"和"口服剂",检测"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的激素,进一步分析肾、骨、子宫、甲状腺、睾丸等靶器官的雌、雄激素受体,观察"归经与受体"的相关性,探讨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细胞"阳杀阴藏"的影响.设计以骨质疏松大鼠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补肾方药不同给药途径的对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和生化教研室,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中医科.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5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清洁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每组雌雄各10只.补肾方药主要含有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甙,每克流浸膏含生药量为9.543 g.抗骨松穴位贴剂由熟地、丹皮、淫羊藿等组成.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不给药;补肾方药口服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 g/100 g体质量灌喂给药;外贴膀胱经组大鼠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穴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肾经组大鼠在肾经选太溪、大钟穴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外贴非经非穴位组大鼠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贴敷抗骨松穴位贴剂.给药13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浓度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动、静态参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给药后各组大鼠雌二醇、睾酮、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测定结果.③给药后各组大鼠骨组织静、动态参数的测定结果.结果实验选用1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给药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雌二醇、睾酮、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显著降低(P<0.01),甲状旁腺素均显著升高(P<0.01);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②给药后各组大鼠骨组织静、动态参数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外贴非经非穴位组骨小梁体积百分比、骨小梁表面百分比、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活性生成面百分比、骨小梁矿化沉积率、纵向骨生长率、骨小梁骨生成速率均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1);补肾方药口服组、外贴膀胱经组、外贴肾经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抗骨松穴位贴剂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控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与口服给药途径取得了同等的药效,拮抗实验性骨质疏松"破骨大于成骨",逆转"阳杀阴藏"的过程,使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减弱,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增强,增加骨密度,实现"穴位经络通道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张银萍  郭雄  张增铁  耿冬 《护理研究》2008,22(10):2639-2641
[目的]探讨增龄性变化对大鼠骨质量、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14只新生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6个月按体重随机分为老龄骨质疏松组(AO组)和青年对照组(YC组),将YC组安乐处死,AO组继续饲养至22个月,两组大鼠均取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以及骨矿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腰椎及股骨密度(BMD)在老龄大鼠均下降,其中股骨密度下降尤其显著(P〈0.01)。与YC组比较,AO组大鼠骨钙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显著升高(P〈0.05);骨生物力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的股骨最大受力负荷下降。骨形态计量学测定发现,AO组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皮质厚度显著下降(P〈0.05或P〈0.01),骨小梁间隙增大(P〈0.01),AO组大鼠骨小梁普遍变薄、变细甚至断裂穿孔。[结论]22月龄雄性大鼠发生了骨质疏松的变化,骨形成降低,骨矿含量下降,骨微观组织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6.
背量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逐渐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由于影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因素较多,内固定因素对异体骨移植愈合影响目前研究较少.目的研究内固定对异体骨段移植愈合影响的实验观察.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质量2.2~3.4 kg,年龄5~8月,雌雄不分,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采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中段切除1.5 cm骨干和骨膜实验动物模型.将36只兔随机分成圆形髓内针内固定组和三棱形髓内针内固定组.于术后第1,2,3月行ECT检查、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组织学观察异体骨愈合过程.主要观察指标移植骨段本身及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和骨代谢情况.结果圆形髓内针内固定组和三棱形髓内针内固定组异体骨移植愈合组织学过程相似,但三棱形髓内针内固定组在第1,2月时骨代谢活跃(t值均为2.286,P<0.05).结论稳固的髓内固定有利于异体骨愈合.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支配大鼠骨小梁形态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失神经支配后骨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NGF对神经源性骨质疏松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神经组,切断失神经组大鼠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对照和NGF注射失神经支配组。30天后取股骨进行骨计量学检查。结果:大鼠失神经支配后于腓肠肌两侧注射NGF30天后,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较高的小梁骨量,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后大鼠骨质疏松的程度。结论:NGF在神经性瘫痪后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时间、不同强度的跑跳运动对衰退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作用,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0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组0)和4个实验组(每天运动时间10min的为实验组1,20min的为实验组2,30min的为实验组3,40min的为实验组4),每实验组又分为运动时间为1、3、6、9、12周不同的5类,通过电刺激驱使大鼠运动。运动结束立即处死,通过电子式材料试验机测量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1在6个股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上基本一致,处于缓慢增长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2,波动较大,基本处于先增后减,然后有快速增长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3和实验组4的变化基本相一致,都处于下降趋势,而且实验组4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时间适宜强度的运动能显著改善老龄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则降低衰退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低强度的运动无明显影响。长时间适宜强度的运动对延缓骨细胞衰老和骨组织的功能衰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合理的适量运动能够促进骨量,相反过量运动会影响骨量的蓄积,但负荷过量的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量的影响效应,以及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别进行4,9,11,13,15,17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置对照组,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雌二醇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及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骨密度水平。结果与结论:和同期对照组相比,胰岛素生长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后9和17周显著降低(P〈0.05),转化生长因子β在运动第4周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在运动第9,15,17周均显著升高(P〈0.05)。雌二醇水平在运动第13,15和17周降低(P〈0.05或P〈0.01),全身骨密度值在运动第15,17周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实,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大鼠机体骨代谢发生改变,由骨形成占优势过渡为骨吸收占优势,最终出现骨密度值降低,骨代谢平衡向破骨方向倾斜的重要致因与过量运动所造成的性腺轴功能受抑,雌二醇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组织在特殊物理环境如失重环境下,代谢活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和骨形成的核心部分,其对重力环境的变化敏感。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对大鼠股骨骨髓基质细胞数量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揭示骨丢失的机制。设计:随机配对,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和口腔医学院病理科。材料:选用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实验开始当日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悬吊组,每组10只。碱性磷酸酶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1999-11/2000-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完成。将SD大鼠随机配对分为鼠尾悬吊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悬吊组大鼠做尾部悬吊28d,大鼠始终保持30°头低位及后肢自由悬垂不负重状态。对照组正常饲养。实验期满,取股骨,将股骨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细胞计数法和噻唑蓝法绘制原代和传代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体外矿化小结形成量的检测。结果:①碱性磷酸酶活性:原代和传代培养悬吊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钙化小结形成数:悬吊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细胞生长:原代和传代股骨间充质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悬吊组和对照组细胞倍增时间相近。④股骨骨髓基质细胞数:原代细胞培养系中,悬吊组比对照组约少50%(P<0.05)。结论: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数明显减少,后肢承重骨成骨细胞数减少,体外成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