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创切取长屈肌腱重建慢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切取长屈肌腱转移重建慢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22例22足慢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8岁。21例有患足用力蹬地史,1例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为27~1 025 d,中位时间51 d。均有走路无力症状,Thompson试验呈阳性。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53.04±6.75)分。MRI示跟腱缺损长度为4.2~8.0 cm。术中作中足足底内侧切口和趾间关节跖侧平行横纹的小切口分步切取长屈肌腱,切取长度为超过跟骨结节10.5~13.5 cm,作3束反折编织缝合。界面螺钉或锚钉于跟骨后结节固定肌腱。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2.98±5.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03,P=0.000);获优1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0.9%。随访期间均未见胫、腓肠神经损伤、跖底部痛性瘢痕、足底内外侧神经损伤。结论微创切取长屈肌腱转移重建慢性跟腱断裂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肌腱固定强度高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取全长长屈肌腱重建陈旧性Kuwada Ⅳ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6 年7 月至2011 年6月,微创切取全长长屈肌腱重建35例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23~71岁,平均42.1岁;均为单侧损伤。MRI 示跟腱断裂间隙为6.0~9.2 cm。观察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 18~72个月,平均33.2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10 d拆线致切口裂开重新缝合6周后获得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踝与后足评分从术前(51.92±7.08)分提高到术后(92.56±6.71)分;其中优27例,良3例,可2 例,优良率为93.8%(30/32)。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72.56±7.43)分提高到术后(92.58±5.1)分。无一例发生腓肠神经及胫神经损伤、跖部痛性瘢痕、足底内外侧神经损伤。踝关节MRI示跟腱部信号均匀无撕裂和囊性变。结论 微创切取长屈肌腱转移重建陈旧性KuwadaⅣ跟腱断裂具有术后恢复快、肌腱固定强度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6 cm以上跟腱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19例跟腱缺损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20~61岁,平均(42.6±8.2)岁;跟腱炎清创后跟腱缺损15例,其中10例合并急性跟腱断裂;陈旧性跟腱断裂4例.跟腱断裂至手术时间为0~6个月(平均2.6个月).跟腱缺损长度为6~10 cm.19例患者均采用两切口(足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与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术后足踝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2.2个月)随访.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17.8°±1.9°、39.1°±2.3°及(91.8±1.7)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0±0.7)分,与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手术满意率达100%. 结论 (口止母)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跟腱较长缺损时的重建治疗.手术可以明显解除疼痛,改善足部功能,且对足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V-Y肌腱瓣结合屈(足母)长肌腱转移治疗退变的跟腱断裂的术式、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对21例跟腱断裂采用V-Y肌腱瓣结合屈躅长肌腱转移治疗,其中采用铆钉17例,界面螺钉4例.介绍该手术方法,并根据文献和实践总结手术指征.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获得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价标准:优19例,良2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跟腱无再次断裂,无伤口感染,无皮肤坏死,踝关节活动好,无僵直,无神经血管损伤.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对前足推进影响不大.该术式修复强度允许跟腱早期功能锻炼. 结论 采用V-Y肌腱瓣结合足屈(足母)长肌腱治疗跟腱断裂疗效好,该术式适用于跟腱组织退变、炎症和部分缺损(<3cm)患者,术中单纯V-Y肌腱瓣修补强度不够可采用屈(足母)长肌腱转移.  相似文献   

5.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2015,28(5):450-453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转位后应用挤压螺钉重建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拇长屈肌腱转位后采用挤压螺钉固定重建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均44.2岁。所有患者为单侧损伤。MRI显示跟腱断端距离为6.0~9.0 cm.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进行评价疗效。结果:26例获得随访,时间18~68个月,平均30.4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52.27±12.30提高至术后90.92±6.36(t=-18.26,P<0.05).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术前34.23±12.86提高至术后90.00±5.10分(t=-22.67,P<0.05).结论:拇长屈肌腱转位后应用挤压螺钉固定来重建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肌腱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过硬膜外穿刺针辅助穿线经跟骨骨隧道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应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跟骨骨隧道引导缝线加固止点治疗的22例跟腱断裂病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的切口于跟腱断裂皮肤空虚处上缘行2~3 cm横行小切口,二次跟腱断裂患者取原切口或后内侧纵行切口。通过硬膜穿刺针分别在跟腱断裂近端、远端及跟骨处建立辅助隧道,引导穿入跟腱缝合线,结合改良Bunnell缝合法将断裂跟腱缝合。结果 随访22例,随访时间9~14个月。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深部感染、肌腱粘连、二次断裂、腓肠神经激惹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9个月踝关节活动度:跖屈25°~45°,背伸15°~25°,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平均93(85~97)分,优16例,良6例,优良率100%;Amer-Lindholm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优良率100%;恢复至伤前体育活动水平19例(86.3%),重返运动时间19~24周,平均21.6周。结论 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跟骨骨隧道引导缝线加固止点跟腱断裂,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器材易得,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冒海军  许光跃 《中国骨伤》2019,32(8):717-720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对11例跟腱术后再断裂患者采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重建治疗,男10例,女1例;年龄25~48岁。所有患者术前患足跖屈力量减弱、单足提踵试验阳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1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再断裂等并发症。跟腱缺损长度4~7 cm。患者完全恢复负重时间8~11周。术后6个月AOFAS评分79~100分,其中优9例,良2例。结论:腓肠肌腱膜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具有跟腱修复可靠,并发症少,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加强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0例,女2例;年龄26~44岁,平均35岁.根据Kuwade分类法:Ⅲ型13例,Ⅳ型29例.所有患者在编织缝合马尾状撕裂的跟腱后,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反转加强修复.术后踝关节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 结果 39例患者术后获11~5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26例患者能用患足前足站立30s,11例能站立20~29 s,2例不能坚持20 s;32例患者能用患足完成单足跳行走,7例不能完成;28例能双足跟着地完全下蹲,11例不能完成此动作;36例患者可以无不适正常行走,1例行走有疼痛不适,2例有跛行;1例患者切口渗液,其他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踝关节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3% (36/42).患者恢复工作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恢复从事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6~8个月(平均7个月). 结论 应用逆行腓肠肌肌腱瓣加强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良好疗效,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背景:陈旧性跟腱断裂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蹿长屈肌腱常被移植用作跟腱的修复,但存在单束重建时腱体单薄、双束重建时长度不足等问题。目的:观察Endobuuon联合双束蹿长屈肌腱于跟腱解剖止点重建跟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MyersonIII型陈旧性跟腱断裂伤患者采用自体蹰长屈肌腱移植、双束蹿长屈肌腱联合Endobutcon跟腱解剖止点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男16例,女5例,年龄33-47岁,平均39.5岁。均为闭合性跟腱断裂。随访包括临床评价、X线及MR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以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21例获得平均16个月随访(12-30个月)。AOFAS—AH评分从术前63.2-8.3分提高到93.5±8.1分;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71.5±9.1分提高到93.2±5.9分。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示Endobuaon固定位置良好,MRI示移植肌腱位置及形态良好。结论:Endobuaon联合双束蹰长屈肌腱解剖止点重建的方法可为跟腱提供强度和长度更为满意的自体移植物,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肌腱缺损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1999年9月,采用经脱氧鸟苷培养冷冻保存与超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肌腱缺损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2~46岁,平均25.9岁。2~5指指总伸肌腱缺损7例,示指伸肌腱缺损7例;2~5指指深屈肌腱缺损3例,环指指深屈肌腱缺损1例;2~5趾趾长伸肌腱缺损3例;长伸肌腱缺损2例;肩胛带离断再植术后肩内收不能1例。肌腱缺损范围5~1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3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传染性疾病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年,平均10.8年。与对侧相同或相近关节比较,术后10年随访时1例4条移植肌腱有6~10°屈曲功能丢失,术后10.6年行屈肌腱松解,术中见同种异体肌腱色泽、弹性正常,直径较原肌腱减少约1/3,有轻度到中度粘连,松解术后功能改善明显;余患者关节伸屈功能良好。根据中华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临床效果,获优12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达75%。结论脱氧鸟苷培养冷冻处理与超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均可安全用于临床,其修复肌腱缺损的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异体肌腱移植术后粘连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肌腱粘连的因素. 方法 1990年5月-2000年6月,行异体肌腱移植手术85例因肌腱粘连行二期肌腱松解术.男76例,女9例;年龄8~46岁,平均24.5岁.机器绞伤、碾压伤38例,电烧伤32例,切割伤4例,爆炸伤4例,肢体离断伤7例.屈肌腱缺损66例,伸肌腱缺损19例.单指肌腱缺损6例,两指以上79例.缺损范围为Ⅰ~Ⅴ区.术前关节总活动度<220°者7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以皮瓣修复创面,骨折行内固定,骨缺损行髂骨移植,血管、神经及肌肉损伤行一期修复. 结果 85例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主动活动度小于被动活动度50%以上,于移植术后4~15个月行二期肌腱松解术,平均8.8个月.松解后第2天开始主动手指屈伸活动,并配合支具牵引进行功能锻炼.松解术后患者均获7~17年随访,平均12.7年.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一致,平均关节总活动度为200°. 结论 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肌腱愈合和粘连的主要因素,改进异体肌腱的选材和处理方法,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可减轻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3.
促进肌腱愈合及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较全面了解在促进肌腱愈合和防止肌腱粘连的材料和方法的现状,为今后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必要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肌腱愈合的方式,及促进肌腱愈合的药物和方法。结果 肌腱愈合由内、外源愈合共同作用,以内源性愈合方式为主,同时又与腱鞘、腱纽及滑液等条件有密切联系;肌腱粘连多是由于外源性愈合参与过多及腱周损坏所致。通过修复或重建腱周组织、电刺激、理疗、加入药物、生长因子及基因干预等,可促进肌腱愈合;而通过修复腱鞘或采用代用品、加入药物及改进缝合技术等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结论 通过恰当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和技术.可在促进肌腱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的同时,预防或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 方法 1996年7月~2000年11月,对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行经过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屈指肌腱移植.在跟腱近、远断端间立体双8字交叉移植进行修复,恢复跟腱断端的连续性和强度. 结果术后6例中有5例获2年以上随访,时间27~53个月.5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愈合.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方法评估获随访的5例术后功能,优1例,良4例. 结论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可避免自体取材造成的损伤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供材可提前制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5-氟尿嘧啶预防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对屈肌腱修复术后防止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7年6月收治的48例开放性锐器伤致手部屈肌腱完全断裂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5-氟尿嘧啶组及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26例39指,男17例,女9例;年龄(29.3&#177;9.8)岁;I区损伤19指,II区损伤20指;单指肌腱损伤12例,2指以上14例;伤后(2.4&#177;1.6)h手术。对照组:22例36指,男14例,女8例;年龄(26.1&#177;8.7)岁;I区损伤16指,II区损伤20指;单指肌腱损伤10例,2指以上12例;伤后(2.1&#177;1.8)h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肌腱损伤分区和单指损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组于屈肌腱修复后局部应用浓度25mg/mL的5-氟尿嘧啶浸泡的脑棉片贴合于肌腱修复部位的腱鞘滑膜面4次,每次1min;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5-氟尿嘧啶液。结果术后两组伤口均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肌腱断裂发生。5-氟尿嘧啶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4.1个月;对照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法评定疗效:5-氟尿嘧啶组优22指,良13指,可3指,差1指,优良率89.7%;对照组优11指,良15指,可9指,差1指,优良率72.2%。5.氟尿嘧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为差的1例均于术后6个月行肌腱松解术,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5-氟尿嘧啶可有效减少屈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6.
17.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双前爪腱鞘区肌腱,在切除纤维鞘管及腱纽的基础上切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从组织学方面研究其愈合方式。结果显示修复肌腱均发生粘连,且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肌腱缝合处术后7天内以血细胞及纤维素充填,术后7天及以后,来源于腱外膜的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向腱端延伸。术后21天出现胶原纤维。28天,腱缝合处结缔组织有重建倾向。腱端组织无明显反应。本实验结果表明,肌腱以外源形式愈合,这与腱鞘区肌腱营养系统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和手术方法。方法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腓骨长肌腱形态及血液供应,并进行肌腱拉伸破坏实验。设计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的术式,2001年3月~2004年7月临床应用1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2~54岁。跳跃伤6例,砸伤2例,踏空伤及自发伤各1例。新鲜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7d;陈旧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d~3个月。其中完全性断裂8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结果腓骨长肌起于胫骨近端及腓骨头,止于第1跖骨基底及骰骨内侧表面,肌腱长13.5±2.5cm;起始部宽0.9±0.2cm,厚0.3±0.1cm;外踝尖平面宽0.7±0.1cm,厚0.4±0.1cm;骰骨头平面宽0.7±0.1cm,厚0.3±0.1cm。有多个血供来源。肌腱拉伸破坏实验示最大拉力:跟腱、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及胫骨后肌腱分别为2292.4±617.3、1020.4±175.4、752.0±165.4及938.2±216.7N。临床应用10例术后切口均期愈合;获随访18~24个月,无再断裂发生,无皮肤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闭合性跟腱断裂,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跟腱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异体肌腱修复重建164例肌腱韧带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异体肌腱修复重建肌腱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7年5月,收治164例肌腱韧带损伤患者.男116例,女48例;年龄21~47岁,平均31.5岁.前交叉韧带损伤126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18例,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10例,跟腱断裂4例,胫前肌断裂、髌腱断裂及股直肌断裂各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345 d,半均75 d.术中采用长为10~26 cm的异体肌腱联合缝线锚钉或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行肌腱韧带重建.结果 术后切口除1例股直肌断裂者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1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1个月.前交叉韧带损伤者术后12个月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级及Lysholm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者术后10~12个月根据Lazzcano和Karlsson评分标准,获优13例,良5例.跟腱断裂者术后8~16个月根据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优3例,良1例.胫前肌断裂者术后10~17个月踝关节背伸5°受限,胫前肌肌力减弱.1例髌腱断裂者术后14个月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1例术后13个月膝关节伸商10°受限.股直肌断裂者1例术后18个月膝关节伸直15.受限,1例术后12个月伸直与属膝均受限.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者术后3~36个月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估优7例,良3例.结论 异体肌腱是修复重建肌腱韧带损伤的良好材料,但需注意术后适当保护下早期活动和及时处理局部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2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肌腱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以5×106/ml细胞密度接种在医用碳纤维与聚羟基乙酸纤维制作的编织带上,体外培养5d后,修复跟腱缺损7例,缺损长度为5~7cm。术后踝跖屈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7例均获随访22~56个月,平均46.9个月。除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6例均期愈合。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无跟腱粘连再手术患者。按尹庆水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组织工程肌腱修复跟腱缺损可获较好临床效果,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