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以及与OH·产生的关系. 沙土鼠前脑缺血10 m in 再灌注60 m in.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纹状体多巴胺,海马ATP和2,3-二羟基苯甲酸(2,3-DHBA, 反映OH·含量)的含量. 应用病理方法检查海马CA1 区锥体细胞延迟性死亡情况.结果显示, 在再灌注开始时ip 巴曲酶8 BU·kg- 1明显促进海马ATP含量的恢复,减少OH·的产生和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脑缺血再灌注后d 7 巴曲酶组(8 BU·kg- 1 ip,每日1 次,共3 d)海马CA1 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也明显多于对照组(每100 平方微米0.27±0.11 vs 0.04±0.03). 以上结果提示, 巴曲酶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其机理可能与其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期间OH·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巴曲酶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Ir)期间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目,神经行为学,海马ATP和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10min。高效液相测定海马ATP和2,3-DHBA的含量。结果:Ir组沙土鼠脑缺血后d7存活锥体细胞数(7±4)%少于Bat组的(45±16)%。在脑缺血后d3和d6时,Ir组沙土鼠的探究活动次数多于Bat组的120%和140%。在再灌注60min时,Ir组沙土鼠ATP水平低于Bat Ⅰ和Ⅱ组(82%和89%),但2,3-DHBA的含量高于Bat Ⅰ和Ⅱ组(2.6和2.4倍)。结论:巴曲酶具有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和羟自由基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巴曲抗栓酶 [batroxobin(DF 52 1) ]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和海马AT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沙土鼠 4 0只分成 5组 ,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对照组、巴曲抗栓酶Ⅰ组 (8BU·kg- 1)和巴曲抗栓酶Ⅱ组 (16BU·kg- 1) ,每组 8只。沙土鼠于脑缺血10min或再灌注 6 0min时处死 ,分别测定各组海马ATP ,ADP ,AMP含量和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组海马ATP含量和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对照组 (0 .9%氯化钠注射液 )再灌注 6 0min时纹状体DA与海马ATP含量明显高于脑缺血组 ,但明显低于巴曲抗栓酶Ⅰ ,Ⅱ组。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含量的恢复和减少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盐酸戊乙奎醚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PHC)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模型,观察PHC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卒中症状、病理形态的影响,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HC 0.08、0.24 mg.kg-1组与阿托品组均明显降低动物缺血再灌注6 h卒中指数,同时PHC可使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HC可以减轻再灌注3 d后海马神经元锥体细胞损伤程度。结论:PHC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造成前脑完全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组、联合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以及电镜下观察沙土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并在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率。联合使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后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组比较P<0.05;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在巴曲酶组0~24h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0~24h时间点与48~72h时间点比较P<0.05;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在联合治疗组0~48h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0~48h时间点与72h时间点比较P<0.05。电镜下显示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线粒体肿胀,胞核固缩,核形态异常。巴曲酶组的海马锥体细胞病变较对照组轻。联合治疗组海马锥体细胞病变较巴曲酶组更轻。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较单独使用巴曲酶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且在48h内仍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莨菪碱对沙土鼠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纹状体多巴胺和 A T P 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0 min 。32 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山莨菪碱组。应用病理检查判断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情况,高效液相测定纹状体 A T P 和多巴胺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组沙土鼠纹状体 A T P 和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在再灌注60 min 时,山莨菪碱组沙土鼠纹状体多巴胺和 A T P 含量明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 多巴胺:(59 ±10) vs (35 ±14) mg·kg - 1 , P< 001 ; A T P:(082 ±012) vs (062 ±010) m mol·kg- 1 , P< 005] 。山莨菪碱组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 C A1 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数目明显少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山莨菪碱可明显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数目,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释放和促进 A T P 含量恢复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缺血沙土鼠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锋  褚衍华  王昆 《齐鲁药事》2004,23(2):44-45
目的 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 以开阔法检查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的行为,采用t检验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行为学变化。结果 灯盏花素给药组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 1、2、4、7d的行为学评分高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灯盏花素可减少脑缺血所致功能受抑制的神经元数目,进一步证实灯盏花素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 10min或 2 0min再灌注 5d或 1d ,造成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95只动物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 (GbE) 50mg·kg 1组及GbE10 0mg·kg 1组。于缺血前 2d和再灌注期间ig给药 ,观察GbE对脑组织钙、钠、水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以及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 :GbE能降低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含水量 ,减轻钙、钠积累 ,且具有剂量效应相关性 ;GbE10 0mg·kg 1能降低缺血再灌注 1d内动物的死亡数及脑组织丙二醛含量 ,增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结论 :GbE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羟丁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缺血前后羟丁酸钠 (sodiumgamma hy droxybutyrate,γ OH)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γ OH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大脑皮层、海马和纹状体ATP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缺血前给γ OH能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ATP酶和SOD的活性 ,降低MDA含量 ,缺血后给药仍有一定疗效。结论 γ O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保护脑组织ATP酶和SOD活性 ,清除氧自由基 ,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对沙土鼠单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蒙古沙土鼠随机分为 2组。左颈内动脉钳夹 30min后使血流再通 ,缺血开始后即以微量灌注泵自颈外静脉分别注入丙戊酸钠 60mg·kg- 1(治疗组 )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 (对照组 ) ,流速 0 .5mL·h- 1,历时 2h。术后15h ,每组随机取 10只测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术后 7d ,2组脑组织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 :治疗组神经缺损记分 1.5分± 0 .6分 ,对照组 3.2分± 0 .8分 ;治疗组血浆NSE含量 64μg± 12 μg ,对照组 12 8μg± 2 0 μg ;海马神经元损害程度治疗组 1.4分±0 .8分 ,对照组 2 .9分± 0 .8分。t检验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静注丙戊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益肾降浊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E、5-HT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降浊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E、5 HT含量的影响。方法 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 ,于术后d 1、d 7、d 15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海马NE、5 HT的含量。结果 模型大鼠在术后d 1、d 7、d 15海马NE含量分别是 :36 4 2 5± 6 6 4 7,349 76± 5 9 38,(344 5 9± 70 31) μg·g-1,5 HT含量分别是 :6 4 6 72± 83 33,6 2 9 11± 90 6 4 ,(5 96 6 8± 99 4 7) μg·g-1,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中药组大鼠在相同日期海马NE含量分别是 4 17 91± 6 8 2 2 ,4 16 37± 4 8 6 5 ,(42 0 2 9± 5 1 4 5 ) μg·g-1,5 HT含量分别是 :731 31± 5 7 2 6 ,74 6 4 5± 77 77,(770 2 4±5 8 4 1) μg·g-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NE和 5 HT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损伤 ,益肾降浊汤可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海马NE、5 HT含量 ,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actuside B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雄性大鼠缺血2 h后再灌,分别于再灌后ip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每天2次,每组1/2大鼠给药1 d,另1/2大鼠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后观察神经缺失症状并处死大鼠;RT-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TRPM7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神经缺失症状评分明显升高,海马和纹状体的TRPM7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给予lactuside B12.5,25和50 mg·kg-11 d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分别为0.68±0.02,0.55±0.02和0.56±0.02,及0.32±0.02,0.25±0.01和0.35±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 3 d,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分别为0.29±0.02,0.18±0.01和0.26±0.01,及0.28±0.02,0.19±0.01和0.27±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lactuside B可降低海马和纹状体TRPM7基因的表达,提示该化合物对脑缺血损伤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曲止血酶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索巴曲止血酶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58例病人随机分为巴曲止血酶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6±s10a),用巴曲止血酶1KU,iv,bid;西咪替丁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7±10a),用西咪替丁0.4g,ivdrip,bid,均5d为一个疗程。结果:巴曲止血酶组总有效率89%,优于西咪替丁组的61%(P<0.05);前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较后组下降显著(P<0.05),与脑出血、脑缺血无关。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该药不仅有显著局部止血作用,且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褪黑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开场迷宫测试沙土鼠的定向运动活性的变化。用T迷宫测试沙土鼠的学习及工作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缺血后d 7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模型组沙土鼠定向运动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学习及工作记忆能力降低。MT可降低沙土鼠的定向运动活性,提高沙土鼠的工作记忆能力;还可显著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改变,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T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大鼠肠系膜微动脉血栓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2 4只 ,分成 3组 ,0 .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巴曲抗栓酶 8BU·kg- 1和 16BU·kg- 12个剂量组 ,每组为 8只。分别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制作大鼠肠系膜微动脉血栓 ,经显微电视摄像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 ,对巴曲抗栓酶的疗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巴曲抗栓酶 8BU·kg- 1组再通率为 38%(3/ 8) ,平均再通时间为 (2 7±s9)min ;16BU·kg- 1组再通率为 50 % (4 / 8) ,平均再通时间为 (34± 2 1)min。结论 :巴曲抗栓酶对大鼠微动脉血栓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