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体内兰索拉唑药代动力学及其5-羟基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RFLP-PCR方法对12名健康受试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兰索拉唑体内血药浓度并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之间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AUCLpz...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静脉滴注兰索拉唑(抑胃酸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先后单次静滴3个剂量(15,30,60 mg)兰索拉唑;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健康受试者单次静滴3个剂量(15,30,60 mg)兰索拉唑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105.65±506.24),(2171.33±799.02),(4070.53±643.04)μg·L~(-1);t_(1/2)分别为(1.63±0.86),(2.30±2.01),(1.90±1.19)h;AUC_(0-12)分别为(991.16±814.49),(3495.87±1770.92),(8351.14±2599.90)μg·h·L~(-1).结论 兰索拉唑的体内过程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剂量在15~60 mg内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兰索拉唑对消化溃疡的疗效和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患者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3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PO两组兰索拉唑制剂30mg.qd,连续服用1mo后观察儿,并用HPLC法测定单剂量PO后的血药浓度,模拟房室模型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利用度。结果:国产和进口制剂用药后5d内腹痛消失的病人均约占70%,总有效率为100%,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单剂量PO后的经浓度时间曲线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人体内药代动力学,为该药的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10名健康志愿单剂量口服400mg甲磺酸培氟沙星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8名受试药时曲线为二室模型,2名为一室模型,平均达峰时间为1.19±0.48h,消除半衰期为11.61±2.53h,药时曲线下面积51.82±17.10μg·h·ml^-1,吸收速率常数个体差异明显(1.69-9.23h^-1)。结论 甲磺酸培氟沙星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有利于深部组织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的方法 ,用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结果 :兰索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为Y =0 .0 135 8+0 .0 0 12 2 7X (r =0 .9994 ) ,其 2 5 ,2 0 0 ,2 0 0 0μg·L-1三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87.99% ,94 .38% ,77.2 1% ;精密度分别 7.79% ,1.2 1% ,5 .4 9% ;5’ 羟基兰索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0 .0 0 2 5 36+0 .0 0 0 912 6X (r=0 .9990 ) ,其 2 0 ,10 0 ,5 0 0 μg·L-1三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85 .85 % ,87.64% ,10 7.70 % ;精密度分别为 10 .73% ,6.98% ,5 .62 % ;兰索拉唑砜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 =0 .0 1486+0 .0 0 1462X (r =0 .9995 ) ,其 2 0 ,10 0 ,10 0 0μg·L-1三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79.84 % ,85 .18% ,10 0 .68% ;精密度分别为 9.2 2 % ,2 .36% ,4 .81%。志愿受试者禁食口服 30mg兰索拉唑胶囊后 ,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的Cmax 分别为 113.2 1,15 61.5 4 ,131.14μg·L-1。结论 :此方法可满足测定要求 ,可用于兰索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人体内药代动力学,为该药的临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400mg甲磺酸培氟沙星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8名受试者药时曲线为二室模型,2名为一室模型,平均达峰时间为1.19±0.48h,消除半衰期为11.61±2.53h,药时曲线下面积51.82±17.10μg·h·ml~(-1),吸收速率常数个体差异明显(1.69~923h~(-1)).结论 甲磷酸培氟沙星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有利于深部组织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3A5*3、多药耐药基因C3435T和细胞色素P450 2C19*2突变对兰索拉唑(抗胃酸药)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兰索拉唑30 mg后,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的兰索拉唑浓度,研究在中国汉族健康人中兰索拉唑的体内过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细胞色素P4502C19*1/*1与*2/* 2比较,AUC_(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表达CYP2C19*2/*2的受试者体内兰索拉唑的暴露量是*1/*1者的1.75倍;MDR1 3435C与3435TT比较,t_(max)、AUC_(0-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6,P=0.03),但总暴露量(AUC_(0-∞))2组间没有差异,表明CYP3A5*3各基因型间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CYP2C19*2/*2突变使兰索拉唑体内暴露量增大;MDR1 3435TT基因型者兰索拉唑起始吸收速率较大,达峰快;但该基因型对其总吸收量没有影响,CYP3A5*3对兰索拉唑药代动力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外释放与在beagle犬体内吸收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片体外释放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口服给药后的体内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其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结果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释放速率ft的关系为:fa=0.812 2ft–9.874 6,r=0.956 8。结论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外释放与在犬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口服甘露醇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服甘露醇治疗内科疾病报道颇多。但是,包括经典在内的几乎全部文献资料都认为口服不吸收。为了提供治疗学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本文报道对8名健康自愿受试者进行了口服药代动力学研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夏文江氏(MCPKP)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机自动拟合,所得数据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一级吸收),分布半衰期(t1/2α)为0.68小时,消除半衰期(t1/2β)为3.64小时,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431μg/ml,肾清除率(Kel)为0.490小时,达峰时间(TP)为1.0小时。本实验结果提供了药效学依据,所供参数对临床制订给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还显示了个体差异明显,提示了药物剂型或给药途径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阿霉素不同剂量静脉注射的药动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梅  余萍 《中国药房》1995,6(6):25-26
采用HPLC法测定14例肿瘤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霉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参数。40mg/m2和25mg/m2两组的血药峰浓度、AUC、Vc差异有显著性。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血药峰浓度、Vc、K12与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比较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 ,分别口服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 (克拉维酸 12 5mg ,阿莫西林 5 0 0mg)。用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浓度 ,计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计算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分散片和普通片克拉维酸的Tmax为(0 89± 0 2 5 )h和 (1 0 1± 0 30 )h ;Cmax为 (1 92± 0 6 4 )mg·L-1和 (1 4 9± 0 6 5 )mg·L-1;AUC0→∞ 为 (4 347±1 5 4 2 )mg·h·L-1和 (3 395± 1 4 6 8)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 15 1 0 9%± 86 0 0 %。阿莫西林Tmax 为 (1 15±0 4 1)h和 (1 34± 0 4 0 )h ;Cmax(5 81± 1 4 0 )mg·L-1和(4 6 0± 1 37)mg·L-1;AUC0→∞ 为 (13 4 72± 3 114 )mg·h·L-1和 (11 937± 2 735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18 4 1%± 31 5 6 %。两者间除阿莫西林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Tmax小于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Tmax(P <0 0 5 )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Cmax、AUC0→∞ 和阿莫西林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口服抗肿瘤药赛特铂(satraplatin)在大鼠的药动学。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体内赛特铂的总铂浓度。结果 :剂量为 5 0mg·kg- 1和 10 0mg·kg- 1时 ,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12 β(4 3±s 34)h和 (5 8± 38)h ,Tmax(5 .0± 2 .0 )h和 (6 .0± 1.0 )h ,Cmax(12 .6± 2 .5 )mg·L- 1和 (13.4± 1.5 )mg·L- 1,AUC0 ∞(4 2 2± 12 0 )mg·h·L- 1和 (70 2± 118)mg·h·L- 1。组织分布以肝、肾最高。 4 8h后药物排出已基本完成 ,主要经粪便排出 ,约 5 5 % ,尿排出小于 6 % ,2 4h胆中排出0 .2 3%。结论 :赛特铂的药时曲线为口服一级吸收2室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注射用兰索拉唑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单、多剂量药动学。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男女各半),分别恒速静脉注射15、30、60 mg兰索拉唑进行单剂量药动学研究,30 mg剂量组继续给药,qd×7d,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按试验方案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15、30、60 mg兰索拉唑后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max)(0.669±s 0.014)、(0.667±0.012)、(0.668±0.013)h;c_(max)(1.01±0.05)、(1.69±0.06)、(3.01±0.08)mg·L~(-1);AUC_(0~t)(3.8±0.3)、(6.5±0.3)、(10.26±0.24)mg·h·L~(-1);t_(1/2)(1.8±0.6)、(3.4±0.8)、(2.5±0.5)h。多剂量给药30 mg达稳态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_(max)(0.668±0.011)h;c_(max)(1.74±0.05)mg·L~(-1);c_(min)(0.125±0.012)mg·L~(-1);AUC_(?)(6.5±0.3)mg·h·L~(-1);t_(1/2)(3.0±0.9)h;CL (3.8±0.4)L.h~(-1);c_(av)(0.271±0.014)mg·L~(-1);DF(6.0±0.4)%。结论兰索拉唑在连续多次给药后,体内无蓄积现象,血药浓度d4已达稳态。兰索拉唑剂量的增加与C_(max)、AUC_(0~1)和AUC_(0~∞)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兰索拉唑的体内过程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家犬口服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实验家犬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 ,采用RP HPLC法测定血浆和肠道中药物浓度。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 (6 3±1 2 )h和 (2 4± 1 1)h ,Cmax分别为 (46 2 3± 8 93 )mg·L-1和 (5 8 0 8± 14 65 )mg·L-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0 -t分别为 (42 3 2 1± 93 0 8)mg·h·L-1和 (45 8 2 2±112 0 7)mg·h·L-1。与参比制剂相比 ,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2 9%± 6 6%。家犬服用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 6 5h后结肠中替硝唑的量较多 ,而小肠中则几乎未检测到替硝唑。结论 家犬服用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后药物吸收出现明显的滞后 ,替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在胃和小肠中稳定 ,几乎不释放出药物 ,而在结肠处释放出大量药物 ,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3种制剂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缬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口服单剂量 80mg缬沙坦片剂 (被试制剂T 1)、胶囊 (被试制剂T 2 )和缬沙坦胶囊 (参比制剂R)。采用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缬沙坦浓度。结果 :T 1,T 2与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2 .4±s 0 .8)h ,(2 .8± 0 .8)h和 (2 .2± 0 .5 )h ;Cmax(2 .2± 0 .8)mg·L- 1,(1.9± 1.0 )mg·L- 1和 (2 .0± 1.0 )mg·L- 1;AUC0 2 4 (12± 4 )mg·h·L- 1,(11± 4 )mg·h·L- 1和 (11± 5 )mg·h·L- 1;T12 β(6 .0± 1.1)h ,(5 .8± 1.0 )h和 (5 .9± 0 .9)h。相对生物利用度 :(117± 37) % (T 1)和 (10 4± 4 4) % (T 2 )。药动学参数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周期间与制剂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双单侧t检验表明接受T 1与R和T 2与R生物等效的假设 ,经计算 90 %置信区间均在规定值内。结论 :T 1,T 2与R 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利多卡因缓释胶丸皮下植入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缓释胶丸(LSRP)在兔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LSRP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结果:发现兔皮下植入LSRP(20,40,80mg·kg-1)后,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缓释制剂的一室开放模型。3种剂量的LSRP吸收半衰期Ta1/2均较利多卡因注射液(LT,10mg·kg-1,sc)明显延长。3种剂量LSRP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0.24±0.09,1.25±0.23,5.65±0.10mg·L-1,而LI(10mg·kg-1,SC)的Cmax为2.18±0.32mg·L-1。40mg·kg-1LSRP经大鼠皮下植入后,在局部皮下组织中利多卡因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脑、心、肝和肾组织中浓度,并在给药后48h仍能维持在1.18μg·g-1水平。结论:LSRP经皮下植入后的缓释效果明显。提示LSRP能延长利多卡因的局麻、镇痛作用,并可能减轻其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17.
2种舒他西林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口服2种舒他西林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口服2种舒他西林片750 mg后的氨苄西林、舒巴坦血药浓度。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AUC,c_(max)对数转换后进行分析。结果:口服舒他西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氨苄西林的c_(max)分别是(10.8±s 1.9),(10.4±1.8)mg·L~(-1);t_(max)分别是(0.68±0.14),(0.66±0.12)h;AUC_(0-t)分别为(22±4),(22±4)mg·h·L~(-1);AUC_(0-∞)分别为(24±5),(23±4)mg·h·L~(-1);t_(1/2)分别是(1.07±0.26),(1.13±0.25)h。口服舒他西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舒巴坦的c_(max)分别是(7.4±1.3),(7.3±1.2)mg·L~(-1),t_(max)分别是(0.66±0.12),(0.70±0.10)h,AUC_(0-t)分别为(13.7±2.8),(13.2±2.3)mg·h·L~(-1);AUC_(0-∞)分别为(14.2±2.9),(13.7±2.5)mg·h·L~(-1);t_(1/2)分别是(0.97±0.19),(0.87±0.24)h。结论:2种舒他西林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枸橼酸他莫昔芬口服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18名健康志愿者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口服液2支(含枸橼酸他莫昔芬40 mg)或枸橼酸他莫昔芬片4片(含枸橼酸他莫昔芬40 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两种制剂的达峰时间分别为(3.17±0.38)h和(3.94±0.24)h,达峰时血中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2.1075±0.9685)mg.L-1和(1.8412±0.7723)mg.L-1,两种制剂的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3.62±1.72)h和(14.09±1.7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13.4765±2.2966)mg.h.L-1和(14.0920±2.2161)mg.h.L-1,AUC(0→∞)分别为(15.6189±2.5148)mg.h.L-1和(16.1378±2.1349)mg.h.L-1。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9.
兰索拉唑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大出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0例消化性溃疡急性大出血病人(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48±s16a)予兰索拉唑30mg,po,qd×(10~14d),并酌情输液、输血。结果:兰索拉唑30例(100%)止血成功,住院天数为14.1±2.1d;输血量为0。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兰索拉唑口服对消化性溃疡急性大出血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阿莫西林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1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50 mg 阿莫西林胶囊和对照品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阿莫西林胶囊的试验品和对照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 T12 Ka 分别为(145 ±028) 和(144 ±044) h , Tmax 分别为(049 ±019) 和(049 ±021) h , Cmax 分别为(365 ±041) 和(360±027) mg· L- 1 ; A U C0 ~∞分别为(1052 ±115) 和(1124±178) mg·h - 1· L- 1 。两种制剂的 Tmax 、 Cmax 和 A U C0 ~∞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 。试验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9495 % ±1084 % 和9336 % ±1100 % 。结论 两药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