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建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16只大鼠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给维拉帕米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维拉帕米对其影响。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及单纯缺血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多,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维拉帕米治疗均可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在缺血再灌注可见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再灌注可加速细胞凋亡的发生;维拉帕米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第二保护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 sion ,I/R)心肌细胞死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萤光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结果 :(1)IP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肌细胞核占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组 (P <0 0 5 ) ;(2 )IP组表达bcl 2蛋白 (mRNA)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心肌细胞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1)IP第二窗能够显著减少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 ;(2 )IP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减少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不断进展 ,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它仍然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而且还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有研究表明 ,在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 ,潜在的细胞凋亡机制是导致肾小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在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其表达水平的改变 ,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3月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半定量逆转录PCR技术 ,对小鼠动物模型进行检测 ,以期能够发现这些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 ,来判断细胞凋亡在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检测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变化的同时,着重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Ⅱ?R)拮抗剂缬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AngⅡ?R拮抗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AngⅡ?R拮抗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1组:假手术组(10只);2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3组:缬沙坦组(30只)。取各组不同时间心肌组织切片,分别应用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诱导细胞凋亡基因Bax、Fas及抑制细胞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Bax和Fas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减低(P〈0.01)。且随着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ax和Fas基因蛋白表达更加明显。3组经缬沙坦干预后Bax和Fas基因蛋白表达显著减低,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增加。AngⅡ?R拮抗剂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逆转Bax、Fas及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PI)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由于受血流动力学、激素、在体的神经反射的影响 ,在体的心肌损伤模型难以准确反映某些因素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因此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已成为一种研究心肌损伤的有用模型 [1 ] .细胞调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病理或生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程序化死亡 .近年来研究表明 ,心肌细胞虽为非增殖细胞 ,对调亡有特殊的抵抗性 [2 ] .但是现已发现调亡细胞损伤同样存在于心肌细胞 ,本实验采用纯化培养心肌细胞 ,研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心肌细胞的调亡… 相似文献
6.
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中 ,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因此 ,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 ,研究表明缺血 /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这一发现 ,为认识缺血 /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观点 ,为保护缺血 /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开拓了新思路。本文就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细胞凋亡的概念 长期以来 ,细胞凋亡 (apoptosis)又被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两个名词被视为… 相似文献
7.
丹参对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 (Bcl-2和 Bax)表达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SO)组、缺血再灌注 (IP)组及丹参 (SM)治疗组 ,并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再分为 7个亚组。后 2组缺血时间均为 30 min。分别于再灌注 0、1、6、12、2 4、48、72 h后采取肝脏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技术和免疫组化 ,检测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及 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 1h开始出现 ,12~ 2 4h达峰值 ,Bcl-2、Bax的表达增强 ;2 4h后凋亡峰缓慢下降 ,Bcl-2、Bax的表达陆续减弱。丹参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于 1~ 72 h各时间点 Bcl-2表达增强 ,Bax表达减弱 ,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 (P<0 .0 5 ,P<0 .0 1)。结论 :丹参可通过增强 Bcl-2表达 ,抑制 Bax表达 ,而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因而可以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R组细胞凋亡率(43.37±4.82%)高,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4.53±2.95%),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细胞凋亡,I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P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猫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 3组 :组 1(单纯CPB组 ,n =18)和组 2 (主动脉阻断组 ,n =18)于CPB开始 4 5min后阻断主动脉 ,6 0min后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90min ;组 3(IPC组 ,n =18)于主动脉阻断前进行IPC(阻断升主动脉 5min后开放 10min ,并重复 3次 ) ,余处理与组 2相同。应用Annexin Ⅴ /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 ,比较IPC处理组及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体外循环过程中 4 5、10 5、195min时间点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 结果 :组 2于主动脉阻断 6 0min及再灌注 90min时心肌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 .6 75± 0 .4 2 4 ) %及 (5 .32 7± 0 .5 13) % ,而组 3则分别为 (1.317± 0 .2 92 ) %和 (3.112± 0 .32 8) % ,两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时 ,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 ,但在再灌注 90min时 ,组 2和组 3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达 (2 .32 7± 0 .6 73) %和 (0 .94 3± 0 .14 6 ) %(P <0 .0 1)。IPC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坏死及凋亡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 :IPC不仅能减少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抑郁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非抑郁假手术组(Hsham),抑郁假手术组(Dsham),抑郁缺血/再灌注组(DI/R)和抑郁缺血预处理组(IPC+DI/R);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基因Fas、Fas-L的表达。结果:(1)与Hsham组、Dsham组比较,DI/R组、IPC+DI/R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01),Hsham与Dsham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DI/R组比较,IPC+DI/R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减少(P<0.001);(2)与Hsham组、Dsham组比较,DI/R组、IPC+DI/R组的Fas、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01),Hsham与Dsham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DI/R组比较,IPC+DI/R组Fas、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01)。结论:IPC能显著减少抑郁大鼠的I/R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s、Fas-L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NajaNajaatra)蛇毒中单一纤溶活性组份对人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剩余可凝纤维蛋白原测定法和酶联纤维蛋白原溶解试验研究该纤溶活性组份对人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使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和酶联纤维蛋白溶解试验研究它对人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对它的纤溶机制研究使用的是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活性测定法。结果:该活性组分对人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有直接的降解作用。其活性大约是粗毒的10倍。该活性组份仅降解纤维蛋白原的Aa链,对它的印链和了链没有作用。该组分对人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没有激活作用。结论:从中华眼镜蛇毒中提取的单一纤溶活性组分是一种新的能够直接降解人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酶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成年大鼠脊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每组8只。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在各组大鼠脊神经节BDNF和c-jun的表达。结果:大鼠脊神经节BDNF和c-jun眼镜蛇毒组细胞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且阳性神经元眼镜蛇毒组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眼镜蛇毒能上调脊神经节BDNF和c-jun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脊神经节损伤的代偿性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的细胞毒素(ChineseCobroVenom-Cytotoxin,CV-CTX)对动物急性及长期毒性的作用。方法急性毒性:小鼠50只,尾静脉一次注入不同剂量的CV-CTX注射液,观察7d内死亡率。犬5只,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后,分别静脉恒速注入不同剂量的CV-CTX,观察5h内血压、心电图及呼吸的变化。长期毒性:大鼠16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CV-CTX250,500,1000μg/kg·d-1,连续40d。结果(1)小鼠急性LD50及其95%可信限为1158.7(1070~1254.6)μg/kg,中毒症状呈匍伏、毛松、懒动直到心跳停止,解剖未见重要脏器(心、肺、肝、脾、肾)明显变化。(2)犬静脉恒速注入100μg/kg间隔1h,共5次,呼吸、血压、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一次超过500μg/kg,可使心律不齐而停搏,呼吸停止。(3)大鼠长期毒性实验,3个剂量组,连续用药40d,无一死亡,肝、肾功能及血液生化均无明显影响。病理检查高剂量组部分动物肝脏中度浊肿及水样变性和散在点状坏死,肺有散在性出血;中剂量组肝脏轻度浊肿,偶伴有水样变性,个别动物有小点状坏死,肺有点状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眼镜蛇毒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的c-jun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眼镜蛇毒组大鼠VM的c-jun表达增加(P<0.01)。结论:眼镜蛇毒对大鼠VM的c-jun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为实验对象,研究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分为1.5ug/mL(A组),3ug/mL(B组),4.5ug/mL(C组),15ug/mL(D组)和30ug/mL(E组)5个浓度组,以顺铂(DDP)40ug/mL为阳性对照组,另设一阴性对照组,观察光镜下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DNA凝胶电泳检测法,观察FC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查P53基因的表达。结果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对U25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FC诱导U251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P〈0.01)。使用FC前后,P53表达有显著增高。结论FC有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诱导凋亡依赖于P53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黏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在抗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Sephadex阳离子交换柱和分子筛分离中华眼镜蛇毒原毒,以MTT法评价和筛选分离各蛋白峰对培养内皮细胞的抑生长活性;MTT快速测定法测定活性峰对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原(Fbg)、纤连蛋白(Fn)、Matrigel的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经两步分离后从中华眼镜蛇毒中获得一可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生长的活性蛋白峰,该活性组分可抑制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对细胞黏附Fn、Fbg和Matrigel等3种物质的作用从1.2μg/ml浓度起即有抑制效应(P<0.05),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组分对细胞黏附Fbg和Hatrigel的抑制作用较其对Fn的作用强(P<0.05)。结论;眼镜蛇毒中可能含有可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物质,在抗血管生成方面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组分C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DNA电泳、流式细胞仪RT-PCR等方法,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HL60等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及白血病细胞经过眼镜蛇毒组分C处理后的生物化学、Bcl-2/Bax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眼镜蛇毒组分对9株人白血病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0.0046~4.40μg/ml,且呈较好的量效关系(r为0.66~0. 相似文献
20.
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猫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从眼镜蛇毒分离纯化出的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成年猫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影响。方法 制成成年猫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损伤局部注射蛇毒 NGF 2μg/ (kg· d) ,分别治疗 10 d和 30d,并与对照组 (损伤坐骨神经 ,不给药物 )比较。结果 术后 10 d,对照组术侧远端神经纤维数量比治疗组明显减少(P<0 .0 1) ,治疗组术侧足底刺激出现早 ,肢体活动恢复快。术后 30 d,治疗组术侧远端神经纤维大量再生 ,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已明显超过对照组和术后 10 d组水平 (P<0 .0 1) ,但结构紊乱 ,轴突和郎氏结消失。术侧肢体在连续注射 NGF 16 d左右出现足底刺激反应消失 ,肢体瘫痪等改变。结论 眼镜蛇毒 NGF在神经损伤早期应用能减轻神经纤维发生的溃变 ,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与功能恢复 ;而损伤局部长时间注射蛇毒 NGF则会导致神经纤维增生过度 ,丧失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