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与5-HT1A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感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投射的神经元呈5-HT1A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将FG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节段(L6-S2)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这些FG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以同侧为主;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结肠后,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骶髓DCN和IML,以同侧为主,在同侧脊髓背角I层、II层和深层也有少量的分布。另外,在腰骶髓DCN和IML内,还可观察到大量5-HT1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同时有部分Fos蛋白阳性的FG逆标神经元呈5-HT1A受体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DCN和IML内的5-HT能终末可能对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腰髓向臂旁外侧核(LPB)投射的Calbindin D-28K(CB)样阳性神经元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和SP受体(SPR)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四甲基罗达明(TMR)逆行追踪与CB、SPR或Fos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标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将TMR注入一侧LPB后,大量的TMR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腰髓背角Ⅰ层、外侧脊核(LSN)和中央管周围灰质(X层)。Ⅱ层内也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TMR逆标神经元。2.CB样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髓背角Ⅰ、Ⅱ层,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的CB样阳性细胞呈密集分布。3.SPR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腰髓背角Ⅰ层、LSN和X层。Ⅱ层内也可见少量的SPR阳性神经元。4.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同侧足底后诱导的Fos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腰髓背角Ⅰ、Ⅱ层、Ⅴ~Ⅶ的外侧部。5.TMR/CB/SPR和TMR/CB/Fos三标神经元均主要分布于背角Ⅰ层,Ⅱ层内也有少量的三标神经元。其中位于Ⅰ、Ⅱ内的TMR/CB/SPR三标神经元数分别各占TMR、CB和SPR单标神经元数的10.3%、9.8%和14.6%,而TMR/CB/Fos三标神经元数分别各占TMR、CB和Fos单标神经元数的11.8%、10.6%和15.8%。结论腰髓背角Ⅰ、Ⅱ层内,传递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LPB投射的部分CB样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SP能的初级传入。  相似文献   

3.
用HRP与荧光金(FG)结合的示踪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脏面”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发现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后,逆行标记的金色荧光细胞出现于双侧L_5~S_2的“内脏面”,细胞密集于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IML),此外,还出现于双侧的I层及外侧脊髓核(LSN)。HRP注射于一侧盆神经后,逆标细胞出现于术侧的L_6和S的IML,偶见于中介核(IC)。在IML内,HRP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其腹侧份,而FG标记的上行投射神经元主要位于背侧和背内侧部,亦可见少数FG标记细胞混杂在HRP标记细胞之间。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对IML的命名、组成和功能以及LSN的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作为新的神经递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NO可激活或增强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引起神经元内cGMP紧张性升高,进而引起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反应。还可以调节神经元c-fos的表达,引起平滑肌舒张,并与Alzheimer病等神经疾病有关。本研究用NADPH脱氢酶法观察了猫脊髓内NO合成酶阳性细胞及纤维的分布。阳性细胞出现于纵贯脊髓全长的中央管周围灰质,胸髓、腰上段和骶髓的中间带外侧核(IML),后连合核(DCN)。另有少量阳性细胞散布于后角浅层及Ⅶ层,个别细胞位于骶髓IML与Onuf核间的“联系细胞桥”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鼠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形态学方法,用生物素标记的葡聚糖胺(BDA)顺行标记从脑桥排尿中枢(PMC)投射到腰6至骶1(L6~S1)脊髓节段的神经末梢。将荧光金(FG)注入盆节逆行标记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PPNs),并且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判断该逆标的神经元是否为胆碱能性的。于L1~L2节段IML区和L6~S1节段骶副交感核(SPN)分别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麦芽凝集素结合的HRP(WGA-HRP),分别在L6~S1检测逆标神经元和L1~L2节段检测顺行标记终末。结果显示,于L1~L2节段IML区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部位注射HRP,在同侧SPN的背内侧发现有逆标神经元,且该神经元为非胆碱能神经元,其胞体显著小于PPNs(P<0.05)。BDA标记的神经末梢主要位于L6~S1节段双侧IML区,也是SPN的所在部位,并发现有些末梢和同侧逆标的HRP阳性神经元有紧密接触。SPN中电泳入WGA-HRP,发现在L1~L2节段IML区有顺标的神经末梢。上述结果提示,脑桥排尿中枢可能通过位于SPN背侧的中间神经元对L1~L2节段IML区内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重组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追踪技术,观察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突触前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方法:在成年雄性C57小鼠一侧盆神经注射伪狂犬病毒,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全脑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特异性标记脊髓神经元,观察盆神经初级传入的突触前神经元与痛相关神经元的共存情况。结果:将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病毒注入盆神经后,脊髓和脑内大量核团,如下丘脑、运动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和腰骶髓后连合核(DCN)都可观察到密集分布的突触前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DCN内存在大量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且SPR阳性神经元与盆神经跨突触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不共存,这些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呈GABA阳性。结论:DCN是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的关键中继部位,内脏伤害性信息可能在DCN处进行初级调控后向上逐级传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P物质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SPR)阳性神经元向臂旁核及中线/板内核群的分支投射并为其参与痒觉信息传递提供证据。方法:利用小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向10只8周龄C57BL/6小鼠的臂旁核及丘脑中线/板内核群内分别注射四甲基罗达明(tetramethylrhodamine-dextran,TMR)及荧光金(fluoro-gold,FG),观察小鼠脊髓背角的TMR/FG双标神经元。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双标神经元表达SPR和在急性痒模型下表达Fos的情况。结果:脊髓背角I层、脊髓外侧核(lateral spinal nucleus,LSN)及脊髓背角IV~V层均可观察到TMR/FG双标神经元,且部分双标神经元分别表达SPR及Fos蛋白。结论:脊髓背角存在同时向臂旁核及丘脑中线/板内核群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部分双标神经元表达SPR并参与痒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比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向丘脑和臂旁核的谷氨酸能投射进行了观察。磷酸激活的谷氨酸胺酶(PAG)是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识物。PAG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少量PAG样阳性胞体也见于它们的Ⅱ层外侧部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及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4%,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3.2%呈PAG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2.7%,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4.3%呈PAG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3%和24.6%,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PAG/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PAG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1.6%和30.1%。外侧网状核内的部分PAG样阳性神经元也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或臂旁核投射。Ⅰ层内的双?  相似文献   

9.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H)脱氢酶反应观察了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胞体浓染且突起显示良好的类似Golgi染色的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亘脊髓全长的中央管周围灰质(X层),胸腰髓(T1-L3)的中间带外侧核、中介核及腰骶髓(L6、S1)的骶髓副交感核和后连合核,少量弥散于后角Ⅳ~Ⅵ层。后角Ⅲ层内可见较多的胞体浓染或淡染但突起短或未见阳性突起的小型神经元。前角内无阳性神经元,但有较多串珠状阳性终末支,并在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上形成终扣。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后角Ⅰ层和Ⅲ层密集,其它部位稀少。在胸腰段和腰骶段脊髓后角内、外侧缘有行向腹侧的内、外侧阳性纤维束,外侧束集中而粗大,阳性纤维束终止于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切断后根和半横断颈髓的实验表明,后角Ⅰ层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来源于脊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中枢突,而Ⅲ层内的阳性纤维和终末则为Ⅲ层和后角深层阳性细胞的突起。结合文献和本文结果可以推断,一氧化氮在躯体和内脏感觉的传入过程及内脏传出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NADPH脱氢酶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IML)、主盆神经节(MPG)及阴茎勃起组织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成分的分布。在L_6、S_1节段的lML内发现有中等大小的阳性神经元,每张切片2~10个。MPG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元,染色极深,分布不均匀。以盆神经进入端阳性细胞最密集。占节细胞总数的41.7%。以中小型为主(直径10~30μm,79.1%),阳性纤维分布于节细胞之间。其中既有阳性细胞自身的突起(节后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内脏初级传入与口面部深层组织躯体伤害性信息是否汇聚于孤束核(NTS)中向臂旁核(PBN)投射的儿茶酚胺(CA)能神经元。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动物以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臂旁外侧核(LPB)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并行FOS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第二组动物以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并行F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两组大鼠NTS内的标记细胞和纤维进行了观察。两组实验中,主要在NTS的内侧、中间内侧和连合亚核内观察到重叠分布的TMR、FOS或TH、FOS单标神经元。其中部分TMR逆行标记的或TH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并与BD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形成紧密接触。提示大鼠NTS内的CA能神经元可能汇聚了内脏初级传入和口面部深层组织的躯体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LPB投射。  相似文献   

12.
丁玉强  郑恒兴  龚良维 《解剖学报》1998,29(3):251-254,I008
为了解贫办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妥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酝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大。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  相似文献   

13.
党小荣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2):173-177,T036
应用四甲基罗达明逆行标记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大鼠孤束核内 5 -HT能纤维和终末与向臂旁核投射的 NOS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观察。将四甲基罗达明注入一侧外侧臂旁核后可见孤束核尾段背内侧、胶质、小细胞、内侧、中间内侧等亚核和连合亚核内出现较多的逆标神经元 ,四甲基罗达明逆标和 NOS阳性神经元以及 5 -HT阳性终末重叠分布 ,其中四甲基罗达明和 NOS双重阳性神经元分别占四甲基罗达明逆标和 NOS阳性神经元总数的 8.3% ( 14 /16 8)和 18.4% ( 14 /76 )。在此 5 -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包绕着 NOS阳性神经元、四甲基罗达明逆标神经元及四甲基罗达明和一氧化氮合酶双重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形成点状紧密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 ,孤束核内来自下行性抑制系统的 5 -HT能纤维和终末可能与向臂旁核投射的 NOS阳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从而可对 NOS阳性神经元所传递的包括伤害性信息在内的内脏感觉传入信息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臂旁核向丘脑腹后内侧核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发胜  高蓉  李云庆 《解剖学报》1999,30(4):306-309,I005
目的 观察参与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臂旁核是否向与躯体感觉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的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 方法 四甲基罗达明(TMR)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和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技术。 结果 将TMR或HRP注入一侧VPM 后,TMR或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臂旁外侧核、KF核和臂旁内侧核;对侧臂旁外侧核和臂旁内侧核内仅见少量TMR或HRP逆标神经元。将BDA注入一侧臂旁核后,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主要见于双侧VPM、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胶状质核和丘脑后核,注射区同侧的BDA顺标纤维和终末明显多于对侧。 结论 臂旁核不仅与内脏感觉信息的传递有关,而且与躯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可能也有密切关系,并可能在躯体伤害性信息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HRP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的方法,对骶髓“内脏面”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向臂旁外侧核及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L-ENK样神经元分布于整个“内脏面”上,尤以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为密集。在中间带外侧核内,L-ENK样神经元的分布与向盆神经注入HRP后逆行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分布位置重叠,能明显地划分为背侧带和外侧带。在Onuf核及其与骶髓副交感核之间的联系细胞桥上首次发现有L-ENK样神经元存在。将HRP注入盆神经结合L-ENK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骶髓副交感核外侧带和背侧带均发现大量HRP/L-ENK双标细胞。几乎全部HRP标记细胞均为HRP/L-ENK双标细胞,个别双标细胞出现于中间带外侧核的中间带(interband)内。将HRP注入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结合L-ENK样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内脏面”的中间带外侧核、中介核和后连合核处都发现HRP/L-ENK样双标细胞。上述结果证明猫骶髓“内脏面”、Onuf核及联系细胞桥上均有L-ENK样神经元分布,其中“内脏面”向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投射的二级神经元有一部分含有L-ENK样活性物质,骶髓副交感核的外侧带、背侧带和中间带均有L-ENK样副交感节前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内5-羟色胺(5-HT)样阳性终末与表达5-HT1A受体(5-HT1A R)的前庭-臂旁核投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法 运用逆行束路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臂旁核后,在双侧VNC的各个核团内均可观察到许多TMR逆标神经元,但以同侧为主.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前庭内侧核(MVe)、前庭下核(SpVe)、前庭上核(SuVe)、前庭外侧核(LVe)、X核以及Y核的一些区域内,许多神经元表达5-HT1A R样免疫阳性,并可观察到大量5-HT样阳性纤维和终末.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一些TMR逆标神经元同时呈5-HT1A R样免疫阳性,且有部分5-HT样阳性终末与TMR/5-HT1A R双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 提示5-HT可能通过5-HT1A R对前庭神经核复合体-臂旁核间的信息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发胜  高蓉  李云庆 《解剖学报》2000,31(2):108-112,I002
目的 观察臂旁核(PBN)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向旁核投射纤维和终末的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联系。方法 HRP逆行追踪与生物素警聚糖胺(BDA)顺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标记结果分别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结果 将HRP注入VPM后,在光镜下可见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的臂旁外侧核,Kolliker-Fuss(KF)核和臂旁内侧核。将BDA注入Vc后  相似文献   

18.
应用HRP和荧光金标记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猫骶體“內脏面”的传出神经元和二级传入神经元的分布?咀偌磷⑷肱枭窬?标记的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同侧中间带外侧核,由它组成的骶髓副交感核在以S2为中心的两个骶髓节段内(有时为三个),形成长约6-10mm的细胞柱。在横切面上,核的中段以上分为位于Ⅶ层外侧缘的外侧带和位于Ⅴ层的背侧带,但在核的尾侧段则二者融合为一。中介核和中间带内侧核也存在少量逆标神经元。示踪剂注于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一侧或双侧)后,逆标的盆内脏二级传入神经元主要存在于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和骶髓后连合核,在中间带外侧核位于两团传出神经元之间的中间带,但在核的尾侧段则位于骶髓副交感核的背外侧部,个别细胞混杂于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之间,中介核和中间带內侧核也有少量二级传入神经元分布?送?相当数量的盆内脏二级传入神经元位于后角Ⅰ层。本文结果证明猫骶髓中间带外侧核至少由两种不同性质的神经元即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盆内脏二级传入神经元组成,两者在中间带外侧核区有明确的定位分布,因此,可将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划分为传出亚核和传入亚核,传统上笼统地将骶髓副交感核等同于中间带外侧核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