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Stargardt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Stargardt病患者7例14眼拍摄彩色眼底图像,其中6例12眼行FFA检查,7例14眼行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检眼镜检查4眼黄斑区色素紊乱呈颗粒状,FFA表现为暗脉络膜背景荧光,黄斑区呈现透见荧光,牛眼状高荧光,眼底检查8眼黄斑区表现为卵圆形变性区并呈金箔样反光,后极部出现黄色斑点,FFA表现为后极部斑点状荧光,晚期呈强荧光。OCT检查发现14眼神经上皮层变薄甚至缺失。结论Stargardt病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萎缩,FFA表现为黄斑区透见荧光,OCT表现为视网膜厚度变薄,二者的临床应用为该病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丽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8-48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遣影特征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25眼)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Vogt-小柳原田病的患者均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不清,黄斑呈囊样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细,后极部视网膜弥漫性水肿。FFA主要表现为:FFA表现为特征性后极部早期多发性荧光渗漏点,晚期视同膜呈多囊样视网膜下荧光素积存。复发1例眼底呈晚霞状,无赤光下可见赤道部Dalen—Fuchs结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5只眼底炎症基本得到控制,显效者17只眼(66.7%),好转者8只眼(33.3%)。所有病例出院时视力均高于0.5(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眼球钝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方法对38例(48只眼)眼球钝挫伤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视神经挫伤(8只眼),视盘水肿、出血、FFA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视网膜震荡(22只眼),眼底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FFA:视网膜静脉早期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数片遮蔽荧光,小静脉管壁不均匀轻度荧光着染;视网膜出血(8只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7只眼),视盘颞侧可见一条或数条黄白色弧形或条纹样,凹面朝向视盘。FFA:血管下方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裂孔(3只眼):其中板层裂孔1只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裂孔(2只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及时准确了解眼球钝挫伤的部位和程度,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43例中并发脉络膜皱褶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2例患者行ICGA检查,4例患者行OCT检查。结果:43例VKH患者中,12例(27.9%)出现脉络膜皱褶。眼底表现为明显视网膜水肿,缺乏明显明暗相间的条纹,FFA中以数目不等细小条状弱荧光为主,有时也表现为粗大弱荧光,多围绕视乳头呈放射样排列。ICGA造影早期表现为条状低荧光或正常荧光,造影晚期为高荧光或低荧光,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低荧光条带相对应,但没有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明显。OCT显示脉络膜皱褶累及脉络膜和RPE层,呈波浪样或局部小突起。所有患者治疗后,脉络膜皱褶减少或消失。结论:VKH综合征并发脉络膜皱褶临床并不少见,FFA多表现为围绕视盘放射状弱荧光,治疗后可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细胞病变的眼底表现 ,及相应的眼底血管造影表现。采用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观察本病眼底改变 ,共 5例 ( 7只眼 )。结果 :FFA :3只眼急性病变病灶早期为弱荧光 ,晚期着染荧光 ,4只眼陈旧病灶为色素上皮脱色素的窗样缺损及色素沉着的遮蔽荧光。ICGA :3只眼急性期病变呈斑片状充盈缺损 ,3只眼陈旧病灶弱荧光斑 ,1只眼无异常表现。可见 ,本病变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 ,继发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可能为脉络膜炎性病变所致。1 临床资料患者 5例 ( 7只眼 )均为女性 ,年龄 2 …  相似文献   

6.
韩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15-1016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及造影确诊为ARNS患者14例20只眼,分析总结其临床及FFA表现。结果FFA图像中视盘边界不清,晚期强荧光者17只眼;周边部病灶区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广泛闭塞16只眼;部分仅见闭塞的血管暗影,检眼镜检查所见的部分呈白线状的血管仍有荧光素通过,病灶区与正常视网膜交界处较多的荧光素渗漏点者15只眼;视网膜脱离者8只眼。结论ARNS的FFA表现主要是视盘强荧光和视网膜血管闭塞及病灶区脉络膜荧光不清晰散在的点片状强弱荧光不均匀区。FFA检查可进一步了解病变损害的程度,对ARNS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表现。方法:对20例(40只眼)患者的眼部表现及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双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多发性渗漏,36只眼形成多囊样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8只眼视盘表面辐射状毛细血管渗漏,6只眼视盘及周围有条状出血遮蔽荧光,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未见受累。结论:VKH的FFA特征为RPE的多发性渗漏,多有囊样荧光素积存的特征性外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PSRH)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发病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24只眼的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 结果:24只眼中,20只为近视眼,平均年龄22岁.24例中20例为单眼发病.PPSRH 7只眼,伴视盘表面出血16只眼,伴玻璃体出血2只眼.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不规则强荧光或结节状强荧光,未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 结论:根据FFA表现,PPSRH符合视乳头埋藏性玻璃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MC)的临床特征,指导诊疗。方法:总结了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IC-GA)确诊为MC10例患者13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近视者9例女性占8例。眼底表现均在后极部网膜上散在分布多个或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病灶,有3只眼伴发了黄斑部新生血管膜(CNV)。荧光造影显示病灶早期低荧光,后期高荧光或荧光渗漏。结论:MC少见且易复发、多见于患有近视的年轻女性。应详细分析临床表现及血管造影特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牵牛花综合症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收集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牵牛花综合症13例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底特征性表现为,眼底可见增大的视乳头呈漏斗形凹陷,其被环形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包围.视乳头中央为白色簇状白色胶质样组织.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凹陷边缘呈放射状发出,其数量增加,动静脉难辨.FFA特征为:漏斗状凹陷中心的白色组织遮蔽荧光或弱荧光,其外为环形强荧光,最外圈为透见荧光,一般少见荧光渗漏.结论眼底检查、FFA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可明确诊断牵牛花综合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36例51眼的眼底和FFA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51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15例30眼,单眼发病的有21眼.其中以Beheet's病最多,15例19眼;Vogt-小柳-原田病8例15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7例10眼;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葡萄膜炎6例7眼.多数患者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视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 结论 不同病因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有其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征.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而且会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3例(46眼)Stargardt病及黄色斑点状眼底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见。单纯黄斑变性16例,中心凹周围有斑点的黄斑变性5例,黄斑变性伴后极部弥散性黄色斑点1例。无黄斑变性的后极部弥散性黄色斑点1例,黄斑变性区表现为密集点状透见荧光,夹杂点状遮蔽荧光。大多数斑点呈透见荧光,少数呈遮蔽荧光.4例显示脉络膜湮没征象。所有病例均未见荧光素渗漏。本病具有典型的荧光征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6例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视乳头周围呈一环形条纹,由此向不同方向呈放射状发出,延伸数毫米逐渐变细而终止,仅限于眼底后极部。造影中条纹一直显强荧光,其中4例条纹侵犯黄斑,引起黄斑部出血及渗出,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自破裂的玻璃膜侵入视网膜下所致。  相似文献   

14.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因素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因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95例(103只眼)的发病特点,以及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表现。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52.4岁。8例(10只眼)无原发病,87例(93只眼)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或)眼底动脉硬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早期视盘全部或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造影晚期视盘荧光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缺血区呈强荧光者76只眼(  相似文献   

15.
对6例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视乳头周围呈一环形条纹,由此向不同方向呈放射状发出,延伸数毫米逐渐变细而终止,仅限于眼底后极部。造影中条纹一直显强荧光,其中4例条纹侵犯黄斑,引起黄斑部出血及渗出,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自皮裂的玻璃膜侵入视网膜下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典型图像特征.方法 对23例(46眼)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患者进行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23例患者OCT均表现为后极部程度不等的神经上皮脱离,呈“拱桥样”高度隆起,通常被薄的间隔分成几部分,呈囊样或多囊样,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914.64±391.30) μm.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下液逐渐吸收,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和高度逐渐恢复正常,最终完全吸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消失,OCT恢复正常,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60.88±29.49) 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P<O.01).结论 Vogt-小柳-原田病O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并能够直观地呈现其视网膜组织微细结构的改变,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及视力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e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同步造影中脉络膜、视网膜血管的早期充盈特点。方法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23例CSCR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并分别观察FFA和ICGA中视网膜、脉络膜动脉的充盈时间。结果23例患者(23眼)眼底血管的早期充盈状态有两种形式:12例患者脉络膜动脉的充盈在ICGA中早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在FFA中却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11例患者脉络膜动脉的充盈在ICGA和FFA中均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两种充盈状态下ICGA和FFA中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患者眼底血管的早期充盈状态中充盈倒置现象的发生与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挫伤性视网膜损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108眼眼挫伤分别经FFA及O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震荡表现轻,预后较好,而视网膜挫伤表现重预后差。结论:对于眼挫伤都应常规检查眼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要行FFA及OCT检查,他们是评价视网膜损伤的有效客观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dnal nemosis syndrome,ARN)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i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17例(18只眼)ARN患者行FFA,分析其图像的特征。结果 FFA主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视网膜动脉变细或节段性充盈。周围有斑片状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血管壁渗漏。周边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闭塞,有无灌注区,视网膜坏死区多位于周边部,早期呈弱荧光,后期呈斑驳状强荧光。结论 通过FFA检查,能确定ARN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后葡萄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37例后葡萄膜炎患者(69眼)均在临床检查眼底、裂隙灯、三面镜及必要的病毒学检查确诊,并均于治疗前行眼底彩照、FFA检查。结果 小柳-原田综合征12例,23只眼,其中1例1眼,合并糖尿病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2眼;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例,2眼;Eale’s病8例,16眼;Behcet病12例,24只眼:鸟枪弹丸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例,2眼。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发现临床上难以发现的病变,对确定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助于分析掌握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价治疗的效果、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随访观察,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