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病人心室率小于 4 0次 min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极易出现心脏停搏、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紧急心脏起搏是救治该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总结了床边锁骨下静脉穿刺紧急心脏起搏 2 4例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自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6月 ,床边起搏救治心动过缓心室率少于 4 0次 min病人共 2 4例。其中 ,男 16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6 .5± 14 .4 )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2例 ,急性心肌炎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6例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  相似文献   

2.
对10例次老年人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临时起搏2人,永久起搏8人)出现的伴发症:如电极难于嵌顿、起搏阈值远期升高、囊袋感染、术中出现短阵室速、术后心悸、老年人起搏器综合征等逐一进  相似文献   

3.
儿童永久心脏起搏的病因分布及不同起搏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永久性心脏起搏的病因和起搏方式的差异.方法:25例患儿分为两组,A组11例心内膜起搏,其中心脏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7例,先天性CAVB(CCAVB)2例,窦房结功能不全和病毒性心肌炎(VMC)各1例;B组14例心外膜起搏,心脏术后12例,CCAVB 2例.结果:心脏术后CAVB 19例(76%),CCAVB4例,窦房结功能不全和VMC各1例.起搏器相关并发症:A组无;B组5例,其中4例更换为心内膜起搏.结论:心脏术后CAVB是小儿永久性心脏起搏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方面以心内膜起搏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起搏电极的植入途径及永久起搏器的类型。方法选择1987年至1999年安置的80例永久起搏器患者。结果经颈外静脉植入电极6例,手术时间(256±75)min,经头静脉植入电极48例,手术时间(247±65)min,P>0.05;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电极26例,手术时间(118±35)min,P均<0.01。其中,AAI型3例(4%),DDD型5例(6%),VVI型72例(90%)。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优于其他途径;VVI型起搏器在我国仍然是主要使用的起搏器。  相似文献   

5.
董军  李青  王瑶  王宏志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22-1324
目的 探讨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置人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取33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在观察起搏信号情况下送入右心室,通过测定阈值及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观察术中、术后起搏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3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32例起搏成功,1例发生电-机械分离.起搏阈值均〈0.9 V,持续时间12.47~161(67.05±34.48)h,起搏电极位于心尖部23例,右室流出道10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床旁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的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及手术,并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  相似文献   

6.
黄春燕 《现代保健》2010,(26):122-123
随着心律失常诊疗技术的发展,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并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也用于治疗快速的心律失常[1].2005年4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共行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42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比较,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室激动顺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于本院行DDD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79例,根据心室电极置入位置不同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38例,右室流出道起搏组41例。测量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完全起搏时QRS波群平均时限,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RVA组6个月,12个月随访的LVEF、CI、E/A未显著降低,RV-OT较RVA起搏时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窦性心律时QRS波时限比较,各部位起搏时QRS波时限均延长(P均〈0.05),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时限显著长于RVOT组(P均〈0.05)。结论RVOT和RVA起搏,在血流流动力学指标上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RVOT和RVA起搏相比,能够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相似文献   

8.
感染是安置埋藏式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正确的预防感染是埋藏式起搏器成功的关键。我科自1996年以来 ,共安置了经静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176例 ,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75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0 1例 ,方法为按常规取颈外静脉安置心内膜电极 ,在同一切口下方胸部皮下埋藏起搏器。本组无一例发生感染 ,仅有 3例为脂肪液化引起切口愈合缓慢 ,故起搏器安置成功率为 10 0 %,现将为预防感染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预防感染的护理1.1  改善病房管理 在对患者作好术前准备 ,清洁皮肤及送进导管完后均需使用紫外线进行病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非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方法对92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围手术期31例出现起搏心律(起搏组),61例为自主心律(待起搏组)。与待起搏组比较,起搏组患者年龄偏大[(63±16)岁vs(55±12)岁,t=2.87,P〈0.01],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58%(18/31)vs12%(7/61),x2=19.61,P〈0.01;心肌病:7%(2/31)vs0%(0/61),P〈0.05]和晕厥病史的患者[10%(3/31)vs0%(0/61),P〈0.05]相对较,24h动态心电图(Holter)[97%(30/31)s48%(29/61),x2=26.73,P〈0.01]和超声心动图(UCG)[97%(30/31)vs46%(28/61),X2=26.08,P〈0.01]检查结果异常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需全面评价患者的临床情况,Hoher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UCG显示心肌病变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晕厥的患者,具有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明显指征,阿托品试验阳性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起搏器在小儿暴发型心肌炎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所有患儿采用静脉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及肱静脉。先放置血管鞘管,再沿该鞘管送人临时心脏起搏导管,借助心电图、超声或x线下导管头端定位于右心室心尖部。选择抑制型同步起搏器,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设置起搏频率95—135次train,起搏阈值电流5mA,起搏感知电压10mV。结果:24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4h内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人术,14例在X线透视下完成,10例于床旁放置。16例患儿康复,8例死亡。起搏导管放置时间短者1.5h,最长8d。住院时间最短8h,最长40d。结论:小儿暴发型心肌炎应早期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如病程中出现心室率过慢(〈50次/min)、或室率逐渐下降,或其他严重致死性心律失常等,应及早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1.
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起搏器组 38例 ,为 1998年 1月~2 0 0 0年 1月住院接受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男性2 1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4~ 83岁 ,平均 6 1 9岁 ,均因有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显著临床症状 ,如乏力、头昏、黑朦、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药物治疗无效而接受紧急临时性心脏起搏术或永久性心脏起搏术 ;对照组 36例 ,为 1991年 12月~ 1997年 12月 ,住院治疗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男性 2 3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6~ 89岁 ,平均 5 8 3岁 ,均具有与恶性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临床症状 ,因当时医疗条件所限仅应用药物治疗。上述…  相似文献   

12.
李政  张志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75-1177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中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61.8±19.3(28~81)岁。患者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共使用心室主动电极导线60根,电极导线固定部位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35根,右室流入道间隔部25根。术前、术后7d及出院后1、3、6、12、24月同一起搏频率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起搏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右室间隔部起搏术后7d及出院后1、3、6、12、24月EF、FS、SV和CO各参数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中期随访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超声心动图可作为长期随访观察起搏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瑞 《现代保健》2010,(3):89-89
临时起搏是用双电极导管经周嗣静脉送到右心室,电极接触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永久心内起搏器置入术是将脉冲发生器植入体内进行心脏起搏的技术,用于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min)的患者。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等送到有心室或右心房接触心内膜,起搏器埋藏于皮下,适用于长期起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心脏起搏器安置1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怀玲 《职业与健康》2003,19(12):184-185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现代医学电子仪器 ,它产生脉冲电流刺激心脏 ,以代替心脏起搏点 ,引起心脏搏动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的障碍 (主要为缓慢的心率失常 )。我院循环内科自从开展了心脏起搏与导管技术 ,可在任何时间紧急进行心脏起搏 ,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共为 10例患者安置了心脏起搏器 ,成功了 10例 ,其中 1例为临时起搏器 ,9例为永久性起搏器 ;病因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4例 ,房室传导阻滞 5例 ,心肌炎 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1 1 患者准备 首先告诉患者要解除思想压力 ,保…  相似文献   

15.
《自我保健》2009,(8):4-4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新区重点学科。也是全市首批具备心脏冠脉介入和心脏起搏资质的医疗定点、准入单位之一。心血管内科门诊从每周一至周六全天开设,并设有专家门诊。目前。科室拥有国际先进专业设备、床位50张、在职医师18名。并开展一系列介入性心脏病诊断,常规的治疗项目有: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缓慢型或快慢交替型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房室同步起搏器工作方式对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拟研究在2009年3月—2011年6月期间于我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及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双腔起搏器安置且的患者20例。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模式(intrapatient model),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及彩色M型超声(M-mode),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及C型利钠肽(CNP)酶联免疫分析,分析双腔起搏器工作方式对心功能影响程度。结果起搏前后患者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及心律失常具有明显差异,其中QRS波时限、室间收缩同步性指标I IVMD、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指标SPWM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LVEDD相比,显著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BNP(pg/mL)提示植入前(20.48±3.83),植入后(13.67±3.42).t=21.12,P〈0.01。结论对房室同步起搏方式下心功能及心律失常变化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该类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变化特征,由此针对可能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做到前瞻性预防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曹文美 《工企医刊》2008,21(5):62-63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的心律失常。我科自2001年6月~2007年12月共对58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单腔37例,双腔20例,ICD起搏器1例,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3例,发生率为11.6%,其中囊袋血肿10例、电极脱位10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感知+起搏障碍2例、囊袋破溃2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梗死2例。结论 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熟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8年3月~2 0 0 0年3月为4例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在床旁紧急实施了心脏临时起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4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5 8~75岁。临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VVI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98d 1例。4例患者心率为2 5~5 0次 min。全部患者合并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反复阿-斯综合征2例,一次1例,黑朦、晕厥1例,其中1例合并有心源性休克。1.2 植入方法 (1)穿刺部位:左锁骨下静脉2例,右锁骨下静脉2例,其中1例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囊袋出血的影响,从而来判断它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01/2009-12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患者95例资料,以是否同时行CAG分为造影组42例与非造影组53例,观察冠心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以及起搏器囊袋出血情况.结果:造影组42例患者中18例为冠心病,占44.4%.起搏器安置的囊袋出血情况:造影组为4例9.5%,非造影组为5例9.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增加囊袋出血,两者同时进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