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 确定人调控双眼水平同向运动行为的皮质中枢的位置。方法 选择健康人10名作为受试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使用GE Signa Highspeed MR/i1.5T超导MRI仪及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fMRI技术对功能区进行成像。结果 被激活脑区位于双侧额叶,集中于Brodmann 8区和6区的位置;功能信号强度及范围:双侧对称4例,左侧为主2例,右侧为主2例,单侧2例。结论 人调控双眼水平同向运动的皮质中枢位于Brodmann 8区和6区的位置;功能活动有对称、偏侧及单侧现象。fMRI是定位脑功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人调控双眼垂直协同运动皮质中枢的位置。【方法】选择健康人12名作为受试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使用GE Signa High speed MR/i1.5T超导MRI仪及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fMRI技术对功能区进行成像。【结果】被激活脑区位于双侧额叶,集中于Brodmann8区和6区的位置;功能信号强度及范围:右侧为主4例,左侧为主3例,单侧3例,双侧对称2例。【结论】人调控双眼垂直协同运动的皮质中枢位于Brodmann8区和6区的位置;功能活动有偏侧、单侧及对称特点。fMRI是定位脑功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正常人脑手运动皮质进行定位。【方法】健康受试者10人,男7例,女3例,均为右利手,每个健康受试者分别完成左右手运动刺激。刺激模式为手握拳运动。fMRI检查采用Philips 3.0 T超导型磁共振机,GRE-EPI序列。使用SPM5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0例正常受试者,左手或右手运动时均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激活;同侧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及小脑存在不同比例、不同程度激活。非利手即左手运动引起右侧M1区激活体积大于利手运动引起的左侧M1区激活体积(P<0.05)。【结论】M1区是控制对侧手运动的脑皮质区,同侧M1、SMA、PPC、PFC及小脑也参与手运动,非利手与利手运动激活对侧M1区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皮质功能重组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脑运动皮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手功能区的重组状况,分析其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选择12例临床症状较轻的运动皮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组块设计的方法,双手分别行静止对指任务,在GEsigna1.5T磁共振成像仪下行数据采集,SPM99进行数据后处理,结果采用单样本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患侧脑激活区与健侧相比存在一种或多种差异,表现在:①患侧激活脑区移位,但无主运动区(M1)激活减弱(10例)。包括患侧M1区移位4例,患侧M1区和辅助运动区(SMA)均移位4例,SMA区移位2例;②患侧手指(病变对侧)动作任务时,SMA区激活较健侧任务时增强(4例)或减弱(2例);③患侧M1区激活减弱(1例)。结论:本组患者运动皮质的功能重组有两种表现形式:患侧脑区的移位代偿、患侧主运动区辅助运动区间代偿。fMRI可直观地观察功能区的分布,对指导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5):1918-1923
目的研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与皮质脊髓束受损体征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四肢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的神经内科患者, 比较病理征及腱反射阳性组与阴性组CMCT值的差异, 评估CMCT延长程度与皮质脊髓束损害体征的一致性, 以及二者一致性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271例, 年龄12~86(49±16)岁, 其中男137例(50.55%), 女134例(49.45%)。Hoffmann征阳性组[M(Q1, Q3)][9.52(8.54, 10.99)ms 比9.03(8.30, 9.53)ms]、Babinski征阳性组[19.54(16.97, 24.43)ms 比16.85(15.63, 18.55)ms]及腱反射阳性组[15.38(9.27, 19.28)ms 比10.49(8.79, 16.60)ms]CMCT值均较阴性组长(均P<0.01)。在Babinski征阳性组中, 78.01%(181/232)患者CMCT延长;而在Hoffmann征阳性组中, 仅26.03%(19/73)患者CMC...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创伤等常导致显著的吞咽功能障碍。国外文献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国内报道为62.5%,吞咽障碍可造成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窒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虽然多数脑卒中患者在6个月后能恢复卒中前的饮食,而电视透视检查显示,有一半以上患者仍遗留有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3T磁共振手运动功能成像显示皮质运动功能区。方法:20例脑功能区病变术前受试者接受指令完成扫描,通过工作站后处理最终形成三维的脑功能影像图。结果:能较好地显示出受试者的运动功能区,均定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等区域。结论:3T磁共振手运动功能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皮质运动反应并能对皮质运动反应进行成功定位。 相似文献
8.
9.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旋转光栅视觉刺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视觉皮质对旋转光栅刺激的生理反应,分析其可能的组成成分,用于进一步探索其在弱视治疗中的生理学基础。方法:对旋转光栅物理性质进行分解,分别以旋转光柑、白光作为刺激状态,白光、黑暗作为控制状态,对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采用组块模式设计方案,分三个刺激步骤进行,在GE-singa1.5T磁共振成像仪下运用EPI序列采集图像,SPM99软件进行数据离线后处理。结果:通过不同刺激状态组合,发现旋转光栅在激活初级视觉皮质区的同时,也大量激活位于高级视觉皮质区的视觉运动区(V5区),6例均有相同反应。结论:旋转光栅形成的生理刺激,除具有单纯光感觉外,还具有视觉运动的成分。fMRI能直观视觉皮质的活动情况,可用于探索弱视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相关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各向异性特征,结合扩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T)评价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对1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及57名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梗死灶及其对侧对称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对双侧皮质脊髓束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T),并分级;在DTI检查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及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FMS),将脑梗死病灶区域FA值降低率与NIHSS及CST的DTT分级与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志愿者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平均FA值双侧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病例病灶区域平均FA值与对侧比较,无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例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FA值降低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0,p=0.001);脑梗死病例大脑脚及内囊后肢FA值与对侧比较,急性期病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CST纤维束分级与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FMS)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99,p=0.000)。结论 DTI能较好的评价脑梗死后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害程度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抑郁症发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对于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和机制并不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存在脑网络的改变,本综述总结了抑郁症脑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结果,旨在从神经影像的角度探讨其神经环路的机制.方法 2014年12月在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利用“抑郁症”、“静息态”、“脑网络”等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文献,分析抑郁症相关的脑网络的关键脑区、抑郁症皮层静息态网络的改变.结果 共24篇关于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其中14篇采用ROI分析方法,ROI包含杏仁核、前额叶(腹侧、内侧、外侧)、扣带回膝前部以及小脑半球等脑区,计算ROI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8篇采用ICA分析方法,提取静息态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2篇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全脑所有脑区的功能连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论 抑郁症存在边缘系统-丘脑-前额叶皮层环路及皮层静息态网络的功能连接的异常,并且这些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及药物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以fMRI为研究手段探讨英语单词语义理解任务时的脑区激活.方法:母语为汉语的汉英双语者12人,分为英语专业组及非英语专业组,执行英语单词语义理解任务,采集fMRI图像数据,了解语言任务作业时的脑区激活分布模式.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显著的脑区激活,除传统语言脑区Wemicke和Broca区外,还出现其它脑区激活,如小脑、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等.英语专业组执行英语任务时更多依赖右侧半球机制.结论:左侧半球主导语言认知功能,右侧大脑半球不同程度参与该过程.右侧半球执行英语任务作业机制与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相关.不同受试者之间语言认知模式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右利手志愿者在单手握拳维持一定肌张力情况下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方法:对13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左右手持续握拳维持肌张力下的fMRI实验。采用SPM99对fMR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功能区定位。结果:右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区(primarymotorcortex,M1)、初级体感觉皮层(primarysenso-rycortex,S1)及右侧小脑半球。左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右侧M1及S1,右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motorarea,SMA)和左侧小脑半球。结论:握拳维持一定静态肌张力状态下的脑部激活情况与动态弹指运动相似,但初级感觉皮层也明显激活,运动前区无激活。各功能区协同作用,参与对肌张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法(BOL D)成像对患者脑胶质瘤并可能累及脑皮层功能区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检查,有助于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避免重要脑功能中枢受到损伤。方法:对12例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用双手对指刺激的方法实行动态MR脑功能成像,共计5 0个动态,每次10个动态,18个层面,扫描时间为15 9s,分别间隔以等时间的静息期,检测感兴趣区正相关系数。结果:12例患者的图像采集满意,激活区均激活边缘系统,丘脑区,激活的脑功能区包括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尤以脑胶质瘤对侧激活最为显著(8例) ,同侧也有部分激活(4例)。结论:左右手对指激活特定的脑功能区,表明患者今后的恢复功能可能是对侧功能的代偿。这对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恢复的评估以及避免脑神经功能区的损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弱视对脑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14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AAC)和9名正常视力儿童(NSC)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提取其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作为特征,采用多变量模式分析进行分类,并使用单变量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多变量模式分析对弱视儿童和正常视力儿童分类的正确率显著较高;弱视儿童组的默认网络内,默认网络与额顶控制网络及背侧注意网络之间的rsFC减弱。结论:基于rsFC的多变量模式分析可以将弱视儿童识别出来;弱视儿童组减弱的rsFC提示弱视儿童在调节外部和内部目标导向认知之间的动态平衡及相互转换以适应任务需求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7.
小脑语言功能的fMRI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技术初步探讨小脑的语义辨别功能。方法共9名受试者参加实验,fMRI刺激模式为Block Design,刺激材料通过听觉呈现,基线静息期要求受试者被动听机器扫描时的声音,以此作为控制任务。共进行两次实验,实验1任务期要求受试者仔细听无意义假词词组。实验2任务期要求听真词词组,并对词性(具体词还是抽象词)做出心理判断。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实验要求,且头动范围小于一个像素大小。fMRI实验1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颞上回(包括Brodmann第22区、42区)、双侧额下回、双侧运动区及左侧角回。fMRI实验2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颞上回(包括Brodmann第22区、42区)、双侧额下回、双侧运动区及左侧角回、右侧小脑半球。在左侧额下回激活的强度和范围上,实验2明显〉实验1。结论f胀I对小脑语言功能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通过9例正常人研究发现小脑的激活与词语语义辨别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减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的全切除病灶,已成为脑功能区和大脑深部病变手术的最大目标。尽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术中功能区和病灶的精确定位仍然是上述区域手术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功能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已成为治疗脑功能区和大脑深部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现就功能磁共振辅助神经导航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