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valvuloplasty)简称(PBMV)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PBMV的治疗效果与术前病人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ultiplan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简称TEE)是九十年代最先进的心血管病超声诊断技术,本研究应用TEE探测左心耳旨在探讨TEE检测LAA结构、形态、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价值,为PBMV术前病人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左房血栓,追踪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诊断了33例适宜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又合并有左房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并用TEE随访观察抗凝溶栓治疗经过,指导决定PBMV时间.结果33例血栓患者,左房耳血栓28例,左房血栓5例.最大血栓6.0cm×4.0cm,最小血栓0.8cm×0.6cm.所有患者均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定期复查PI及INR调整用药.治疗两周后开始反复用TEE检查,观察到左房血栓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直至消失.结论TEE不仅可定性诊断左房血栓,还可评价抗凝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左心房存在血栓条件下的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PB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左心房及心耳部存在血栓的患者在TEE监视引导下,行PBMV术,引导导丝和导管避开左心耳及附近左心房壁的血栓,即刻评定球囊扩张的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左心房及心耳部存在机化性血栓、直径≤1.0 cm的左心耳孤立性低回声附壁血栓、直径≤0.5cm的活动性血栓,行PBMV术未出现栓塞并发症;Lutembacher综合征先行PBMV术,后用Amplatzer伞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获得成功.结论TEE为PBMV术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在左心房存在血栓条件下,使PBMV术由禁忌证变成相对适应证,缩短了病程,提高了介入性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精确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导管瓣中瓣(Viv)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瓣中瓣技术治疗的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18例。术前利用TTE对心脏和生物瓣毁损情况进行详细评价,术中利用TEE对输送装置进行引导及监测,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17例患者接收Viv手术,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生物瓣狭窄及反流情况获得改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明显。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中发挥着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监测、术后评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膜病手术中的运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院63例二尖瓣膜病患者,入院后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制定手术方案,并于术中行TEE检查以明确或更改手术方案。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术中TEE检查有20例更改手术方案为二尖瓣整形术,其余43例确定行二尖瓣置换术,以术中TEE及最终术式选择为诊断标准100.00%,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TEE检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94%。结论:TEE可为二尖瓣膜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客观依据,进而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TTE)和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于我科因重度二尖瓣反流行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应用TTE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病因、反流发生机制及脱垂瓣叶部位)及反流严重程度。在术中,应用TEE于体外循环(CPB)转机前,进一步明确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及脱垂瓣叶部位;建立外周CPB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放置;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有无残余二尖瓣反流。在患者出院前,应用TTE再次评价有无残余二尖瓣反流。结果在术前,TTE评价二尖瓣反流病因的准确度为100%;TTE诊断二尖瓣脱垂及其发生部位的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7.0%。在术中,TEE诊断二尖瓣脱垂及其发生部位的准确度与术前TTE相同;TEE可准确引导上、下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放置,其成功率为100%;心脏复跳后,TEE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残余二尖瓣反流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出院前TTE证实所有患者均无残余二尖瓣反流。结论术前TTE可准确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为判断二尖瓣修复可行性及选择手术适应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术中TEE可进一步明确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准确引导上、下腔静脉内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的放置;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因此,TTE和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中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简称TEE)能较清晰地显示心脏的深层结构,给经胸超声心动图(简称ITE)显象不佳的病例提供了一个新的探测途径:本文筛选近年接受TEE检查的31例二尖瓣狭窄(简称二窄)伴房颤患者进行观察,探讨TEE对左房血栓的检出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二尖瓣脱垂的具体部位进行定位,并与手术所见对比.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测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结果 本组6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TTE诊断67个瓣叶93个分区出现脱垂,术中发现78个瓣叶104个分区脱垂,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9%和89.4%.术中发现二尖瓣反流TEE分级0级38例,1级10例,2级5例,3级7例.0级和1级者视为手术成功,而3级者因反流较多改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TTE及TEE二者结合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术前判断二尖瓣脱垂(MVP)区域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超声心动图仪,经食管三维探头X7-2t.对47例存在中至重度二尖瓣反流的MVP患者于术前进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 TEE)与RT3D TEE检查,比较2种方法判断二尖瓣脱垂区域的准确性,以术中所见做为金标准.结果 2D TEE评价MVP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低于RT3D TEE (90% vs 100%,96% vs99%,93% vs 99%,90% vs 98%,95% vs 100%,P<0.05).RT3D TEE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高于2D TEE(Kappa值:0.97 vs0.89,P<0.05).结论 RT3D TEE能快速、准确地对二尖瓣脱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左室通道(aorto-left ventricular tunnel)是主动脉与左心室之间存在的经主动脉瓣膜旁侧的异常交通,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国外于1961年首次报告本病,国内外只有零星的病例报道。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本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文献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检查报道病例很少。本文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总结TTE和TEE在主动脉左室通道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降落伞状二尖瓣(PMV)的价值,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PMV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1~64岁,平均21岁.结果超声诊断单纯PMV 3例(27.3%),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72.7%).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狭窄,5例伴有二尖瓣反流.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和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100%.4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仅行室间隔修补术.结论常规TTE、TEE、RT-3DE均能诊断PMV,RT-3DE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相比包含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作经胸超声(TTE)和TEE检查,重点探查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左房雾影、瓣膜返流和瓣膜病变等情况。结果:TTE检查拟行二尖瓣置换术21例,球囊成形术46例。46例球囊成形术者又经TEE检查后,新发现左心耳血栓12例,改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轻度返流,TEE证实为中度返流,改二尖瓣置换术。结论:TEE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左房雾影检出及二尖瓣返流的定量判断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交界区钙化对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析 2 2 3例 PBMV病例 ,比较二尖瓣交界区不同钙化程度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二尖瓣交界区钙化程度越重的患者 ,PBMV增加的瓣口面积越小。在二尖瓣 Wilkins超声评分≤ 8分的病例中 ,有交界区钙化比无交界区钙化 PBMV增加的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的改善要小 ,而在二尖瓣评分 >8分的病例中 ,尽管也存在相同的趋势 ,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交界区钙化降低了 PBMV的手术效果 ,在二尖瓣 Wilkins超声评分≤ 8分的病例中尤为明显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交界区评分是 Wilkins超声评分法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MVR)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因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反流(MR)行全机器人MVR的患者行术中TEE检查.应用TEE在体外循环(CPB)转机前明确MR病变原因及病变部位;建立外周CPB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置放;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有无残余MR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以外科所见为标准,TEE诊断退行性MR病变原因及病变部位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分别为93.1%和98.6%;TEE引导下,所有患者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均放置于适当位置.TEE引导置管成功率为100%;TEE证实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残余MR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中TEE在全机器人MVR术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8岁,因心慌、气短1年,加重1个月入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胸骨旁长轴切面示左室明显扩大,主动脉窦明显扩张,因患者肥胖、气喘,主动脉瓣短轴及左室短轴切面均显示欠佳,心尖五腔心显示舒张期主动脉瓣口大量返流,四腔心观:二尖瓣口少量返流,为进一步明确主动脉瓣病变,心衰有所好转后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一组临床上怀疑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同时进行TEE与MRI的研究 ,并将结果与手术及血管造影相对照。结果 TEE及MRI对于主动脉夹层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对于不同亚型的主动脉夹层二者各有所长。结论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TEE及MRI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应用 ,可明显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关键词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 ;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7.
经皮气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近几年发展很快,对其疗效的观察,多集中于二尖瓣瓣口面积大小和二尖瓣口舒张期压力梯度高低的变化,对左室功能的变化则报导不多。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UCG)对PBMV术前、术后左室功能进行测定,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是九十年代心血管超声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进展。自1976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者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本院的临床实践,探讨TEE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 1 风湿性心瓣膜病 1.1 二尖瓣狭窄(MS):本组28例风心病人中100%存在MS,4例为单纯性二尖瓣病变。根据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分类:≤2.0cm~2为轻度MS(13例);≤1.5cm~2为中度(8例);≤1.0cm~2为重度(7  相似文献   

19.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二尖瓣反流性病变修复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 19例二尖瓣反流 (MR)患者 ,体外循环 (CPB)前及修复术后 ,应用TEE评价二尖瓣结构的异常。在相同的仪器条件和相近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下 ,以实时目测法估测MR。结果 CPB前TEE检查纠正术前诊断 1例。CPB前MR(3 .4± 0 .5 )级 ,修复后残余MR(1.2± 1.0 )级 (P <0 .0 0 0 1)。 2例因残余MR 3级 ,再次转机行二尖瓣替换术。17例修复术患者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示残余MR与术中TEE残余反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0 .9± 0 .7)级vs (0 .9± 0 .8)级 ,P >0 .0 5 ]。后叶病变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前叶。结论 TEE在二尖瓣修复术前后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二尖瓣结构和血流的信息 ,以指导手术治疗。实时目测法半定量评估MR是术中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矫治术和非体外循环微创直视下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学。方法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心外膜超声心动图(EE)或体表超声心动图(TTE)监测行体外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外科手术的2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在218例患者中,共计实施137例TEE检查、9例EE检查和72例TTE检查,包括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缩窄、大动脉转位等64例先心病的体外循环下外科矫治术,以及154例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非体外循环下外科封堵术。结论TEE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中的优选监测技术。EE和TTE则对于非TEE适应证的外科术式或术中紧急情况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