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定位诊断和缺口大小定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118例VSD患者按照解剖学进行超声分型及测值,其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18例VSD按照广义粗略分型,超声符合率为98.3%;按照精确分型,超声符合率为83%。其中单纯膜部型易误诊为嵴下型,隔瓣下型和干下型易诊为膜周型。超声测量VSD大小与手术所见室缺大小有部分差异,差异较显著的是膜部VSD。结论超声心动图对VSD定位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对VSD大小的测量有部分差异,人体组织三维构像与超声二维切面的差异、“漏斗样”缺损、观察者径路、缺损边缘脱垂以及人为因素等,是造成超声与手术之间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208例术中所见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误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定位诊断和缺损大小的精确性。方法:208例VSD患者按照解剖学进行超声分型及测值,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08例VSD按照常用的分型法,进行精确分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3%。其中单纯膜部型易误诊为嵴下型,隔瓣下型和干下型易诊为膜周型。VSD的超声测值大小也与手术所见有所差异,尤其是膜部VSD。结论:超声对VSD定位诊断较为准确,对VSD大小的测量有部分误差。超声二维图像不能显示心脏三维空间结构的局限性、缺损伴"膜部瘤"形成、缺损边缘与右室面的粘连、缺损处合并瓣膜脱垂、探查的径路以及人为技术因素等,是造成超声与手术所见之间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7年来经双功超声和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并经手术证实的室间隔缺损(VSD)77例。超声对VSD诊断准确率97.4%,其中由双功超声诊断的准确率95.35%,CDFI诊断准确率100%。超声测量VSD大小与手术中测量无明显差别(P>0.05),但超声有轻度低估。CDFI测量VSD大小的准确性高于双功超声。并且对VSD大小与主动脉径/主肺动脉径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2月至1990年5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VSD共155例,男91例,女64例,年龄3个月至13岁。经CFM探查后直接施行手术者为100例。其定位诊断(膜周型64例,流出道型17例,流入道型17例,肌部2例)与手术发现完全一致。CFM除确诊VSD外还同时发现合并畸形10例。CFM漏诊VSD合并PDA、ASD各1例。CFM与手术符合率为99.4%。15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VSD中有50例施行右心导管检查,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股静脉与经股动脉—股静脉两种途径封堵成人室间隔缺损(VSD)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合封堵术成人VSD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桡动脉-股静脉途径封堵VSD(A组),经股动脉-股静脉途封堵VSD(B组)各15例,分别采用经桡动脉-股静脉途径介入封堵VSD、经股动脉-股静脉途介入封堵VSD,比较两组封堵成功率、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封堵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手术时间及X射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股静脉途径A组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其他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途径封堵成人VSD均安全可靠,但经桡动脉—股静脉途封堵VSD,术后患者卧床时间明显缩短,并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41例先天性心脏病二维一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92.68%(38/41)。并简要讨论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在房、室间隔缺损(ASD、VSD)的表现特征及诊断的注意事项。误诊3例,其中2例VSD误为ASD,1例系VSD+右室流出道狭窄误为法鲁氏四联症(F_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40例患者中,有37例在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确诊,另外3例虽图像质量不佳,超声仍怀疑PA—VSD,无一例漏诊。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VSD可获得可靠诊断。在超声探测中注意观察肺动脉闭锁的水平、左右肺动脉有无融合、肺血管及右室发育状况、肺血来源以及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等,有助于正确指导外科手术的筛选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娥 《护理研究》2004,18(9):819-820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 。我科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施行VSD堵闭术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平均7岁,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胸部X线诊断为VSD ,术中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VSD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1日复查心电图与术前不同且为异常者4例,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1…  相似文献   

9.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术后补片旁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以来我们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CDE)诊断了6例室间隔缺损(VSD)手术后补片旁漏的患者,有以下特点:(1)术前患者均为中等以上大小的嵴下型VSD;(2)VSD补片旁漏多发生于法乐氏四联症(F4)、右室双出口(DORV)及单纯大VSD的患者;(3)扇形超声观察补片旁漏间隙多在2.4mm;(4)利用2D—CDE可见收缩期通过此间隙的过隔血流信号;(5)连续多普勒(CW)或脉冲多普勒(PW)在此间隙右室面可测及高速射流信号;(6)配合心脏听诊诊断术后补片旁漏为重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STIC)技术辅助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疑诊VSD的43胎胎儿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均加行STIC检查。对比常规超声与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的敏感度。结果产后确诊VSD 27胎。常规超声诊断19胎VSD,诊断敏感度为70.37%(19/27);单独使用STIC诊断VSD 20胎,诊断敏感度74.07%(20/27);STIC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诊断VSD 25胎,诊断敏感度92.59%(25/27),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C技术能为诊断胎儿VSD提供更多信息,可作为常规超声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VSD合并RVOTS手术治疗76例。结果:全组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VSD合并RVOTS术前易漏诊;术中仔细探查、有效疏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63例先心病患者的心导管资料与手术诊断作对比分析,以探讨常见先心病诊断的经验教训。临床资料及方法本组经右心导管检查诊断为先心病,并经体外循环手术的63例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4 3/12~27岁。室间隔缺损(VSD)30例,其中VSD并其它畸形6例(并PDA2例,纠正型左位大动脉转位、主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各类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产前超声特征,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VSD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91例新生儿VSD的产前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新生儿随访,比较产前诊断与产后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各类VSD产前声像学特点,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VSD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结果 本组VSD共91例,膜周部VSD 71例,肌部VSD 12例,双动脉瓣下VSD 6例,多发(2个部位以上)VSD 2例.漏诊7例,符合率92.3%(84/91).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产前发现VSD的重要手段,但双动脉瓣下VSD、肺动脉下VSD及小型VSD易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T-3DE)对于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对88例VSD患者测量VSD最大径线并行RT-3DE测量缺损面积,包括单纯VSD 53例,法洛四联症29例,双腔右心室2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结果 三维测得的VSD面积与术中测算面积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VSD的三维面积测值与手术相关性比二维径线更好.随着VSD的加大,RT-3DE优越性更明显.结论 RT-3DE能为VSD的定性与定量描述提供更详尽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 (MRI)在小儿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MRI检查 ,其中 6例作心血管造影 (ACG) ,5 7例行手术。结果  82例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6 0例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11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 ,ASD合并PDA 1例 ,VSD合并ASD、PDA 3例 ,ASD 2例 ,PDA 3例。MRI检查出超声心动图漏诊的伴有主动脉弓病变 18例。结论 小儿常见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MRI诊断结果与超声相符 ,能显示心外大血管异常是MRI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经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来非外科治疗VSD的一种新方法[1 - 2 ]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术前、术中、术后的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原因。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VSD2 9例、ASD VSD2例,均为膜周型,行经导管介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男13例,女18例,年龄2~15岁,平均(8.1±4 .5 )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室间隔缺损间距为3~12 mm,不合并有需手术矫正的心血管畸形和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向左分流,选用封堵器型号为4~14mm。使用仪器为东大阿尔派2 0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急诊四肢Ⅱ类手术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VSD组38例,采用VSD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手术及引流方法治疗。观察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总费用(不含内置物)等。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不含内置物的治疗总费用四个计量指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VSD组也明显优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处理四肢Ⅱ类手术创面时,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空间、时间相关图像(3D—STIC)技术评价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2082例胎儿,疑诊为VSD的17例胎儿行STIC检查,并测量缺损大小;比较两种方法诊断VSD及测量缺损大小的差异。结果产后证实18例VSD,超声心动图诊断17例,3D—STIC诊断13例。超声心动图对胎儿VSD诊断敏感性(94.44%)高于3D—STIC(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判断VSD最大内径小于3D—STIC(P〈0.01)。结论3D—STIC可直观地显示胎儿VSD的大小及形状,但敏感性不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CDE)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例ASD、12例VSD患者在CD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6例SD、10例VSD封堵成功;3例ASD、2例VSD封堵失败。结论 CDE在筛选ASD及VSD封堵术病例、术中指导封堵器定位和释放、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