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抗利尿激素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抗利尿激素(ADH)与腹水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ADH水平,探讨PRA、AngⅡ及ADH与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9例,c级15例,肝硬化无腹水13例,腹水伴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8例,腹水无HRS26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浆PRA、AngⅡ及ADH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Child—PughB级及C级患者PRAAngⅡ及A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A级组,肝硬化患者在未合并腹水时PRA、AngⅡ及A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出现腹水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腹水伴HRS组与腹水无HR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PRA、AngⅡ及ADH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收缩药物和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穿刺放腹水后的效果。方法 58例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缩血管组30例(放腹水后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白蛋白组28例(放腹水后给予白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缩血管组和白蛋白组血浆肾素、醛固酮、肌酐(Scr)、血钠、体重、平均动脉压(MAP)、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尿素氮(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缩血管组肾素、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BUN值显著低于白蛋白组(P0.05),缩血管组体重、MAP值显著高于白蛋白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素、Scr、体重、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BUN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醛固酮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管收缩药物较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穿刺放腹水后能够维持血容量稳定,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胀贴膏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22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消胀贴膏组60例和特利加压素组10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肝硬化腹水常规治疗方案并限制利尿剂用量,消胀贴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胀贴膏,特利加压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观察疗效指标(腹水最深处深度、24 h尿量、腹围、体质量、Child-Pugh评分)、症状体征(腹胀、饮食、肛门排气、大便等),以及血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门静脉直径、肾小球滤过率、血管活性物质[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3组间治疗14 d和28 d时的腹水深度、尿量、腹围、Child评分、AngⅡ水平、AL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 d:F值分别为6. 566、16. 236、10. 856、5. 727、41. 860、20. 845; 28 d:169. 311、67. 686、13. 521、39. 721、159. 256、80. 400,P值均0. 05); 3组间治疗28 d时体质量、PR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 068、0. 012,P值均0. 05); 3组间腹胀评分、肛门排气评分、肛门排便评分治疗7 d、14 d、28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d:F值分别为38. 311、33. 405、33. 996; 14 d:64. 414、39. 481、52.455; 28 d:57. 596、23. 041、47. 576,P值均0. 05)。结论消胀贴膏和特利加压素均可减少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量,而作用特点可能不同。消胀贴膏对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PRA、AngⅡ、AL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脾肾分流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肾分流患者作为分流组,记录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总胆红素水平及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及腹水的发生;随机抽取同期住院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合并脾肾分流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分流组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4.14±0.93)mm、(15.82±1.03)mm,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5.35±1.22)mm、(12.56±1.90)m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分流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为(32.94±7.56)μmol/L,总胆红素异常率为88.23%,对照组分别为(37.45±22.61)μmol/L和55.00%,两组总胆红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组患者总胆红素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腹水发生率分别为88.24%、47.06%、23.53%,对照组分别为55.00%、10.00%、30.00%,两组相比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肾分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总胆红素升高,多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瘦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高血压组70例,对照组66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瘦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瘦素、PRA和AngⅡ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瘦素的因素是性别、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和PRA(P<0.01).高血压组瘦素与PRA、AngⅡ、ALD、SBP正相关(P<0.01).将高血压组分为高肾素组和非高肾素组,高肾素组瘦素高于正常肾素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通过激活RAAS导致血压增高,主要表现为SBP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并通过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15例)及心肌梗死患者(C组,20例),健康者(对照组,18例)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活性。结果A、B、C组血浆PRA、AngⅡ、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组血浆PRA、AngⅡ、Ald高于A、B组(P<0.05或P<0.01),B组血浆PRA、AngⅡ、Ald高于A组(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并通过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15例)及心肌梗死患者(C组,20例),健康者(对照组,18例)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活性.结果 A、B、C组血浆PRA、Ang Ⅱ、Al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组血浆PRA、Ang Ⅱ、Ald高于A、B组(P<0.05或P<0.01),B组血浆PRA、Ang Ⅱ、Ald高于A组(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胀利水方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如休息、营养、限制钠水摄入抗病毒等。治疗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消胀利水方穴位贴敷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腹围、24小时尿量、胆碱酯酶(Che)、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24h尿量、减轻腹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b、PA、Che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在治疗后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消胀利水方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增加肝脏合成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将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补钠与限钠治疗两组,对血钠、氯、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肾功能损害、利尿效果及腹水消退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立位肾素(P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治疗,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PRA、ET、AngⅡ、NO,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PRA、NO水平升高(P<0.05),血浆ET、NO、PR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保肝、利尿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应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再配合中药口服——消臌灵(自拟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肝功能(ALT、TBil、Alb)及腹部彩超复查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保肝、利尿、降低门脉高压等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仍较活跃,但大部分研究仅在传统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多为补充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未能解决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征(HRS)发病机制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降低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等问题。如何通过抑制RAAS活性及降低ADH水平,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病机制,仍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  相似文献   

13.
补钠与限钠对肝硬化腹水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需要严格限钠存在争议,我们将6 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补钠与限钠治疗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钠、尿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利尿效果、腹水消退及肾功能损害情况作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6 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我院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6月的住院患者,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B超证实。6 0例随机分为补钠组与限钠组各30例,补钠组男2 4例,女6例,年龄(5 1.4±7.1)岁,限钠组男2 1例,女9例,年龄(4 9.4±10 .6 )岁,两组治疗前腹水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Ⅱ与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15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员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记录观察组患者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宽度及流速、脾静脉宽度、脾厚度、肝脾硬度、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ng I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hild-Pugh A级患者Ang II水平显著低于B级和C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hild-Pugh B级患者与C级相比,An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AngⅡ水平与门静脉宽度及流速、脾静脉宽度、脾厚度、肝脾硬度、血清透明质酸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中药济生消臌饮口服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2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托伐普坦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RA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分别接受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托伐普坦片治疗7 d。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电解质,使用超声诊断仪测量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和腹水深度。结果 在治疗7 d末,观察组24 h尿量为(1957.5±50.3)mL,显著多于对照组【(1316.2±49.1)mL,P<0.05】,而体质量为(58.1±7.2)kg、腹围为(80.6±4.7)cm和腹水深度为(16.5±4.2)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4±7.8)kg、(88.1±4.5)cm和(42.7±5.3)mm,P<0.05】;观察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分别为(6.2±1.4)mmol/L和(114.2±9.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之一是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增高。最近国内外报告心房肽(ANP)有抑制PRA-AⅡ-Ald分泌作用。因此阐明和研究这二个系统在肝硬化腹水时的变化,将对肝硬化腹水形成机理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本院2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了血浆PRA,AⅡ,ANP的测定,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与方法研究对象:26例肝硬化患者中男性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牵牛散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湿阻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白牵牛散穴位贴敷,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AT)、腹部B超结果等变化,每日监测体质量、腹围、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24 h尿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ALT、TBil、体质量、腹围、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b、AT、平均24 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牵牛散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可以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要严格限钠已有争论,本文研究将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不限钠饮食与限钠饮食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血钠、尿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 Ⅱ)、醛固酮(ALD)、肾血流量、利尿效果、腹水消退及肾功能损害等情况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水方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4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保肝、利尿、人血白蛋白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消水方(黄芪30 g、苍术10 g、白术15 g、猪茯苓各15 g、米仁30 g、仙灵脾15g、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石斛15 g、全当归15 g、车前子包30 g、汉防己15 g、大腹皮15 g)1剂/d,口服4周,托伐普坦15 mg/d口服,1周后改为7.5 mg/d,再服2周。使用日本东芝TDA-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使用意大利百胜My LAB6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血管内径(D)、最大血流速度(Vp)。根据血管截面积和平均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量(Q)。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55%,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量为(2305.5±468.57)ml,较治疗前【(1035.4±225.45)ml,P0.05】显著增加,腹围为(64.9±11.8)cm,较治疗前【(83.5±13.7),P0.05】显著减小;治疗组治疗后血钠和尿钠水平分别为(136.4±6.8)mmol/L和(48.6±6.2)mmol/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30.3±6.2)mmol/L和(33.6±5.8)mmol/L,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B为(35.4±5.3)g/L,较对照组【(30.8±6.5)g/L,P0.05】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腹水量为(4.53±3.93)cm,较对照组【(6.81±3.73)cm,P0.05】显著减少;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为(14.65±3.78)cm/s,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为(15.16±3.92)cm/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为(14.42±3.35)cm/s和(14.76±3.62)cm/s,P0.05】;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量为(1059.4±489)ml/min,脾静脉血流量为(653±325)ml/min,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分别为(1256.8±524)ml/min和(796±308)ml/min,P0.05】。结论消水方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