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对入选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n = 18)、rhGH组(B组,n = 18),B组加用rhGH,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8 d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体液免疫指标(IgM、IgA、IgG)和免疫调节因子(IL-2、IL-6、TNF-α)的动态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8 d与A组比较,CD3+、CD4+、CD4+/CD8+指标升高水平明显(42.32%±4.19% vs 31.51%±4.42%;26.36%±4.25%vs 19.29%±4.27%;1.22±0.20 vs 0.95±0.12,均P<0.05);IgA、IgG和IgM浓度明显升高(2.42±0.11 g/L vs 1.41±013 g/L;6.88±0.18g/L vs 4.89±0.15 g/L;1.84±0.18 g/L vs 1.28±0.24 g/L,均P<0.05);IL-6和TNF-α下降明显(0.42±0.11 mg/L vs 0.86±0.10 mg/L;11.04±1.52 pmol/L vs 18.24±1.22 pmol/L,均P<0.05),IL-2浓度显著升高(1.92±0.15 mg/L vs 1.14±0.12 mg/L,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22.22% vs 44.44%,0.00% vs5.56%,均P<0.05).结论: rhGH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具有直接的调理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陈萃  李杰  郑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09-4310
梗阻性黄疸(OJ)在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于患者肝内小胆管、毛细胆管、肝总管或胆总管发生机械性阻塞所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发病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1,2〕。目前,临床多采取腹部B超或X线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核黄胆系造影或血管造影等进行临床诊断,可确定病变部位、性质或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3,4〕。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对老年OJ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外引流、内引流、内外合并引流等,其微创性在临床上越来越显示出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梗阻性黄疸行胆道覆膜支架置入患者30例,随访1年,对其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0例手术成功率、有效率100%,胆道感染发生率10.0%,胆道出血发生率6.7%,胆囊炎发生率3.3%,胰腺炎发生率6.7%,支架滑脱、移位发生率10.0%,支架阻塞发生率6.7%。[结论]覆膜支架可以有效防止胆道再狭窄或闭塞;其滑脱、移位发生率较高;不易跨越胆囊管开口放置,可以跨越壶腹放置。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EEN)可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有助于肠道细胞分泌IgA,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容量,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EEN可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肠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胆道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e operation,SO组)、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 jaundice,OJ组)、内引流组(internal biliary drainage,ID组)和外引流组(enternal biliary drainage,ED组).制备OJ模型,SO组、OJ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ID组、ED组则行不同引流手术,在引流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胆汁酸(totalbileacide,TBA)及小肠黏液sIg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J组较SO组血清ALT、TBIL、DBIL、TBA均明显升高,小肠黏液sIgA含量(0.160±0.150)明显减少.ED、ID组血清中ALT、TBIL、DBIL、TBA明显低于OJ组;ID组小肠黏液sIgA含量明显高于OJ组及ED组(0.272±0.182vs0.160±0.150,0.191±0.113,均P<0.05).结论:胆道内、外引流均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但内引流可明显增加肠道黏液sIgA,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效果优于外引流.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主支支架植入加多侧孔引流管对1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多支胆管引流治疗.发现全部患者术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便转黄,饮食改善,2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治疗前的(462.3±58.7)μmol/L降至(105.0±38.5)μmol/L,胆汁引流通畅维持时间平均达13周.认为胆道支架联合多侧孔引流管植入术的胆道疏通、引流效果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部分胰头癌可致胆管出口梗阻引起黄疸。根据能否外科手术切除,PDAC可分为可切除肿瘤、交界可切除肿瘤、局部进展期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目标、方法不同,需要采取的减黄策略亦不同,不同中心、专业医师采取的治疗手段亦有差异。多学科协作讨论有望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胆管支架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经内镜行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53例均成功置入胆管支架,术后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下降.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例,并发胆管感染1例,均经药物治疗治愈;1例术后3个月发作急性胆管炎,再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支架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行支架治疗高龄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术后生存时间6个月判断预后情况,其中生存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为53例(69.74%),生存时间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为23例(30.26%)。将76例患者按照性别、癌症类型、Child-Pugh评分、是否结合化疗、梗阻长度、梗阻部位、梗阻时间、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术前胆道感染及支架类型进行分类,将以上经单因素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治疗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类型、Child-Pugh评分、是否结合化疗、梗阻部位、梗阻时间、总胆红素水平及术前胆道感染7个因素对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类型、Child-Pugh评分、是否结合化疗及梗阻部位4个因素为影响高龄梗阻性黄疸支架治疗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对于高龄梗阻性黄疸支架治疗的患者,癌症类型、Child-Pugh评分、是否结合化疗及梗阻部位4个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期,医护人员可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合理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死亡率较高(4~43%)。作者查阅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55例梗阻性黄疸手术病历,对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死亡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问题进行探讨。一般资料155例病人平均年龄53岁,其中恶性梗阻65例(41. 9%),良性梗阻90例(58.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方法 4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组、普通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各16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7~10 d。术前、术后1、7 d分别检测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三组患者体液免疫指标下降,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指标升高明显(P0.05);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降低,CD8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术后7 d,EIEN组体液免疫指标和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高于EN组和PN组(P0.05,P0.01),而3组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仍较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免疫和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梗阻性黄疸对人体吸收功能的影响,选择17例经手术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术前测定血中总蛋白(TP)、甘油三醋(TG)、糖(G)水平并设立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0.05)。电镜观察发现黄疸组病人空肠粘膜微绒毛萎缩、线粒体肿胀。以上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空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上,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前后常常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其原因尚不明确,有作者认为免疫功能损害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观测了胆道外引流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通畅有效的胆道引流,是治疗胆管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对梗阻性黄疸,更是如此。外科治疗是传统的方法,而内镜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方法,也能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本组介入治疗5例梗阻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阻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已失去手术机会并成功接受PTCD治疗的恶性阻黄患者45例,单纯放置胆管支架25例(对照组),联合放疗20例(观察组)。观察两组黄疸改善、复发、生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 w和2 w时TB和D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架堵塞时间、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均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结论相比单纯胆管支架置入,胆管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恶性阻黄能有效延缓支架堵塞时间和黄疸复发时间,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我们采用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胆道外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再通SD大鼠动物模型(梗阻10d),根据引流后不同时相的胆红素水平,选取对照组及引流0、3、10d为4组,即正常大鼠肝切除组(A组)、胆道外引流0d肝切除组(B组)、胆道外引流3d肝切除组(C组)、胆道外引流10d肝切除组(D组)。观察术后15d大鼠死亡率、肝功能恢复、术后7d残肝重量/大鼠体重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术后残肝组织PCNA峰值标记指数、RT-PCR技术检测术后残肝HGF mRNA的表达。[结果]D组在肝切除术后死亡率、肝功能恢复、PCNA标记指数、HGF mRNA表达及肝质量/大鼠体重比值等方面均优于C组及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弱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梗阻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明显抑制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在胆道外引流后的短时间内,肝功能虽明显改善,但是肝再生仍处于抑制状态,较长时间胆道外引流、肝功能得到充分恢复才能较为安全地行扩大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患者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馒头餐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餐后1小时、2小时和3小时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峰后移(P<0.05或P<0.01),餐后1小时胰岛索浓度和胰岛素释放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高峰后移,而餐后3小时胰岛素和IGI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胆红质与餐后2、3小时血糖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本文对梗阻性黄疸糖代谢障碍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罗婷  张粉  白燕  张林颖 《肝脏》2021,(4):417-420
目的 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西京医院收治的1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TCD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根据术后接受的治疗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