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43岁,已婚,月经正常,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7年6月8日。生育史:2—0—0—2顺产。曾行绝育术及阑尾切除术。因右下腹反复发作疼痛2月余。于2007年6月15日入院,无发热,无呕吐,大小便正常。曾先后在他院住院2次,怀疑肠粘连、不完全肠梗阻,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给予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停治疗后5天,症状复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2.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忍受,就诊于省级三甲医院,妇科B型超声示:子宫畸形(介于纵隔子宫及双角子宫之间),左侧宫腔积液,左侧盆块(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会阴侧切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大部份患者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 ,但常常容易复发 ,且有相当一部分年青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而行子宫切除、会阴侧切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切除。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门诊使用国产GW系列型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子宫腺肌病、会阴侧切处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①月经增多 1 5倍以上(以卫生巾增加量对照 ) ;②痛经明显 ;③妇检子宫均匀增大 ,会阴侧切处有结节l~ 3cm ,经期增大伴疼痛 ,甚至表面呈紫兰色 ;④B超子宫…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进展性良性疾病,是导致女性盆腔疼痛和生育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明确,相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病例87例,其中47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为子宫腺肌病;对照组包括病例87例,其中39例为子宫肌瘤,21例为卵巢良性肿瘤,27例为正常孕龄期女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血清CA125的测定,同时复测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并进行病理免疫组化CA125的标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显示I、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能够作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卵巢良性肿瘤以及子宫肌瘤相鉴别的诊断依据,同时也能够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23岁,未婚。主因原发进行性痛经10年,加重2年,阴道流血50d,于2008年12月4日入院。患者13岁初潮,经期时下腹痛、痉挛性痛程度较轻,能忍受,经期过后逐渐缓解,月经量及周期正常。在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直径约3cm,行右侧输卵管囊肿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不详。后痛经未缓解。21岁后明显加重,有时无法忍受,口服止痛药物无明显缓解,多次复查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直径逐渐增大至8cm左右,医生建议手术,患者未采纳。  相似文献   

8.
[病例] 女,23岁,未婚.主因原发进行性痛经10年,加重2年,阴道流血50 d,于2008年12月4日入院.患者13岁初潮,经期时下腹痛、痉挛性痛程度较轻,能忍受,经期过后逐渐缓解,月经量及周期正常.在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直径约3 cm,行右侧输卵管囊肿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不详.后痛经未缓解.21岁后明显加重,有时无法忍受,口服止痛药物无明显缓解,多次复查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直径逐渐增大至8 cm左右,医生建议手术,患者未采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122例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性手术116例,占94.4%,平均年龄39岁。根治性手术6例,占5.6%,平均年龄47岁。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轻重、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术后应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PEM)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一种罕见病变类型,易误诊。文中探讨PEM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2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例PE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31~41(38.00±1.72)岁。6例盆腔重度黏连,5例合并有子宫腺肌病和异常子宫出血,4例合并有子宫内膜息肉及不孕症,临床表现多以盆腔包块、压迫症状体征、痛经、出血为主。CT和(或)MRI误诊4例,其中3例误诊为恶性肿瘤。6例CA125抗原明显升高[103.8~762.6(225.47±117.49)U/mL],另1例为15.3 U/mL且无特异临床表现。7例均在术后病理确诊,病理大体特征为囊肿、内或外生性息肉样肿块;镜下均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成分构成,比普通EMs更具多样性。结论 PEM多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CA125抗原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延长用药间隔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保守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曲普瑞林每4周注射1次,共6次的用药方案;观察组采用曲普瑞林每6周注射1次,共4次的用药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缓解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子宫体积及相关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指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 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能够有效的降低机体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缓解痛经,缩小病灶体积,用药间隔延长至6周,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经济方便、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霞  郭彩霞  汤艳红  李沁 《江苏医药》2012,38(16):1927-1929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2例特殊部位E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腹壁EM血清CA125水平均无升高,其中26例表现为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胀痛、并有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3例直肠阴道隔EM患者均有肛门坠痛、重度痛经及性交痛,三合诊时均可触及直肠阴道隔结节;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者2例。32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EM。结论特殊部位EM可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和超声诊断。手术是治疗特殊部位EM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分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即肌腺病 )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声像图缺乏典型特征 ,尤其是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相近的人 ,极易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我们对 7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前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 18~ 5 5岁 ,平均 42岁 ;临床症状有继发性痛经 ,并进行性加重 ,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腰痛、肛门下坠 ,大多数经观察发现病例经血量增多 ;少数有下腹部包块或周期性血尿。2 结果腺肌瘤 45例。其中合并子宫肌瘤 ,腺肌瘤 2…  相似文献   

15.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临床症状有继发性和渐进性痛经、月经失调和不孕,以及与占位相关的症状,这些症状与其它一些妇科疾病的临床症状相重叠,确定临床诊断困难,但借助于医学影像检查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朱启江 《淮海医药》2010,28(4):290-292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种植动物模型,了解正常在位子宫内膜、腺肌症的子宫内膜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内壁组织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的差异。方法将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内膜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内壁分别注射到裸鼠腹腔内,观察生长情况,留取标本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3种种植物中以卵巢巧克力囊肿内壁最易种植成功,其次是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种植成功率低于前两者。免疫组化结果提示3组种植成功的腺上皮上均有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弱表达或不明显,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结论腺肌症的子宫内膜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内壁组织在裸鼠体内更易生长,与正常内膜有差异;裸鼠体内种植腺体上皮及基质均见明显血管上皮生长因子表达。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和药物治疗提供了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0至2004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其中包括子宫腺肌病,盆腔和其他部位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伴盆腔或其他部位异位症3类.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1临床资料1.1患病率: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同期妇科住院总数1140例的5.7%.其中肌腺病49例,占75%.外在型10例,占15.4%;混合型6例,占9.6%.  相似文献   

18.
19.
彭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50-65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来对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AFS分期)采用腹腔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80例中76例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行异位病灶电凝术32例,粘连松解术27例,输卵管造口术1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65例,单侧子宫肌瘤剥除术36例,双侧子宫肌瘤剥除术13例,其中4例因盆腔广泛粘连操作困难,转开腹手术。随访观察得知,74例患者痛经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有效,具有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和治疗。内异症现已成为生育年龄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方法对10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者59例(56%),无症状而体检发现38例(37.2%),其他原因手术中发现9例(6.2%)。结论定期妇女健康体检,可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现,且在治疗上应提倡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