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予治疗组患者按动手法治疗,予对照组患者中药内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应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ESCV量表评估总体改善情况总体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ESCV量表不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颈肩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明显优于常规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且安全易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疗法和矫正坐姿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组33例和手法结合矫正坐姿组32例,观察2组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P<0.01).手法结合矫正坐姿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的86.6%(P<0.01).结论: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对照组用牵引治疗,治疗6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7.78%,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TCD疗效.方法 选择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TCD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VA及BA的V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PI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及BA的V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P<0.05),PI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VA及BA的Vm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VA及BA的P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电针颈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63例单纯采取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显效率57%,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明显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与针刺疗法比较,观察小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颈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后颈区等部位的压痛点进行小针刀松解及穴位注射,对照组选择颈椎病常用穴位进行针刺.对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针刀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与针刺疗法比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三部推拿法组和常规推拿法组,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症状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四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前三项两组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0.05、P〈0.05和P〈0.0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旋复位法结合头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 将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提旋复位结合头颈部推拿组)和对照组(药物+颈椎牵引组),观察治疗前后疗效比较、X线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提旋复位法结合头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环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从而能快速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颈部软组织松解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6.67%,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芍药木瓜汤配合颈椎牵引具有良好疗效,与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相当,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中药内服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方法]对8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针刀、中药内服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结合中药内服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髌骨软化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3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牵引推拿)272例和对照组(牵引)11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15次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3.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牵引方法矫正颈曲异常的效果,为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成角牵引和传统静态垂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牵引前后的颈曲值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蛄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的颈曲异常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而动态成角牵引疗效明显优于垂直牵引,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29例患者中药熏蒸加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单用SASP治疗,观察疗效。同时测定炎性指标的改变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评分,BASFI表功能指数评分,治疗前后ESR、CRP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改善患者身体的活动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拟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基础上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抗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抗生素,为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增加了药效吸收、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四物汤合二至丸治疗血液透析后瘙痒症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血液透析后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论治。[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透析后瘙痒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跌打损伤止痛膏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进行跌打损伤止痛膏配合三维牵引与单纯三维牵引治疗,对总疗效进行对照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损伤止痛膏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的综合治疗方案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痛风性关节炎更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6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58例、西药组56例和中西药组52例,连续观察12周。急性期中药组予虎杖痛风颗粒、金黄膏。西药组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间歇期中药组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予苯溴马隆片或别嘌呤醇片;中西药组予中药组和西药组药物。观察整个治疗期间临床症状积分、血尿酸、显效时间、复发率、愈显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在急性期,3组愈显率和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临床症状积分和血尿酸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间歇期,西药组、中西药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而中药组血尿酸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复发率为12.07%,西药组为26.79%,中西药组为9.62%;中药组复发时平均症状积分为(10.00±3.61)分,西药组为(12.38±1.85)分,中西药组为(10.75±1.89)分。3组复发率和复发时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西药组为21.43%,中西药组为15.38%,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防治方案既能安全、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又能有效地控制间歇期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发作,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藤四子汤治疗前后,哮喘幼儿血IgE、EOS的水平,探讨麻藤四子汤治疗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麻藤四子汤治疗组30例,博利康尼口服对照组30例,并观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血IgE、EOS的变化.[结果]麻藤四子汤治疗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在降低血IgE、EOS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显效、有效率与博利康尼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患儿喘息、咳嗽及肺部哮呜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藤四子汤可通过调节患儿血中IgE、EOS水平,减轻哮喘患儿的病理变化从而控制哮喘的发作,麻藤四子汤是治疗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线深度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枕颌牵引加普通针刺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并测量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线深度。[结果]治愈81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与颈椎曲线深度的变化明显相关,颈椎曲线深度的变化不仅可以作为诊断颈椎病的指标,也可以作为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