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110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及89例高血压而无左室肥厚者进行了动态心图监测,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者,其室性心律失常、其它心律失常及复合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平均高于非左室肥厚组,两者对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左室肥厚(LVH)组律失常的发生率大大增高。因此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左室肥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对32例健康人、7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及43例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左房局部功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高血压病组的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的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病组相比,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的收缩期应变率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时,左房心肌储存器功能受损,左房管道功能下降;应变率指标能够可靠灵敏地反映高血压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时左房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对高血压左心室胶原网络重构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胶原代谢血清指标及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的变化,探讨无创评价心肌胶原网络重构的方法及可靠性。方法按WHO/ISH(1999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4例,正常对照组32例。根据超声左室质量指数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41例、左室非肥厚组5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仪测定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图像平均声学强度及心腔标化值(AⅡ、CAI)、峰-峰强度(PPI)等IBS参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LN)血清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室非肥厚组和肥厚组AⅡ、CAI升高,PPⅠ降低,PICP、PCⅢ、LN浓度增加;左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相比,CAI、PICP、PCⅢ亦升高(P〈0.05)。AⅡ、CAI与PICP、PCⅢ、LN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胶原浓度增加,超声显示左室心肌胶原网络发生了重构,IBS参数是反映心肌胶原网络重构形态学特性较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超及24h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对98例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EH患者左室心肌肥厚(LVH)组VA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肌肥厚组(P<0.01)。且重度LVH组较轻度LVH组VA发生率高(P<0.001)。结论LVH可导致VA的发生,VA的发生可能是LVH出现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心肌重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准确评价左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三维重建系统(3-DE),测量了18只实验犬冠状动脉结扎前后的在体左室心肌重量(LVM),并以左室心肌重量的解剖学测值为标准对照,与二维超声心动图面积-长度法(2-DE)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结扎前,3-DE及2-DE测量的LVM均与其解剖学测值高度相关(r分别为0.95,0.90,SEE分别为2.1g,5.3g);冠状动脉结扎后,3-DE的测量结果仍与LVM的解剖学测值保持高度相关(r=0.96,SEE=2.2g),而2-DE测值与实际重量的相关性则显著下降(r=0.78,SEE=10.7g)。认为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地测量左室心肌重量,尤其在节段性室壁运动不良造成左室严重变形的情况下优越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361-336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构型与房颤的关系。方法按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构型Ganau分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四组:几何构型正常(NG)组、向心性重构(CR)组、向心性肥厚(CH)组、离心性肥厚(EH)组,比较四组房颤发生率。结果与NG组比较,CR组、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CR组比较,CH组和EH组的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EH组房颤发生率比CH组显著增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构型中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对房颤发生的影响最大。结论老年高血压病随左心室不断重构,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在离心性肥厚构型时房颤发生率最高,其中LVEDD和房颤发生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对心脏左心房构型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86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以及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期和左室功能的变化对其左心房构型和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声学定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结果:①与80例正常对照者相比,8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房增大,心房收缩与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减低(P<0.001)。②性别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构型及左心房功能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逐渐增大,左心房缩收缩功能逐渐减低。③高血压病程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构型及左心房功能无影响。④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构型及左心房功能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而变化,即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减低(P<0.01) Ⅲ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房较Ⅰ期、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增大(均(P<0.05);Ⅲ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房收缩与舒张功能较Ⅰ期、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减低(均P<0.05)。⑤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构型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63、-0.71,均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可导致左心房增大,左心房收缩功能下降,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构型发生改变,左心房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有关。且随年龄的增大及病性的加重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构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的不同构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血压病组172例,对照组123例,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相对厚度(RWT);以彩色多普勒检测有无二尖或主动脉瓣反应及其程度,以肱动脉血压和左心排血量计算体循环血管阻力(SVR),根据LVMI与RWT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不同构型,并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SVR特征。结果 高血压病组左室正常型占49.42%,向心性重构型9.30%,向心性肥厚型11.63%,离心性肥厚型29.65%,离心性肥厚组中度二尖瓣反流者较多,SVR最高者为向心性重构组,其次为向心性肥厚组,再次为左室正常组,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的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在高血压病中层得中,离心性肥厚较向心性肥厚更为常见,向心性重构也占一定的比例,向心性肥厚及向心性重构主要与压力负荷过重有关,离心性肥厚既有压力负荷过重,又有容量负荷过重,向心性重构还可能与容量低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9.
肖士桂  刘颖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82-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近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AMI静脉溶栓的患者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的QT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周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QTd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明显减少(P〈0.01),未再通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12.7%比32.1%,P〈0.01)。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明显大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成功的静脉溶栓能显著减少AMI患者的QT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对判断静脉溶栓疗效、评价AMI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仲良 《临床医学》2006,26(5):27-2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缬沙坦每天80-160mg,共6个月,观察缬沙坦的降压疗效以及其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显著缩小(P〈0.0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及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够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多普勒心脏检查,同时进行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测定,旨在探讨左室肥厚和功能损伤与QTd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左室壁最大厚度与总厚度积分与QTd呈正相关,QTd与左室内径缩短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65%的患者存在1项或多项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指标,QTd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密切相关。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功能损伤时表现有QTd增大,说明高血压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特征与心电图QTd增大产生的基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室心肌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8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重量(LVM)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晚电位,以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左室心肌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关系。结果复杂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在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组为70.8%(n=96)显著高于无左室心肌肥厚组13.6%(n=162)(P<0.005);伴心肌缺血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未检出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7.8%(n=118)和22.9%(n=140)(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6:00~12:00发生最多。结论认为高血压伴左室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是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和心肌缺血对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左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室构型情况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95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依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两亚组。全组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室重量指数(LVMI);经动态心电图(Holter)判定心律失常,并将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组中检出左房扩大(LAE)63例(66.3%),左室肥顾(LVH)45例(47.4%),两者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单纯左房扩大37例,单纯左室肥厚19例,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LEH)26例,与对照组比较P<0.01。EH组中≥60岁单纯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发生率与<60岁亚组比较P<0.05。EH组检出室性心率失常(VA)54例(56.8%),房性心律失常(AA)71例(74.7%),两才有显著性差异(P<0.05)。EH组年龄≥60岁各种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60岁比较P<0。05。结论 高血压病除存在LVH外,还存在左房扩大并左室肥厚,其发生率高于左室肥厚。高血压病左房、室构型与心律失常有关,房性心律失常高于室性心律失常;老年高血压病者比中年人更易发生左房、室内型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兔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作用,40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SOD组)和Ⅳ组(稀释+SOD组)。结果:与Ⅰ组比,Ⅲ,Ⅳ组RA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Ⅱ组RA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SOD及与等容血液稀释联用均能降低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资料,其中缺血型ST段下移组23例(A组),无ST段偏移组51例(B组),研究2组间的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结果A组的24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目比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在A组的发生率为39.1%,B组发生率为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升高,室性期前收缩数目虽然不增加,但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老年患者146例(分为合并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推荐方法,取胸骨左缘心脏的胸骨旁长轴切面,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心室间隔厚度,连续取3个心动周期,求各项指标平均值。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LⅢ级以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67.4%,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的38.3%。结论:表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类型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价值。方法:采集96例高血压病患者(32例正常构型组,28例向心性肥厚组,36例离心性肥厚组)与36例正常人的左心室三维图像。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EDVepi)、左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法测值比较。结果:①RT-3DE与2DE检测的LVRI、EDVI、LVMI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高血压病正常构型组内、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血压病离心性肥厚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高血压病正常构型组、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组内,RT-3DE和2DE检测的LVRI、EDVI、LVMI值均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病离心性肥厚组内RT-3DE与2DE检测的LVRI、EDVI、LVMI值均不显著相关。结论:运用RT-3DE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室壁运动同步性具有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优点,是有效、准确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体表心电图 QT离散度 (QTcd)的异常延长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观察各期高血压病与 QT离散度的关系及 QT离散度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抽取高血压病患者 16 0例 ,其中男 98例 ,女6 2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2岁± 11.2岁。所有病例均在非药物状态下 2次以上非同日所测血压值在 14 0 / 90 mm Hg以上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 (无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 4 0例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 4 0例 ,高血压病伴心功能不全 4 0例 ,高血压病伴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E)评价腹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兔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兔模型的左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扭转运动。方法:3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n=10),左室肥厚组(LVH组,n=12),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HF组,n=12)。LVH、DHF兔以肾上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模型建立后测量左室应变及扭转,并行左室导管检查。结果:LVH组纵向应变(LS)减低,DHF组的LS和径向应变(RS)均减低,LVH组的左室峰值扭转角度(Ptw)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HF组的Ptw仅有增加趋势。结论:STE可准确评价慢性压力超负荷对兔左室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玮 《现代护理》2007,13(11):1024-1025
目的探讨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明确护理工作的重点,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方法对417例原发性高血压应用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确定为左室肥厚组210例,无左室肥厚组207例。应用动态心电图确定为心肌缺血组233例,非缺血组194例。从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组进行对比。结果1)左室肥厚与无左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8.57%,66.18%,Lown3级以上发生率分别为22.86%,9.66%(P<0.01)。2)缺血组与非缺血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8.03%,65.98%,Lown3级以上发生率分别为21.97%,8.2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者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的预见性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