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临床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PLC患者7097例,同期诊治的肝硬化(LC)患者12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AFP-L3,将AFP-L3/AFP比值大于10%定义为AFP-L3阳性。结果 7097例PL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61.7(5.4,1226.0)μg/L,显著高于122例LC患者的3.6(2.5,10.95) μg/L(P<0.05),AFP-L3阳性率为8.2(-,26.1)%,而在肝硬化患者未检出AFP-L3阳性(P<0.05);以血清AFP≥20 μg/L或/和AFP-L3≥10%任一阳性为截断点,诊断PLC的准确度为63.1%,优于AFP(60.3%)和AFP-L3(47.9%)单独诊断的结果;AFP-L3阳性率随着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AFP阴性的PLC和AFP阳性的LC患者AFP-L3阳性率分别为39.6%和7.7%,显著低于血清AFP阳性PLC患者的73.7%(P<0.05);在2103例具有病理学诊断的PLC患者,197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50.8(4.8,1015.0) μg/L,6例混合型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为74.9(4.55,39248.3) μg/L,AFP-L3阳性率分别为5.3(-,24.6)%和8.4(-,18.8)%,均显著高于1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8(2.2,5.15) μg/L,P<0.05】和【-(-,-)%,P<0.05】。结论 大样本的结果显示PLC患者血清AFP和AFP-L3存在较高的阳性率,其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胆汁AFP检测原发性肝癌60例王在国1李德钧2刘光中1朱尤奇2丁福全1吴万梅2张爱玲1四川省肿瘤医院1外科肝脏专业2核医学科成都市610041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diagnosisAlphafetoprte...  相似文献   

3.
郑盛  李林 《肝脏》2014,(3):179-183
目的:评价血清唾液酸(SA)在肝癌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63例肝癌(原发性肝癌135例,转移性肝癌28例)、234例其他肝病患者和300名健康人血清 SA含量;采用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每日测量4次,连续测量5 d,评价 SA试剂盒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用135例原发性肝癌和300名健康人血清 SA检测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 SA的临界值,并评价 SA的诊断价值。同时,对76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 d和1、3、6、9个月的 SA 水平进行追踪监测和评价分析。采用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浓度水平样本的批内和日间变异分别为2.4%和3.2%;高水平样本的批内和日间变异分别为2.2%和3.1%。用 ROC曲线确定 SA的临界值为659 mg/L,用其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7%(86/135)、94.6%(105/111)。肝癌患者血清 SA水平(726±123)mg/L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552±128)mg/L和健康对照组(599±62)mg/L,(U值分别为1832.52和887.00,均P〉0.01)。随访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血清 SA水平在治疗后1周升高(817±139)mg/L,(t=-3.272,P〉0.05);持续到治疗后1个月(782±127)mg/L,(t=-2.694, P〉0.05);在第3个月时,SA降低至治疗前水平(662±108)mg/L,(t=1.225,P〈0.05);第6个月时降低至(615±124)mg/L,(t=1.999,P〉0.05),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有63例肝癌患者 S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降低,与临床病情的符合率为82.9%(63/76,Kappa值=0.79)。有5例肝癌患者在治疗后第9个月复发,SA水平明显增高(939±155)mg/L。结论血清 SA对肝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可能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类型及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对37例肝癌患者和3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血清AFP及GP73的含量检测,分析AFP、GP73及AFP+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34例(91.89%)为肝细胞癌,28例(75.68%)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和GP73的含量分别为(418.31±189.93)ng/ml和(252.03±238.3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8±9.39)ng/ml和(34.03±22.67)ng/ml,均P〈0.01。AFP和GP73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达86.49%和84.20%,与单项检测相比,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血清中AFP及GP73含量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皮细针肝穿刺诊断AFP阴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病变而AFP阴性的44例病人,在B超导向下经皮细针肝穿刺检查例获得细胞学诊断,阳性率93.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0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者174例,其中初诊肝癌患者86例,肝硬化患者39例,肝炎患者29例,健康对照20例,并对初诊肝癌的37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的复诊。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亲和吸附层析法检测血清GP73、AFP、AFP-L3的水平。各组血清标本检测数据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总体比较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秩和检验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肝癌组GP73、AFP、AFP-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肝癌组中GP73和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而肝癌患者中GP73和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AFP(P值均<0.05);初诊肝癌的37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AFP-L3复发组术前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术前(P<0.05)。结论血清GP73、AFP、AFP-L3在肝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AFP-L3可以作为鉴别肝病良恶性以及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肝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的价值。用ACCESS美国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561例各类型良性肝病、97例原发性肝癌、127例转移性肝癌,并与20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良性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肝癌组比较具极显著差异(P〈0.001)且肝癌组不同类型之间比较也具极显著性差异(P〈0.001)。据此认为血清CEA含量测定可用于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及门诊患者185例,包括PHC患者61例(PHC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58例(慢性肝炎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AFP-L3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分离血清,AFP和AFP-L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AFP-L3≥10%为阳性诊断标准,计算AFP-L3的百分含量。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分别为78.02%、69.8%、78.26%、0%。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PHC组患者AFP-L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AFP-L3是国际公认的对PHC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但本研究显示其在良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与PHC差别不明显,因此仍应与AFP及影像学联合检测更有利于PHC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AFP阴性PLC和48例AFP阳性P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FP阴性PLC患者多见于男性.在消瘦、发热,合并肝硬化和门静脉癌栓、肝功能分级、瘤体大小和病理分型等方面,AFP阴性PLC与AFP阳性P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AFP阴性PLC患者全身症状轻,合并肝硬化、门静脉癌栓少见,肝功能评分高,瘤体较小,肿瘤以块状型和结节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分类、来源、生化性质、对检测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血清反应蛋白(CRP)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5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RP,放射免疫法检测AFP的浓度,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原发性肝癌CRP、AFP水平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CRP、AF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9%、73.1%;两项联合检测敏感度达94.2%,与AFP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与AFP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与癌胚抗原(CEA)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98例,根据疾病诊断分为原发性肝癌组(56例)和转移性肝癌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和CEA浓度,并对3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CE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含量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转移性肝癌组中CEA含量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和CEA的含量能更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对鉴别肝癌的类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中p14、p15、p16、RB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44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41例肝硬化组织、44例癌旁组织中p14、p15、p16、RB的甲基化状况。对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精准概率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织中p14、p15、p16、RB 4种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17.1%(7/41)、28.9%(11/41)、36.6%(15/41)和7.3%(3/41);肝癌组织中4种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4.1%(15/44),56.8%(25/44),70.5%(31/44)和27.3%(12/44)。癌旁组织中检测出p16甲基化阳性产物4例,p15阳性产物1例。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4种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肝癌患者各个基因甲基化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p14、p15、p16、RB基因甲基化在肝癌中频发;多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展望21世纪的肝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及时的诊断对肝癌患者而言是生死悠关的大事。原发性肝癌(主要指原发性肝癌中最多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诊断,应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肝癌临床诊断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肝癌临床诊断是研究如何用病理以外的临床方法,包括病史、体检、化验、影像学等,去获得接近于肝癌病理诊断的结果,尤其是获得早期诊断的结果,包括用何种方法,根据什么标准,即如何判定各种方法的权重,根据何种结果的组成来作出临床不同分期的诊断。从广义的角度,肝癌临床诊断和诊断研究的范围还可包括:反映肝癌病情好转与恶化的指标,反映治疗有…  相似文献   

15.
在医疗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对海量医学数据进行高效管理、信息挖掘后可以得到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生存预后等有益信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亦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详述其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挑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肝癌发生机制复杂、病因多种多样、个体差异显著,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始终是难题。在精准医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创新的思想,整合应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方法,通过跨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望破译疾病发生奥秘,不断实现肝癌诊治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血清肝癌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肝癌血清标志物诊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原发性肝癌(PLC)早期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肝癌血清标志物诊断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今将近年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肝癌宁对肝癌细胞生长和AFP分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肝癌宁对人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及其对甲胎蛋白(AFP)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观察药物(每天10,5,2.5 g/kg)的体内抗肝癌作用.以MTT法测定复方肝癌宁(45 g/L)的体外抗肝癌活性,以ELISA检测AFP分泌量.结果:10 g/kg对小鼠移植人肝癌HepG_2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4.5% (P<0.01),且呈量效关系(r=10,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复方肝癌宁45 g/L作用4,5,6 d时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_2细胞株的生长明显抑制(7.0±1.3 vs 10.3±0.9,P<0.05;12.1±0.4 vs 21.3±0.9,P<0.01;15.2±0.3 vs 45.6±0.6,P<0.01),AFP分泌量也明显减少(39.6±1 vs 54.5±3;20.8±2 vs 45.6±4;18.5±2 vs 40.2±3:均P<0.01).结论:中药复方肝癌宁能明显的抑制肝癌HepG_2细胞生长及AFP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Ⅱ、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病患者(50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肝脏良性病变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分别利用电化学发光法、特异免疫膜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 AFP、GGTⅡ、GP73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q 检验;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 AFP、GGTⅡ、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的 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血清 GGTⅡ水平在对照组或肝脏良性病变组、原发性肝癌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但是对照组与肝脏良性病变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FP 和 GP73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组、肝脏良性病变组,对照组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单独检测时 GP73的特异度为69%,敏感度为92%;GGTⅡ的特异度为64%,敏感度为84%;AFP 的特异度为51%,敏感度为76%。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4.6%,敏感度为98.8%。结论单独检测时 GP73指标最好,3个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