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以往又称其为血管型颈椎病。由于长期的颈部不正确姿势,颈椎生物力学失衡,引起颈椎退行性改变,向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侧方滑脱,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血管型颈椎病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 ①机械学说:颈椎节段性不稳,可使动静脉受到挤压、牵拉、扭曲和刺激引起眩晕,机械性致压物:钩椎关节横向增生、横突孔狭窄、髓核脱出、钩椎关节创伤性反应等直接压迫椎动脉。②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动脉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③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直接造成管腔的局限性狭窄,进而又可引起管壁僵硬和普遍弹性减低。④椎动脉邻近软组织退变:武兴杰等通过对成人尸体颈椎解剖发现,椎动脉周围有纤维粘连带存在,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100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髓核、椎间小关节、软骨、软组织等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失稳和压迫邻近组织,出现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因颈椎间软骨板及髓核突出及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纤维软骨增生肥大和硬化;上下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隙变窄;椎动脉孔周围骨质增生,使横突孔变窄;颈部韧带变硬,出现钙化等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三者的总称.是中老年多发病及常见病,发病率颇高,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样化,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其病理基础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椎体骨质增生,由此继发颈部生物力学的改变,即颈椎间盘的耐压性及耐牵引力的减低,继而产生椎间盘组织的突出或脱出,椎体间隙变窄、颈椎周围诸韧带的肥厚变性、钙化或骨化,椎体增生的骨赘,椎体之间的结构不稳而发生的椎小关节错位、椎体滑移旋转等病理变化,都将造成椎管、椎间孔、椎动脉孔等神经血管通路的狭窄,即而产生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及颈椎周围组织.继而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我们统计了500例经专科检查的颈椎病住院患者,以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现阐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重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个综合症候群,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直接刺激压迫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和椎动脉壁周围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射性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病症.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性改变、脊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近年来,有关本病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临床水平不断提高。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疗效,兹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情况,予以浅要综述。1 发病机理赵定麟[1]认为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及变位而波及侧方上下横突孔,以致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致病;由于钩椎关节骨赘形成、髓核脱出压迫椎动脉,钩椎关节囊创伤性反应引起钩…  相似文献   

7.
邹振生通过观察发现国人椎动脉进入颈椎横突孔,后周围环绕十分丰富的交感神经丛,提出交感神经的刺激可能是导致椎动脉痉挛的主要原因[5].孙宝珍通过对100例主要症状为眩晕、呕吐的颈椎病患者与100例健康人的颈椎CT对照研究,测量其各椎体横突孔的最大内径作为参考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无统计学差异,故认为此类患者不完全存在因骨赘形成所致狭窄.相反,横突孔周围骨质的改变引起椎动脉压痕的出现,往往是骨赘发生过程中椎动脉张力长期作用在骨质上形成的代偿性结果.这一结果充分阐明了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不是以往传统学说认为的那种是由颈椎横突孔本身骨赘形成所致狭窄造成的,而是由横突孔周围钩突及上关节突骨赘形成累及横突孔间接变窄压迫刺激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纤维引起血管痉挛从而导致脑缺血缺氧而致眩晕[6].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由于颈、肩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而引起颈椎关节突关节在生理解剖上发生细微改变,导致颈椎关节突关节移位,为一种多发常见病。自1976年~1981年6月共治疗1,016例(门诊治疗847例,住院治  相似文献   

9.
由颈椎或其周围的软组织、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度,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引起的病理改变,如颈痛或手臂麻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1].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又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于颈椎间盘的病理改变导致椎动脉血运不畅而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与临床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对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511(男262,女249)例患者采用X线多位片、颈椎MRI和部份头颅MRI、TCD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颈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有多种临床表现,如头昏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听力减退、耳后疼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X线多位片和颈椎MRI可准确显示颈椎椎体失稳,TCD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结论临床表现,颈椎影像学检查及椎动脉血管检查相结合对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迂曲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德增  梁毅  郑立球 《广西医学》2011,33(5):549-551
目的 探讨椎动脉迂曲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128例螺旋CT椎动脉成像资料,应用横断面、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等成像模式,分析椎动脉迂曲的形态、分布以及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狭窄、动脉硬化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128例256支椎动脉中,显示迂曲225支(87.0%);共发现迂曲347处,其中V1段196处(...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川芎注射液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川芎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推动脉形态、推动脉供血,继而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并使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机理为:水针疗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针刺、药物、经穴的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同位素锝~(99)m TcO_4~-动态闪烁显象法,对20例(18~55岁)颈椎病性眩晕患者进行颈脑血流量测定。其中14例显示脑区供血减少。作者认为颈性眩晕与脑区供血量减少有关。该14例因颈椎病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颈性眩晕,经过牵引治疗,眩晕症状消失。故从中得出两点结论:①颈牵治疗法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时的脑区血供;颈牵可以治疗颈性眩晕;②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事实说明,颈性眩晕原因不仅是颈椎器质性病变,还包括由颈椎器质性病变导致位置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这一新方法,对于研究椎关节错位和颈椎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应用在椎动脉供血不足性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上。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发病机制复杂,笔者结合文献将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从颈椎病变、血液与血管病变、本体感觉及前庭神经核学说等三个方面作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源性眩晕也称颈动脉型颈椎病,它是由于颈椎骨质病变所致椎动脉狭窄,造成迷路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本文就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作一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分型,并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并对照分析正常对照组MRA。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分六型,A型(椎动脉硬化型);B型(椎动脉受压型);C型(椎动脉迂曲型);D型(椎动脉发育异常型);E型(混合型);F型(椎动脉正常型)。该研究组共发现椎动脉纤细病例62例,占所有病例的47%(62/132)。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MRA表现以混合型为多,椎动脉发育异常是其发病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bemia,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发病规律。【方法】对200例PCI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原始图像、MIP、CPR和VR图像,记录钙化、斑块、狭窄、解剖走行及发育变异等表现,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200例患者,诊断为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者148例、后循环脑梗死52例。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147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53例CTA未见异常者,22例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21例考虑与颈椎骨质增生后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有关,余1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PCI的病因分析:(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仍是其主要病因。(2)椎动脉起始部和V2段的迂曲折叠及钩椎关节骨刺形成,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是PCI的重要病因,甚至较动脉硬化狭窄更常见。(3)栓子脱落是引起后循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4)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也可引起PCI的发作。(5)脑盗血综合征。(6)罕见病因:颅内动脉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椎病中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分型与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风寒湿型48例,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椎小关节增生,韧带钙化;气滞血淤型62例,CT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痰湿阻络型78例,CT影像表现为骨性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形移位;肝肾不足型37例,CT显示横突孔狭窄,椎动脉扭曲狭窄;气血虚亏型13例,CT显示椎小关节对应不良,关节间隙出现真空,椎体失稳。结论 16层螺旋CT检查能够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明确显示椎管、椎间孔及横突孔的狭窄、神经根及脊髓的受压程度,可以观察椎动脉的变异、钙化及狭窄程度,能为颈椎病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有利于提高颈椎病中医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莉  苏金花  寇海燕  陶丹丹 《医学综述》2013,19(10):1887-188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武警总医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7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组)的临床资料,对其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以及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期选择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86例(50.6%),其次为颈内动脉的起始段者16例(9.4%),见于椎动脉者2例(1.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12例(9.8%),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者2例(1.6%),椎动脉处未见斑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12.64,14.91,P<0.05)。对高血糖组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104例患者进行血流速度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斑块不大时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斑块较大时会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加快。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病变的存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