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的分布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实施肺癌切除术、且生存期大于3年的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共68例,采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各34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患者一般情况的分层分布与应用情况。结果生存期大于3年的患者中,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Ⅰ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无主支气管侵犯的分布比例高于传统开胸术,且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无主支气管侵犯的肺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的分布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实施肺癌切除术、且生存期大于3年的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共68例,采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各34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患者一般情况的分层分布与应用情况。结果生存期大于3年的患者中,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Ⅰ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无主支气管侵犯的分布比例高于传统开胸术。且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无主支气管侵犯的肺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距离两孔法、普通两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3种不同的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三者的优点、缺点,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指标。 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科两个医学中心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拟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319例,纳入研究265例,其中近距离两孔法组113例,普通两孔法组79例,三孔法组73例;收集围手术期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出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两孔法与另外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疼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5±56.8) min vs (112.5±0.8)min vs (119.1±12.6) min、(14.5±2.97) 个 vs (22.4±6.6)个 vs (21.3±3.7)个、(3.2±6.0)分 vs (7.8±7.1) 分 vs (10.3±6.5) 分,P<0.05]。 结论近距离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疼痛方面明显好于另外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气胸是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适应证之一,2001年3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74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距离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为113例肺癌患者行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长2~4 cm;观察孔位于操作孔下一肋间腋前线,长约1.5 cm。收集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术后均无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4例漏气超过7 d,保守治疗后均于2周内停止漏气;肺炎2例,加强咳嗽咳痰,更换抗生素后肺炎消失;肺不张2例,持续负压吸引,加强呼吸锻炼、咳嗽咳痰,均于一周内复张;切口感染1例,经过换药治疗愈合;术后阵发性房颤3例,经保守治疗后转律。结论:近距离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疼痛轻,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肺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56例周围型肺癌全麻下施行VAMT肺叶切除术,其中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9例,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22例。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于第4或第5肋间做长6.0~8.0cm辅助小切口进胸,第6肋间隙腋中线1.5cm切口,置入胸腔镜。切除肺叶从小切口取出。常规清扫区域肿大淋巴结。结果术中未延长切口,纵隔淋巴结清扫平均14枚/例(9~31枚/例)。手术时间120~220min,(145±35)min。术中出血量100~450ml,(210±48)ml。术后住院5~11d,平均7d。7例出现并发症(7/56,12.5%),包括胸腔积液5例,肺膨胀不全2例。56例随访1年,3例死亡,1年生存率94.6%(53/56)。结论VAMT肺叶切除术对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围术期处理。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施术。传统侧卧位。于第5、6或6、7肋间切开5—8em辅助小切口进胸,8~9肋间隙腋中线1.2cm切口,插入30。胸腔镜为照明显露术野。本组病例周围型肺癌Ⅰ—Ⅲa期21例,其中切除左肺上叶4例,下叶12例,右肺上叶9例、中叶1例、下叶2例。切除肺叶从小切口取出。常规清扫区域肿大淋巴结。结果因胸腔粘连显露操作困难切口延长至11em4例,其余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69~213min。术中出血〈120ml,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5~11日出院,平均住院7日。结论该术式优点在于胸壁创伤小,胸廓稳固性好,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可减少止痛药物应用,缩短住院日,胸壁不留大瘢痕有美容效果。术中如遇到胸腔严重粘连,肺裂分化不全,显露、分离困难,出血、止血困难等险情,应及时中转扩大切口才能安全完成手术。因此,术前应做好传统肺叶切除常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规范,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7年5月至2009年10月,518例早期肺癌患者行VATS肺叶切除术中男297例,女221例;平均年龄(58.9±10.6)岁.结果 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分别为10.8%和0.4%.患者年龄(P=0.0300,OR=2.0148,95% CI 1.0700~3.7940)和手术时间(P =0.0007,OR=1.0086,95% CI 1.0036~1.0136)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3、5年总生存率为98%、81%、66%,术后病理分期(P=0.0036,OR=1.6071,95% CI 1.1677 ~2.2118)是惟一的影响因素.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一种安全手术方式.对于高龄患者应慎重;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处理意外状况、必要时应果断中转开胸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I期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30例术前诊断为I期肺癌的患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男19例,女11例,年龄36岁-78岁,平均63.1岁。结果:无手术死亡。2例(6.67%)术后输血,发生并发症4例(13.3%)。随访时间12月-45月,平均28.7月,生存率83.3%(25/30),其中I期患生存率为90.9%(20/22)。结论:对于I期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长期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仿,而且具有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科单一术者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47例(两孔组),同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61例(三孔组),以及2007~2010年传统开胸手术49例(开放组)的资料。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站数、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孔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需副操作孔或中转开胸。两孔组与三孔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开放组比较,两孔组术中出血少[(154.0±107.5)ml vs.(254.7±192.2)ml,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8.5±1.9)d vs.(10.9±2.4)d,P=0.000],输血患者比例小(1/47 vs.8/49,P=0.017)。3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和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站数、病理阳性淋巴结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能够达到三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且能避免多余切口对胸壁肌肉、肋间神经或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是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138例早期肺癌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 (VATS组) 71例,男39例,女32例 ;年龄 (57.9±10.6) 岁;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 (开胸组) 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 (60.3±8.2) 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组数及个数、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d、3 d、3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ion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147±113) ml vs. (146±91) ml]、清扫淋巴结个数 [(9.9±3.6) 枚 vs. (10.0±3.6) 枚] 及组数 [(3.1±1.3) 组 vs. (3.4±1.3) 组]、术后第1 d、第3 d VAS评分与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手术时间 [(119±27) min vs. (135±29) min]、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 [(3.0±0.9) d vs. (3.8±1.2) d]、术后住院时间 [(8.0±2.1) d vs. (10.2±5.4) d]、术后第30 d VAS评分 [(2.6±0.7)分vs. (3.2±1.1) 分] 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少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随访59例,开胸组术后随访58例,随访时间2~18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其中脑转移1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2例。 结论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采用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慢性胸痛轻微等优势。同时能够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主操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另一辅助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9肋间。镜下各肺叶切除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基本相同,一般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法,即分别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肺叶切除后常规行肺门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结果手术时间(145.0±35.5)min(90~200 min),术中出血量(250.0±80.4)ml(150~400 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6.8±2.1)d(2~8 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5.3±1.2)分(2~7分)。共清扫淋巴结115组,共349枚,(16.6±4.3)枚,转移淋巴结26组,阳性率22.6%。术后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好转;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5月,其中>12个月8例,1例术后4个月发生同侧肺内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均为Ⅲb期,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余19例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可行,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ingle utility port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采用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16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单操作孔组),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221例早期肺癌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下床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2.8±75.6)ml vs.(231.4±62.8)ml、术后下床时间(2.2±0.3)d vs.(3.7±0.5)d、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3.5±0.2)d vs.(4.6±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3.7±22.0)min vs.(124.9±25.7)min、淋巴结清扫数(11.7±1.9)枚vs.(12.5±2.7)枚、并发症发生率7.4%vs.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靠,较VAMT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1 115例肺癌患者施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发生急性PE 13例,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62.3(42~73)岁。所有患者均经胸部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确诊,均接受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PE发生率为1.17%(13/1 115),低危患者比例高(11/13),发生右侧PE 12例,接受抗凝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有9例患者复查SCTPA显示栓塞消失或明显吸收,无胸腔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随访1~3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急性PE的诊断首选SCTPA检查,需采用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术后PE发生率低,低危比例高,体现了微创外科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26例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在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在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在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2例中转开胸:1例因胸膜粘连致密,1例因出血。余24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包括右肺上叶6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2例。手术时间(152.3±57.2)min;术中出血量(336.3±106.5)mI,术后引流液总量(820.5±570.8)ml;术后带管时间(7.3±3.5)d;术后住院时间(9.4±3.7)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肺漏气3例,其中2例持续引流12~15d后愈合拔管,1例重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术后19d后愈合拔管;切口延迟愈合1例,给予清创缝合,10d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26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7.6月,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56例,无须放置肋骨撑开器,不牵开肋骨,基本操作顺序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相同。肺癌病人均清扫淋巴结。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166±58)min,术中出血(210±108)ml,术后住院时间(8.3±3.0)d。术后病理诊断:肺部良性病变28例(17.9%),其中隐球菌感染16例,结核球7例,肺不张5例;肺部恶性肿瘤128例(82.1%),其中细支气管肺泡癌72例,腺癌2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合并腺癌17例,鳞癌13例。156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28例良性疾病无远期感染性并发症;12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6例,主要为脑、肾上腺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未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观察组30例,对支气管动脉进行优先处理。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总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58.3±4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97.4±54.3)min(t=3.025,P=0.004);术中出血量(261.3±98.2)ml,明显少于对照组(342.5±107.4)ml(t=2.953,P=0.005);术后引流时间(6.7±3.0)d,明显短于对照组(9.4±4.2)d(t=2.768,P=0.008);引流液总量(1492.6±336.7)ml,明显少于对照组(1854.7±433.5)ml(t=3.491,P=0.001);术后住院时间(9.2±3.5)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4.7)d(t=3.612,P=0.000)。2组中转开胸率分别为6.7%(2/30)和9.7%(3/31),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12.9%(4/31),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患者,无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9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1.8月,观察组29例随访12~26个月,平均16.3月,均无复发、死亡,无肺坏死、支气管胸膜漏、食管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可以使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