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全球的一种特殊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已成为当前交通管理的重要课题[2] 。  相似文献   

2.
死因分析数据是研究人口变化规律和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长期连续的人口死亡资料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及综合服务动态状况的真实反映。本文就1988—2009年22年间哈尔滨市居民死因动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探讨影响哈尔滨市居民平均寿命的主要死因,为控制相关疾病和科学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区居民10年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及其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的危害,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标化死亡率、标化减寿率等指标对1995~2004年哈尔滨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年均标化死亡率99.06/10万(男性116.62/10万,女性81.06/10万)。男、女性总体标化死亡率和标化减寿率呈平稳变化趋势,而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减寿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威胁我市居民身体健康的最主要肿瘤,是当前肿瘤防制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其他肿瘤尤其是白血病和乳腺癌的防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都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6-2010年居民自杀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年均自杀死亡率5.58/10万;男性和女性、城区和农村居民的平均自杀死亡率分别为6.45/10万、4.70/10万和2.06/10万、7.00/10万,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80,P<0.01),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2.60,P<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0岁以上增长明显,而且多为老年男性;自杀方式以服毒、上吊、淹溺沉没居多.结论 2006-2010年成都市自杀死亡率以男性人群、老年人群及农村地区较高,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辽宁省大连市2005-2014年居民甲状腺癌死亡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大连市2005-2014年居民甲状腺癌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占肿瘤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甲状腺癌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2005-2014年大连市居民甲状腺癌粗死亡率为0.60/10万~1.09/10万,随年份增长无明显变化(χ趋势2=6.59,P>0.05),APC为-2.47(t=-1.08,P>0.05);标化死亡率为0.27/10万~0.62/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χ趋势2=9.00,P<0.05),APC为-5.82(t=-2.59,P<0.05);甲状腺癌占肿瘤死因的构成比为0.26%~0.53%,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3.26,P<0.05);2005-2014年男、女性居民甲状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26/10万~0.82/10万和0.15/10万~0.44/10万、0.69/10万~1.44/10万和0.30/10万~0.77/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χ趋势2=25.93,P<0.05),男、女性粗死亡率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大连市居民甲状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76.61,P<0.001),其中<30岁居民无甲状腺癌死亡病例,≥80岁居民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大连市居民甲状腺癌死亡率较低,随年份增长无明显变化,但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七城市1988-2000年居民自杀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精神问题,是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自杀与地理环境、风俗、民族生活以及社会人文、居民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自杀死亡率的地区分布存在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城市经历了很大的兴衰变化。为了解自杀对辽宁省城市居民生命的影响及其特点,我们对1988—2000年辽宁省城市死亡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延吉市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与分析延吉市2000~2009年居民自杀死亡资料.结果 延吉市居民自杀平均死亡率为5.22/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7:1,男性自杀死亡率起伏不定,而女性自杀死亡率近8年保持相对稳定.死亡年龄以40 ~49岁最多,占20.63%,朝鲜族自杀平均死亡率高于汉族,朝、汉族之比为1.21:1.自杀的首要原因是婚姻家庭矛盾.结论 预防自杀应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建立专业机构;在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自杀死亡率.同时,预防自杀需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赣榆县1996~2002年居民自杀死亡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分析与结果:通过对1996~1999年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专题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0~2002年赣榆县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自杀死亡水平:1996~2002年赣榆县年均自杀粗死亡率26.90/10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扬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特征及分布规律。方法对2008-2012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中扬州市自杀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市5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6.818/10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自杀死亡率增加;受教育程度越低自杀所占比例越高,女性自杀人群中57.66%为文盲或半文盲;服毒自杀和上吊自杀是城乡居民最常选用的自杀方式。结论自杀已是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做好自杀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2~2005年南岗区居民平均寿命和死亡原因,发现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方法收集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按蒋庆琅法编制寿命表,应用Exccel软件计算死因构成。结果南岗区2002~2005年人口期望寿命为75.99岁,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三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的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计死亡率达118.47/10万,占总死亡的比率为40.20%,居全死因的首位。结论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将极大地延长居民平均寿命,发现促使发病的地域性、特征性因素并加以阻断,将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1995~2004年哈尔滨市市区居民肺癌死亡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市区1995~2004年肺癌死亡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化死亡率、标化YPLL率、标化WYPLL率等指标对市区居民肺癌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年均死亡率47.38/10万(男57.92/10万、女36.74/10万)、标化率为32.80/10万(男39.13/10万、女26.30/10万)。前后五年对比,标化死亡率男性呈下降趋势,女性呈上升的趋势。肺癌造成的人群和工作寿命损失呈平稳状态,男性标化YPLL率和标化WYPLL率均高于女性。结论:肺癌是威胁哈尔滨市居民身体健康的最主要肿瘤,是当前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特征,为厦门市自杀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等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自杀死亡率为8.44/10万(1 510/17 889 250),标化死亡率为8.43/10万;男性死亡率为9.08/10万(814/8 966 040),是女性[7.80/10万(696/8 923 210)]的1.16倍;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男性、女性和总体自杀死亡率均存在平稳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3.84%、5.90%、4.86%;男性(OR=1.24,95%CI:1.12~1.38)、年龄越大(OR=1.21,95%CI:1.19~1.22)、生活在农村(OR=0.38,95%CI:0.35~0.42)和2005—2009年(OR=0.80,95%CI:0.72~0.88)可能是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居民自杀仍保持较高态势,不能放松警惕,应以农村、男性、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自杀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林红  孙巍  张莉梅  梅丹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9):1151-1154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为制定、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脑血管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981—2013年大连市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为5.41/10万~40.59/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3 178.60,P<0.01),APC为4.50(t=7.35,P<0.01);标化死亡率为6.77/10万~29.54/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 083 991.10,P<0.01),APC为0.40(t=0.50,P<0.01);糖尿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为1.08%~6.33%,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 286.19,P<0.01),2006年以后一直为大连市居民的第5位死因;1981—2013年男、女性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02/10万~33.14/10万和5.08/10万~23.33/10万、6.39/10万~48.16/10万和8.03/10万~36.17/10万,男、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均P<0.01);大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17 741.00,P<0.01),其中<40岁居民糖尿病死亡率较低,≥60岁居民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死亡率上升迅速,绝对死亡数量大幅度增加,已成为大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自杀模式,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市2003-2012年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每年进行漏报调查、核对信息后对自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年均自杀死亡率4.58/10万;10年间,自杀死亡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死亡率比2003年下降了54.88%,其中女性下降率(61.85%)高于男性(47.13%),30~40岁年龄组降低幅度最大(78.54%)。女性杀虫剂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男性悬吊、绞勒和窒息自杀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7、4.32,P〈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1 772.04,P〈0.01)。农村居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59,P〈0.01),其中,城市中第1位自杀方式是悬吊、绞勒和窒息自杀(38.88%),农村第1位是杀虫剂自杀(49.84%)。结论 2003-2012年苏州市居民自杀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老年人群和农村地区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心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对脑血管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1981—2013年大连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92.85/10万~131.30/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368.87,P<0.01),APC为1.92(t=5.80,P<0.01);标化死亡率为49.25/10万~151.19/10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χ趋势2=367.60,P<0.01),APC为-3.82(t=-15.96,P<0.01);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为15.08%~22.37%,2002年以后一直为大连市居民的第3位死因;1981—2013年男、女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00.88/10万~143.22/10万和54.59/10万~148.65/10万、82.66/10万~120.89/10万和43.56/10万~156.24/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及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均P<0.01);0~14岁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几乎为零,≥15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50岁各年龄组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均随年份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脑血管疾病是大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生命,应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居民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及时掌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人群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全县人群死亡信息采用网络直报的方式,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的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07-2009年,五峰县居民的粗死亡率为6.08%,标化死亡率为8.60%.男女死亡比为1.44:1.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5-2014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西安市2005-2014年居民慢性病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数、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等指标对慢性病死亡趋势进行统计学描述。 结果 西安市2005-2014年慢性病平均死亡率为 451.58/10万(384.82/10万-502.60/10万)。恶性肿瘤(APC=2.312%)、心脏病(APC=2.786%)、脑血管病(APC=5.579%)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APC=6.306%)死亡呈上升趋势(P<0.05),高血压(APC=-23.489%)的死亡呈下降趋势(P<0.05),而糖尿病的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死亡率标化后高血压的死亡仍呈下降趋势外(P<0.05),其他各慢性病的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各慢性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χ2=3 176.44,P<0.01)。 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西安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防治亟待加强;重点防治的目标人群为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8.
杨雯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2):153-155,166
目的了解2015-2017年开封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开封市居民伤害死亡数据,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标化,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 CSDR)等指标对伤害水平进行描述。采用Excel2007及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监测伤害死亡3 400例,粗死亡率为28.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28.64/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13.68,P<0.001),伤害位于全市死因顺位第五位。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8.54,P<0.001)。不同年龄组人群伤害死因顺位及死亡水平存在差异。结论2015-2017年开封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伤害发生的种类及水平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防控措施,降低伤害危险因素,减少伤害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余姚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2-2011年余姚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人口资料 来源于公安局年报数,年总人口数取年初人口数与年末人口数的平均数,年龄别人口数前8年按2000年人口普查构成比推算,近2年按当年人口百岁表构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