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人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正常人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对 12位健康受试者左额叶进行高频rTMS ,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TCD)观察其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正常人rTMS后 ,除左右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外 ,平均血流速度 (V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Vm的增加尤为明显 (P <0 0 5 ) ;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结论 :rTMS能增加脑血流速度 ,且在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范围内 ,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应用超声多谱勒技术测量各孕周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MCV-PSV)的正常值。方法对1197例次的胎儿进行各孕周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进行测量,计算中位数,百分位数,1.5倍中位数(multiples of the median,MOM表示)。结果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随着孕周增加而升高。结论利用这不同孕周正常值数据,算出1.5倍中位数值作为判断胎儿宫内贫血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患者脑动脉变异及脑血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刚明  岳炫烨  叶飞  张迎春  张琼  聂森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2):28-29,32,F0004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脑动脉变异及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偏头痛的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8例偏头痛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脑血管的发育、变异情况,并进行分类;经颅多谱勒检测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大脑后动脉发育异常29例,大脑前动脉发育异常17例,颈内动脉发育异常2例;总变异率为70.59%。经颅多谱勒显示发育异常侧脑血流速度减慢。结论:脑动脉变异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偏头痛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玉琴 《医学信息》2010,23(5):1468-1469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500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经颞窗对颅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 结果 5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402例,占80.4%;正常者98例,占19.6%;5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156例,占31.2%;正常者344例,占68.8%.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5 5例脑性瘫痪儿检测脑血流参数 ,并与 4 0例正常小儿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脑性瘫痪儿三个年龄段的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较同年龄段正常儿都有程度不一的减少。对于大脑前动脉 ,1岁以前的脑瘫患儿的舒张末血流速度 (Vd)、时间平均流速 (Vm)及 6个月以后收缩期峰值流速 (Vs)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 1岁以后的患儿血液动力Vm、Vd的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1) ,并且各年龄段的脑血流阻力RI都有明显的增加 (P <0 0 5 )。对于大脑中动脉 ,6个月以内的患儿Vd、Vm减少明显 (P <0 0 5 ) ,到 6个月以后患儿的Vd、Vm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1) ,同时 ,患儿的脑血流阻力的增加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越发显著 ,6个月以后的患儿的RI已有明显增加 (P <0 0 5 ) ,1岁以后的患儿增加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 脑性瘫痪儿脑血供减少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脑供血不足更趋显著 ,早期干预脑性瘫痪儿可改善预后。检测脑血流可有助于脑性瘫痪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产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胎儿脐动脉血流,并对6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缺失和5例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为高危妊娠,围产儿有1例胎死宫内,10例行剖宫产术新生儿存活,所有新生儿均为FGR,3例轻度窒息,1例胎儿畸形。存活新生儿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均出现不同程度RDS,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等。结论产科彩色超声多普勒为临床监护高危妊娠胎儿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进行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的血流联合监测,及时发现血流异常,一旦出现血流缺失,提示胎儿宫内情况危急,立即终止妊娠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变异。 方法 取 5 0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台湾地区成年男性大脑 ,用光学摄像系统摄取后交通动脉影像 ,冲映成照片后 ,再经扫描仪存入计算机并放大至 2 0倍 ,用打印机映出影像后测量并统计外径值。 结果 左侧后交通动脉近颈内动脉端外径为 1 72± 0 77(0 7~ 4 3)mm ,右侧则为 1 6 9± 0 78(0 8~ 3 3)mm。左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后动脉端外径为 1 5 9± 0 5 8(0 8~ 3 0 )mm ,右侧则为 1 5 9±0 6 8(0 5~ 3 2 )mm。 结论 台湾地区测量值与大陆地区测量值有差异 ,是由于两地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对估计脐带绕颈胎儿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对估计脐带绕颈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6年9月足月妊娠妇女51例。其中观察组39例,均为脐带绕颈一周并经阴道分娩。结合胎儿预后将观察组分为胎窘组(15例)和正常组(24例)。对照组12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正常妊娠并顺产的妇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全部孕妇于临产前和活跃早期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1)临产前,胎窘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RI、PI值较对照组和正常组皆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活跃早期胎窘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RI、PI值较对照组和正常组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标的变化与脐带绕颈胎儿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临产前监测脐绕颈胎儿MCA血流阻力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评估胎儿预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脑电图变化,同时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患者51例作为狭窄组,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18)、中度狭窄组(n=18)和重度狭窄组(n=15),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德国DWL型TCD检测仪,结合二氧化碳试验分别测得过度换气、吸入CO_2气体、屏气后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脑血流速度,计算脑血管反应性。并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结果:(1)颈内动脉狭窄组中患者通过过度换气、吸入CO_2气体、屏气后大脑中动脉的最大速度变化率、平均速度变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吸入CO_2气体后各组MCA血流速度增加率依次减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1例患者中脑电图检查正常者15例(29.4%),异常者36例(70.6%),其中轻度异常16例(31.4%),中度异常包括局限性异常11例(21.6%),弥散异常一侧优势9例(17.6%)。(4)狭窄组的CRP浓度为(3.42±1.09)mg/L,对照组为(1.86±1.5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作为评估脑血管反应性的简便手段之一。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差,狭窄越严重反应性越差。脑电图、CRP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造影(CE-TCCS)在诊断脑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14例,女38例,年龄33~70岁。将1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的颅内血管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CS)及CE-TCCS检查。比较脑血管超声造影前后颅内各主要动脉血管的显示率,记录正常血管与狭窄血管支数,并将结果与MRA及DSA对比分析。结果 1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CE-TCCS检查后,双侧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双侧大脑前动脉的A1和A2段、双侧大脑后动脉的P1和P2段、双侧基底动脉、椎动脉的显示率均高于TCCS(P<0.05)。CE-TCCS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CCS(P<0.05)。以DSA为金标准,MRA、CE-TCCS和DS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显示率CE-TCCS明显高于TCCS(P<0.05)。结论 与TCCS相比,CE-TCCS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颅内正常血管及狭窄血管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妊娠晚期正常妊娠与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动脉与静脉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差异.方法采用美国Acuson128xp/10彩色多普勒B超诊断仪对42例超声诊断IUGR胎儿以及59例正常胎儿测定脐动脉(UmA)、大脑中动脉(MCA)、静脉导管(DV)及下腔静脉(IVC)的多普勒血流波形.随访至分娩.42例IUGR中有23例出生体重符合低体重儿,59例正常胎儿均健康.对23例IUGR及59例正常胎儿的多普勒血流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IUGR组MCA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RI(0.83(0.10)及S/D(5.18(1.73)小于正常组(RI=0.86(0.53, S/D=7.34(2.06. P值分别为 0.0289 and 0.0002).两组的UmA、 DV、 IVC多普勒血流指数无差异.结论 MCA是监测IUGR儿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的最敏感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情况及其血流流速在后循环缺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1.5 T或3.0 T MRA证实为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住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以头晕等症状门诊就诊、头颅MRA显示无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且基底动脉发育正常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对象的基底动脉直径在MRA原始图像上使用MR扫描仪自带VolumeView软件远、中、近三段中点截面进行测量;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并对患者后循环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1.98±0.20)mm、(3.40±0.47)mm,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分别为(36.0±5.6)cm/s 、(56.0±7.0)cm/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02、-14.788, P值均<0.01);观察组患者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20.0%(8/40),高于对照组的1.9%(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8, P<0.05)。结论 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患者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导致基底动脉血流流速减慢,致使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升高,为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并发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采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7例脑性瘫痪并发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8例患儿接受感觉统合训练治疗,观察组49例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治疗12 w后评估患儿治疗效果,并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评价患儿的独立性,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儿大脑中动脉(Arteriae cerebri media,MAC)大脑前动脉(Arteriae cerebri anterior,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WeeFIM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疗法有利于脑瘫并发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智力发育,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脐带绕颈胎儿临床产科处理提供客观指征。方法:回顾分析66例脐带绕颈伴胎儿宫内窘迫行剖腹产者的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多谱勒血流参数值,与66例脐绕颈自然分娩者的UA及MCA相应参数值比较,观察指标为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与阻力指数(RI)。结果:剖腹产组与自然分娩组UA、MCA的RI及Vmin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脐带绕颈胎儿UA、MCA的舒张期流速降低及阻力指数增高应作为剖腹产手术指征的参考指标;超声多谱勒检测应作为监控脐带绕颈胎儿产科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37例大脑性瘫痪患儿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脑性瘫痪 (脑瘫 )以运动与姿势异常为其诊断要点 ,但本质上属脑组织非进行性病变 ,即脑损伤。脑损伤儿是指出生前后或幼儿、少儿时期因多种原因导致中枢神经发生障碍的小儿 ,可见有多种障碍 ,表现为多种症状与多种征候群。笔者拟就 1994年 1月~ 1997年 12月收集的脑瘫儿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中 ,男 2 1例 ,女 16例 ;年龄 5 0天至5岁。其中早产儿 4例 ,难产 3例 ,过期产 1例 ,高危妊娠 7例 ,高热惊厥 3例 ,新生儿重症黄疸 1例 ,其余均为足月顺产。临床表现 :37例中痉挛型四肢瘫者 2 3例 ,偏瘫者 1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分支、穿支血管.(2)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的走行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13.14±3.62) mm、(3.41±0.38) mm,血管造影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0.65±5.61) mm、(2.30±0.35) mm,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中动脉M1段中央支的内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细小;外侧群动脉发自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干的上壁和内侧壁,较粗、长.男、女性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中动脉M1段长,直径粗. 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避免血管支架阻塞中央支开口处,防止术后中央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动脉内溶栓治疗价值。方法 :2 8例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者 ,按治疗方式分三组 :16例行单纯动脉内导管溶栓 (A组 ) ;7例急性血栓者行单纯超声溶栓 (B组 ) ;5例慢性血栓者行超声溶栓结合动脉内导管溶栓 (C组 )。结果 :2 8例肢体动脉阻塞均溶栓成功 ,无 1例产生并发症。A、B、C三组的平均溶栓时间分别为 6.4± 5 .9h、0 .9± 0 .3h和 8.4± 4.5h ,A组的溶栓时间明显长于B、C组 (P <0 .0 5 )。对于慢性血栓形成者 ,超声溶栓结合导管溶栓的疗效较单纯动脉内导管溶栓或单纯超声溶栓者好。超声溶栓还能加快溶栓进程。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是四肢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等动物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研究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报导较少,且现有研究选用动物年龄偏小,均未能建立较为满意的脑动脉样硬化模型,为此,我们选用成年猕猴(10~16岁)和老年猕猴(20~23岁)各6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造型16~28个月.电镜观察大脑中动脉及其中央支超微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发现:1.大脑中动脉内皮水肿,质膜泡增多,间隙增宽,内膜基质增多.2.中膜平滑肌细胞异型化,间质胶原纤维增生.3.老年猴中央支也出现上述改变.结果提示,高脂血症可以导致脑动脉硬化,其病理改变与临床所见相似.  相似文献   

19.
大脑中动脉及分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血管外科的普及和提高,为颅内、外动脉吻合术闭塞性脑血管的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作者于1993年11月~1995年10月用成人脑标本,对大脑中动脉的位置、走行、分支类型、口径及吻合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临床应用意义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用成人50例(男32例,女18例)防腐固定的完整头部和脑标本,去颅后细心地剥离蛛网膜,掰开大脑外侧裂,然后用弯脚规,直脚规,游标卡尺等观察和测量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口径、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WML)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2例,女157例,平均年龄(66.2±7.9)岁。采用头颅 MRI评估有无WML并进行分组:WML组164例、无WML组115例。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查,并参照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华法林-阿司匹林研究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率(管径狭窄率≥50%诊断成立)。logistic 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WML发生的关系。结果 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68例(24.3%),其中WML组有51例、无WML组有17例。与无WML组患者比较, WML组平均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更高(P值均<0.05)。WML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5%(27/164),较无WML组的7.0%(8/115)更高(χ2=5.568,P<0.05)。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WML发生风险有关(OR=2.13, 95%CI 1.18~3.25,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能是促进WML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