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ACI患者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  相似文献   

2.
36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良  王传玲 《医学信息》2006,19(9):1616-1617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的基础上,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液灌流,导致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近年来,由于脑梗死抗凝、溶栓治疗的发展,CT及MRI的普及.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我们收集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老年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6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发病后4 h内进行CT/MR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进行CT/MR扫描,以确定继发性出血现象,并进行止血、脱水和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有14例患者还进行了颅骨瓣减压手术。结果出血性脑梗塞14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缓解128例,病情恶化12例,死亡6例。随访4~12个月,完全康复120例,肢体功能障碍14例,语言障碍6例。出血性脑梗塞Ⅰ型86例,病变区域无占位效应,轮廓上存在点状密度;Ⅱ型60例,病变区域存在占位效应,存在较大融合点状密度。结论老年出血性脑梗塞血压不稳定、溶栓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老年出血性脑梗塞的主要诱因,掌握脑梗塞的发病过程,及时诊断和合理用药可以降低出血性脑梗塞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脂质代谢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57例。溶栓后2 h和24 h分别行颅脑CT检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是否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1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4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21.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转化患者静脉溶栓前基线血清脂蛋白a水平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脂蛋白a预测出血转化的ROC曲线分析提示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最佳分割点是114.50 mg/L,敏感性为64.40%,特异性为75.00%,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555~0.847),入院时Lp(a)水平≥ 114.50 mg/L的患者出血转化率(9.38%)低于Lp(a)水平在0~114.50 mg/L的患者(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rt-PA 静脉溶栓前基线血清脂蛋白a水平降低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针对血脂成分合理用药,调整脂代谢异常,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秀菊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110-110,112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朱锡生 《中国微循环》2007,11(6):399-400
目前,急性脑梗死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但有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相当短,超过6h后溶栓治疗,并发症脑出血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因此我们选择了具有降纤、抗凝双重作用的疏血通注射液,对50例不宜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和临床观察,以探讨其降纤、抗凝、降脂的作用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系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病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7~86岁,平均67.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随机将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早期(发病后就诊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PNS+rt-PA静脉溶栓治疗(PNS组)66例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PNS组中PNS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24 h和15d后的治疗效果,用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human cellular fibronectin,c-Fn),CT检测两组HT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溶栓后24 h,与溶栓前相比,两组MDA,MMP-9,c-Fn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SOD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NS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2.54,2.50,2.52,2.55,2.55,2.57,均P<0.05).治疗15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MDA,SOD,MMP-9,c-Fn,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PNS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4.61,4.98,4.46,4.68,4.38,5.87,均P<0.01);CT检测显示PNS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5,P<0.05).结论:PNS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纤酶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用药组(35例),用降纤酶和复方丹参治疗;复方丹参组(30例),用复方丹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降纤酶和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复方丹参治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24小时)中,降纤酶能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7例,按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HT)142例及非出血转化组(NHT)835例,登记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统计各病例的TOAST分型,分析不同亚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2.8%、31.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大面积脑梗死(OR=10.498,95% CI6.520~17.131,P=0.000)、心房纤颤(OR=1.718,95% CI  1.217~2.941,P=0.005)、糖尿病(OR=1.817,95%CI 1.135~2.903,P=0.012)及抗凝(OR=7.748,95% CI  2.416~25.847,P=0.000)治疗。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亚型脑梗死HT发生率不同,心源性脑梗死是脑出血转化的主要原因,大面积脑梗死、心房纤颤、糖尿病及抗凝治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丹奥(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丹奥80m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对照组用维脑路通针剂0.5g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均为每日2次,连续用14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临床症状、对比两组疗效。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奥对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溶栓疗法是一项常用的治疗技术,但药物应用过量或不足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实验室监测是必要的。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20例脑梗死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42~80岁(平均58岁)。本组病例均经神经内科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关于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全部进行了颅脑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及其他颅脑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96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96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总有效率89.1%.结论 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溶栓组,同时选取此阶段与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未溶栓组,选取临床健康查体指标皆正常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非直接接触式无感睡眠监测系统数据,比较3组研究对象睡眠状态生理指标临床监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睡眠指标。结果 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临床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R期时间、R期占比、浅睡眠时间及深睡眠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期时间及浅睡眠时间均高于未溶栓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与入睡后清醒时间和睡眠效率明显相关,其β值分别为0.020、0.080,Wald值为4.440、31.455,OR值为1.002、1.083,P均?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可以引发明显的睡眠...  相似文献   

16.
在神经系统患病的顺序中,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自从CT、MR检查应用于临床以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已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实践证明,脑电图的诊断价值也不容忽视。它对该病的诊断、急性期治疗和康复的动态观察以及提示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80例经CT或MR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小林 《医学信息》2007,20(5):872-873
目的 了解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观察比较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结果 脑梗死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多采用大剂量尿激酶100万单位静咏点滴,不但副作用大,而且费用高。我们采用溶栓合剂(自配)颈内动脉注射给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无症状脑梗死 (SCI)是指临床上无相关症状和既往卒中史、但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SCI虽无临床相关躯体症状 ,但其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较常见[1] 。既往由于各种原因对SCI伴随的抑郁症状重视不够 ,仅仅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或仅仅给予一些心理安抚。这样做的结果 ,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2 ] 。本文就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于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期间在我院心理门诊就诊的五十岁以上的有抑郁情绪 (Hamilton抑郁量表测分≥ 2 0 )的 2 5 1名患者行头部CT和神经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浆NPY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肽Y(NPY)是一种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发生过程,尽早恢复血流,促进缺氧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1].我们检测了76例脑梗死患者针药结合治疗前后血浆NPY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