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颅脑创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及时准确地对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作出评估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动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作为反映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指标,不仅能提示颅脑创伤的诊断,而且它对颅脑创伤预后评估上有着独到的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颅脑创伤患者实施脑电监测,观察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前后EEG分级、GCS评分、GOS评分的改变,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在颅脑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BI)的临床效果。方法:55例SBI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伤后6个月根据GCS评分判定预后,结果分为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与死亡。结果:在发病后1周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亚低温组为39.29%、对照组为81.48%(P〈0.005),外伤后癫痫发生率亚低温组为21.43%、对照组为48.15%(P〈0.0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恢复良好者在亚低温组为46.43%、对照组为18.52%,亚低温组的病死率为21.43%、对照组为48.12%,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有利于降低SBI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脑保护方法已应用在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的治疗中.本文综述了亚低温治疗可能的脑保护机制、亚低温治疗的技术以及在今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需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已获得肯定,对亚低温的并发症、实施治疗的时间窗和温度窗、维持低温的时间及复温速率等方面,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共30例患者,均于伤后12 h内行血管内降温治疗,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持续4~7 d平均(21.5±13.7)h.患者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经6个月随访,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没有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伤后1年对两组患者预后按GCS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患者伤后入院第1天及第3天各指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住院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PAI-I、t-PA、IL-8值较亚低温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T-Ⅲ值显著低于亚低温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轻残+中残)率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低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以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指标作为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亚低温的疗效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亚低温(33~35 ℃)能有效减轻继发性脑和脊髓损伤,对中枢神经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目的:检测是否可以通亚低温治疗的方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Wistar大鼠2.53.31~303.98 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脑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后2组伤后6 h将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同时给予低温治疗。伤后第3天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蛋白合成的变化,采用干湿比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伤后24 h,3 d及伤后1,2 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2周后处死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
结果与结论:亚低温治疗后,与脑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AQP4蛋白表达量及脑水肿程度也明显降低(P < 0.05),移植后1和2周,亚低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多(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短时程(2 d)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 n=30)和长时程(5 d)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 n=32),治疗后第6天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昏迷时间及30 d致残率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胃肠动力减弱、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30 d致残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有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缩短昏迷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