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化学发光法检测446例中老年体检者血清Hcy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血清Hcy水平的差别,比较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结果 446例体检者血清Hcy平均水平为(16.60±7.58) μmol/L,男性高于女性,80岁以上年龄组血Hcy水平最高.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血清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冠心病及脑卒中组血清Hcy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冠心病组与脑卒中组之间血清Hcy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导致血清Hcy水平有差异,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对于维持血浆脂蛋白代谢平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LDLR基因突变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LDLR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机制中脂代谢紊乱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报道海拔1000米以上湖北省兴山地区近两年1495名公务员血脂水平的调查结果,为本地区进行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球蛋白,主要作为凝血因子I参与凝血。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目前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就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口服蚓激酶制剂龙舒泰前后微循环进行检测以评价龙舒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脑血管疾病患者 162例 ,予龙舒泰口服 ,监测其甲襞微循环。结果 :( 1)微循环示 :服龙舒泰前 ,162例患者异常率超过 60 .8% ,服用龙舒泰三个疗程后 ,改善显著(P <0 .0 1)。 ( 2 )结合临床疗效评价 :总有效率达 78.4%。结论 :龙舒泰通过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79例疑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95例同期体检老年人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对照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狭窄阻塞程度,颈动脉血流速度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CT证实的发生脑卒中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形成率(65.2豫)、crouse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老年人心脑疾病的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这种无创技术可对老年人群进行筛查,提高对老年人心脑疾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7.
闫红 《医学信息》2009,22(7):1323-1324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俗称中风或卒中.我院自2005年起着重加强对脑血管病人的护理工作,从危险因素到脑血管事件多方面干预疾病进展,现将防治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国内外专家学者正在注目近20多年来兴起的“健康心理学”.中国传统医学对“健康心理学”的认识与论述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这些理论随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功不可混.为发掘祖国医学的宝库,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传统的“健康心理学”对心脑血管病防治的意义。1当代“健康心理学”的形成1.1“健康心理学”的提出和发展古往今来,人类都很重视健康.特别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如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论证的那样[1],…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的最常见的疾病.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是:脑卒中发病率高于西方.但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低于西方.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揭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判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转归有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异常等均是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 ,其中血脂异常是指血中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甘油三脂 (TG)超过正常范围及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下。血脂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1〕 ,而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1 调脂治疗的意义冠心病的防治分一级和二级预防。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有冠心病 ,但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进行调…  相似文献   

11.
鲁广肃  徐黎  季芳  金玉玲 《医学信息》2007,20(2):313-315
目的探讨老年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eose regulation IGR)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06例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无病变组)各53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病(inchemic heart disease,IHD)患者35例,和脑血管病变(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患者26例。其中二者并存者1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比率、糖调节受损病程、C反应蛋白异常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是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总的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甘油三脂血症与病变组和IHD分别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老年糖调节受损除了年龄、高血压外,高甘油三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血脂可以增加血浆粘稠度,增强血细胞聚集性,引起血液“浓粘凝聚”等病理改变,导致血流阻力增加,继而影响血液动力学,特别是微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微血管是血管系统的终末结构,是维持血液循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其功能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而甲襞微循环是全身末梢循环状况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3249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情况和部位.结果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的部位是以上呼吸道为主(58.6%);次为胃肠道感染(19.7%);下呼吸道感染(17.7%).结论危险因素越多,医院感染率越高,因此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是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河南某市农村老年人膝、腰关节疾病调查,了解河南某市农村老年人的膝、腰关节功能健康状况,为其提供方便可行的卫生服务。方法 对随机抽样该市15个行政村2201名老年人中患关节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156名老年人中,有膝、腰椎疾病的人数为668人,占调查人数的31.00%。生理特征、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关节过度负重是其发病的主要关联因素。结论 老年人关节疾病主要是骨性关节炎,年龄、性别、遗传、肥胖、关节外伤史、过渡运动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治疗,延缓病程进展是目前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R)、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伴随存在,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IR)、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之间的关系进而提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下肢外周血管疾病在内的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挤压疗法的出现对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许多研究成果的证实。挤压疗法是一类通过挤压装置实现的无创物理疗法,典型的挤压治疗装置有:用于治疗多种缺血性疾病的体外反搏装置、用于治疗多种下肢外周血管疾病的间歇气动加压装置、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等的逐级加压袜等。总结这几种典型的挤压疗法及其在心脑血管病和下肢外周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相应的分析,探讨开展生物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已有报道,本文测定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的活性,借以探讨血小板与老年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原发性高血压组:选择我院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微循环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对56例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进行微循环监测,并据此进行治疗指导及疗效判定。 资料与方法 56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龄62~86岁。按年龄分3组:甲组62~69岁,17例;乙组70~79岁,32例;丙组80~86岁,7例。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定期对其实施健康指导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镇2012年5月~2014年5月居民309例,主要选择随机抽样方法。对所有患者完成健康教育后,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获得的效果,并且同实施干预前进行比较,针对临床资料实施描述性分析。结果健康教育有效实施后,居民针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表现为显著的提高(<0.05);导致患者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也获得了显著的下降(<0.05)。针对高血压患者,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管理率表现为显著的升高(<0.05)。并且可以有效明确居民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表现出的健康知识需求。结论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针对行为危险因素可以做好充分的干预准备,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面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秀兰 《医学信息》2010,23(16):2666-2666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病因不明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存在着"三高"、"三低"的现象,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